⑴ 改善民生包括那六个方面
刘淇代表说,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北京将从六个方面改善民生。首先是通过大力发展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优化住房供应结构,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对于旧城区文保区的居民应采取修缮为主,适当搬迁的方式。经济适用房要增加小户型的供应,廉租房主要以政府补贴的形式保证市民居者有其屋。其次是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同时明确公交的公益性质,坚持推行低票价政策,提高市民乘坐公交的出行率。
刘淇代表还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大力发展公共卫生服务;加强环境整治和大气治理,让市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把北京建设成为更加宜居的城市;关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群众上学难的问题;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通过建立食品追溯机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⑵ 怎么看待公共卫生服务对群众受益
受惠三大人群
据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主要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万泉主任介绍,全县所有居民和患有相应疾病的患者均可免费享受相应服务,而这11项服务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对全民的服务项目、针对重点人群的服务项目、针对重点疾病防控的服务项目。
针对全民的服务项目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为辖区所有居民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逐步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发放居民健康信息卡(我县目前未发放)。所有居民通过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不仅如此,在逐步实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后,居民可用健康档案信息卡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也可随时调取健康档案,了解既往病史,以对症治疗。
健康教育。全县居民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的宣传资料、播放的音像资料、宣传专栏、健康咨询和讲座等活动,了解和知晓大众化的健康知识,比如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目的是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确保身心健康。
针对重点人群的服务项目
预防接种。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0~6岁儿童建立接种卡,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通过预约、通知单、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适龄儿童监护人,告知疫苗接种种类、时间、地点和要求。所有0~6岁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均应到当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和当地政府根据疾病控制需要,可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针对性开展出血热、钩体病、炭疽疫苗应急接种或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将为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分别在新生儿出院1周内、新生儿满月、3、6、8、12、18、24、30、36月龄、4岁、5岁、6岁时为儿童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务人员重点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等,针对性开展健康指导。
孕产妇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分别于孕12周前、孕16~20周、孕21~24周、孕28~36周、孕37~40周免费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于分娩后3~7天和42天免费开展2次产后访视。孕期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常规体检化验、孕妇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高危重点筛查、产前健康指导。产后访视包括健康体检、产后疾病预防和健康指导、产妇身体恢复评估和新生儿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等。
老年人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开展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对管理中诊断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人转入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包括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35岁居民每年第一次就诊时,免费为其测量血压。凡按高血压诊断标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其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为其提供4次面对面健康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健康随访时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是否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处理,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和生活方式,判定血压控制效果,进行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主要是常规体格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免费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包括4次空腹血糖检测,1次健康体检。面对面随访时必须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是否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处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和生活方式,判定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主要是常规体格检查。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为其建立患者信息档案,每年至少随访4次,体检1次。每次随访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精神状况,开展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应在患者病情许可和家属同意后进行,可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中医药健康管理。该项服务为2013年新增加内容,主要是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及0~36月龄儿童建立中医药服务健康档案,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重点疾病防控的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发现、登记和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疑似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发现报告食物中毒等事件并协助调查,开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和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信息报告。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县取得一定实效,全县覆盖率更是达到了100%,群众受益率达90%。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之间,且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不仅如此,全县婴儿死亡率降至7.05‰,出生缺陷率降至4.18‰,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4.34/10万。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达22456人、5030人。
“迄今为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县居民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管理,提高了全县居民的健康指数。”县卫生局局长傅咏说,根据近5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县的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都在持续下降,老年人及慢性病管理也已经趋于规范化,到今年初,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群众受益率达90%。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之间,且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不仅如此,全县婴儿死亡率降至7.05‰,出生缺陷率降至4.18‰,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4.34/10万。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达22456人、5030人。
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化,离不开基层医护人员的努力,受益的都是老百姓,政府每年加大投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线。
⑶ 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以下六点:
1、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必须实施以中国为基础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生产能力、适当进口和科技支持。要依靠自己保护口粮,集中国内资源,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过程监管。
2、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全面落实中央解决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要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政府要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安全标准的硬约束,加强执法,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产能过剩的根本出路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3、要努力防范和控制债务风险。
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强化源头规范,将地方政府性债务分类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
4、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和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和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的准确性,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制定政策。坚定不移地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使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根据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促进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立足于各地区的发展。要努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让贫困地区人民生活得更好。在贫困地区,要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指标。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扶贫的准确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5、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继续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健全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做好改善民生工作。要把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在解决产能过剩过程中,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
着力解决住房问题,探索适合国情、符合发展阶段特点的住房模式,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应力度,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特大城市要注意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提高居住用地比重,提高土地容积率。
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投资和政策力度,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加强源头治理,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6、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充分发挥技术和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在相关产业出口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进口国内转型和结构调整所需的设备和技术调整。注重制度建设和规则保障,加快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
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准确掌握外商投资情况,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制定战略规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密切互利联系。
(3)公共卫生服务改善民生扩展阅读:
民生的影响因素
1、自然灾害
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包括:洪涝台风地震火灾海啸。在我国洪涝频发,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
2、生活必需品
蔬菜的价格上涨,油价的上涨。
3、税收
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水平的需求主要应依靠市场而非政府。税费规模庞大的结果必然导致国家干预主义的泛滥和浪费的盛行,从而损害创业与就业。本文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税费负担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认为税收长期超经济增长是一把双刃剑。
其危害是限制了企业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抑制了个人的成长,不利于就业,使民生恶化。从长期来看,比起扩大财政支出,而通过完善现行税制,降低经营者的税收负担,严格公正执法和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等改善民生状况更有效。
4、GDP
(1)GDP影响居民的收入
(2)GDP影响居民的消费
(3)GDP影响居民的财富
(4)GDP影响居民的就业
⑷ 如何服务改善民生
一、民生问题现状
民生问题就是衣食住行,以及社会经济相关的政治生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问题不断得到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就衣、食来说,我国现在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度过了所谓的贫穷阶段。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生问题也在发展。虽然现在很少有人有衣食之忧,但是人们更多的是关注住、行以及权益的平等和社会分配的公平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每个人都有自己 新的要求。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比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
(一)医疗问题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城市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非常突出。 “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1.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于是就都往大城市大医院奔,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2.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
3. 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都是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医院实行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4.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群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医院收入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的;另一方面,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追求高利润,过度治疗、大处方等现象广泛存在。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为医生发工资、发奖金以及为医院买设备、盖病房“作贡献”。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则让这种情况有可能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5. 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置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管办法。
(二)就业问题
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呢?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三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三大矛盾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业是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失业则意味着失去劳动权利,中断了收来源,生活也会由此陷入困境,所以,就业成为民生的首要问题,就业问题至关重至为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就业机会,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也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收入分配问题
群众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中,收入分配已成为今日民生问题的焦点。群众关心收入分配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收入增长问题,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收入增长速度很快,群众的生活大大改善。但是,由于体制、发展和公共政策的缺陷问题。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在不断拉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为世界最高,城乡收入差距仍在扩大,高收入人群收入超常增长,落后地区收入差距最为明显。而且城乡教育差距、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城乡消费差距、就业差距、城乡医疗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我们对民生问题依然缺乏一个系统而实际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处在一个涨声四起的时段。水、电、天然气、油、煤等在上涨,房价在上涨,医疗费用、教育费用,甚至连肉、粮、油等都在上涨。这意味着,民生问题正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挤压:其一,公共产品和公共福利的滞后。其二,社会保障机制的残缺。其三,资源性价格的持续上涨。其四,税收的快速增长。其五,民众工资收入增长缓慢。我国曾经设想的民生路径是,先发展经济,等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解决民生问题。但是,长期对民生问题的忽略,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和低利用率,使民生问题的解决不断向后拖延。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断蚕食着民众的承受能力,使其变得日益脆弱。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会有国家安定,也不会有社会和谐。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造福民生,既是治国理政之根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之要务。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断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基本诉求。建国后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最大民生问题,就是如何摆脱贫穷,过上温饱生活。但在一段时间里,我们却选择了一条“齐步走”和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民生发展之路。实践证明,它所带来的只能是“共同贫穷”,当然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在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民生思想及其相应政策的推动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国这个曾经共同贫穷的国家终于解决了温饱问题,继而达到总体小康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定时期,以及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所引发的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集中突显,关注民生,推进民主,实现社会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制度建设,既是新一代共产党人的历史重任,也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划时代伟业。
三、如何解决民生问题,促进和谐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民生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赋而就,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随着以往旧的矛盾和旧的民生问题的解决,新的矛盾和新的民生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在我国不仅贫富差距呈扩大趋势,而且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生产、社会障等民生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些事关百姓生存的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利于社会和谐,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党中央从十六大以来,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出发,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为重点”。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等等。对解决当前民生领域的一些突出题做出了相应部署、制定了政策措施,都是系着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毫无疑问应当成为构建社会义和谐社会的工作重点和价值取向。充分说明党中央高度关注民问题,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已经被纳入重要议程,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会的题中之义,更是要义所在。
把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现实问题抓紧抓好。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是说“教育”是强国富民的基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
“分配是民生之源”,就是说“分配”是人民休养生息的源泉。就是“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社保是民生之依”,就是说“社保”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就是要把老百姓都装进“保险箱”,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
“稳定是民生之盾”,就是说“稳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可靠保障和坚强后盾。“稳定压倒一切。”“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就是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⑸ 如何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
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专业人员培训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应用质量。各级公卫人员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为保证培训质量,建立一整套培训机制,确保培训质量。通过业务培训,不断加强提升业务水平。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培训逐步转变为长期性、制度化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脱产进修、对口支援等形式,对基层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及型技能培训,培养适用型人才。
集中对全区公卫办人员和公共卫生协理员分期分批实施全员培训、考核。参加或承办公共卫生领域“名医讲坛”,组织医疗卫生单位业务指导人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多次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区、市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并组织召开全区现场会,加强工作交流,促进工作开展。
加强督导、严格执行各级考评机制,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情况作为体系建设和绩效考核重要内容,核定服务数量,明确质量标准,激励、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变坐等式被动服务为上门式主动服务,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为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变卫生部门内部评价为多部门及群众共同参与评价,变按人员编制补偿为绩效考核补偿。
制定了考评指标和体系,由各级公卫办牵头,组织专家组成考核组,将服务人口数量、完成质量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引入群众评价机制,对群众知晓率、满意度、服务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对11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情况的分值权重并公示,考评结果作为经费核拨依据和人员奖惩、绩效工资核定依据,增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有效实施。
建立健全分级负责责任体系。区政府成立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区卫生局专门成立公共卫生管理办公室,明确专职人员。
⑹ 什么叫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来卫生服务,源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
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⑺ 现阶段加快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存在哪些问题 (简答
现阶段加快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存在哪些问题? (简答 )
1、关于公共卫生服务体专系建设的认识问题。
2、关于属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资源投入问题。
3、关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问题。
4、政府对公共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
5、公共卫生服务的效率低下。
6、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监督职能的缺位。
7、关于基层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⑻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意义是什么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回周期相对较长答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