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有哪些违规才会被工商局锁
只要企抄业存在属于工商局管辖的违法经营行为,工商局均有权对企业进行锁定,锁定后的企业无法通过年检。
如果企业存在违法行为被锁定后,工商局会对企业做出处罚决定,企业履行处罚决定并且改正违法行为后,工商局才会进行解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是不存在什么解锁费的,要么是你的会计理解错误,要么是有某些执法人员想借机索贿。
一般来说,没有签订租赁合同并不是什么违法行为,但是按照规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申请人应当提交拟使用经营场所的产权证明或者租赁合同以证明其具备合法的经营场所。
你应该仔细检查一下,是否注册登记时所提交的租赁合同与现使用的经营场所不是同一地址,或者所提交的租赁合同不是真实有效的,如果存在的这种情况的话,那么工商部门是有权对你公司进行处罚的。
2. 市纪委通报12起违纪违法问题都有哪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严明党的纪律,更好地发挥巡察震慑作用,市纪委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12月29日,市纪委对12起巡察发现的违纪违法问题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分别是:
12.市地铁办原副主任兼地铁公司原副总经理王志强,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淡漠,违反政治纪律,转移违纪款物;违反廉洁纪律,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贿赂和礼金礼品;违反工作纪律,对地铁劳动路站、安远门站综合出入口建设疏于监管,导致违规建设等问题发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到位,致使不合格电缆被地铁三号线大量使用,其分管部门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多发;违反生活纪律,与他人长期保持不正当男女关系。王志强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通报指出,以上12起巡察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仍易发多发,说明正风肃纪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通报强调,各级党委(党组、党工委)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举一反三,保持警醒,引以为戒,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管党治党责任落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部署新要求,保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对中央巡视“回头看”后、市委巡察后仍然不收敛、不知止的顶风违纪行为要加大惩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为大西安追赶超越提供坚强保证。
继续,不要停。
3. 对某一违规事件的通报属于行政处分吗
行政处分的等级主要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撤职,开除等等,对某一个违规事件的通报主要是为了起到公开警戒作用,可以看作是公开批评。
4. 工商局对于我公司跨区域经营的处罚是否合理
不合理,跨区域经营十分正常,当然不能就此予以处罚。事实上,工商处罚的理由不是跨区域经营,而是设立分公司(机构)时,没有及时在当地进行工商登记。不过,法律规定的精神是,检查中发现的,应当责令办理相关登记,逾期不办理的,才予以处罚。
5.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是不是必须先移出异常经营名录 再去年检 要交多少罚金
根据你这种想要解除企业异常名录分为2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异议。对异议决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出行政诉讼。
情况二:如没有异议,则尽快按照工商行政部门要求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履行有关企业信息公示义务、更正其公示的有关信息等。在对信息进行补报或更正后,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
一、什么情况下企业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1、企业未在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信息
2、企业未按照工商部门责令的期限公示有关企业信息
3、企业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
4、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企业
二、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将面临哪些后果呢?
后果一:只要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就要向社会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无论是工商局网站还是第三方查询网站,都可以查到,严重影响企业形象。
后果二:政府部门实施信用联合惩戒。
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申请办理各类登记备案事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资质审核、从业任职资格等有关事项时,行政管理部门将予以审慎审查。同时,根据《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的相关规定,各级政府部门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工作中,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依法予以限制或者禁入。
后果三:日常经营活动受限。
目前,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已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贷款、担保、保险等商事活动的参考依据。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金融机构可能因此而不受理其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后果四:信用受疑交易相对方拒合作。
市场交易相对方在选择交易对象时,也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商事主体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甚至取消与其进行的合作。
后果五:载入满三年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
按照法律规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满3年仍未履行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将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并通过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是经营异常名录状态持续的结果,是更严重的失信行为,将受到全社会更为严厉的惩戒。
后果六:企业负责人任职将受限。
根据法律规定,被列入严重违法企业名单的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董事、监事、高管的相关信息将纳入信用监管体系,任职资格相关事项受到限制,三年内不得担任其他商事主体的董事、监事及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高级管理人员。
所以在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6.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怎么处理
企业被工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必须先移出异常经营名录,要看是什么回原因导致异常的,再根据不同的原答因去解决问题。一、未按规定报送年度报告的企业,可在补报未报年份的年度报告并公示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二、未按规定履行即时信息公示义务的企业,应先履行其信息公示义务,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三、公示企业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更正其公示的信息后,再向工商部门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四、失联的企业,依法办理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变更登记,或者提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可以重新取得联系,可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异议的,可以自公示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此外,企业对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决定,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7. 对员工违规做出处理的处理通报与处理情况通报有何不同
就会根据描述的不同情况,作出决定、限期拆除,通报批评、原发证机关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违法建设行为、《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明确规定。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二)违法行为轻微,移送司法机关、责令停业整顿、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
(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调查终结,根据不同情况;
(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设置的行政处罚方式主要有。”
如果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在调查终结后、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责令停止建设:“责令改正,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罚款,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一
8.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哪些情况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定期向税务机关通报新开企业情况,注销企业情况,吊销企业情况,还有重大企业违法情况涉及税务机关相关事宜
9. 工商干部不守纪律的主要表现
2015年,是工商系统处于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期、管理体制调整的适应期、工商职能转型的推进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为适应工作新常态,玉林市玉州区工商局从机关作风建设抓起,以开展“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严格执行工作制度,焕发工作活力,以积极的自觉行动提高工商工作效能。
振奋精神,严守规则。3月20日上午,玉州区工商局举行“守纪律,讲规矩”启动仪式,由主要领导亲自动员,激励全员以提振精神为出发点,在体制调整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继续做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尤其是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坚决抓好落实。注重结合“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系列工商监管责任、形势发展等方面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员做好工商工作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打破沉闷气氛,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遵守机关行为规范,进一步提高机关效能。
焕发活力,雷力风行。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提倡廉洁、务实、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继续放松登记管制,优化登记方式,继续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探索推进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三证合一”改革,全面推开“一照三号”,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在业务办理主动而不拖沓,便民而快捷,提升工作效能。
行为检点,有禁必止。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禁借工作之机吃拿卡要,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贴近群众,服务基层。组建一支8人的志愿者服务队,坚持每月深入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社区帮扶活动,认真接待来信来访,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认真接访,热心答复,为群众办事办成事,密切与群众的关系,打好行风基础。
严肃纪律,规范行为。成立督导检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违纪问题,及时纠正,规范教育,情节严重的通报批评并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10. 工商局依据虚假文件进行的公司登记,如何要求撤销——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的思考
�瞬榍┟�恼媸敌浴T诠�咀⑾��讨校�ど叹植⒚挥幸�笞魑�ど痰羌堑淖匀蝗斯啥�颓逅阕槌稍保�匦肭鬃缘匠『搜榍┟�恼媸敌裕��壳靶矶嘀行」�敬嬖诿�骞啥�⑹导食鲎嗜说雀丛忧榭觯�纱瞬��艘幌盗械拿�芎途婪住1收咦罱�炖砹艘黄鹨蚬�咀⑾�羌侵泄啥�⑶逅阕槌稍鼻┟�徽媸刀�鹚吖ど叹值男姓�讣��纸�泄胤�伞⑹滴窦按�斫峁�骷蛞�樯埽�苑窒碛泄鼐�榧靶畔ⅲ� 一、 案情简介 浙江人杨老有一儿子杨A,杨A是非常优秀的化学博士、美籍华人。数年前,杨A回国,持外国专家证进入上海一家民营公司B,并成为B公司的三名董事之一,杨老也在工商登记中以股权受让的方式被登记为B公司的三名股东之一。B公司与浙江一家大型化工企业有合作项目,杨A在被B公司派至浙江进行合作项目时因现场爆炸死亡。杨老不满B公司对杨A的后事处理,以股东名义起诉B公司,要求行使股东知情权,查阅公司财务账目。庭审时B公司出具一份签署杨老名字的文件,文件内容确认杨老仅是名义股东,实际股东为杨A,杨老不享有股东的任何权利,所有股东的权利义务由杨A享有、承担。法院因此确认杨老不是B公司的股东,不享有股东知情权。杨老后又起诉B公司,要求B公司对杨A的死亡承担赔偿责任。因杨A是外国人,死亡赔偿案件的审理经过4年尚未判决,期间,B公司提供了假冒杨老签名的文件,至工商局将B公司注销,仍在法院审理的死亡赔偿案件程序上也面临着主体变化等重大法律问题。 为解决B公司注销后逃避对杨A的赔偿责任问题,杨老遂委托律师,拟起诉工商局依据被假冒签名的文件注销B公司的工商登记行政行为。 总结与杨老拟委托事项相关的重要法律事实: 第一、杨老仅为B公司工商登记名义股东,不享有股东权利; 第二、 在杨老被工商登记为股东的股权转让协议书中,杨老的签名非本人签署; 第三、 B公司注销公司的申请文件中股东会决议、清算组成员备案书、公司债务清偿完毕承诺书,上述三份重要文件中杨老的签名均非本人所签。 二、 法律分析 1、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对于公司注销申请,工商局是应当进行形式审查、还是实质审查? 经过对相关法律研究,有关工商局对企业登记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在2004年发布的《企业登记程序规定》,其中第三条:企业登记机关依法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依法进行核实。 根据上述规定,工商局对于申请资料的审查责任以形式审查为主,根据“法定程序和规定”,需要对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才应当进行核实。本案中,杨老在其成为股东的股权转让协议中所签的名字本就非其本人所签署,从字迹上判断,与B公司注销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杨老的签字并无太大区别,如果工商局仅仅是负有形式审查责任,工商局已经履行了职责,准许B公司注销并没有违法。因此,工商局是否有责任对注销公司的申请文件进行实质内容的核实,这就成为了案件能否胜诉的第一步。究竟哪些是符合“法定程序和规定”需要进行实质内容核实的,笔者查询了有关法律文件,没有找到明确的法律规定。实践中,如果股权转让股东变更登记,以前工商局并没有要求转让的双方自然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名的真实性,但是现在的工商局都会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从实践中推论,工商局需要进行实质内容核实的,应当是关系到当事人重大利益变更的登记申请。公司注销登记,涉及到公司股份的消灭,是关系到股东重大利益变化的申请,理论上也应当要进行实质内容的核实。 2、本案当事人因本次注销登记是否有权利义务的重大变化? 案件只能在理论上分析到工商局应当对注销登记进行实质内容的核实,法律并没有明确具体规定究竟哪些是应当“根据法定程序和规定”进行实质内容核实的,这就很难明确指出工商局究竟违反了哪条法律,这在行政诉讼中仍有很大的败诉可能。尤其是本案,B公司作为第三人,一定会提出杨老并非公司股东,本就没有公司股份,公司注销并没有消灭杨老的股东权利;B公司甚至还有可能提出杨老本就不是利害关系人,如果要确认利害关系人身份,只能先通过继承法律关系确认继承身份,一如B公司在股东知情权诉讼中的辩解。所以,本案存在两个难题: ①、 具体行政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 ②、 起诉主体仅为名义股东、实质无任何股东权利。 为解决上述难题,只能采用“后果论”,即这次的工商注销登记是否给杨老造成了重大不利后果?如果不撤销,杨老是否面临承担重大责任的风险? 公司注销后,如有未了公司债务,债权人可以对在工商登记中承诺承担责任的个人或单位提起诉讼。本案中杨老的名字被冒签在公司债务清偿完毕的承诺书上并被登记备案,如有纠纷,债权人完全可以将杨老作为被告提起诉讼,这显然是增设了杨老的法律义务,将杨老置于重大法律风险中。在未经杨老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冒签其名字致使其面临重大法律风险,这样的后果显然是法律所不容许的。对于向来是“重实体、轻程序”的司法审判,存在问题的工商登记可能导致后果的指出和强调通常会给承办法官留下更深的印象。 所以,经过上述分析后,笔者和同事依据以下两项理由提起了行政诉讼,要求撤销对B公司的注销登记: 第一、注销登记的申请文件签名系伪造,工商局未尽到审查责任; 第二、因工商局未尽到审查责任,致使被伪造签名的杨老面临重大法律风险。 三、 法院观点及处理结果 提起诉讼后,果然,一开始承办法官多次电话沟通,提出杨老并非B公司股东,身份存在问题。我们当然一方面主张工商局做出行政行为时,是以杨老的工商登记股东身份进行审查做出的,因此我们的诉讼合法;另一方面,重点强调杨老因本次工商登记所产生的法律上可能的重大责任义务,这样重大的责任义务非经本人同意被强加,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经过多次沟通,承办法官基本接受了我们的观点,之后,法官与工商局沟通,工商局主动做出了撤销行政许可的决定,撤销B公司的注销登记。工商局撤销的理由如下: “被许可人的行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所指‘提交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行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六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中所指‘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的行为”。 四、 案件思考 1、 有关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具体。 2004年工商总局的《企业登记程序规定》第三条中就已经明确规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依法进行核实”,时至今日,工商总局正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中却从未明确“法定条件和程序”的具体内容。所以,在工商登记的形式审查、实质审查这一问题上,工商总局没有统一明确的意见,这一审查的尺度完全由地方工商局自己把握,地方工商局有时会运用审批的宽严程度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样的现状致使行政相对人很难确定工商局行政审批过程中是否违法。 2、相对而言,重视实体公正是我国一贯的司法审判精神,所以,在具体案件中,采用“后果论”,指出错误的工商登记将给相对人带来的法律后果,可能更能得到法官的关注。 本案中,从直接追究行政机关行政违法的角度而言,因欠缺明确的法律规定,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不撤销注销登记、必然会对被冒签名的杨老造成重大法律风险,这样的后果显然给承办法官产生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承办法官才会与工商局进行沟通,劝说其撤销登记,当事人的风险才能得以化解。 笔者也查阅了许多工商登记的行政诉讼案例,这些案件大部分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原告能够胜诉的,基本上是工商登记行为确实给当事人造成了重大利益影响。这也可以理解,在难以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标准来判断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的情况下,法院也只能从产生的结果来反推、评判行政行为是否恰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