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省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没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13号)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皖政〔2015〕16号)精神,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总体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改革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政策,稳定乡村医生队伍,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全面提升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确保全省乡村医生普遍具备医药卫生类中专以上学历,50%以上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生以上资格,乡村医生年龄、学历、执业资格结构更加合理,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合理待遇得到切实保障,基本建成一支素质较高、适应农村基层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制度的建立,更好保障农村居民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健全乡村医生管理制度
(三)明确乡村医生职责任务。乡村医生(包括在村卫生室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负责向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并承担卫生计生部门委托的其他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
(四)合理配置乡村医生人力资源。各地要综合考虑辖区服务人口、服务现状和预期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置乡村医生,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要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没有乡村医生的村卫生室,由所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驻医生提供服务,或引进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实有人员超过规定配备标准的,原则上不得新进人员。
(五)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乡村医生资格审核,加强准入管理。在村卫生室执业的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格并按规定进行注册。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从事护理、药事及医技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执业资格。
(六)规范乡村医生考核。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完善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绩效考核办法,统一组织开展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和群众满意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遵守基本医保规定,学习培训以及医德医风等情况。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和财政补助的主要依据。具体考核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原则每年不少于1次。在村卫生室内部建立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业务骨干倾斜。
(七)强化执业服务监管。县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步将乡村医生纳入医务人员执业监管信息系统。推进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从严打击乡村医生非法行医、违规购销药品、诱导服务和过度医疗以及违规转诊病人的行为。
(八)完善乡村医生退出制度。建立健全乡村医生考核退出、到龄退出、违法违纪退出机制。对村卫生室及乡村医生的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执业注册的重要依据,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不得在村卫生室继续执业。对严重违法犯罪或出现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乡村医生,吊销或暂扣其执业资格,并责令退出村卫生室。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乡村医生到龄退出办法,积极探索村卫生室富余人员退出机制。
三、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
(九)加强学历教育。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2011—2020年)》要求,制定乡村医生培养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进入高等医学(卫生)院校(含中医药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教育,提高整体学历层次。对于按规定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医学相应学历的在岗乡村医生,政府对其学费可予以适当补助。
(十)实施订单定向培养。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重点实施面向村卫生室的3年制大学专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完成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免费医学生可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村卫生室工作时间计入协议规定服务期,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定岗的乡镇卫生院要在进修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倾斜。
(十一)规范开展岗位培训。各地要依托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开展乡村医生岗位培训。乡村医生每年接受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鼓励各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乡村医生开展网上在线培训。各地可选派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到省、市级医院接受免费培训。乡村医生每3—5年免费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或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脱产进修,进修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个月。乡村医生应学习中医药知识,运用中医药技能防治疾病。
(十二)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取得执业资格的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通过“三支一扶”等渠道公开招录高等医学(卫生)院校毕业生补充乡村医生队伍,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享受“三支一扶”计划相关政策待遇。“三支一扶”期满考核合格后,乡镇卫生院可按规定在编制内办理招聘手续,继续用于乡村医生岗位,实行“院派院管”。
四、创新乡村医生服务模式
(十三)开展契约式服务。各地要结合实际,探索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的签约服务。乡村医生或由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含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组成团队与农村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按规定收取服务费。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分担,具体标准和保障范围由各地根据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签约人群结构以及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确定。乡村医生提供签约服务,除按规定收取服务费外,不得另行收取其他费用。未开展乡村医生和农村居民签约服务的地方,对于乡村医生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成本,要通过收取一般诊疗费等措施,由医保基金和个人分担。各县(市)2015年至少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总结经验后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加大适宜技术的推广力度,鼓励乡村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并按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十四)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在现行的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增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按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相关规定执行,考试合格的发放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限定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执业。取得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可以按规定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五、保障乡村医生合理待遇
(十五)切实保障乡村医生合理收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面落实村卫生室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运行经费等补偿政策。动态调整乡村医生各渠道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的待遇水平。在2014、2015年将农村地区新增的人均5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全部用于乡村医生的基础上,未来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继续重点向乡村医生倾斜,用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各地要适当增加补助。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等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管理。
(十六)规范经费拨付方式和监管。规范村卫生室账户开设和核算运行,加强财政补助经费和医保补偿资金的使用监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考核结算”,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一般诊疗费医保报销部分,由医保经办机构按季拨付到村卫生室账户,年终结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药品零差率补助、一般诊疗费由村卫生室负责人根据乡村医生实际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监管。
(十七)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各地要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具有乡村医生资质、从事乡村医生工作10年以上、到龄从村卫生室退出的乡村医生,落实每月不低于300元的生活补助,补助资金由市、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对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年限或退出年龄达不到上述条件的,可由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制定具体办法,适当给予补助,补助水平不得超过符合条件到龄退出的乡村医生。
六、优化乡村医生执业环境
(十八)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设备采购。加快信息化建设,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以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并延伸至村卫生室,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即时结算管理、健康档案和基本诊疗信息联动、绩效考核以及远程培训、远程医疗等。
(十九)拓展乡村医生职业前景。在同等条件下,乡镇卫生院优先聘用获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一步吸引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
(二十)完善执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村卫生室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体系。完善乡村医生执业风险防范机制,按照村卫生室业务收入的适当比例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县级财政可给予适当补助。
七、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二十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中统筹考虑。各市要在2015年5月底前制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报省医改办、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十二)落实资金投入。县级人民政府要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省对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补助力度。各级财政要及时足额下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
(二十三)加强督查指导。各地要切实维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严禁以任何名义向乡村医生收取、摊派国家规定之外的费用。对在农村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乡村医生,可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督查和通报机制,确保乡村医生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3月31日
B.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心职责
1.拟定和指导实施全省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规范、标准、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2.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运行机制,指导和组织调查处理全省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组织开展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卫生学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健康危害因素干预。
4.组织对全省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疟疾、丝虫病等有关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
5.组织开展全省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负责免疫预防的技术指导、效果监测与评价,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计划、订购、供应与使用管理,冷链系统的监测与使用管理。
6.拟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与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7.拟定全省消毒杀虫工作规划、计划和技术措施,组织开展病原媒介生物和消毒杀虫工作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8.负责全省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管理工作。
9.指导和开展卫生防病检验和实验室质量控制与考核。
10.承担卫生监督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检查、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
11.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进行卫生学评价。
12.组织进行疾病预防控制应用性科学研究,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
13.指导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改水改厕工作。
14.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预防医学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15.负责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人员的技术培训、进修和业务指导。
16.承担卫生厅交办的其它事宜 。
C. 《安徽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健康教育服务形式包括哪些
服务形式及要求:
提供健康教育资料
(1)发放印刷资料
印刷资料包括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和健康手册等。放臵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台等处。每个机构每年提供不少于12种内容的印刷资料,并及时更新补充,保障使用。
(2)播放音像资料
音像资料包括录像带、VCD、DVD等视听传播资料,机构正常应诊的时间内,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区、观察室、健教室等场所或宣传活动现场播放。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2.设臵健康教育宣传栏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每个宣传栏的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栏一般设臵在机构的户外、健康教育室、候诊室、输液室或收费大厅的明显位臵,宣传栏中心位臵距地面1.5~1.6米高。每个机构每2个月最少更换1次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3.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至少开展9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
4.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两个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5.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教育。
D. 安徽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与省疾控哪个好
都是行政管理部门侧重点不同。
卫生监督所
现在大致分为:公共场所监督管理、职业病监督管理、医疗卫生场所管理
省疾控
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在卫生部领导下,发挥技术管理及技术服务职能,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重点任务,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策略与措施的研究,做好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安全、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公共卫生业务管理工作,大力开展应用性科学研究,加强对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在防病、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发挥国家队的作用。
E.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协助中心领导组织、协调、管理中心的各项工作;组织制订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及中心内部工作规范、计划;负责中心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事务公开及督查;负责综合目标管理与考核;负责会议组织、文秘、文印、机要秘密、档案等工作;承办中心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7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
(二)党委办公室
负责日常党务工作,开展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等工作;组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工作;具体承办对单位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工作;负责对民主党派的联络和统战工作;承办党委交办的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3人(含专职纪检监察员1人),设主任1人。
(三)人事保卫科
负责中心的人事管理、劳动用工;负责中层干部的考核、任免事项;负责工作人员的考核、聘任、调配、定岗、定职、定级、奖惩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工作;负责安全保卫工作;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资及津贴管理;会同科教科安排人才培养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四)离退休工作管理科
负责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和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五)计划财务科
负责中心的事业经费及其他经费的计划、财务管理和业务核算工作;负责经费预算的编制和财务决算的编报工作;负责财务管理制度的制订和组织实施;负责中心的收入、支出管理,资产管理,收费、票据管理,各项专项资金的管理,基建财务管理等;负责中心内部财务的审计和有关经济合同的审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5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六)科教科
负责拟订和组织实施中心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规划、计划;负责全省面上和中心的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预防医学应用研究,负责科研项目、课题的申报与管理;负责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及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负责中心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研项目合作。
人员编制数为4人,设科长1人。
(七)质量管理科
负责协调中心各业务科室,全面开展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计量认证认可;组织拟订、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文件、卫生检验操作规范和标准,接收分发检验样品,编制、发出检验报告;组织开展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检验质量控制、指导和考核;负责与卫生厅卫生监督所相关业务工作的联系。
人员编制数为6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八)急性传染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鼠疫、出血热、钩体病、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防制对策和技术措施;组织开展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及报告管理,及时进行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报。指导和承担急性传染病重大疫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和控制处理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3人。
(九)艾滋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艾滋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防制对策和措施;组织开展艾滋病预防宣教、干预等预防控制工作;负责全省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检测的考核管理、质量控制及检验确认等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等地方病和疟疾、丝虫病等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措施;组织开展地方病、疟疾、丝虫病的疫情监测、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工作,负责重大疟疾疫情的调查处理工作;承担地方病的实验室检测和质量考核与控制;负责有关地方病控制、消灭丝虫病的考核与评估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科
负责拟订全省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意外伤害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措施;组织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和影响因素监测工作;负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和发病监测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和预测、预报工作;组织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健康促进活动;指导基层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制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二)免疫预防科
负责拟订全省免疫预防技术规划、方案和接种计划;负责全省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订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免疫预防相关疾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负责免疫预防监测和工作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价及报告;负责免疫预防疫苗的使用管理、推广应用、技术指导、接种考核和效果监测与评价;负责指导和调查处理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负责全省冷链系统运行状况监测与管理工作;承担脊灰、麻疹等免疫相关疾病(工作范围与国家CDC对口)的实验室检测、考核与质量控制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7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三)消毒杀虫科
负责拟订全省消毒、杀虫、灭鼠等工作规范、防制对策、技术标准和措施;负责消毒杀虫工作的监测、培训、考核和技术指导工作;协助有关科室针对相关疾病组织开展鼠、蟑、蚊、蝇、蚤等病原媒介生物的种群分布、消长、抗性的调查、控制及有关“消、杀、灭”的科研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承担消毒、杀虫药械功能功效、消毒效果及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卫生质量及其生产场所的监测、检测和生产卫生学评价工作;指导基层开展消毒杀虫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2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十四)营养与食品卫生科
拟定全省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校卫生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居民合理膳食与营养促进、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宣教工作,指导和组织开展食品和学校卫生监测与卫生学评价。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五)环境卫生科
拟定全省环境卫生等相关疾病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与健康的监测、分析、报告,公害病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和开展化妆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监测和生产卫生学评价;指导和参与危害健康污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承担改水改厕业务技术指导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8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六)职业病防治科
拟定全省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等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和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指导和组织开展职业危害、放射卫生与健康的监测、分析、报告和从业场所的卫生学评价;指导和组织开展劳动和放射场所的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和职业病的诊断与管理工作,参与职业中毒、放射事故的调查处理。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3人。
(十七)健康教育科
拟定全省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指导和组织开展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地方病和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和免疫预防工作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负责卫生记协的日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0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十八)微生物检验室
拟定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承担病原微生物的检验,协助质量管理科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指导与考核;参与重大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采样和调查处理。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十九)理化检验室
拟定理化检验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承担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涉水产品等健康相关产品的检测检验,协助质量管理科开展相关的质量控制、指导与考核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毒理实验室
拟定毒理实验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负责开展毒性毒理检验和毒物化学研究工作,负责开展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消毒药械、杀虫药械等健康相关产品功能功效的检验工作;管理和提供实验动物。
人员编制数为15人,设室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一)卫生防病信息科
负责全省卫生防疫信息网的运行、维护的业务指导、培训和管理;承担各类疾病、公共卫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传染病疫情和生命统计等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预测、预警工作;负责中心图书、文献等信息资料的管理和卫生防疫简报、卫生防病年鉴的编发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15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2人。
(二十二)药械科
负责仪器、设备、药品、预防用生物制品、试剂等的购置、保管、配发和仪器、设备、冷链的维修等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7人,设科长1人,副科长1人。
(二十三)预防医学部
负责承担预防性健康体检、预防接种、职业病诊治等预防保健医疗服务工作。
人员编制数为20人,设部主任1人,副主任2人。
(二十四)行政后勤科
负责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及办公用品购置与配发、基建与房产管理;负责中心环境管理及绿化;负责水电供应与使用、车辆使用管理、食堂和招待所等后勤服务工作 。
F. 安徽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软件特点
软件产品具有如下八大特点。
一、是健康档案的基本架构标准化。软件系统设置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婚前医学检查系统、叶酸发放管理系统、两癌普查、孕产妇分娩补助、健康教育、托幼机构、短信模块、老年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系统配置等模块,符合国家的健康档案基本架构标准。
二、是健康档案的数据库标准化。软件系统的数据库结构、数据元标识符、数据类型、取值长度等与国家卫生服务32个基本数据集同一标准。确保软件系统健康档案数据信息全国统一,便于全国共享。
三、是健康档案的表格标准化。软件系统的表单界面布局源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规范表格,易于操作和理解。
四、是健康档案的数据元标准化。软件系统的国标数据字典来源于国家健康档案公用数据元集。确保国标数据字典的定义、格式、允许值、代码全国统一无歧义,确保数据采集、处理、储存规范化,便于全国共享,便于与国际接轨。
五、是健康档案的档案编码标准化。软件系统的居民健康档案编号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2007)》标准,确保每位居民及其家庭健康档案编码的全国唯一性。便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分类、检索、查询、处理和利用。
六、是b/s和c/s共享网络模式。软件系统c/s模式专用网络,客户端与服务器直接相连,没有中间环节,访问安全快速。;b/s模式开放网络,居民(或用户)的电脑能上网就能共享卫生信息,不受时间、地点、操作系统的限制。
七、是全国共享网络大平台。软件系统将各地健康档案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全国健康档案数据库服务器群组,实现全国共享。
八、是居民健康信息卡共享。居民可凭本人居民健康信息卡实现区外(外地)诊疗时查询、存取自己的健康档案。
G. 安徽省卫生厅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全省卫生改革发展的目标规划和政策措施,依法制定有关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贯彻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药物政策,组织实施药品法典、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全省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全省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全省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全省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全省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指导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干部病房业务;承担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保健有关工作。
(十六)承担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十七)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