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石坑马鞍山

石坑马鞍山

发布时间:2021-10-22 09:27:03

1. 惊动整个日本的马鞍山文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1984年6月,考古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乡发现了一座古墓,经考证,该古墓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朱然的墓。

经过考察和测量,朱然墓的墓穴为双室砖墓,全长8.7米。该墓虽曾被人盗挖过,但仍就从中挖掘出了140余件葬品,其中绝大部分为漆木器,而在众多的葬品中,有一件文物虽在当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但却在我们的邻居——日本的国内引发了轰动。

可以想象到的是,被拿到日本巡展的这双木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日本人的嫉妒心理,这是出于对木屐过于热烈的喜爱使然。不得不说,虽然有时候觉得日本人在某些方面的所作所为还是值得称赞的,但勿忘历史,也是我们必须牢记的。

2. 马鞍山风景区的革命遗址

马鞍山的主峰上有五个在岩石上凿出的石坑和石洞,制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守山人内员为了抵容抗山下敌人的攻击,用来掩藏身体的。掩体内可容纳2-3 人,有射击孔,人在里面非常安全。东峰上的两个掩体,下面对着陡峭的天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中,王凤麟副团长就是在这些掩体中指挥作战,将日军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击毙的。
英雄碾
在马鞍山东峰的腰部有一处平地,在平地的中央有一盘石碾,该碾除石滚外,碾盘和地座是一块整体的石头凿制而成,碾盘直径1.5米,高0.7米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在山上居住的人员用来碾压粮食的器物。战争年代,八路军和军属用石碾轧米及轧制火药。1942年石碾被日军飞机炸坏,1999年重新修复。
战斗指挥所
在马鞍山主峰的顶端有一处岩洞,洞高2.5米,宽2米,深1.5米,此处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中,是王凤麟副团长的指挥所。

3. 广州花都区有哪些镇哪些村

截至2019年,花都区下辖4个街道:新华街道、花城街道、秀全街道、新雅街道;6个镇:狮岭镇、花东镇、花山镇、炭步镇、赤坭镇、梯面镇。

1、狮岭镇

狮岭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地处花都区西北部,毗邻清远市,距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花都港均15千米,总面积136.31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约在东经113°09′,北纬23°08′。

2、花东镇

花东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东部,距花都区政府所在地15公里,西连花山镇,东、北与从化区接壤,南临白云区,地理位置优越,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北出口在镇境内。2019年10月,花东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3、花山镇

花山镇位于广州市北部,西南面接花都中心城区,南邻广州白云国际机场。106国道、机场高速公路、广乐高速、珠三角环线穿境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周边六大重点发展组团之一。花县老县城就位于花山镇的花城村。2004年,该镇被确定为广州市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

4、炭步镇

炭步镇,广州市花都区辖镇,位于花都区的西南部,广佛交界处。西与佛山三水区相连,南与佛山南海区相邻,东与白云区江高镇接壤,西北面是花都区赤坭镇。炭步镇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省级中心镇和广州市第二批重点建设的五个中心镇之一。2019年10月,炭步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5、赤坭镇

赤坭镇隶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地处花都区西部,其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及南部分别与花都区内的狮岭镇、秀全街、炭步镇为邻,北接清远市清新区,西部毗邻佛山市三水区。


4. 马鞍山南山铁矿的介绍

马鞍山南山铁矿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南,是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具有采回一运一选一机修答配套的大型露天铁矿山,华东第一大露天矿坑,深度达到了-210余米。马鞍山南山铁矿也是马鞍山钢铁公司铁矿石供应的重要基地之一。1916年就有少量开采,2000年后开始逐渐减产直至闭矿。其在带来巨大资源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污染与生态破坏,俯瞰其似巨大漏斗,俨然成了地球“伤疤”1。

5. 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

向山硫铁矿是国内著名的大型硫铁矿床,是火山-次火山气液“向山式”硫铁矿床的典型矿床。矿区位于马鞍山市东南14公里,距向山镇0.5公里,有公路、运矿铁路通往马鞍山市,与宁芜公路、铁路及长江水运相衔接,交通十分方便。

矿区地质构造部位处于宁芜向斜南翼,其林山-尖山断裂南段西侧,陶村火山穹窿之南,凹山火山穹窿北西交接部位。矿区内地层主要有上侏罗统龙王山组的沉火山碎屑、安山岩及下白垩统大王山组的薄层状沉凝灰岩等,构成—轴向北70°—80°西的向斜,次火山岩闪长玢岩侵入于该向斜的核部和翼部。

硫铁矿体产于闪长玢岩与火山岩接触带附近,主要产于接触带外带。矿带长约1900米,宽190—600米,延深约600米,其产状与接触带大致平行。矿体呈似层状、凸镜状、豆荚状;矿石类型有粉状硫铁矿、块状硫铁矿及浸染状硫铁矿;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次为磁铁矿、赤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绢云母、高岭石、石英、硬石膏、绿泥石等。平均含硫16.81%,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硫39.15%的硫精矿,回收率为87.53%。硫铁矿石累计储量为3554.32万吨。

矿床中还共生有若干铁矿体与硬石膏矿体,铁矿体主要产于接触带内带,呈似层状、凸镜状、不规则串状;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状、块状、浸染状三类。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脉石矿物有钠长石、阳起石、绿帘石、高岭石、绢云母、硬石膏等。全铁平均品位34.54%。矿石经选矿可获得含铁68.56%的铁精矿,回收率74.21%,累计控制储量为3968.28万吨。硬石膏矿体规模小、不具开采价值。

根据目前的认识,铁矿体成因属“火山-次火山气成高温热液型”,硫铁矿体属“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型”,硬石膏矿体属“沉积叠加改造型”。

向山硫铁矿的发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最早始于1940年,最迟到1985年,历时45年。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新中国成立以前

向山硫铁矿未见有古采迹的记载。20世纪30年代,孙健初、谢家荣、陈恺、程裕淇、李毓尧、朱森等在这一带进行地质矿产调查,但未留下与向山硫铁矿有关文字资料。

1940年,日寇侵华时期,日本人在此做了2.5平方公里电法、磁法普查及地质调查,之后施工了若干探槽和25个钻孔(1894.40米),发现了向山硫铁矿床浅部富矿体,推定矿石储量140万吨,含硫44.12%。简单资料载于1941年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编写的《南山—向山硫化铁矿概要》一文中(未刊)。1940—1945年,日寇进行了掠夺式开采,共采出含硫40%以上的富矿约48万吨,矿石全部运往日本。

1946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接管了该矿,据1946年《资源委员会华中矿务局事业年告》记载,1946年该局围绕日本人所发现的矿体施工了31个钻孔,工作量1563.55米,计算含硫45%以上的富矿储量200万吨,但对地质条件未加研究。从1946年复产到1948年停产3年中,矿石总产量只有17万吨左右,矿山生产力低下,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2.1949—1958年

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了向山矿,人民成了矿山的主人,矿山的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矿石产量逐年上升,到1959年年产量达17.9万吨。

为了查明资源情况,适应生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1954年,重工业部化工局陆续调集力量组成了重工业部化工局三四二勘探队。在建队过程中,为了缓解矿山的燃眉之急,使用钻探追索矿体(工作量约1000米),在原发现矿体的西南有两个钻孔见到了含硫30%—40%的黄铁矿化和磁铁矿化岩石。但当时未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也未查明地质情况,后来证实这是一个新发现的盲矿体。

1954年7月—1955年,三四二队李树时等,在进行坑道地质编录与日伪时期钻探资料整理的基础上,施工了若干探槽,填制了0.4平方公里地质图,之后编写了《向山硫铁矿地质调查综合报告》并计算了正在开采矿体的残余储量。其工作虽较粗略,但开始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

从1955年开始,三四二队这支刚成立的地质队伍在既缺资料又少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着手向山硫铁矿床的勘探。

1955年1月,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杨源昆编制了一份勘探设计。当时,按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苏联专家已进入我国各工业部门帮助工作,勘探设计都要经苏联专家审查,这份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后,认为矿区地质构造情况尚未查清,应配合物探开展地表地质工作以后再作设计。同年1—2月,张云腾、龙永寿、傅却来进行了区域地质路线踏勘,龙永寿等人填制了1∶1万向山矿区外围地质图,面积为18.5平方公里,为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背景奠定了基础。此后,向山矿区勘查技术负责人由龙永寿担任。

1955年3月,三四二队改名为重工业部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龙永寿继续主持向山矿区地质工作。当时,由于矿山扩大生产并建立了选厂利用贫矿,已有的储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故上级下达了1955—1956年两年提交矿石储量380万吨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龙永寿等人于1955年4—6月从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入手,施工了一批探槽、浅井、浅钻,填制了1∶2000矿床地质图,编制了1∶5万区域地质图、1∶1万矿区地质图及1∶500坑道地质图,于1955年6月提交了向山矿区勘探设计。该设计经瓦良卓夫专家审查,批准了4条剖面15个钻孔并进行施工,以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这时该区的地质工作处于勘探、详查交叉的状态。与此同时重工业部地质局物探队第8分队胡肃之等在此进行了1∶5000、1∶2000地面电法、磁法测量,工作面积为36.21平方公里,发现了与向山矿有关的3个电法异常和1个磁异常,为勘探提供了依据。

1955年11月—1956年4月,龙永寿等在对向山矿区全部地面、地下工程重新编录和整理的基础上,又施工了浅钻4275米、浅井556米,综合研究了矿区地质、物探资料,于1956年4月提交了向山硫铁矿、铁矿补充勘探设计。1956年5月,瓦良卓夫专家审查了设计的铁矿部分,经重工业部地质局批准以后付诸实施。

野外勘探施工于1957年10月份结束,1958年2月提交了《向山黄铁矿床最终勘探报告书》。这期间,南京地质勘探公司八○四队先后变动为冶金部八○四队、化工部地质矿山管理局三四二队,到提交报告时称为华东地质局皖东南地质队。当时队长是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直接领导向山矿区的地质科负责人是张进科、李从之,矿区技术负责人为龙永寿。报告主编龙永寿,参加编写人员还有傅却来、唐延迪、陈树林等。该报告于1958年6月7日经全国储委审查批准,批准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2053.29万吨,平均含硫17.10%。

铁矿石:132.95万吨,平均含铁38.23%。

这次勘探由于重视了基础地质工作,取准、取全了第一手资料,详细研究了矿区地质的构造特征,有计划、有目的地部署了勘探工作,故对矿床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飞跃,使矿床储量比原来扩大10倍以上,并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勘探报告提交以后,向山硫铁矿以勘探报告为依据扩建成年产70万吨矿石的采选联合企业,从此恢复了矿山的青春,步入了兴旺发达时期。

3.1976—1985年

1958年矿山扩建后,正常生产了18年。至1976年,向山硫铁矿根据原勘探资料和开采情况估计保有储量大约还可以开采10年,因此,开展矿区边部、深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和准备接替矿山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时,皖东南地质队的番号已不复存在,原在马鞍山地区工作的三四二队与原在芜湖地区工作的三二二队早已合并,成立了安徽省地质局三二二地质队,该队总工程师孙化东,物探技术负责人曹顺祖等通过研究区域成矿规律,运用玢岩铁矿“三部六式”的模式,分析矿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提出在向山矿区南侧可能存在具一定规模的铁矿、硫铁矿体。

1976—1984年,三二二队三分队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普查设计、普查补充设计、详查设计,共完成钻探工作量3.48万米,于1984年结束野外施工,1985年10月提交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南硫铁矿床详细普查地质报告》,提交矿石储量: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2647.33万吨,平均含铁32.56%。

当时三二二队队长叶忠民,总工程师孙化东,分队长沈迪彦,分队技术负责人易武齐,报告主编易武齐,编写人还有杨联镜、任启鹏、陈世金、方开华、王益金、胡福欧等。该报告经安徽省地矿局批准,并获地矿部找矿四等奖。

向山硫铁矿床与向山南铁矿床实际上是一个整体,矿体在深部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以矿区的8号剖面线为界分成两部分,据1990年重新统计,全区保有储量为:

硫铁矿矿石:1501.03万吨,平均含硫19.82%。

铁矿石:3917.08万吨,平均含铁32.41%。

当时,向山硫铁矿的坑道已开到8线负100米标高。8线以北的硫铁矿已基本采完。

为延长向山矿山的服务年限,开采深部的铁矿供马钢利用,1990—1991年马鞍山市政府组织冶金部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马鞍山矿山公司、向山硫铁矿、马钢南山铁矿等单位提出了一个向山矿扩建工程计划,准备先行开采向山硫铁矿深部负100米标高以下的铁矿石,然后将坑道系统南延、下延,开采南部的硫铁矿石、铁矿石,并由三二二队易武齐编制了《安徽省马鞍山市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地质勘查设计书》,准备对南部的矿体加密钻孔;1991年6月该方案正在论证时,安徽省发生特大水灾,马鞍山地区也暴雨成灾,洪水以每小时700立方米的流量涌入矿井,形成酸性水,严重腐蚀水泵,经检修无效,6月15日矿井被淹没,井内设施受损。灾后经核算认为复产无经济效益,故正式申请闭坑,扩建计划和地质勘查设计也就未执行。

向山硫铁矿的社会经济效益是显著的。自1958年扩建至1991年6月4日止,在31年半的时间内,共采出硫铁矿石1505.14万吨,其中富矿389.16万吨,采出铁矿石153.06万吨;全矿形成固定资产原值5210.20万元,净值680万元,在册职工3223人,离退休职工920人,实现利税6400万元,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地质科学技术领域,通过几代地质人员的辛勤劳动、深入钻研,向山硫铁矿床作为一种成因类型的典型矿床载入科研报告,编入了地质院校的教科书;作为一种勘探类型的实例编入了硫铁矿勘探规范,为现在和将来的地质探矿工作者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纵观整个向山硫铁矿的地质勘查历史可以看出,进行找矿勘探必须严格遵循地质工作程序,要研究成矿地质条件,查明控矿因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有目的地部署勘查工作,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提高找矿效果。

在贯彻“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方针方面,向山硫铁矿1958年批准的铁矿石储量为1320.85万吨,但采出量只有153.06万吨;据1990年的统计资料,向山矿区8线以北负100米标高以上,即向山矿坑道系统范围以内的铁矿石还有984.06万吨未在采硫铁矿的过程中顺便回收,现已塌陷。1990—1991年马鞍山市提出的向山硫铁矿扩建工程计划,打破了部门和行业的界限,改变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单一开采的不合理现象,贯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所规定的“综合勘查、合理开采、综合利用”的方针,这无疑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举。可惜由于水灾等原因而未能实现,如果这一扩建计划得以实现,向山矿会再一次焕发青春,为我国的化学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将做出新的贡献;这支为向山硫铁矿的发展奋斗了近40年屡建功劳并曾经被地矿部命名为功勋地质队的地质队伍继续为向山硫铁矿的扩建再立新功。

6. 魔沟是怎么回事

位于中国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的黑竹沟,景色美丽,气候宜人,但是却被称为“魔沟”、“死亡之谷”。这里常年被黑雾瘴气环绕,当地人说这里有野人和不知名的怪兽出没,有的探险者在这里神秘失踪,黑竹沟的一草一木似乎都笼罩在了恐怖的地狱阴云之中。

拥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黑竹沟有着参天的古木,生长着茂密的箭竹,这里的美景让人们迷醉,高山上的湖泊、美丽的层云、传说中的佛光、绚烂的杜鹃花都展现着这里的魅力。然而黑竹沟还有它的另一面——狰狞与恐怖。这里地势凶险,常年的雾气使得这里阴气很重,并且雾气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令人捉摸不定。当地人有一个古老的祖训:进入黑竹沟关门石地区的人不能说话,否则就会招来山神的不满,人畜就会受到死亡诅咒的惩罚。

1997年7月,四川省林业厅派遣森林勘探队对黑竹沟进行勘测。可是工作到第二天深夜时,队员们却发现承担勘测关门石(这里因两石对立,形似石门而得名)任务的两名队友神秘失踪,勘测被迫中止了。时隔9年,这支队伍顶着重重压力,再次进入黑竹沟勘测。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聘请了当地两名有经验的猎手引路。猎手开始不愿意给考察队做向导,因为他们对黑竹沟也心存恐惧,但是当看到考察队准备了充足的物资,配备了齐全的通信联络设备,也就渐渐放下心来,决定冒险进入黑竹沟。两名猎手带上了心爱的猎犬,和考察队一同出发了。走了一段时间后,一行人离关门石越来越近,两位猎人因为恐惧而不愿再前进一步。无奈之下,副队长和猎人协商后决定放出猎犬前去探路。

然而,时间过了好久,两只猎犬却没有回来,两位猎人伤心之余,忘记了祖训,大声召唤他们的爱犬。没想到的是,雾气应声而至,铺天盖地般地把所有的一切都包裹了起来,此刻,所有人的心头都被恐惧和绝望占据了。好在副队长成熟老练,及时稳住了人心,现场才没有乱成一团。令人不解的是,雾气又突然退去了,瞬间的变化让人来不及思考发生了什么,留在心头的只有恐惧。考察队所有的准备和计划全被打乱了,为了确保安全,只好退出了黑竹沟。

黑竹沟的祖训应验了,人们的心头徘徊着很多疑问:这些浓重的雾气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瞬间就消散了?失踪的猎犬去了哪里?

当地有一个传说,说这里有两个诡秘的山洞,竟然能够释放不明气体。这两个神秘的山洞,一个叫上洞,一个叫下洞。两个洞对声音都特别敏感,尤其是下洞。这个洞在一个悬崖底下,传说在天气晴朗、阳光普照的时候,洞口就会出现许多影子,晃来晃去。如果洞口有什么风吹草动,就会有很神奇的现象出现。有些人觉得这个地方很神秘,就去探险。一天晚上,一群人提心吊胆地来到洞前,他们用强光手电筒顺着洞口照下去,结果发现山洞竟然深不见底,正在他们疑惑的时候,洞口突然黑雾弥漫。所有的人都被突然而至的黑雾吓得魂飞魄散,顾不上察看到底是什么东西在怍怪,纷纷逃命去了。

黑竹沟境内有一座成三棱形、酷似金字塔的山峰,这座山位于马鞍山的东侧。弥漫的云雾中偶尔金光闪耀,有着难以言说的诡异。而有关于巨蛇、两个头的怪兽以及神秘野人的传闻,更是接连不断。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神奇的生灵是否真实存在?它们是在守护这里的“金字塔”吗?

据说峨边县的一个彝族干部曾在19岁的时候遇到过野人。当时他是和父亲一起上山打猎,结果忙活了一天也没打到猎物,天色将晚的时候,两人就找了个地方打算在山上过夜。还没等他睡着,就听见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阵哀嚎声,那凄凉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父子俩都被声音惊醒了。当父亲告诉他刚才的声音可能是野人发出时,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父亲见多识广,冷静分析后决定马上藏起来,否则将会有生命危险。父亲为他找到一个石坑,让他跳了进去,上面盖好了草,然后自己找了另外一个地方躲了起来。不多时,小伙子感到附近有走路的声音,便偷偷地看了一眼。在草叶的间隙中,他隐约看见石坑的前方经过了一个大约两米高,体型健硕而全身却长满了毛的野人,他吓得一动也不敢动。每当想起这次经历,已经年过五旬的老人依然不寒而栗。

野人的出没,已经让人对黑竹沟避之不及了,而当地流传的关于巨蛇的传闻更增添了它的神秘。1991年5月25目,黑竹沟附近林场的一个工怍人员像往常一样起得很早,然后到工地去上班。这里工地的任务已经结束,他和同伴正准备向其他地区转移。此时,由于天色还早,附近的山谷非常寂静,工地也格外冷清,只有他一个人。这时,潮湿阴冷的空气中仿佛出现了一些异样,他的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但一切看起来和平时又没什么不同,慢慢平复了一下心情后,他准备去取工具。可是,他还没走到工具架前,突然被绊了一下,他下意识地往身后一看,只见一条全身长着黑亮鳞片的巨蛇。一动不动地盘绕在乱木堆旁。

眼前的一幕让这位工人一下子怔住了,两只脚不敢向前挪动一步,生怕惊动了巨蛇。过了一会儿,他看到巨蛇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便蹑手蹑脚地离开了工地,去营房找人寻求帮助。他激动而又慌张地描述着刚刚的经历,工友们却以为他在说胡话,所以没有人相信。最后在他的一再保证下,终于有个将信将疑的工友答应和他赶往工地。等他们赶到的时候,那条巨蛇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一动不动。难道巨蛇已经死了?两个人为了一看究竟,就爬到近处的一棵大树上,以为这样也许能看清楚些,可是巨蛇还是不为所动。最后,尽管看蛇的工人越来越多,可是没有一个人敢靠近巨蛇。事实证明这条巨蛇并没有死,因为几天后它就突然消失了。

除了野人、巨蛇以外,有的当地人还说曾经亲眼看见过全身花毛皮的两头兽,这种奇怪的动物只有半米高,它的头部和尾部竟然一模一样!还有人说看见了长着巨翼的大鸟在黑竹沟上方飞翔,更离奇的是有人说这里可能有恐龙存在。这些奇特的生物莫非就是黑竹沟的守护者?那么黑竹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神秘和诡异呢?

对于黑竹沟存在的种种谜团,各方舆论争吵不休,于是他们引经据典,试图拨开笼罩在它上空的恐怖阴云。

有人说黑竹沟就是一条普通的山沟,认为它里面的雾气中也没有所谓的诅咒,因为黑竹沟气候温热,雨量充沛,而且它又处于四川盆地的原始森林,水汽难以流动或是挥发,因此雾气便常年占据着这一带,造成了云雾缭绕的现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并不能解释雾气是否与人神秘失踪有关。而对于雾气中是否含有可以危及人生命的特殊物质,至今科学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

至于野人以及怪兽出没的传闻,也是众说纷纭。黑竹沟无论从地形看还是周边环境看,部是野兽栖息的优良场所,或许有新的物种还没有被人类所认识。有些资料证实了野人的存在,但其他奇怪的物种是否真的存在,还是个未解之谜。

黑竹沟位于北纬30度线上,这条“死亡纬度线”上有着诸如百慕大、金字塔等众多的神秘地带。因此一些专家们认为黑竹沟的周围同样存在着磁场,在这个磁场里任何辨别时间、方向的仪器都会失灵,这可能是造成许多人畜神秘失踪的主要原因。地质学家也证实了黑竹沟的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有生成磁场的自然条件。但是,想要解开黑竹沟众多神秘恐怖的谜团,还需要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7. 磐安双溪好玩么

磐安最有名的是花溪,但是双溪却象是未经雕琢的美玉,是一个处女地,等待着你去发现。
双溪的山水,其实比花溪那边更有特色,素有“磐安小桂林”之美称。
双溪的王庄现在也开有农家乐了,去玩不怕找不到住宿的地方了。

8. 马鞍山市凹山铁矿()

凹山铁矿是以铁为主,伴生钒、镓、磷、硫等的大型矿床。是马鞍山钢铁公司主要矿石原料的供应基地,也是我国地质工作者70年代创立玢岩铁矿典型模式的矿床之一。

凹山铁矿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向山镇南约3公里处,与江苏省南京市的梅山铁矿和安徽省当涂县的姑山铁矿等构成一个北东向断续长50公里,北西向宽约3—5公里的火山岩型玢岩铁矿带。总储量20亿吨,被誉为“地下铁海”。与凹山铁矿毗邻的有高村(原称陶村)、东山、梅子山、和尚桥等大中型铁矿和马山大型黄铁矿床,以及明矾石、高岭土、石膏等非金属矿床,统称为凹山矿田。

据史料记载,凹山铁矿于1912年由采石人张某在平岘岗发现矿层。当时误以为铁矿中伴生的黄铁矿为铜矿,即呈报安徽省实业科,经派人调查后始知主要为铁矿,后由当涂县知事谢凤岗筹办宝兴铁矿公司进行开发,随后发现了凹山铁矿。

最早进行的地质调查是1912年间的章鸿钊、张景光及德国人梭尔格等人,但未查到调查结果的文字记载。1917年前后,瑞典人丁格兰、德国人毕象贤等先后又进行了调查,并测绘地质图。当时凹山比高为160米,现凹山山体已不复存在,露采坑底已深达负30米。计算储量:大凹山为150万吨,小凹山25万吨,块砾矿(即今所称的坡积矿)约10万吨以上,合计185万吨。调查结果载于丁格兰著、谢家荣译的《中国铁矿志》中。

1926年,叶良辅、李捷二人调查安徽省地质矿产时,对皖南各铁矿亦曾做过详细研究,有关内容载于《地质学会会志》第五卷第一号中。

1929年,王恒升、李春昱二人在调查京汉、粤汉铁路沿线地质矿产时,亦曾至当涂、繁昌二地观察铁矿。

1931—1932年间,谢家荣等人两次调查当涂附近之铁矿。第一次由孙健初与谢家荣二人前往各矿区调查铁矿,自1931年3月初至4月,重点考察铁矿储量及其经济情况,以备筹建钢厂;第二次由谢家荣、陈恺、程裕淇三人,于当年8月开始除复勘第一次调查的铁矿外,还到江西九江调查了城门山铁矿等。有关调查结果载于谢氏等所著的《扬子江下游铁矿志》中。

谢氏等认为,凹山铁矿主要为脉状,产状陡立,由闪长岩残余岩浆分异出之热液充填裂隙而成,此即今所指的富铁矿大脉,而非凹山铁矿的主体。计算储量为398万吨。

1938年以后,日寇在矿区大肆掠夺的同时还组织了一些勘探和物探工作。由日本人佐藤舍三和筱田贡三负责,在凹山施工钻探约2000余米,并于1943年计算出凹山矿量为960万吨;此外,筱田贡三还对铁矿中的磷矿组分进行了专门研究。

凹山铁矿及其附近各矿山由于发现较早,矿石质量好且出露地表,极易开采,加之交通方便,所以很早就有开采的记载,先后在矿区开采的有宝兴公司、福利民公司和益华公司。宝兴公司成立于1912年,1917年开始开采矿区西部相距13公里的平阳岗铁矿,至1920年采尽;1924年改采凹山铁矿,但因其铁矿含磷较高而同时开采东山铁矿互相掺合使用,年产量达15万吨,矿石含铁量均在60%以上。当时全矿工人300名左右,公司资本为45万元,矿石价格为每吨7—8元。

上列公司均属半官、半商性质,他们联合于1922年筑成了通往马鞍山长江边的轻便铁路,总长约20公里。所采矿石全部经长江运销日本,仅10余年,送往日本廉价的好铁矿石达130余万吨。

1938年,矿区为日寇占领并着手恢复工作,将占领前拆毁的运矿铁路修复通车,并于1939年又成立了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也称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拥有资本约2000万元,雇用矿工等约2000余人,1939年年产量即达54万吨,此后更多,企图掠夺整个华中及华东的铁矿资源。至抗战胜利前,以其年产量推算,至少掠夺凹山铁矿石近1000万吨。

日寇主要掠夺开采富矿石,并试图开采副产品——磷灰石,曾于矿体中部开挖运输巷道一条,长约500米,开采及采矿坑道总长近千米,又从铁矿中手选磷灰石,全部盗运至日本。

抗日战争胜利后,矿山为国民政府接管,但未能及时恢复生产,而且在解放战争中将所余的机器、厂房等不动产劫走或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953年马鞍山铁厂钻探队成立(即凹山铁矿的主要勘探队伍。安徽省地质矿产局三二二队的前身),进入矿山进行钻探,完成主要工作量为:槽探约8000立方米,浅井1209米,坑探约1607米,钻探进尺1.10万米。探明铁矿石储量约1.4亿吨、硫铁矿约3万吨。五氧化二钒37万吨。总投资约120万元,折合每吨矿石的勘探成本为0.0133元。

1955年下半年转入正式勘探,是为第一阶段,历时约3年,于1958年3月提交了《凹山最终地质报告》。当时队长为杨永瑾,总工程师为杨源昆,报告主要编写人为鲍学文、毕庶甲、陈树林及蒋维镛等。该报告于1958年10月9日由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批准。

在此期间,先后还有地质部三二一队、南京大学地质系55届毕业生及重工业部地质局物理探矿队胡肃之等分别进行过寻找铜矿、填制区域地质图及物探扫面等工作。

1957年,凹山铁矿开始恢复生产。当时的设计目标是首采125米水平以上的富矿体,计划1958年产矿石25万吨,以后陆续达到年产50—100万吨,总投资为673万多元,在册职工393人,主要设备有推土机2台、挖土机2台、钻机2台、运输汽车9辆。

1958年末,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并计划在1959年建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而1958年提交的勘探报告仅涉及凹山主矿体,对一些次要矿体尚未工作,因此,又继续进行了以龙虎山、萝卜山铁矿体为主的补充勘探工作;结果增加铁矿储量约1000万吨,总储量上升为1.5亿吨,每吨勘探成本降低到0.9分。1959年3月提交了《凹山铁矿最终地质报告(补充报告)》。报告编者为鲍学文。1959年11月该报告经安徽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

1962年初,安徽省储委根据地质部指示,对1958年以后所审批的报告进行全面复查,省储委认为凹山勘探报告在储量计算方面尚存在问题,经复算将凹山铁矿总储量降低到约1.3亿吨,地下水面以下储量在未补充水文工作前作降级处理。为此,1963年5月又提交了《凹山铁矿储量重算说明书》。鉴于凹山矿山勘探时水文地质资料不足而使大部分工业储量降级,1963年8月又进行了凹山矿区及外围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5万水文地质测量面积540平方公里,断裂构造调查范围187平方公里,水文普查钻探390米,抽水15层、15次。结论是强富水带只出现在矿体附近,因围岩透水性差,大规模开采不会有充沛的补给量。于1964年2月提交了《凹山磁铁矿区及外围1∶5万水文地质测量报告》,当时队长为李恩国,总工程师王东爵,报告编写人员有全望永、郭怀羔、孙宝吉、赵玉琛、张良才、孙庭芳等。

此后到1970年的8年间,凹山铁矿除矿山生产勘探外,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地质勘探工作。

1971年前后,为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确保马钢有足够的铁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结合凹山矿体受隐爆角砾岩体复杂构造控制而未能充分查明,加之铁矿石工业边界品位降低等因素,又进行了凹山主矿体及其外围的补充勘探。该阶段共完成钻探约1.2万米,获铁矿石储量2600余万吨、五氧化二钒0.4万吨,于1972年7月提交了《凹山铁矿外围补充勘探报告》,当时队长为刘洪友,报告主要编写人为朱文元、易武齐、赵玉琛、全望永、孙庭芳等。该报告于1972年11月由安徽省冶金地质局审查批准。

由于凹山铁矿先后进行过五次工作、四次计算储量,工业指标前后也不统一,不便生产部门使用,根据上级指示,于1973年1—3月,又进行了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结果铁矿总储量约为1.8亿吨,其中富矿2400万吨;五氧化钒38万吨;黄铁矿为210万吨,其中富矿65万吨。参加储量总算的主要人员有朱文元、孙化东、张希圣、吕忠业、吕开之、徐继鸣等。

1981年5月,鉴于采选水平的提高,以往对矿石中硫、磷元素均作为有害杂质处理,未进行储量计算,经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及南山铁矿的选矿回收试验,证明在铁矿选矿中进行硫、磷回收利用是既方便又经济的,能大幅度提高矿山开发综合效益。据省地质局下达任务,在1973年凹山铁矿储量总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磷、硫伴生组分的储量计算,结果为:硫储量约77万吨,折合含硫35%标矿为221万吨;磷储量约155万吨,折合含磷为30%标矿量约1200万吨。参加计算人员为黄明贵、李必钧、周利飞等。至此,凹山铁矿的勘探工作基本结束。

三二二队在马鞍山地区普查找矿中,发现、查明了一大批主要矿产地,对马鞍山钢铁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地质部授予三二二地质队为“地质找矿功勋单位”荣誉称号。

9. 中国各名山海拔排名

中国十座抄名山为: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江西庐山、西藏珠穆朗玛峰、吉林长白山、陕西华山、福建武夷山、台湾玉山、山西五台山

名山海拔排名:

1:西藏珠穆朗玛峰系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4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2:台湾玉山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

3:四川峨眉山主峰金顶,海拔3079米。

4:山西五台山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

5:吉林长白山主峰白云,海拔2691米。

6:福建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

7:陕西华山主峰南峰,海拔2154.9米。

8:安徽黄山其中“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在海拔1800米以上。

9:山东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

10:江西庐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9)石坑马鞍山扩展阅读:

“中华十大名山”推选活动是由中国国土经济研究会主办,《今日国土》杂志社承办,并联合中国科技界、学术界、政界、新闻界人士共同组织的。

评审委员会按照社会知名度、传统文化、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科学价值与管理建设6条标准,以群众投票推选的前15座名山为基础进行了认真的评议,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最终确定的。

阅读全文

与石坑马鞍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
嘉兴万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34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浏览: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浏览:867
国办发明电200330号 浏览:602
公共服务事项自查报告 浏览:872
2014年社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方案 浏览:873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试题库 浏览: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