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社会的现状怎样
改革走到今天,全面协调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同政府改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鉴于此,我院于 2005年6月25-26日在海口举办了“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国际论坛”。中外专家就以人为本与公共政策的转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中的公平与效率,社会责任、公共利益与公共治理,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等议题展开了讨论。我院参照专家的观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国正步入公共需求快速增长和利益关系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实现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政府转型对建设和谐社会至关重要
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并已成为世界上收入差距比较大,城乡差距比较严重,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需求和公共服务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之一。这一现实,给改革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给政府扩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严峻而迫切的课题。
1、面对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必须扩大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我国正处在从一般温饱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发展与转型的特定时期,已开始形成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
从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看,我们面临着公共产品供给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承担改革成本,解决历史欠账问题;一方面又要着眼于发展,并为中长期发展创造条件。公共需求的全面增长与公共产品供给的短缺以及公共服务的不到位,已是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但是,现实的主要问题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相当薄弱,主要精力和大部分财力还没有用到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因此,必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扩大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改革攻坚阶段,要有效地解决利益博弈与利益分享的矛盾,必须关注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经过26年多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不仅形成,利益博弈也日益明显化,如何实现利益分享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多数人能够不断地分享改革的成果。一是政府本身要以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确保自身行为的公共性,把守护公平和正义作为政府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原则;二是要建立市场经济调节下的利益均衡机制,通过公平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体现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以人为本,要为广大弱势群体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3、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不同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加大社会风险程度。因此,政府转型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拉美一些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激化社会矛盾,并会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断或倒退。因此,适应全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
二、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出发,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理念创新
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与基本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不足,已对政府转型提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政府积极回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最重要的是实现公共服务理念的创新,加快推进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转变。
4、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本质是公共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是社会,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无论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督,还是社会管理,其本质都是公共服务。这就要求把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主要限定在公共服务的范围。强化公共服务理念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市场化改革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府作用的客观要求。
5、扩大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人们日益迫切地要求政府为他们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人们越来越期望建设一个公开、透明和没有腐败的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的条件下,政府应当把自己的基本职能定位为公共服务,把主要注意力转移到加快解决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问题。
6、政府要鼓励和倡导先进文化,使经济增长伴随文化繁荣,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历史经验表明,财富的增长可以使人民富足和社会安定,也可能使人民不满,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不能认为经济增长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缺乏文化和信仰,就会使功利主义盛行,对财富形成过高的预期,加剧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和各种社会资源的紧张程度,降低人们的幸福程度。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在文化不健全的情况下,都不能摆脱物质利益的诱惑,从而形成政府和市场双失灵的状况。文化具有超越功利的独特品质,可以通过个人的自律降低交易成本,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从而有效地缓解社会冲突和人与人之间的紧张程度。
7、树立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理念,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良好、持久、和谐的环境与条件。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社会发展缓慢,政治发展严重滞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有的地方演变为以GDP为中心,并为此付出了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的代价。因此,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重新审视我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和相关的指标体系,并且要为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制度基础。
8、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多元与公正的统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并使这种民主能够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根本实现途径。民主要与法治相结合,要在立法过程中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进而使社会各种行为主体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使整个社会在法治轨道上正常运转。其次,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社会,不能把它理解为“一潭静水”的社会。一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这是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二是要推进市场化改革,为社会充满活力提供制度支撑。要通过政府转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建社会秩序,形成社会规范,从而达到“活而有序”。经过26年多的改革,我国社会已经由过去一个结构比较单一的社会转变为多元并存的社会,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但也要看到,多元社会主体之间既有价值一致的一面,也有价值差别甚至是价值冲突的一面。这里的关键在于制定、采取以“社会公正”为灵魂的社会政策。为此,政府要摆脱、超越新老既得利益集团的束缚,站在社会公正的立场来处理问题。
三、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政府应当有明确的社会发展目标,确保社会管理的有效性
当前,我们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在多元利益主体初步形成和分化的前提下,运用现代制度、现代机制和现代文明来解决社会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建立现代公共治理最基本的框架和基础,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
9、政府要树立新的社会管理理念。建设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完善与和谐社会目标相适应的社会管理,这是保证和谐社会的制度和组织基础。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下一步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市场经济本身可以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但是也伴随着收入差距拉大、失业等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不能随着GDP的增长而自动得到解决。因此要从战略上高度重视社会管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相比,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根据变化了的形势转变社会管理理念,用全新的观念来完善社会管理。传统体制下的社会管理依靠政府的权威实现社会控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拥有较多自由选择的权利,通过法律、规范、以及文化来形成和谐的秩序。
10、有效地推进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向公共治理转变,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我们提出的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前提是承认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发展范畴,有其各自独立的内涵、特征、目标、规律和衡量标准。在过去的20多年中,我们树立了清晰的经济增长指标,但是对社会指标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十一五”期间,要确保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就必须把社会目标逐步清晰起来,纳入整个发展规划当中。不能把社会管理简单地看成是政府单一的行政控制。事实上,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政府也不可能再掌握和分配一切社会资源,也不可能插手所有的社会领域。因此,在社会管理中,企业和民间组织都有责任,要在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形成有效的公共治理。
11、要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公共治理的框架下,政府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社会民间组织,逐步把一些传统意义的社会管理职能以多种形式下放给一些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承担。要在政府、企业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为社会整体的进步提供推动力。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社会开始从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过渡。在这个时期,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一个利益均衡机制,通过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来消除社会矛盾。从这个角度看,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理性更有效。在社会矛盾和社会危机因素不断加大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发展各类社会民间组织,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协商对话制度,远比非理性的个体行为要好得多。
四、按照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
当前,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有两个大的背景:一是经济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都同政府职能转变相联系;二是社会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和潜在的风险,要求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我们要把政府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政府转型的实质性突破。
12、把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作为改革攻坚的重点。政府改革滞后,事实上越来越制约着其它领域改革的进程,并由此增加了改革的复杂性和难度。未来几年,我国的改革有可能发生几个重要的转变,例如:第一,由微观体制改革向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转变;第二,由竞争性领域的改革向垄断性领域改革的推进和转变;第三,由经济体制改革向社会体制改革的推进和转变。这三方面改革的推进和转变,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转型。因此,“十一五”时期以政府转型为重点,各项改革才会有新的进展。
13、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从关注公共需求变化和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出发,是新阶段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这就要特别强调明确划分和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责任和权利,在此基础上深化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当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我国政府的行政层级,逐步探索取消地(市)行政层级,撤消市管县体制,加强县级财政功能。要尽快试点从乡财县管入手,把乡镇政府变成县(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此外,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公共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体系,并按照这一目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4、建设和谐社会,要实现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随着公共需求和公共利益的变化,实现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转型和创新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建设和谐社会能力的当务之急。首先,实现公共政策由封闭和半封闭向公开透明的转变。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面临新的变化:一是随着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社会的共识;二是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和信息的作用超过了以往历史上所有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公共政策的效果更加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这就需要政府从分化了的社会利益现状出发,赋予老百姓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利益的实现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以及改革过程中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
其次,以人为本,要实现由单一、严格的行政控制向人性化的公共治理转变。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府直接面对广大老百姓,其手段的选取决定着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政府同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公共政策执行手段的转型,要使公共政策的执行以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为前提。
15、建设责任政府,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决策失误和不作为的政府官员追究责任。公共服务体系涉及大量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必须加强监管、审计和问责。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分工,适当引入竞争,提高公平与效率,同时也便于问责。
16、推进政府转型,需要建立改革统筹协调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某些政府部门本身成了改革的对象。从去年的宏观调控看,政府部门的某些行为,不仅具有部门局限性,还具有较强的自身利益的特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假改革、不改革,使改革在实践中大打折扣,并容易使人们对改革产生某些误解。因此,要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构,以统筹协调继续推进改革中各部门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并由此进一步形成对改革的共识和改革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⑵ 【急求】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困难及出路谢谢大家了
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建设型政府已基本形成,这是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上质的飞跃。然而,经济建设型政府存在两个严重的误区:一是长期把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起主导作用;二是政府仍然没有成为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为社会提供真正的服务。这两个误区使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累积了许许多多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要使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突出的社会问题,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须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一、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是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
服务型政府建设最本质的内容就是要重新定位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服务”二字。服务型政府建设强调由“经济建设型”向“社会服务型”政府转化,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开化;由运动型的为民众服务向制度型的公共服务转型,实现公共服务的制度化;由歧视性的公共服务向平等型的公共服务转化,实现公共服务的公正化。
服务型政府建设在进一步加强政府经济建设服务职能前提下,重点强化政府对社会服务功能。政府要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出等手段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补贴、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领域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更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在社会服务中要强化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科技补贴制度、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制度和公共服务参与制度。
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坚持突出公共性强、政府最具比较优势、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将效率与公平有效结合等原则,制定政府现阶段公共服务目标,确立公共服务战略重点,强化公共服务内容,制定公共服务步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
二、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是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基础
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前提基础。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解决社会公正、公平,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既符合基本经济制度,又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是政府应当而且必须向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尤其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收入分配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等经济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有效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公共财政不仅是基于保障公共产品的制度安排,而且是政府有效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风险、确保社会稳定、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
建立公共型财政体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重构政府对公共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责任体制。主要包括政府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加大对这些方面的投入比例,建立一个合理的投资体系。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有效的各种社会保障体制。三是对农村重建投资体系,使农村在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方面有根本转变。
三、建立公开、透明的行政体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
服务型政府必须坚持办事公开、透明原则,不仅要法规公开、透明,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也要公开、透明。现代社会,公共信息与每一个公民的利益直接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民对社会事务具有知情权,政府应该尊重公民权利,不得隐瞒公共信息。政府对服务目的、目标、方式、内容和范围等进行公开,不但有利于充分发挥政府以外的个人和社会组织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政府地位,增强公民对政府行为的信任感,有利于政府推进行政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让全社会及时了解公共信息,既是政府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能够加大全社会应对政府的支持力和监督力,既有利于发挥政府的主要公共服务职能,又有利于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行政活动和发挥作用。所以,公开、透明是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要求,公开政务、公开政情也是政府有效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
四、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保证
依法行政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障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加强和完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对推进以法治国进程、保障公民权利、依法行政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无论是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的转变,从国家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变,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变,从单向控制的行政体制向协商合作的管理机制转变,都是我国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和变化的事情。我国社会关系的日益深刻变化,已对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不仅是政府职能转换的需要,更是社会生活对国家、对政府提出的现实要求。
立法是前提,有了公共服务的相关法律,还必须以法律规范和约束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从上至下加强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教育,建立严格的法律问责制,对不执行法律、违背法律而形成的各类严重失职和渎职行政行为,要依法追究。因此,应当尽快将政府履行公共职能的范围、程序以及相关的措施纳入到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建设法治政府。
总之,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是经济发展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神为指导,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政府工作作风,加大政府对社会的服务力度,提高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才能使政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保证。
⑶ 中国政府职能现状
中国政府现有职能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从过程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为相互衔接的几个环节;
二是从内容的角度看,政府的职能表现在方方面面。
(1)从活动过程的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
政府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前后相继的、由若干个阶段构成的完整的周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政府的职能有几个: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职能、监控职能。
首先是计划职能。这是中国政府重要的职能。它有两个方面:①对自身的行为活动提出目标与计划,做出决议、安排,为政府自身的运行指明方向; ②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规定一个目标,并做出一定的安排。政府的计划职能就是要事先决定做什么,怎样去做,为谁去做,何时去做和由谁去做。政府在制定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执行计划的主要因素——资金、技术水平、经济环境、劳动力的素质等——的状况。计划职能曾是中国政府最重要的职能。改革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职能就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修正计划。政府基本上被各种计划淹没了。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逐步被放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政府的计划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并没有消失。政府的计划职能还是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次是组织职能。政府的组织职能,就是通过自身的机构和人员对已经决定的计划、政策、路线加以具体实施。这种职能包括:对政府机构的科学设置、有效调配和运用,对行政组织的管理目标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加以分解并运用自己的力量加以实施,对执行计划的人员进行选配、培训、考核和组织,对财力、物力进行必要的行政筹集和供应。中国政府的组织职能还包括社会的动员作用,这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政府的计划共同努力。只有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和调动起来,政府的目标和计划才能实现。
再次是协调职能。政府的协调职能就是要协调好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各种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协同有序。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策性协调(防止政策前后矛盾)、计划协调、职权协调、人事协调、机构协调等。政府要通过自身的协调,及时调整组织之间、人员之间、活动之间的各种紧张关系,避免事权冲突,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
第四是监控职能。政府的监控职能是两个方面:①监督职能,监督各级政府及其他部门对国家法律的执行情况,政府行使监督职能,不仅要及时检查违法活动,而且更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违法活动。②控制职能,就是对管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使管理活动按计划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政府的这几个职能是在时间上继起、空间上并存的;计划制定后,就要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协调和监控。由此形成一个职能体系。
(2)从活动的内容看中国政府的职能
从活动的内容看,中国政府有三个职能:建设职能、服务职能、保卫职能。
其一,政府的建设职能。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搞社会主义建设,这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
①首先是经济建设。政府工作的重点或中心就是要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把经济搞上去。在政府行政管理的各项基本职能中,发展经济的职能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从目前来看,我国政府从事经济建设的主要活动和职能有:制定长期和中短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计划、方针和政策;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培养和发育市场体系;制订资源开发、技术改造和智力开发的方案;协调地区、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经济关系;加强重点工程,特别是能源、交通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推进大中型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收集、处理、传播经济信息;掌握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对经济进行导控;制定并监督执行经济法规;管理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依据有关规定,任免奖罚有关的经济管理人员。
②政治建设。就是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方面政府的作用,一是运用自身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丈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扩大民主的范围;二是运用专政工具,坚决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三是政府要切实执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议,尊重人大常设机构的职权,如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审查政府工作报告及批准政府预算;监督政府工作的权力,政府以身作则,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四是认真组织和广泛吸收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国家管理;五是精心培育各种民主的萌芽因素,并提供适宜的土壤.使之茁壮生长。
③思想文化建设。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这个方面政府的作用,一是保障学术自由,并创造条件繁荣社会科学;二是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完善与文化事业有关的经济政策与法规;三是发展教育科学丈化事业;四是制定政策与法规,推动科技进步,使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
其二,政府的服务职能。
政府的服务职能,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来发展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为社会提供某些无偿服务。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邮电、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的服务,还包括储蓄、保险、金融方面的服务,以及信息、咨询方面的服务。
其三.政府的保卫职能。
我国政府的保卫职能有两个主要内容:
①对内保卫职能,即通过国家强力机关运用法律法规和行政强力手段,打击一切破坏社会秩序和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人员。这方面的职能:一是户籍管理职能,政府要对每一地域内的人口进行登记造册,证明公民身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二是公共秩序管理职能,政府要制定维护公共秩序的行政规范并强制加以推行,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三是城市文通管理职能,制定严格、科学的交通规则,对道路、行人、车辆及驾驶人员进行严格管理,保证人身安全;四是公共设施管理职能,为了保证公共设施(如电力干线、道路等)的完好,政府制定有关规则并建立执法队伍进行管理;五是消防管理职能,这是政府一个重要的职能,它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的安定,每年,我国因火灾造成的损失都在百亿元以上,消防工作要加强;六是边防管理职能,等等。
②对外保卫职能。作为政府,对外要抵御外来侵略和破坏,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军事的、科技文化的手段和途径保证和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的各种利益不受侵犯。在我们不断扩大开放,与世界经济逐渐接轨的新形势下,政府的对外保卫职能将更加重要。
⑷ 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存在的问题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问题
一 建设理论准备不足
二 流于形式缺乏体制创新
三 没有完善的机制内和法律制度支持他的建设容
1政府和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2我国立法系统还不完善
3与其相呼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4政府责任机制不健全
四 把服务型政府当做电子政务建设
五 没有明确的服务要求和质量标准来规范政府服务
六 公务员素质不能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
七呈现政府热公民冷的情况
⑸ 结合当前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发展现状,试论!发展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网上抄来的,这是结尾;前面论述的很详细。对你有帮助吗?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深入发展,政府内部公关、外部公关、国际公关都已经可不容缓,政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充分认识到政府公关的必要性、严峻性和紧迫性,大力引进公关机制,扩大公关内涵,大幅度提高公关投资,试建政府公关专门机构,用包含大量公关手段和艺术的管理措施去管理和服务经济和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