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发布时间:2021-10-11 17:19:27

1. 为什么我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提供

(一)有利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作为社会资本的境内外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承担公共服务涉及的设计、建设、投资、融资、运营和维护等责任,政府作为监督者和合作者,减少对微观事务的直接参与,加强发展战略制定、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绩效考核等职责,有助于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有利于打破行业准入限制,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可以有效打破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各类型企业积极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参与机会,大幅拓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的发展空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有利于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增长动力。
(三)有利于完善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下,政府以运营补贴等作为社会资本提供公共服务的对价,以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价支付依据,并纳入预算管理、财政中期规划和政府财务报告,能够在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公平地分担公共资金投入,符合代际公平原则,有效弥补当期财政投入不足,有利于减轻当期财政支出压力,平滑年度间财政支出波动,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
(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2. 中国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总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专生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属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3. 什么叫社会医疗机构

呼吁社会关注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民众医疗保险的实际落实现状。彻底取消不平等的医疗垄断市场,放弃歧视,公平竞争,让所有规范的医疗机构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使所有的医疗资源全力服务于全民的医疗服务之中。

4. 浙江省卫生厅的主要职责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相关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依法制定有关地方性标准和技术规范,并监督实施。
(二)负责组织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贯彻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拟订执行基本药物的相关政策,制定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有关规定,提出我省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负责药械集中采购的具体组织实施与监督管理。
(三)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组织制定地方性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并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统一发布全省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协调全省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指导并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六)组织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制度,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七)制定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组织对开展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八)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并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执行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和干预,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九)组织拟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措施,制定并指导实施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制度,协调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十)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十一)组织制定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总体发展规划,负责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和中西医结合工作,统筹协调中西医发展。
(十二)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依法负责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三)组织拟订公立医院改革政策措施,指导和监督公立医院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组织拟订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政策措施,指导和监督民营医疗机构健康规范发展。
(十四)负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实施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许可制度,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五)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六)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卫生人才发展规划。
(十七)组织实施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八)负责来浙中央领导和重要外宾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省保健委员会确定的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国家和省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九)负责管理省级卫生事业单位。承担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省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二十)承办省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5. 做一份基本的小型义诊需要准备些什么,一份同时进行的调查报告可以向什么方向去发展。

别是农村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计划经济时期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固有特征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之间原有的网络协调关系逐步演变为围绕各自经济利益之间的市场竞争;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一致的共同目标逐渐分解,寻求更多的经济收益逐步成为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服务行为的主要动力,逐级对下的监督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机制退化;医疗机构出现了多种产权、管理形式并存的局面,管理缺乏规范等。
二十多年的改革,使农村医疗工作和卫生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目标非常明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基础;税费制度改革,制度规范政府和卫生部门的任何善意行为都必须符合法制化的要求;农村的小城镇建设,要求重新调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与格局,适当收缩卫生资源的空间布局,实现规模效益;农村居民牧人趋缓的增长态势,制约着农村医疗服务市场的发展空间。
只有把握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把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改革放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中去,才能进一步拓展改革和调整的思路,提出切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卫生发展举措,才能使农村的医疗工作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改革。
从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客观形势的角度出发,对过去农村卫生工作中取得的宝贵经验要有选择地继承,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对农村卫生工作的冲击和影响最大,卫生福利和公益政策对农村居民再分配的功能减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调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工作思路也应创新,不能以不变应万变,甚至抱残守缺。农村卫生体制应符合时代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贴近农村的老百姓,符合他们的意愿。需要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以
及卫生管理体系。
调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重点是明确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责任和组织协调农村卫生工作的职责,突出农村卫生工作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福利性,适当收缩政府在城市卫生领域的作用,扩大政府在农村卫生工作中的主体或主导作用。政府要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向农村居民提供或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倡导或组织医疗保障体系,优先提供或发展基本医疗服务。
调整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要发挥社会力量。引导国家、社会、集体、个人共同投资,平等竞争;根据社会需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调整农村医疗服务的规模和布局。
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区别政策。在经济和交通发达地区,农村医疗服务提供可以更多地借助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医疗保障可按社会化、产业化、非营利性的思路推进,由城市向农村推进;在经济相对落后和交通不便地区,强调政府在组织、提供、甚至包括保障农村居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对这些地区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持。

五、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政策主题与措施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支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因素发生了体制性变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日出现了比较大的动荡。也就是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挑战是整体性的,县、乡、村三级卫生组织都需要做出调整。但有限的资源和政策与多年积累的矛盾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全部解决,必须选择重点突破。
与农业生产组织调整的顺序大体一致,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组织也出现了自下而上的调整。随着村级生产组织结构的变革,村级卫生组织基本是在财政与政策真空中自发地调整,从四年代初期的剧烈震荡,到90年代基本调整到相对平隐阶段,基本维持了以集体办为主的多样化组织体系。如果农村生产组织不再出现大的调整,估计这种结构将会稳定一段时间。县级卫生组织尽管也遇到经济上的困难,但在财政和市场的托扶下,还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中的枢纽,乡镇卫生院的组织应成为调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首选。乡镇卫生院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的瓶颈作用,不仅表现在它承上启下的功能上,还与它面临的困难最多,调整的迫切性最强有关。乡镇卫生院既没有完成调整任务,也没有稳健的支持条件。在市场竞争中,乡镇卫生院的部分市场份额被县级卫生组织覆盖,部分被乡村医生分割,资源利后效率逐年下降。与乡、村生产组织变革相一致,乡镇卫生院需要做大的手术与调整,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和乡级财政的困境,基本上使乡镇卫生院失去了计划运作的经济依托,面向市场是乡镇卫生院的必然选择。
调整乡镇卫生组织,让乡镇卫生院在市场中运作,应重申两个前提,首先,调整乡镇二生院,不是放弃政府的责任.而是重新界定哪些是政府的职责,哪些是社会的责任,哪些属于个人的行为,社会有参与的积极性而又不损害农村居民利益的事,政府就不必介入,已经介入的应该逐步退出,政府要做的是弥补和纠正市场缺陷。其次,调整乡镇卫生院要与调整县级医疗机构互为条件。作为农村医疗保健网的技术业务中心,政府要集中精力和财力办好非营利性的县级医疗机构。在加强县级医疗机构的前提下,可以调整一些乡镇卫生院。
从实际出发,允许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医、防分开,也允许一部分乡镇卫生院按照现行模式继续运转。对卫生院的卫生管理、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功能适当分开,卫生管理与预防保健属于政府职责,应继续由政府提供或购买。乡级财政如果有困难,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解决。这是农村卫生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再向后退却。
在经济和交通相对发达地区,在保住预防保健这块阵地之后,结合农村小城镇建设、医疗服务市场供大于求以及辽宁农村交通发达等具体情况,合并或撤并一些卫生院。集中政府或集体的财力和优势资源,重点办好确有中心意义的儿所中心卫生院。
把社会医疗资本和私人医疗资本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之中,在转盘相对集中的地区,适当控制私营医院的整体规模,既要鼓励多种办医模式,发挥多洋化结构可以促进竞争局面的形成、拓宽融资渠道的作用,又要控制农村卫生改革的节奏,政府必须办好县医院和200所中心卫生院(200所中心卫生院占全省乡镇卫生院资源的1/5,占1/3的市场份额),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框架内,发挥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在积极作用。
面对多元化、多样化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的调整政策主题应该定位在:扶贫促优、巩固发展。具体措施概括为:体制改革:完善体制,加强管理,故开一点,巩固一片;发展规划:结合省情,调整布局,抓住中心,扶助贫远;人力资源:到顶体制,改革机制,促进流动,强化培训;投入重点:设备人力,贫困边区,突出重点,分批实施;预防保健:预防为主,政府投入,强化网络,落实责任;医疗服务:优化服务,提高水平,严格准入,监管监控。
扶贫促优:通过政府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办好或扶助贫困地区100所乡镇卫生院;借助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支持,促进200所中心卫生院的建设与发展,强化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和市场空间。
巩固发展:政府的财力和政策必须守住预防保健和贫困偏远地区重点乡镇卫生院建设的底线;通过200所中心卫生院和100所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促进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发展;通过乡镇卫生院一个环节的突破,全面提升县、乡、村卫生工作水平以及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
体制改革:这里所说的“体制”包括所有制和包括举办主体、财政预算、人事管理体制等方面。在所有制方面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动摇,探索和完善公立乡镇卫生院的具体实现形式;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发挥县级运作相对规范、资源调整回旋余地较大的作用与特点,努力上收一部分管理权,重新赋予县级政府发展乡镇卫生事业的责任;同时也要调动乡镇政府举办与支持社区卫生事业的积极性。加强管理,就是要发挥卫生行业管理的职能,对地方政府行使的卫生决策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监督;把局部乡镇卫生院将要实施的诸如转制等探索纳入全省改革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对已经转制或其他探索的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市场监管。农村卫生工作更应突出公益性和社会公平等调整,改革要全面铺开,但对一些暂时还摸不准的探索要在局部进行尝试,只能一点一点地试,放开不是放弃政府的职责,巩固办好农村乡镇卫生院,让老百姓用比较低廉的费用享受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才是乡镇卫生院改革的真正目的。
发展规划:结合辽宁省城市化程度高、小城镇建设速度加快、撤乡并镇以及乡乡通柏油公路等省情,重新调整全省乡镇卫生院的布局,在保证所有乡镇预防保健的基础上,发挥省、市、县、乡各级玫府和财政的积极性,重点抓好200所中心卫生院的建设,扶助100所贫困和偏远地区乡镇卫生院的建设,通过重点规划政府重点投入的25%乡镇卫生院建设,达到覆盖70%人口的目标,带动与影响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参与的农村医疗资源靠近社会公益性目标,争取实现全社会卫生资源较高的社会效益。
人力资源:人员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乡镇卫生院功能发挥和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要把乡镇管理方式转为具管为主的体制,把住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准入关,减少非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与比重。改革现行体制下的进人和用人机制,通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促进城市优秀的卫生技术人员向乡镇卫生院流动,促进卫生技术人员在城乡间、乡镇间、机构间进行流动,通过人员流动,进一步激活乡镇卫生院内部的竞争机制。在改革人事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政府适当提高人员准入门槛和投入引导资金的方式,吸引卫生院和卫生技术人员参与终身教育,全面提升乡镇卫生院的人员素质。
投入重点:在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方面,要改变以床位或人员为单位的投入方式,特别是农村三项建设资金的使用,要以基本医疗设备配置和人员培训为重点,要以贫困和偏远地区的乡镇卫生院为重点。在有限资金的前提下,要突出有限目标的实现。通过分批实施和滚动运作,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全省乡镇卫生院的面貌和素质有明显改观,基本上可以适应和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预防保健:预防为主的方针不能动,为农村居民提供或购买预防保健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也是政府职能在农村卫生领域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必须投入。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是保证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特色,不能因为发挥市场和民间资本的作用而忽视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建设,恰恰相反,越是发挥市场的作用,越要强化农村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卫生行政部门要监督和指导各级政府落
实对农村居民预防保健的责任;
医疗服务:优化乡镇卫生院的资源配置,使其服务功能与县医院和村卫生室有所差异、互为补充,当务之急是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能够在急诊急救的常规处理和产科服务方面形成技术能力,为提高水平和油画服务,要充分利用医学教育快速发展,在较短时同内可能为农村医疗行业储备一批人力资源的社会条件,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新增人力资源的准入门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无论是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还是由社会资本参与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与
监控,净化医疗市场,维护市场竞争环境,保证医疗机构依法行医,使农村居民能够用比较低廉的费用得到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

奉献爱心进农村 传递文化促和谐
——暑期赴庄河市大郑镇姜窑村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我们终于踏上开往庄河的列车,开始我们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我对此次活动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热情,因为庄河是我的故乡,我们要去捐赠的小学是我的母校,这里有我童年的回忆,有我可爱的乡亲。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在姜窑村十间房小学的爱心捐赠、青春期生理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健康指数测定和文艺表演等活动;在姜窑村后窑屯我们开展了大型的义诊活动,包括测血压、测血型、测健康指数、医疗咨询和问卷调查等项目。除此之外,我们还走访了当地的村委会和医疗机构,在村民的帮助下我们慰问了韩屯独居的吴桂花老人,我们还利用休息时间辅导小学生、上门义诊等。

19日中午,顾不上旅途疲惫的我们,吃过午饭便来到十间房小学,开始准备下午的活动。十间房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虽然在政府的帮助下,破旧的校舍得以翻新,但是学校的师资力量非常匮乏,这里仅有七名教师,每个班主任要负责本班级同学的所有课程,连校长也是兼职班主任,而且全校唯一的一名英语老师也是两所小学共有的。这里的孩子只能在星期二、四上英语课。除此之外,像音乐、体育、美术、健康等陶冶孩子情操、培养孩子性格的课程基本都无法上,正因为了解了这些,我们更感到了此次任务的艰巨和光荣。爱心捐赠是我们筹划最早的活动,早在今年“雷锋月”活动中我们开展的爱心捐赠和爱心义卖活动就是为其准备的。我们将同学们捐赠的物品用义卖的方式转化为资金,从而购置了此次捐给小学生的学习用品。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介绍主要是面向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针对青春期可能出现的若干生理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变化,我们结合医学生的特长,特意准备了此项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给这些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用正确的态度迎接和面对青春期。作为女同学主讲人,我能够感觉到这些女孩的羞涩,但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好奇与渴望,于是我就通过一些小游戏和肢体语言逐渐激发她们,让她们通过人体挂图、游戏和故事掌握正确的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态度面对青春期。健康指数测定和文艺表演也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用品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在播撒爱心和希望,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我们的爱心是无法衡量的,看着他们微笑的面庞,听着他们充满真情的“谢谢”,我真的觉得很高兴,同时也觉得肩上担子的沉重,贫困真的让这些孩子失去很多他们应该享有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与同龄人已经存在了差距,这差距需要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多的艰辛才能弥补。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在资金比过去有了保障之后,我们支持农村教育以不仅仅是财力上的帮助,还应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观念上的帮助。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样需要做人的道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观念和大局观。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支持农村的教育事业,这样我们才能早日实现社会的和谐、祖国的富强。

7月20日,我们顶着烈日在阳光下做了三个多小时的义诊活动,我们此举深受村民的好评。测血压、测血型、测健康指数、解答医疗咨询、做问卷调查,大家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尽管骄阳烤得我们的皮肤发烫,汗水不断顺着脸颊流下,但是看到村民们感激的目光,听到他们赞许的话语,我真的觉得很高兴,更觉得作为一名医学生的自豪。上午的义诊活动结束后,尽管我们已是疲惫不堪了,但是吃过午饭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动了起来。因为在义诊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老年人因腿脚不便没能到场,为了不带着遗憾离开,更为了让我们的活动做得更好,大家决定对这些特殊的人采取上门服务的形式。通过这次的义诊活动,我们对医生的角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医生惟有具有技术、责任和爱心才能成为受患者爱戴和尊敬的好医生,才能不辜负病人对医生的期望,才能对得起病人把生命都托付给医生的这种信任,才能对得起医生这个称号。看到现在这么多人受各种疾病的折磨,我感到医生们任重而道远,而这就是我们将来的使命,是我们若干年后的神圣职责。这次义诊活动同时也促使我们把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跟生产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不但更深刻地理解了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这些理念在工作中的执行以及它们的优点,使我们对医疗工作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将来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7月21日,我们来到了姜窑村委员会,张明辉书记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向我们介绍了当地的经济、教育、计划生育和农村合作医疗等事业的进展情况。在张书记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目前该村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还种一些蔬菜,如:豆角、西红柿什么的,而且基本上全靠手工完成,机械耕种很少。养殖业也不算发达,正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主要品种比较单一,如:猪、牛、鸡等传统品种,特种养殖还没有。农产品的价格较低,农产品给农民带来的收入甚微。虽然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有所上扬,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也在不停的上涨,与农业投资相比,农产品的价格较为低迷,长此以往将对农民不利。关于问题的分析
根据当地政府的基本情况而言,由于在该地区设立的工厂和企业较少,所以税收来源就不多了,另外又加之中央实施的税费改革,对农业税的免除,政府的财政收入就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雄厚的资金作后盾,然而政府的也在资金上产生了困难,虽然对于村村通等工程国家拨款50%,但是,另外的50%政府也是无能为力,所以基础设施的建设难以开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难以开展,必然会使得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有必将制约经济的发展,从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要解决此问题,应当先解决其中的一个,即要么先花大力气搞基础设施建设及促进经济的发展,要么花大力气搞经济,从而带动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在张书记的协助下我们还走访了村卫生服务站,了解了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展情况以及当居民的健康情况。据了解以前村民生病大多是就近到小诊所买药,若是重病会考虑到县级医院或更好的医院,而且参加保险的居民很少,所以如果家中有重病患者,往往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但是,自从政府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后,村民确实得到很大的实惠,减轻不少经济负担。当地现在98%的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下午,我们带着慰问品来到了韩屯吴桂花老人的家中,吴奶奶年近八十,但身体硬朗,她独自居住在年代很久的小屋中,虽然独居,但她很热情、乐观,平时也很乐于助人,深受邻里乡亲们的喜爱。我们的到来让她很意外,同时也让她很感动,望着我们一张张充满关心的面庞,老人竟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想,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真的会变得充满阳光,即使对于我们而言这份爱很渺小,但是对于需要的人来说,这份爱足以照耀大地、融化冰雪。

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我们还学着农民阿姨们下田地掰玉米、到猪舍喂猪,真正体会到做农活的乐趣和艰苦。每天晚上吃过晚饭后,我们都会到屋外纳凉,跟农民叔叔阿姨们聊天,从他们身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以及对子女的期望、对美好生活的想望。

我们实践团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我们真正走进社会,深入基层,实现了用知识回报人民,用爱心奉献社会的美好愿望。对我而言,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他的成功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还是究竟给别人带来多大益处。而是在于我的收获,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锻炼,觉得自己确实成长了许多,尤其是这次的义诊活动,让我感触很深,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医生这个神圣的职业,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完善自己,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真正肩负起救死扶伤的使命。

6. 公共卫生项目的基层工作有经验吗

、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正确的改革原则。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完善医药卫生四大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五)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六)加快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视解决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水平,适当增加农民缴费,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困难人群参保及其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提供补助,筑牢医疗保障底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

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和个人发展社会慈善医疗救助。

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改进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妥善解决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他农民工根据实际情况,参加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务工所在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七)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用药。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和数量。建立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体系,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规范基本药物使用,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要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并确定使用比例。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规范药品生产流通。完善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和药品注册审批,大力规范和整顿生产流通秩序,推动医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的整合。建立便民惠农的农村药品供应网。完善药品储备制度。支持用量小的特殊用药、急救用药生产。规范药品采购,坚决治理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

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完善医药卫生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科技与人才、信息、法制建设,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八)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中央、省级可以设置少量承担医学科研、教学功能的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承担全国或区域性疑难病症诊治的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市)主要负责举办县级医院、乡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余公立医院由市负责举办。

强化区域卫生规划。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组织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布局和功能。科学制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各级医院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医疗机构要逐步进行整合,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鼓励共建共享,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新增卫生资源必须符合区域卫生规划,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卫生等薄弱环节。加强区域卫生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的衔接。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从有利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卫生行政部门主要承担卫生发展规划、资格准入、规范标准、服务监管等行业管理职能,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落实公立医院独立法人地位。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体制。中央统一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和政策,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创造条件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有效整合基本医疗保险经办资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行政管理的统一。

(九)建立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公共卫生机构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由政府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工资水平和经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建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政府举办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界定服务功能,明确规定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为广大群众提供低成本服务,维护公益性质。要严格核定人员编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要明确收支范围和标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严格收支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改革药品加成政策,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形成保障公平效率的长效机制。

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地方可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改革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严格工资总额管理,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健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运行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疗保险经办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十)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明确政府、社会与个人的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政府筹资,向城乡居民均等化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特需医疗服务由个人直接付费或通过商业健康保险支付。

建立和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并兼顾供给方和需求方。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卫生投入责任。地方政府承担主要责任,中央政府主要对国家免疫规划、跨地区的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以及有关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等给予补助。加大中央、省级财政对困难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逐步提高人均公共卫生经费,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机制。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使其正常运行。对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所有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地都可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

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逐步加大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补贴政策性亏损等,对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形成规范合理的公立医院政府投入机制。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

完善政府对基本医疗保障的投入机制。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保证相关经办机构正常经费。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积极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抓紧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规范社会资本包括境外资本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家制定公立医院改制的指导性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试点,适度降低公立医疗机构比重,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依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医的监管。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慈善医疗机构,或向医疗救助、医疗机构等慈善捐赠。

(十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其余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中央政府负责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及项目、定价原则及方法;省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定基本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基本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扣除财政补助的服务成本制定,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的服务,实行分级定价。规范公立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研究探索按病种收费等收费方式改革。建立医用设备仪器价格监测、检查治疗服务成本监审及其价格定期调整制度。

改革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合理调整政府定价范围,改进定价方法,提高透明度,利用价格杠杆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国家基本药物的生产和使用。对新药和专利药品逐步实行定价前药物经济性评价制度。对仿制药品实行后上市价格从低定价制度,抑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医院销售药品开展差别加价、收取药事服务费等试点,引导医院合理用药。加强医用耗材及植(介)入类医疗器械流通和使用环节价格的控制和管理。健全医药价格监测体系,规范企业自主定价行为。

积极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

(十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监管。健全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城乡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入和运行监管。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

完善医疗保障监管。加强对医疗保险经办、基金管理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医疗保险基金有效使用和风险防范机制。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控作用,完善支付制度,积极探索实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建立激励与惩戒并重的有效约束机制。加强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促进规范发展。

加强药品监管。强化政府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建设,严格药品研究、生产、流通、使用、价格和广告的监管。落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对高风险品种生产的监管。严格实施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探索建立药品经营许可分类、分级的管理模式,加大重点品种的监督抽验力度。建立农村药品监督网。加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监管,有效抑制虚高定价。规范药品临床使用,发挥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与药品质量管理方面的作用。

建立信息公开、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政府部门、医药机构和相关体系的运行绩效进行独立评价和监督。加强行业自律。

(十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推进医药卫生科技进步。把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科技发展的重点,努力攻克医药科技难关,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技术保障。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开发生产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器械。广泛开展国际卫生科技合作交流。

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优秀卫生人才到农村、城市社区和中西部地区服务。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鼓励参加学历教育,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尽快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有合格的全科医生。加强高层次科研、医疗、卫生管理等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强化继续医学教育。加强护理队伍建设,逐步解决护理人员比例过低的问题。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规范医院管理者的任职条件,逐步形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医疗机构管理队伍。

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结构和规模。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完善标准化、规范化的临床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医学教育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社区的高等医学本专科教育,采取定向免费培养等多种方式,为贫困地区农村培养实用的医疗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合格医生。

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精神。优化医务人员执业环境和条件,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医务人员改善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积极性。完善医疗执业保险,开展医务社会工作,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增进医患沟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尊重患者的良好风气。

(十四)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整合资源,加强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统一高效、互联互通。

加快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加快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管理与监督、参保单位和个人管理服务等具有复合功能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积极推广“一卡通”等办法,方便参保(合)人员就医,增加医疗服务的透明度。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建立基本药物供求信息系统。

(十五)建立健全医药卫生法律制度。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明确政府、社会和居民在促进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卫生标准体系,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与协调。加快中医药立法工作。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执法,切实提高各级政府运用法律手段发展和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的能力。加强医药卫生普法工作,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民群众健康的法治环境。

五、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力争近期取得明显成效
为使改革尽快取得成效,落实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着力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按照让群众得到实惠,让医务人员受到鼓舞,让监管人员易于掌握的要求,2009-2011年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

(十六)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3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合)率均达到90%以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覆盖到全国所有困难家庭。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保障为重点,逐步提高筹资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做好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完善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机制。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十七)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比较完整的基本药物遴选、生产供应、使用和医疗保险报销的体系。2009年,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范基本药物采购和配送;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所有零售药店均应配备和销售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的可及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费用负担。

(十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用3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全科医生的培养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国家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起,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到2011年不低于20元。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

(二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经济补偿政策,逐步解决“以药补医”问题。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大力改进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努力让群众看好病。

六、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的重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分工,落实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成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加强监督考核。地方政府要按照本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有效措施,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改革进程,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十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远近结合,从基础和基层起步,近期重点抓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改革。要抓紧制定操作性文件和具体方案,进一步深化、细化政策措施,明确实施步骤,做好配套衔接,协调推进各项改革。

(二十三)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试点原则和政策框架,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各省区市制定具体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并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二十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主要政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预期,增强群众信心,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7. 十二五提出如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回增加财政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答体制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加强医学人才特别是全科医生培养,完善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形成各类城市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合理分工和协作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积极防治重大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举办医疗机构,促进有序竞争,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

8. 关于营利性医院税务优惠政策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有关负责人就财政部门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0年12月9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强基层、建机制,中央财政近期下拨补助资金5.5亿元,专项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监管和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措施。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投入,继续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力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办医可享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在税收管理、政府投入、机构准入、性质变更和退出等方面,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一,在税收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税收政策。 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对其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二是对其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四是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五是鼓励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对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免征营业税。二是在3年内,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三是在3年内,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另外,在机构准入方面,《意见》要求税务等部门按照其经营目的,明确经营性质,依法进行登记,执行相关政策,分类进行管理。 在机构性质变更和退出方面,《意见》规定: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转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后按规定分别执行国家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如发生产权变更,对已举办较长年限的,允许收回相关投资;非公立医疗机构如发生停业或破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在政府投入方面,《意见》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一是鼓励各级政府采取招标采购等具体办法,选择由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承担政府下达的支农、支边、对口支援等任务,并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适当补助。二是在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危急情况时,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政 府按照规定予以补偿。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积极的扶持。 财税当好“杠杆”也要做好监督 这位负责人说,《意见》对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支持,有利于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逐步改善其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其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切实为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 二是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大力推行购买服务。《意见》提出,要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不断加大需方补助力度,通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和各项医疗保障基金,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购买公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公私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竞争提供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服务进而获得相应的补偿,从而为公私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 三是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意见》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财务管理,便于政府、投资人及社会加强监督。 四是大力加强监督管理。《意见》提出,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管,严禁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以确保其非营利性的经营目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以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今后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一方面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另一方 面依法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运营管理。 新举措注重强基层、建机制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意见》,中央财政近期已经下拨补助资金5.5亿元,专项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一是从“强基层”的角度,安排4.4亿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维修改造和人员培训,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个10万元、乡镇卫生院按每个20万元补助,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方便基层群众就近看病。 二是从“建机制”的角度安排1.1亿元,支持公立医院与包括社会资本举办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分工协作机制。 另外,自2010年起将社会力量举办的三级医院纳入中央财政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补助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科研学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待遇.

9. 政府在投入方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何支持措施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有关负责人就财政部门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 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答记者问 2010年12月9日 来源:中国财经报 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强基层、建机制,中央财政近期下拨补助资金5.5亿元,专项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执业、监管和发展四个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措施。 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有关负责人近日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投入,继续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力量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社会办医可享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意见》提出在税收管理、政府投入、机构准入、性质变更和退出等方面, 社会资本举办的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第一,在税收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税收政策。 对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享受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对其按照国家规定价格取得的医疗服务收入,免征各项税收。二是对其取得的非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用于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条件的部分,经税务部门审核批准可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就其余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三是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四是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五是鼓励对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捐赠,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对社会资本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可享受以下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免征营业税。二是在3年内,对其自产自用的制剂,免征增值税。三是在3年内,对其自用的房产、土地、车船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 另外,在机构准入方面,《意见》要求税务等部门按照其经营目的,明确经营性质,依法进行登记,执行相关政策,分类进行管理。 在机构性质变更和退出方面,《意见》规定:社会资本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转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后按规定分别执行国家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非公立医疗机构如发生产权变更,对已举办较长年限的,允许收回相关投资;非公立医疗机构如发生停业或破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在政府投入方面,《意见》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一是鼓励各级政府采取招标采购等具体办法,选择由符合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以及承担政府下达的支农、支边、对口支援等任务,并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适当补助。二是在遇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危急情况时,非公立医疗机构要执行政府下达的指令性任务,政 府按照规定予以补偿。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养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积极的扶持。 财税当好“杠杆”也要做好监督 这位负责人说,《意见》对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经济杠杆作用。《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对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也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给予支持,有利于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逐步改善其自身发展能力,增强其在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切实为民营医疗卫生机构创造宽松的财税环境。 二是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大力推行购买服务。《意见》提出,要鼓励各级政府购买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这就意味着政府必须不断加大需方补助力度,通过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和各项医疗保障基金,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上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购买公私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使公私医疗卫生机构通过竞争提供性价比相对较高的服务进而获得相应的补偿,从而为公私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 三是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意见》提出,非公立医疗机构应当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下一步,要进一步研究完善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促进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财务管理,便于政府、投资人及社会加强监督。 四是大力加强监督管理。《意见》提出,加强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经营行为的监管,严禁社会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收支结余用于分红或变相分红,以确保其非营利性的经营目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审计监督作用,以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持续发展。今后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卫生等有关部门,一方面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发展,另一方 面依法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运营管理。 新举措注重强基层、建机制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为贯彻落实《意见》,中央财政近期已经下拨补助资金5.5亿元,专项用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 一是从“强基层”的角度,安排4.4亿元,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维修改造和人员培训,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个10万元、乡镇卫生院按每个20万元补助,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方便基层群众就近看病。 二是从“建机制”的角度安排1.1亿元,支持公立医院与包括社会资本举办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分工协作机制。 另外,自2010年起将社会力量举办的三级医院纳入中央财政临床重点学科建设补助范围,非公立医疗机构科研学术环境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实现与公立医疗机构平等待遇.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阅读全文

与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
口罩在商标注册属于哪个类目 浏览:256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控小结 浏览:668
数字版权的权源 浏览:565
驻马店置地弘润山转让 浏览:146
穂康投诉 浏览: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