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共卫生服务的介绍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Ⅱ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意义是什么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回周期相对较长答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Ⅲ 怎么看待公共卫生服务对群众受益
受惠三大人群
据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主要包括11项内容,即: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各项服务规范中,分别对服务对象、内容、流程、要求、考核指标及服务记录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据万泉主任介绍,全县所有居民和患有相应疾病的患者均可免费享受相应服务,而这11项服务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三类,分别是针对全民的服务项目、针对重点人群的服务项目、针对重点疾病防控的服务项目。
针对全民的服务项目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主要为辖区所有居民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及时更新档案内容,逐步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发放居民健康信息卡(我县目前未发放)。所有居民通过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或“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入户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不仅如此,在逐步实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后,居民可用健康档案信息卡随时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医院就诊时,医生也可随时调取健康档案,了解既往病史,以对症治疗。
健康教育。全县居民可通过“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放的宣传资料、播放的音像资料、宣传专栏、健康咨询和讲座等活动,了解和知晓大众化的健康知识,比如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目的是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确保身心健康。
针对重点人群的服务项目
预防接种。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0~6岁儿童建立接种卡,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通过预约、通知单、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适龄儿童监护人,告知疫苗接种种类、时间、地点和要求。所有0~6岁儿童,包括流动儿童均应到当地“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和当地政府根据疾病控制需要,可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针对性开展出血热、钩体病、炭疽疫苗应急接种或乙肝、麻疹、脊灰等疫苗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和应急接种工作。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将为0~6岁儿童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分别在新生儿出院1周内、新生儿满月、3、6、8、12、18、24、30、36月龄、4岁、5岁、6岁时为儿童免费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医务人员重点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等,针对性开展健康指导。
孕产妇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分别于孕12周前、孕16~20周、孕21~24周、孕28~36周、孕37~40周免费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于分娩后3~7天和42天免费开展2次产后访视。孕期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常规体检化验、孕妇和胎儿生长发育评估、高危重点筛查、产前健康指导。产后访视包括健康体检、产后疾病预防和健康指导、产妇身体恢复评估和新生儿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等。
老年人健康管理。全县“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开展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对管理中诊断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老人转入慢性病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主要包括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在≥35岁居民每年第一次就诊时,免费为其测量血压。凡按高血压诊断标准被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为其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每年免费为其提供4次面对面健康随访和1次健康体检。健康随访时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是否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处理,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和生活方式,判定血压控制效果,进行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主要是常规体格检查。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免费建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每年免费提供4次面对面随访,包括4次空腹血糖检测,1次健康体检。面对面随访时必须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是否需要转往上级医院处理,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和生活方式,判定血糖控制效果,进行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主要是常规体格检查。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对辖区内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免费为其建立患者信息档案,每年至少随访4次,体检1次。每次随访应进行危险性评估,检查患者精神状况,开展服药指导和分类干预。健康体检应在患者病情许可和家属同意后进行,可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开展,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血压、体重、血常规(含白细胞分类)、转氨酶、血糖、心电图。
中医药健康管理。该项服务为2013年新增加内容,主要是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及0~36月龄儿童建立中医药服务健康档案,提供中医药保健指导。
针对重点疾病防控的服务项目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公共卫生服务机构”要及时发现、登记和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疑似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时发现报告食物中毒等事件并协助调查,开展职业卫生咨询指导、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学校卫生服务和非法行医及非法采供信息报告。
通过近五年的努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县取得一定实效,全县覆盖率更是达到了100%,群众受益率达90%。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之间,且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不仅如此,全县婴儿死亡率降至7.05‰,出生缺陷率降至4.18‰,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4.34/10万。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达22456人、5030人。
“迄今为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推进使我县居民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管理,提高了全县居民的健康指数。”县卫生局局长傅咏说,根据近5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我县的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都在持续下降,老年人及慢性病管理也已经趋于规范化,到今年初,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了100%,群众受益率达90%。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之间,且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不仅如此,全县婴儿死亡率降至7.05‰,出生缺陷率降至4.18‰,孕产妇死亡率降至24.34/10万。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分别达22456人、5030人。
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化,离不开基层医护人员的努力,受益的都是老百姓,政府每年加大投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方式,提高群众的健康防线。
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来务项目有14项内容自。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4)公共卫生服务产生的效果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Ⅳ 国家为什么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10类41项服务。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为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和有关内容,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居民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并对居民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谁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谁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6、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7、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25元,全国经费补助总额达到32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8、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多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元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9、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记录着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生、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自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1、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3、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居民健康档案包括:
①个人基本情况。
②健康体检记录。
③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
④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4、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①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
②药物过敏史、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
①有无不适症状。
②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
④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
⑤预防接种情况。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15、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内容主要包括:
①体温、脉率、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检查。
②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粗侧判断。
③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16、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答:不会。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17、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有什么用处?
答: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内容和用途包括: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院、护士及联系电话等。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同时,慢性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家属和责任医院人员取得联系。
18、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
答: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19、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的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
答: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①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②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③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⑤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⑥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2、“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③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23、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帮助居民:
①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②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
③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④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⑤对老、幼、孕、残等重点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24、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层医务人员会根据辖区居民重点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流行等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②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达到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5、怎样获得健康教育服务?
答:地点: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处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家庭等。方式:
①获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②观看健康教育知识的录像或光盘。
③阅读健康教育宣传栏。
④参加健康咨询活动。
⑤收听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从基层医院人员那里得到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讲解。
26、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
27、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29、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预防接种管理。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预防接种服务。根据国家免疫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③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30、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接种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32、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①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②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再次核对信息之后才可以给儿童注射。
④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
⑤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3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发现和处理?
答: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仅在个别人中发生,需要严密观察。如果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疫苗注射单位的医务人员咨询,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34、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新生儿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5、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6、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8、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39、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包括:(1)询问新生儿一个来月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导。
40、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进行每日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1、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3、《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未完待续)
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存在哪些问题
2009年,国家启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10类41项服务。这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也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覆盖我国13亿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
为使广大居民更好地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免费政策和有关内容,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和中国社区卫生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100问》,采用问答的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居民介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等,并对居民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作了解答。
1、什么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目前,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健康教育服务、预防接种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考虑政府财政的支持能力,先确定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偿标准。在此基础上,国家找出对居民健康影响大、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居民的健康需求、实施健康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及其效果等多种因素,选择和确定优先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资源应用于与居民健康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上,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4、谁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答: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①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②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③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5、谁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6、居民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要付费吗?
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7、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是多少?
答:2011年起,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25元,全国经费补助总额达到32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8、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我国13亿多人口,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实施项目可促进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逐步树立起自我健康管理的理念;可以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元素,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可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9、什么是居民健康档案?
答: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记录着居民的疾病家族史、遗传史和生活、工作环境等状况。从出生开始,记录着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期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预防保健管理信息;妇女人生各期,特别是妊娠期的健康管理信息;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各时期患病时的医疗保健信息,等等。总之,健康档案应是陪伴居民终生、全面、综合、连续性的健康资料,它翔实、完整地记录了居民一生各个阶段的健康状况以及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信息。
10、哪些人可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所有城乡居民,凡是在社区居住半年以上的,包括户籍及非户籍人口,都可以在本社区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自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1、建立健康档案对居民有什么好处?
答:对于居民个人,建立健康档案可以了解和掌握本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情况。居民看病时,医务人员通过查看健康档案信息,可以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所患疾病的检查、治疗及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对居民的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健康档案还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到那时,居民无论是在基层医疗机构还是到大医院就诊,可以通过计算机查看健康信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分析,还可以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12、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答:在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咨询,或接受卫生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根据工作需要,医务人员还会走进社区、家庭开展建档工作。
13、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
答:居民健康档案包括:
①个人基本情况。
②健康体检记录。
③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
④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4、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
答:一是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包括:
①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别与血型等基础信息。
②药物过敏史、有害因素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残疾情况等基本健康信息。
③农村地区还要询问一些厕所、饮用水等家庭生活环境情况。
二是询问居民当前健康状况,包括:
①有无不适症状。
②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
③以前主要疾病的患病和治疗情况。
④住院、手术、输血等情况。
⑤预防接种情况。
⑥最近1年的主要用药情况等。
15、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内容主要包括:
①体温、脉率、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检查。
②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粗侧判断。
③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16、个人健康档案的内容会被其他人得知吗?
答:不会。在档案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保护居民基本信息和健康信息等个人隐私是医务人员最基本的原则。在档案建立和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相关记录,都要求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管理。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要求保护好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
17、什么是健康档案信息卡?有什么用处?
答:健康档案信息卡是交由居民本人保管的个人健康信息卡片。
其内容和用途包括:居民个人主要基本信息、健康档案编码、患有的重要疾病、过敏史以及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还有所属基层医疗机构的责任医院、护士及联系电话等。它主要用于居民在复诊、转诊或接受健康管理时,方便医护人员调取健康档案。同时,慢性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健康档案信息卡,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周围群众或救治者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家属和责任医院人员取得联系。
18、什么是健康教育服务?
答: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19、健康教育服务对居民的健康有什么好处?
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通过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居民了解影响健康的行为,了解疾病的发生的传播知识;让居民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自觉地采纳并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20、健康教育服务的对象是谁?
答:健康教育的服务对象是辖区内所有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的居民。
21、健康教育服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①宣传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②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农民工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③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戒烟限酒、控制药物依赖、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④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乳腺癌和宫颈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手足口病和狂犬病、布鲁菌病等重点疾病健康教育。
⑤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学校卫生、计划生育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⑥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
⑦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22、“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①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里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
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34条),如: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
③基本技能(7条),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火灾拨打火警电话119;会识别常见的危险标识等。
23、生活行为方式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是帮助居民:
①正确认识和纠正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吸毒等。
②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
③针对居民个人制定科学有效的有氧运动计划。
④消除精神紧张,进行健康心理疏导。
⑤对老、幼、孕、残等重点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居家或出行时的安全防范措施等教育。
24、重点疾病的健康教育主要有哪些?
答:基层医务人员会根据辖区居民重点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流行等特点进行健康教育。
①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脑卒中(中风)后遗症等常见慢性病,从生活方式、合理用药、运动治疗等方面进行健康指导。
②对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肿瘤进行自我关注、参加普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③对结核病、肝炎、艾滋病、流感等常见传染病主要从认识和防止疾病传播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使得居民能够了解和认识这些疾病,达到对这些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5、怎样获得健康教育服务?
答:地点: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候诊区、诊室、咨询处以及社区、街道、乡村、家庭等。方式:
①获取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②观看健康教育知识的录像或光盘。
③阅读健康教育宣传栏。
④参加健康咨询活动。
⑤收听或参加健康知识讲座。
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时,可从基层医院人员那里得到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讲解。
26、什么是预防接种?
答: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抵抗能力,得到对这种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种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等。
27、为什么要开展预防接种服务?
答:通过给适宜的对象接种疫苗,使个体及群体获得并维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渐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达到预防和控制特定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28、预防接种服务的对象是哪些人?
答: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 (包括传染病人密切接触者、老年人等)。
29、预防接种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答:①预防接种管理。医务人员及时为辖区内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和预防接种卡等儿童预防接种档案。采取电话预约等多种方式,通知儿童监护人,告知接种疫苗的种类、时间、地点和注意事项。每半年对辖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核查和整理1次。
②预防接种服务。根据国家免疫规范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或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应急接种或疫苗强化免疫接种。
③对有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儿童进行处理和报告。
30、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
答: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按照国家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和接种特定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文明水平。
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风腮疫苗、流脑A群疫苗、流脑A+C群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这些疫苗可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区才接种,如:钩端螺旋体疫苗、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等。
31、怎样建立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
答: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家长尽早携带《新生儿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以及《出生医学证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请领取接种证和建立儿童预防接种档案。
接种证是个人规范接受免疫接种的记录和凭证。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要长期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千万不要丢失。
32、儿童怎样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答:①家长或监护人按照儿童居住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通知上所指定的时间、地点,带领儿童并携带预防接种证,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②接种前,基层医务人员要核对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的疫苗品种和副作用。
③在接受规定疫苗的预防接种前,医务人员会再次核对信息之后才可以给儿童注射。
④儿童在注射后要观察半小时,没有问题方可离开。
⑤医务人员与家长或监护人预约下次注射的疫苗种类、时间、地点。
3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如何发现和处理?
答:异常反应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这种反应仅在个别人中发生,需要严密观察。如果出现高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请及时向疫苗注射单位的医务人员咨询,必要时需要到医院就诊。
34、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新生儿访视(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3)婴幼儿健康管理(4)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
35、0—6岁儿童接受健康管理有什么好处?
答:0—6岁儿童健康管理能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长基础。医生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儿童保健系列服务,以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通过对儿童健康检测和重点疾病的筛查,还可以对儿童的出生缺陷,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36、为什么要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答: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是为了从出生开始就记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和各种健康状况,包括生命体征的变化,如: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牙齿发育、喂养情况、听力、视力、疾病的转归等。它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的动态记录,为医生对孩子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依据。因此,请家长如实反映儿童健康情况,并保管好手册。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37、新生儿家庭访视的内容是什么?
答:新生儿出院1周内,儿童保健医生会到家中对新生儿进行访视。包括:(1)观察和询问儿童出生及疫苗接种的情况。(2)了解新生儿出院后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等情况。(3)医生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的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4)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5)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的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针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还要提醒家长做新生儿疾病筛查。
38、新生儿家庭访视有什么好处?
答:新生儿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抗感染的能力弱,是生命最脆弱的时期。因此,新生儿是儿童保健的重点时期。通过家庭访视,家长可以接受医生的直接指导,学会母乳喂养、新生儿日常护理和疾病的预防等科学育儿的方法及技能。另外,医生通过访视,了解新生儿和母亲的健康情况,并通过体格检查,为宝宝做出居民健康档案的第一份健康记录。
39、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新生儿满28天以后,家长或监护人带着新生儿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满月随访。包括:(1)询问新生儿一个来月的喂养、发育、和疾病等情况。(2)对满月婴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和体格检查,评价新生儿的发育。(3)给新生儿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4)做健康指导。
40、婴幼儿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婴幼儿在3、6、8、12、18、24、30、36月龄时,需要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共8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一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3)进行每日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查。(5)在6、12、24、36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6)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1、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有哪些内容?
答:4-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可享受一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1)询问上次至本次随访之间的饮食、患病等情况。(2)进行体格检查,对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做血常规检查和听力筛查。(3)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4)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如无禁忌症,在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42、妇女怀孕后可以享受到哪些健康管理服务?
答:妇女怀孕后,从产前、孕期全程到产后42天都可享受到健康管理。包括:(1)孕早期健康管理。(2)孕中期健康管理。(3)孕晚期健康管理。(4)产后访视。(5)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健康管理服务。
43、《孕产妇保健手册》包括哪些内容?
答:包括孕产妇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及一般的体检,包括妇科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检查,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艾滋病(HIV)抗体检测等实验室检查。
Ⅶ 如何写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亮点材料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度解读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等。
2.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
3.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等。
4.医疗卫生: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
5.人口计生:包括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等。
8.基础设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等。
9.环境保护:包括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监测等。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保证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这将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Ⅷ 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
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
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
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在国外,各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
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干预作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是不可替
代的。许多国家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制,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并有利于监督和评估。而
在我国,农村的部分行政决策者受经济利益驱动,更重视一些可以短
期收益的项目,削弱了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行政干预力度。
政府对于公共卫生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尤其是对于农
村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更是含混不清。因此,尽快明确各级政府的职
责和任务,以利于各自履行其职责是当务之急。
我国公共卫生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公共卫生究竟包括那些领域?
对此至今尚无统一认识和明确定义。尽管在中央文件中多次出现“公
共卫生”的字眼,但是对其内涵的认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我国
应有相应的权威机构(或授权研究机构)来界定公共卫生的内涵和范
围。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工作中集中指导,分级管理。中央政府主要
承担制定公共卫生任务和健康目标的职责;省级政府负责协调中央政
府与地方政府关系,发现省内的主要卫生问题,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
依据,同时指导地方政府的具体工作;地方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公共卫
生任务,提供卫生保健服务,满足区域内居民的卫生保健需要。
公共卫生资金也应实行分级筹措。公共卫生资金来源主要应为三
个方面,即中央、省和地方。其中中央政府承担对全国居民健康危害
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防治经费,以及对一些特定卫生问题、特定地
区和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费用,省级政府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承
担不同比例的公共卫生费用,地方政府则负担部分农村公共卫生人员
的工资和维持经费等。
Ⅸ 什么叫公共卫生服务
基本公共来卫生服务,源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三方面含义:
一是城乡居民,无论年龄、性别、职业、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权利,
二是服务内容将根据国力改善、财政支出增加而不断扩大,
三是以预防为主的服务原则与核心理念。
Ⅹ 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
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10)公共卫生服务产生的效果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针对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两栖”特点,相关部门将采取灵活措施,让所有农民工实现应保尽保。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
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的对策和措施
1、坚持公益性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原则。
2、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4、进一步加大街道卫生院的改革改制力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入社区卫生服务。
5、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进社区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