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气象信息这样的市场运作适合所有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吗
答:气象信息这样的市场运作事实应该适合所有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Ⅱ 公共气象服务到底是做什么的
1、承担省级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承担面向省级(全省性)媒体的公众气象服务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承担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气象服务信息发布工作;承担省级(全省性)公众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承担省级(全省性)气象服务信息发布手段的建设和推广等。
6、承担对全省气象部门公共气象服务的业务指导;负责甘肃麦克气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承担全省气象服务科学研究和合作交流等。
7、承担省级公众气象服务的增值服务和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等。
8、承办省气象局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Ⅲ 饿了么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推出首个骑手天气,解决了哪些问题
首先帮助骑手解决了在遭遇灾害前的时间安排,其次提高了外卖送达的准时性,一方面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打造了平台的优势。 天气因素对骑手出行非常重要,中国气象局联手饿了么将气象数据和外卖行业数据结合,是一种新型服务方式。能够更好发挥气象数据在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上的重要作用,提升骑手们的配送安全。
Ⅳ 中央气象台的服务产品
中央气象台(国家气象中心)除了每天对公众发布的早间、午间和晚间的天气预报外,还对政府的相关部门做决策服务以及防灾、减灾等的预警业务,这些服务是面向大众的公益服务。通过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互联网、宽带网络,以及声讯、热线电话、短信、WAP等电信增值通道,向用户提供快速、准确、权威、优质的气象信息服务。
Ⅳ 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1〕13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气象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11〕20 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 〔2011〕33 号)和 《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关于深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合作的框架协议》有关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共同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体系建设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根据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气象服务需求,采用多种方式,争取多方支持,依托现有资源,共同推动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综合的地质灾害气象观测站网,加快对易发区及周边地区气象观测站的升级改造,加强对已建气象设施的维护和保障,使气象观测设施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以满足地质灾害易发区市 (地、州)、县 (区、市)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
二、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和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加快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会商机制,共同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要建立应对恶劣天气特别是突发强降雨等极端气象条件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一旦发生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的灾害性天气,要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防范工作。气象部门应加强 4 级以上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和服务保障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组织开展加密观测和针对性的预报服务会商,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并提出相关防范意见和措施建议。要依托现有通信专线,进一步加强双方信息数据共享,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监测、灾害数据的充分共享。要进一步加强应急联动能力建设,完善双方信息互通制度,拓展灾害应急联动方式渠道,丰富应急联动技术手段。双方要明确各自的责任部门、联络人员及联系方式,做到责任到人。
三、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
要加强科研和联合攻关,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业务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预报精细化水平。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联合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观测站建设安装、运行维护、检测校准、通讯协议、信息交换共享、预报服务产品制作、信息发布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加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工作,促进地质灾害气象业务的规范化发展。联合加强对各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要针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等特点,联合研发 6 小时间隔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产品,逐步开展地质灾害短时临近预警预报业务。要积极推动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深入开展,推进福建省泉州市、云南省玉溪市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试验研究,探索积累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四、全面提高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加强易灾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学校、农村等地区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传播设施建设,努力拓宽预报预警信息覆盖范围。要加强与广电、电信、城建等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建立协同高效的联合响应机制,利用电视和电台、手机短信、城区显著位置电子广告牌等设施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保证预报预警信息渠道畅通、播发及时。
五、积极探索建立多样化的地质灾害防治合作模式
地方各级国土资源、气象部门要根据各地特点和需求,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地质灾害气象业务发展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多方参与、权责明晰的地质灾害气象监测系统建设、运营维护与服务提供模式。对于面向公众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实况监测信息等服务,属气象部门公益服务范畴的,由各级气象部门无偿提供。对于相关部门和单位提出的个性化地质灾害气象服务需求,由气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通过协议方式予以提供。
国土资源部 中国气象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Ⅵ 服务对象及服务类型
我国的气象信息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气象服务,各级政府部门利用气象服务以防御各种气象灾害,减少损失,并利用天气、气候资源和条件进行气候区划、农业综合开发、可持续发展规划等;二是为社会公众气象服务,社会公众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电话、Internet、手机等获取各种气象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安排工作、生活、休闲等,做到趋利避害、提高生活质量:三是为企业提供专业气象服务,有关企业等专业顾客利用专业气象服务安排生产和销售。
气象资料及数据产品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人员。依据顾客对气象资料使用的不同需要,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把服务对象即顾客分为四类:(1) 普通顾客,顾客打开网站,不需要进行注册,就成为共享服务的普通顾客。作为普通顾客,可以在共享网站上无偿下载、浏览、查询网上发布的气象资料共享零级数据以及国内外数据资源动态,数据集产品介绍等相关信息。(2) 会员顾客,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方式申请,成为会员顾客。会员顾客要在网上签定数据使用协议,是资料使用的最终顾客。作为会员顾客,可以在气象资料共享网站下载、浏览和查询气象资料共享零级、一级数据。(3) 核心顾客,顾客是国内从事非盈利性气象工作、国内从事非盈利性科研项目的研究人员,有重大科研项目,是项目参加人之一均可申请成为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的核心顾客。成为核心顾客,要以离线方式签定资料使用协议,为资料的最终顾客。核心顾客可以在气象资料共享网站下载、浏览和查询气象资料共享零级、一级、二级数据。(4) 特别顾客,公务顾客,以及参与气象资料共享建设而与负责共享气象资料发布工作的单位达成特定资料交换或共享服务协议的机构和组织,或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个人或机构,可以通过签订特别协议而成为气象科学数据的特别顾客。作为公务顾客,可以按需求和指定的方式在线或离线获得气象资料各级数据。
气象数据提供利用按顾客对象、级别分为:无偿服务、有偿服务两类。
1.无偿服务
酌情收取必要的复制和交付资料所需的成本费外,不再收取任何数据采集和存档所花的费用。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我国参加世界气象组织全球通信系统(GTS)交换的地面气象台站的定时(4次)观测报告和高空站的定时(2次)观测报告;
(2)我国参加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的气象站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当年的月、年统计值;
(3)各级党、政、军机构、组织用于公务活动所需的气象数据;
(4)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联合国驻华机构用于公务活动所需的气象数据;
(5)从事气象工作的机构、事业单位开展的公益服务所需的气象数据;
(6)国内非营利性科研和教育机构从事非商业性活动所需的气象数据。
2.有偿服务
除收取资料复制和交付成本费外,酌情收取必须的资料加工处理费用。包括以下情况:
(1)国内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经营性活动所需的气象数据;
(2)为国内外企业、事业、科研单位非公务活动提供专项或特殊加工的气象数据。
(3)通过网络向社会发布的基本气象数据及数据集产品,公众均可无偿下载。以离线方式(抄录、复印、拷贝、加工)提供的基本气象数据及数据集产品,按顾客级别区分有偿或无偿。
Ⅶ 公共气象服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样子好看 语言甜美~~服务要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