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六字方针是指
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
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要素四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体抄系建设的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六是公共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性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❸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哪些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益文化场所提供的文化服务。
❹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了哪些政府责任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这部法律,将有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提升服务效能,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共六章65条,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法律规定:国务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机制,指导、协调、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承担综合协调具体职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统筹协调,推动实现共建共享。
法律构筑起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法律制度体系的框架,建立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或优惠开放制度、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使用监督和公告制度、公共文化设施资产统计报告制度、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服务情况年报制度等。
法律明确,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
法律规定,因城乡建设确需拆除公共文化设施,或者改变其功能、用途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重建、改建,并坚持先建设后拆除或者建设拆除同时进行的原则。公共文化设施的选址,应当征求公众意见,符合其功能和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作用。
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 有意义吗
以法的行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规定必须做的和不应该做的,以免地方能做的不做,该做的不做。当然有意义
❻ 如何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落到实处
一是推动《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文化部将重点在建立机制、落实措施、新闻宣传、督促指导上下功夫,加强对《意见》的宣传,制定并下发关于贯彻落实文件的通知,推动各地制定配套政策,明确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下半年,将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各省(区、市)开展文件落实督查工作,重点督查各地党委政府对贯彻落实文件的重视程度、工作措施和具体成效。
二是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这次与《意见》一同下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对各级政府应向人民群众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硬件设施条件、人员配备等作出了规定,明确了政府的保障责任。下一步文化部将指导各地结合《指导标准》,研究制定地方实施标准,建立科学、规范、适用、易行的标准体系。同时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形成符合本地特点的标准化工作模式。
三是推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跨越式发展。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将根据《意见》精神,制定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制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规划,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策划文化惠民项目,推动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扎实的工作,努力使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照耀到所有的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有偏远的角落,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福利。
四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立法进程和规划制定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作为重点立法任务。文化部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加快推进该法立法进程,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制度保障。同时,还结合《意见》精神,统筹编制涵盖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分阶段、按步骤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五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意见》是在总结各地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年来,文化部相继在江苏张家港市、浙江衢州市等地,召开了“网格化”服务模式、流动文化服务等方面的现场经验交流会,发挥了示范引路作用。2015年,在推动落实《意见》过程中,我们还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发现和总结地方创新典型,通过现场经验交流会和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助推各地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按照《意见》要求,积极稳妥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等各项改革试点工作。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现路径。目前文化部已经研究起草了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和指导性目录,将于近日提交中央审议。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
七是充分发挥协调机制作用。目前,文化部已经会同相关部门建立了统筹协调、分工明确的协调机制。下一步,我们将以协调组为依托,制定任务分工方案,明确各部门责任,制定贯彻落实措施。近期,我们还将召集协调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对各部门贯彻落实《意见》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❼ 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啥
公共文化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❽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原则包括哪些
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源设的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六是公共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性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❾ 2018公务员考试提出对策专项:公共文化服务怎么作答
居住在北京的王建国今年65岁了。退休后,他爱和老伴一起到附近的公园里散步、跳舞、下棋。说起离得不远的文化中心,他却摇摇头说,人少,玩意儿少,不爱去。
像老王这样,热衷于自发组织活动的城市居民很多,但会频繁光临文化馆乃至博物馆、美术馆的就少了。对许多老百姓而言,这些“高大上”的处所与自己的关联甚少,不少人对其所属范畴和职能也并不十分了解。
为此,新鲜出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首先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了开宗明义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当然,只是概念的明确远远不够。如果公共文化设施只顾清高自处,与老百姓的文化需求相距甚远,效能不高,这样的服务显然是不到位的。
对此,文化部部长助理于群坦言,这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里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入了总则,同时在政府责任、制度建设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于群指出,法律首先明确了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主导责任。“这是解决效能问题的关键。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公益性质,是政府的责任。政府不履责的话,效能不可能提高。因此,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政府在设施建设、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等方面的法定责任,以督促各级政府依法履职尽责。”
此外,法律还明确要求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制度、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公共文化机构年报制度等。“这些规定的实施,将对提高效能起非常大的作用。”于群说。
“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恰恰是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与政府的公共文化供给错位的表现。”专家指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应当以这部法律的出台为契机,设法建立机制走出去,在社区环境和城市文化体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问题:
如何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好的服务于百姓?
【参考答案】
措施:1. 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者应当以相关法律的出台为契机,设法建立机制走出去,在社区环境和城市文化体系中更加醒目,更有存在感。
2. 用社会力量壮大服务队伍。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成立公共文化方面的社会组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服务,要建立管理评价教育培训和激励保障措施。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单位也要主动、积极地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
3.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法律规定国家扶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求各级政府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特点与需求,提供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