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特色小镇如何借力旅游地产
特色小镇可持续内涵的核心
特色小镇并不是简单的工业园区或者服务业集聚区。作为“非镇非区非园”,它更是一个产业的聚落空间、聚集区,包含着“产业、小城镇、人群、文化”的融合发展。比如阿里巴巴领军的云计算企业所集结的杭州云溪小镇、厦门集美汽车小镇,他们都是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聚焦特色产业,通过发展、融合文化、旅游、社区功能最后所形成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
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首批127个特色小镇的省级区域分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特色小镇行业战略规划和企业战略咨询报告》内容显示,首批127个特色小镇分布在31个省级行政区,均为已经修建好并在当地发挥了吸纳人口、提供就业、拉动经济作用的建制镇。人口多的浙江、四川、山东、江苏拥有了7-8个特色小镇,分为第一集团;第二集团是广东、陕西、湖南、福建、湖北、贵州、安徽。
产业特色
特色小镇作为地区转型升级的新载体,在产业选择上应紧紧与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与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时尚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联系。
选址特色
追求产城融合的功能目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建设特色小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既聚集市场主体,又强化生活功能配套与自然环境美化。在构筑产业生态圈的同时,保护生态,留住乡愁,形成人们称道向往的优美风景、宜居环境和创业氛围。
氛围特色
以人为本是特色小镇的底色。建设特色小镇需要有宜居宜业的特色环境,来打动人、吸引人,让小镇居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建设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
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一个优秀的特色小镇绝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街区环境上,也往往要以发展一个或多个当地特色产业为根基,并着力在各个方面挖掘产业的文化附加值。
住建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中,将小镇类型分为工业发展型、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民族聚居型、农业服务型和商贸流通型。如果按照这一分类将127个特色小镇分类后发现,旅游发展型、历史文化型占据了非常大的比重。
这类的开发模式(旅游+文化)是我国探索经验比较丰富的,但是否足够“特色”还需要观察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而且,担负着产业升级重任的工业发展型,担负着产业融合任务的农业服务型,加起来仅占据了26%的比重,说明了在首批特色小镇的选择过程中对“产业”的要求尚未放在第一位。
特色小镇发展趋势
特色小镇的市场化
特色小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根本立足点在市场化运作。市场化是特色小镇良性运行的成功之路。是要通过市场化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着力构建有效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市场化的改革”。特色小镇建设也应该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转变政府主导的习惯性思维,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特色小镇特色产业的产生和形成,要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大浪淘沙”的市场化竞争中产生,不是靠政府的“指点江山”,也不是靠官员的“慧眼独具”。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特色小镇的智慧化
未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大部分特色小镇而言,融入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的智慧化改造,将是一种可预见的趋势。而在当前新型城镇化加速的情况下,特色小镇的智慧化建设,也被认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新型智慧小镇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未来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发展形式。
特色小镇的平台化
特色小镇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包括了研发服务、技术服务、咨询服务、设计服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检测服务、创业服务、信息服务等众多内容,这些都是特色小镇平台化的重要内涵。特色小镇平台建设应以服务为导向,搭建一个有机融合政策、资本、商业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镇的生态化
绿水青山已经成为宝贵的资源,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生态优势也能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休闲旅游、特色农产、传统文化等在特色小镇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保护好生态,可以进一步放大特色小镇在上述领域的发展潜力,也符合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战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