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电子政务如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如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

发布时间:2021-10-02 21:16:34

Ⅰ 为什麽说电子政务的实施能够为政府提高公众服务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首先,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电子政务有利于帮助提高政府在行政、服务和管理方面效率,同时实施电子政务可积极推动政府优化办公流程和机构的精简等工作。政府的信息网络覆盖面宽,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快捷、更优质的多元化服务。
其次,加强监管、促进政务公开。可以加强政府和社会公众对各权力机构业务运行的监管,并可以实现政府相关信息和业务处理流程的公开化。实施电子政务后,政府的业务流程通过电子政务平台自动实现,其处理过程、处理的时间、处理的结果、处理的依据对上级领导、相关公众、政府工作人员都是可知的,从而减少了传统政务过程中可能的暗箱操作,实现了政务的公开化、透明化。
第三,改善公众服务、提升政府形象。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提高为公众的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政府形象,电子政务使政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第四,促进政府改革。实施电子政务是当前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形式,目前,各级内部政务的信息化已经初步形成,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实施电子政务,即以数字网络为基础将政府政务集成起来,向公众开放并提供服务已经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最主要的特征。
第五,通过政府信息化,推动社会信息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政府率先信息化对一个地区信息化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政府率先实现信息化才会带动企业、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应用步伐。同时,实施电子政务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Ⅱ 电子政务如何提升政府竞争力

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被列为第一位,可见政府信息网络化在社会信息网络化中的重要作用。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承担着大量的公众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更应及时上网,以适应未来信息网络化社会对政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和政务透明度,建立政府与人民群众直接沟通的渠道,为社会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与服务,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同时,政府也可以在网上与公众进行信息交流,听取公众的意见与心声,在网上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为公众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提供方便,并从网上行使对政府的民主监督权利。 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经济和社会信息数据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收集的宝贵资源,如果以纸质存贮,其利用率极低,若以数据库文件存储于计算机中,可以从中挖掘出许多有用的知识和信息,服务于政府决策。 1、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 电子政务中的安全管理,应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从国家强制角度的安全管理,这就是立法和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由执法机关来监督实施;另一个层次是应用系统使用单位自身的管理。从整体上看,应该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考虑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一、电子政务体系中各层面上的安全管理;二、电子政务系统中维护的安全管理;三、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四、安全技术与产品的安全管理。 认证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 电子政务活动中,传统白纸黑字的认证方式已不存在,网上的身份认证是必需的。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整个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 证书中心的任务是要解决以下的问题:1.身份认证服务。为进行电子政务业务的实体定义惟一的电子身份标识,并通过该标识进行身份认证,保证身份的真实性。2.数据完整性服务。保证收发双方数据的一致性,防止信息被非授权修改。3.不可否认服务。为第三方验证信息源的真实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提供证据,它有助于责任机制的建立,为解决电子政务中的争议提供法律证据。 所以证书中心本身的安全,是电子政务乃至所有网上活动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解决证书中心应该由谁来建,怎样建,谁来管理的问题。因此,应该从立法的角度对证书中心的建设与运管及责任与义务作出规定。证书中心建设的立项和审批必须通过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未得到公安部门安全许可的单位不得建立这样的认证中心。 证书中心所采用的技术,目前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采取什么样的技术,采用谁的技术这是个问题。证书中心必须建立在我们自己的技术平台上,这是一个关系到国家主权和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从立法的角度予以明确。 证书中心的安全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否则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应该由公安部门对证书中心进行严格的日常监管,必须有严格的人员审查机制和日常的管理机制。 维护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开发、系统运行、日常维护、重要设备维护等大都涉及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要素是高素质的人和技术队伍”。 电子政务的大力加强,必然导致系统维护工作量的大大增加,但是目前的公务员队伍只有极少数的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有相当多的人不懂计算机,这是目前政府实现电子政务中极为突出的矛盾。另外,从事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些维护性工作全由政府部门自己包起来的做法也不妥当。一方面政府会增大开资,而另一方面,一个单独的政府部门也难以在某一领域内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也不能更好地使电子政务事业得到发展。而专业的维护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经济与技术实力,加大研究的力度,可以更好地为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也会为政府节约相当大的开支。但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矛盾,即维护外包与信息安全之间的矛盾。 从政府的某一个部门,很难解决这样的矛盾,但可以从行政法规进行某种规定,从立法的角度来解决这一问题。对这种从事所谓“电子物业”的公司进行相关的管理。从事这类服务的公司或其他单位应该具有以下的条件: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内部有较好的管理机制;所有的员工均在接受由公安部门进行的安全培训并在公安部门备案;由公安、服务委托方(政府的某部门)和受托公司签安全保密协议;受托方公司的每一员工也要签相关的安全保密协议,知道自己应该承担的义务;公安部门对受托公司委约的不定期的检查;制定相应的罚则。 安全产品的安全管理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技术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也离不开安全产品的使用,对安全产品的管理应该在目前的水平上进行加强。 1.安全产品选择的管理 安全产品同其他计算机产品一样,也存在着安全漏洞、后门、隐蔽信道等问题,所以在安全产品选择和采购等方面要进行管理。应该有明确的规定,安全专用产品的采购除了必须符合国家各方面的相关规定,如公安部的许可证,国家保密局对涉及国家秘密网络使用安全产品的规定等外,还必须选择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产品。 2.经销环节的管理 安全产品不同于网络产品或其他计算机产品,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安全体系建设应该是个性化的,要根据用户的“应用”来制定完全个性的安全策略,并构建安全体系。对于相同的行业用户,即使是有相同的“应用”,也要考虑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现在有一种做法,许多行业和部门,为了降低费用,往往采取从上至下选择同一种安全产品。这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弊端,行业外的用户攻击我们可能会有较好的防护,但在行业内,掌握相同安全策略的人在不同的部门中会有很多。就会出现,多个防盗门用的是同样的锁、同样的钥匙,而这样的钥匙且掌握在多个人手中。 这种根据“应用”来制定安全策略的方针,实际上是建立在风险分析基础上的。不同的网络应用对风险所造成后果的容忍程度是不一样的,应该基于风险分析得出的结论来制定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寻找风险与安全投入的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是说这种策略的制定应该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安全策略,不仅浪费了投资,同时也会造成安全隐患。 后期服务与升级。安全产品的售后服务是十分重要的,对一般的计算机产品可能有备机、备份的数据、备份的系统,就可以完成一般的灾难恢复。但是,对于安全产品的后期服务来说,就不能靠单纯的备机来实现,除非是硬件损坏。如果出现如黑客攻击造成的灾害时,安全策略的重新制定就是必需的。(中国计算机报) 2、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六大对加快推进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电子政务建设是引领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电子政务建设,不是简单地将政府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移到网上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创新工程。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信息化相互促进,迫切要求发展电子政务,逐步形成新型政府管理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提升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建设是提高应对加入世贸组织挑战能力的基础工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政府管理体制及行为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按照世贸组织的非歧视原则、透明原则和法制统一原则,政府必须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公众对政务的参与度,建立良好的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世贸组织规则,建立更加廉洁和开放透明的政府、更有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政府、更负责任和依法行政的政府,从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公共职能。 电子政务建设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龙头工程。信息化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电子信息技术的最大使用者,电子政务几乎覆盖了信息技术、信息内容、信息服务等产业的所有领域,是我国实现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推动力量。 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将借助网络手段得以实现,以更有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广泛而便捷的信息和服务,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服务者的角色将得到强化。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方便、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机构所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一些重要的信息。政府在制定政策、做出决策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网络让更多公众参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电子政务的开放性还能大大减少腐败现象的滋生,有效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sp; 以全局观点发展电子政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级政府机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不够清晰,电子与政务存在脱节现象;缺乏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没有互联互通,安全可靠性差;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共享基础薄弱;法规、标准、培训等基础工作跟不上网络和应用发展的需求;等等。对此,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全局和长远,制定总体规划,科学设计电子政务整体构架。要明确工作重点,分清轻重缓急,对那些社会需求大、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以及基础性、全局性的项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建设步伐。正确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各自为政。 把握需求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电子政务的生命力在于应用。必须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着眼于政府业务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把网上办事、政务公开作为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对面向公众服务的办事项目,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电子政务的便利。应加强数据库建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咨询服务。 强化辐射功能,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各地应抓住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走产业化运作之路。要注意把重大建设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应用开发与振兴软件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政务系统运行维护与发展信息服务业结合起来,在符合标准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和软件,以带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注意防管结合,保障安全运行。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手段;按照政务公开和国家安全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划分信息保密等级(人民日报)。 电子政务 - 益派咨询电子政务测评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程序、系统、过程或界面。与传统政府的公共服务相比,电子政务除了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广泛性、公开性、非排他性等本质属性外,还具有直接性、便捷性、低成本性以及更好的平等性等特征。

Ⅲ 通过电子政务怎样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当前,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建设电子政务,把政府的业务搬到网上。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目前只有7%的人上网,尽管上网的人数增长很快,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上网的人仍将是少数。那么,怎样才能使电子政务更好发挥为广大公众服务的功能呢?北京润霖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田雨农提出,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把互联网技术与在我国已广泛普及的电话结合起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管理系统,让百姓尽早感受到电子政务带来的好处。
公共服务管理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政府的职能也在改变,由过去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田雨农认为,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服务、管理和保障,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无疑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提高为公众服务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手段。首先,电子政务从根本上改变了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企业、公众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政府的各种信息。此外,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公众不仅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一站式服务、在线服务等,而且大大加强了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政府可以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
因此,公共服务管理应当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越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的服务功能应越大。
把互联网与电话结合起来建公共服务管理系统
电子政务建设是基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但是我国的企业和公众能直接利用网络的人却比较少,这势必会影响电子政务效益的发挥。而另一方面我国电话的普及率却很高。因此,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应当借助电话来弥补这一不足。
田雨农说,不要一想到建电子政务,就是把什么都搬到网上。其实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包括上网人数占人口51%的美国,在构建电子政务中,都普遍运用电话这种形式,建设客户关系管理中心,作为电子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有一些地方建立了政府呼叫中心,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田雨农认为,简单地建政府呼叫中心还不够。政府和公众联系的渠道除了电话外还有很多,包括信件、传真、短信、网络等等,而且一些社会弱势群体,不要说上网,可能电话都没有,需要政府的主动关怀。同时,它不应只是简单回答公众的问题,而应从中分析出企业和公众的需求。
正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润霖资讯公司研制出一套公共服务管理系统。它把呼叫中心和客户关系管理整合到电子政务系统中,可以把来自电话、互联网、传真、信件等各种公众的信息送达有关人员,以及时处理公共服务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它还可以自动积累和生成大量数据,分析企业和公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及时反馈给政府的决策部门,作为公共服务决策中的重要依据。
公共服务管理可以先行
田雨农指出,电子政务建设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完成的,它除了涉及网络和软硬件建设外,还和政务改革紧密相关,不能等到电子政务都建好了再上公共服务管理。公共服务管理不涉及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投资小,见效快,完全可以先建。公共服务直接和民众利益相关,公共服务好不好,是百姓评价电子政务是否有效和政府绩效的重要标准。

Ⅳ 电子政务如何能够促进监管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何谓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用政治学的语言表述是为社会服务,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中,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并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公正执法为标志,并承担着相应责任的政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其主要特征如下:

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在我国,这个核心竞争力就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就是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竞争力是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相一致的,是我们构筑国家“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一个服务型政府,首要的特征就是张扬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实现了社会平等、政治民主和以人为本的“制度化形态”,并在社会实践和改革过程中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离开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宪法原则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谈服务型政府,这个服务型政府就可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就是说,是一个人民民主和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前者是指政府的性质,后者是指政府的目的。人民民主是共和国宪法所赋予人民的基本权利,特别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它界定了政府的有限性。宪法规定的这“四个民主”权利,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在现实的制度安排中一个都不能少。公民通过正常程序和渠道参与国家治理,表达自己的愿望,是服务型政府的本质特征,惟其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服务型政府。

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我国政府就其本质来说,是依据宪法原则建立并按照宪法原则运作,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只有尊重宪法并按照宪法原则办事,才能在全社会树立政府的权威,确立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必然是一个有效政府,其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认真的落实。建立服务型政府,核心是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民才会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为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

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核心是在公共财政和预算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导向上,要真正关注普通老百姓的利益、需要和愿望。把钱真正用到惠及千百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人民安居乐业、心情舒畅、生活幸福的事业上来。要真正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政府必须下决心把钱投到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关乎千家万户生活命脉的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劳动力失业和培训、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安全和秩序等方面来。这些都是一个服务型政府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是关乎国家稳定、发展和繁荣的国家战略产业,搞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着我们党和政府执政的物质基础,决定着人心向背,决定着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要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把这些方面作为公共财政支出和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方向,切实通过预算硬约束保证公共财政的正确使用。

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合理分权是完善政府治理、优化政府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分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分权;上下级之间的权力下放;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权限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划分等。合理分权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合理分权是我们建立服务型政府所遇到的一个最复杂的结构性难题,解决得不好,就可能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社会失序和国家混乱,这是我们在分权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但分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的分权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第一,最大好处是可以带来经济上的效率;第二,可以合理地控制政府的管理幅度,不至于因为管理幅度过大而造成管理失误;第三,可以减轻中央的财政负担;第四,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第五,可以有效地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第六,在政治上的最大好处是有利于建立问责制政府,转移政府责任,明确政府核心工作,便于政府的绩效评估。实现合理分权,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前提。

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职责的基本领域,是在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满足通过市场机制满足不了或满足不好的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责,包括为各种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平等竞争的条件,为社会提供安全和公共产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

政府职能的转变

全能型政府的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对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政府是全能型的。政府扮演了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要求政府把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动交给市场调节。政府由原来对微观主体的指令性管理转换到为市场主体服务上来,转换到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一重大转变是艰难的,但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啃掉的“硬骨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混淆现象得到改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迫使政府管理经济方式转变;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也将使政企不分、政社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有一定改变。但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与市场竞争秩序维护“缺位”并存,政府规模的膨胀加剧,影响了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事实证明,把经济决策权归还给市场主体,同时提供各类市场主体自由竞争、公平交易的市场环境,让市场主体分散决策并独立承担经济后果和社会影响,政府专注于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维护的有限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有必要通过规制市场行为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竞争活动的公平、公正,降低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成本,增进市场效率。但政府规制不应成为维持政府部门利益的手段。政府设置过多过繁的审批或检查项目,有的甚至是乱收费、乱罚款,大大增加微观主体的市场运行成本和制度成本,同深化市场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传统体制下的行政审批还通过设置所有制门槛,对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领域进行限制。这与新的条件下国家对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路相左,与“非禁即入”的自由竞争理念也格格不入。因此,应当进一步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工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原则是:对不符合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原则、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有效作用的行政审批,坚决予以取消;可以用市场机制代替的行政审批,通过市场机制运作;对于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审批程序严密、审批环节减少、审批效率明显提高,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得到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出台对转变政府职能,改变我国“审批”过多过滥、冗长复杂的现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政府只有切实把行政审批的范围减下来,实现审批行为的规范化,才谈得上向服务型模式的转变。

从高成本政府转向高效率政府

逐步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政府运作的高成本与政府服务的低效率是如影随行的。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公共服务方面的管理责权,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也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减低行政成本。

在逐步降低政府成本的基础上,增强政府的回应性是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的又一重要环节。政府的回应性是衡量政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公共管理人员和机构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企业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对公众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及时作出处置和负责的反应。具有充分回应性的服务型政府模式,导致政府在权力结构中角色的变化:政府由原来的公共权力统治者,变为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我们国家的政府过去是一个管制型政府,原因是什么呢?第一,长期的封建社会的传统;第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第三,阶级斗争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观念。

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了我们政府虽然强调的是服务,但实际上对社会是一种管制,因此是管制型政府。管制型政府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命令行政;第二,一统行政;第三,人情行政;第四,经验行政;第五,弱责行政。管制型政府会带来哪些危害呢?第一,政府主导;第二,救世主观念;第三,善权专权,失去监督;第四,全能政府职能无限扩长。管制型政府解决不了这四大问题,所以建设服务性政府是一个必然选择,没有别的办法,必须走这条路。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任务是:第一,观念必须转变;第二,政府职能必须转变;第三,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与世贸经济规则接轨的法规体系;第四,办事必须公开化;第五,贯彻一视同仁的原则;第六,建立贸易工作的复审机制和失误救济机制;第七,要正确处理服务行政中的管制问题。

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的有效路径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不仅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经济、社会等事务服务,认真履行“人民”政府的宗旨,还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的需要,坚持公开、公正、合法、透明等原则,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机构设置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重复管制等问题,努力把政府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市场调节、社会监管、依法行政、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来。服务型政府应该是“阳光政府、创新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等模式交叉、综合渗透的结果。它的建立与发展应遵循以下途径:

(一)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公开透明,建设阳光政府。政务必须向公众公开,包括政府组织的使命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常用法规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

(二)在政府行政功能上,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理念要成为政府工作的宗旨,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为公民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三)在政府行政机制上,建设创新型政府。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首先是为了提高政府的活力和效率。政府是一种自然垄断性组织,只有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精神,才能提高效率。其次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最后是为了解决国内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要求政府制度不断创新。

(四)在政府行政技术手段上,建设电子型政府。电子政府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建设公共政府体制的重要基础。电子政府的建立,不仅可以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广泛、更便捷的信息和服务,而且可以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方式,改变政府与企业、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做到透明化、公共化,从而减少滋生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

(五)在政府行政规则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WTO的规则正是建立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它们要求政府必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摒弃行政过程中的“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政府的所有权力要源于法律,源于人民的授权,使行政过程发生在法律和人民的密切监督之下。

Ⅳ 论述如何才能有效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发展

大力发展加快电子政务立法进程,保证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公开、安全与效率回
促进集成整合,答加强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协同办公能力
)重视电子文件管理,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与开发利用制度
)发展移动政务,完善立体化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Ⅵ 如何利用电子政务更好的为民服务

从电子政务发展的大环境来说,2004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战略目标。在这之后,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正式明确了这一点——“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社会的形成,也对强化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说,我国电子的大规模建设阶段已经结束,我国的宽带网规模、网民总数等指标均已居世界前列。下一步的工作重心便是如何进一步深化应用,由“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高。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更是强调了在现有规模基础上,深化应用、挖掘潜力的必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心,是在现有规模的基础之上,以“公共服务”为指导方针,不断深化应用。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应当大力加强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

政府网站代表着一级政府的形象,而且具有 “实时性”、“交互性”、“超越地理界限”等传统行政手段所不具备的优点,是信息时代中实现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建设》杂志所做的《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大型问卷调查》也为我们的这个判断提供了数据支持——在回答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中什么是“最见效的项目”时,回答“政府网站”和“门户网站”的受访者分别有29%和15.24%,两者相加比重高达45%。

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网站离“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充分,还没有真正贯彻“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网站为平台组织的政民互动交流数量偏少,而且不固定、没有形成常例;基于政府网站提供的公共服务数量偏少,信息化程度有限,大都只是集中在单个部门的简单业务办理,包括表单下载、过程信息查询等,还未能有效地集成多个部门的流程,实现“一站式”服务。

强化政府网站的服务功能。需牢牢树立网站的“服务”定位,根据大部制改革、省县直管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重新梳理服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整合后台应用,统一对外服务平台,打造一个协同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网站”。

(2)基层政府应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

我们认为,以公共服务为指导,大力深化应用的另一个切入点,是基层政府部门要注意限制“专网”、“内网”的发展,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上来。

2002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立了我国电子政务“专网”、“内网”和“外网”三网并立模式,至今为止这一模式一直是国家级电子政务网络结构,也成为很多地方政府开展电子政务的主要参照模式。但这一模式只是规定到47个副省级以上的单位,对地级市、区县级政府的网络结构应该如何建设没有作统一规定。

我们认为,“三网模式”的优点市安全性好,缺点是投入比较大,维护成本高。相对而言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主要担负“宏观调控”、“经济监管”职能的省级以上政府部门,而对于主要担负“公共服务”职能、平时处理的涉密信息量非常有限的地级市以下政府来说有些“浪费”。

因此,我们建议,“三网模式”可以在副省级以上的政府部门中保留,而地级市以下的政府部门由于其“涉密信息”量很少,服务职能比重很大,可以鼓励他们直接依托互联网上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开发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服务项目,以节约社会成本。

对于电子公共服务的理解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电子公共服务就是公共服务手段的电子化。这是一种工具层面上的认识,往往出现在电子公共服务的初级阶段。第二层次,电子公共服务是电子环境下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电子公共服务在本质上当然属于公共服务。电子政府的主要目标就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建立起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电子公共服务与传统的公共服务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有了自身鲜明的特点:

(1)网络化。这是最为明显的变化。传统的公共服务是建立在手工平台之上的,包括办公室、窗口、柜台,而电子公共服务则需要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包括政府网站、政府内部的公务处理系统等,公共服务项目的申请、受理、传递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

(2)便利性。与传统的人工服务显著不同的是,电子公共服务通过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使得政府服务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让社会公众随时随地享用政府的公共服务。需要获得政府公共服务的公众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即可获得相应的政府服务。

(3)回应性。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不是让社会公众来适应政府部门的设置和职能划分的需要,以致使公众不得不在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来回穿梭、迂回等待,而是政府服务部门应最大限度地从公众的需要出发,以“公众利益为中心”设计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改善服务品质,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大的服务效益。

(4)集成化。电子公共服务应具有很强的集成性,能把众多政府部门的不同政府职能通过网络集成在一起,让社会公众享受“一站式”的政府服务,以有效地节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5)个性化。在电子公共服务的条件下,政府的服务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使得政府能够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的、“一对一”的服务。例如,面向个人的健康保健、教育培训,面向企业的税务服务都可做到按个性化的要求提供服务方案,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

(6)互动性。通过网络,公众既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适宜的时间、地点将服务申请上传,也可以发表对服务内容、过程、方法的意见,政府则必须对这些意见做出相应的处理,服务方式由“政府→公众”变为“政府←→公众”,即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一方主动变为双方互动。

(7)透明化。这里的透明主要是指服务事项开展过程的透明。在电子公共服务模式中,公众只需掌握自己的需求,按照规定提交申请,并在一定的时限内查收结果,而无需掌握服务机关的内部构成,无需依靠自己的奔波来推动办理过程。这种透明化减少了传统公共服务提供中的“暗箱操纵”的可能性。

(8)高效化。高效意味着服务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收益的提高,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公众获取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包括办理时间的减少、地点的不受限等。此外,还可表现为政府提供服务成本的降低。

Ⅶ 怎么通过发展电子政务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电子政务”的直接含义是一国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以电子化的手段处理各类政府事务。电子政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服务过程中“手段”上的保障,是一种“以电子为手段、以服务为核心”的活动。信息技术在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政府改革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作用,而目前政府信息化发展中“自弹自唱、自吹自擂、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现象时有发生。惟有挖掘信息化的本源价值,视公众和社会需求为根本,才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科学决策,打造阳光政府,进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民生。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是把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职能放在愈益重要的位置上。因此,需要切实以公众需要为导向,加强资源整合,规范电子政务发展,使其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力支撑。

从大的概念来讲,电子政务实质上是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形态,即在计算机网络(主要指Internet网络)平台上,按照一定的标准开展的政府服务活动。因此电子政务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电子公共服务进而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电子公共服务,有助於更好地挖掘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本源价值,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提高,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效。

Ⅷ 如何加强政府公共服务电子化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已成为全球潮流内,电子政府容作为其中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备受世人关注,建设电子政府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对策。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纷纷开始了政府的信息化进程,并把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系统放到了重要的位置。1993年,我国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拟定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此后,又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金”字号系统信息工程,如“金税”工程、“金农”工程、“金企”工程、“金智”工程和“金信”工程。1999年1月,开始了“政府上网”工程,拉开了全面建设电子政府的帷幕。从此,各级政府争相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实现电子政务的功能,推进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拓展和深入。

Ⅸ 如何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促进政府治理能力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塑造一个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完善的电子政府。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政务正逐步成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府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电子政务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改进政府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是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政府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政府能力是指一国国家机关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在实现和维护政治统治、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或体现出来的能力[1]。通过对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体系,一是政府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所具有的政治统治能力体系,二是政府在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发展能力体系。
政治统治能力是政府最基本的能力体系,也是实现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政治统治能力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合法化能力、公共行政能力、政治秩序调控能力。[1]社会发展能力是指政府在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所体现的能力,社会发展能力体系主要包括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增加社会资源的能力、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1]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政府能力就是在增强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力建设与该国的人力、科学技术、组织、体制、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提升和改善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重要影响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实践
发达国家把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以新加坡为例,在新加坡电子政务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服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每处理完一笔简单的业务就可节约费用1.54美元。目前,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估计每年可为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按要求今后每年节约的资金可达到4600万美元。新加坡的案例表明,推行电子政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电子政务在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方面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工具。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这场运动随着英国撒切尔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改革的进行,很快扩展到了澳洲和欧洲,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的政府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后,这股改革的浪潮丝毫没有减弱,英国每届政府都要推动“公民宪章运动”,加拿大的政府提出“公共服务2000计划”,美国的克林顿政府在1992年的“政府重塑计划”中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重要战略工具,在全球率先倡导发展“电子政务”。
近年来,许多国家政府把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推进政府创新的一项重要国策。2007年,韩国司法部的移民智能服务获得联合国公共服务奖,国际社会对韩国政府的创新给予极大赞誉;另外,作为韩国政府创新最具代表性成果的On-nara业务处理系统,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新加坡的政府创新也同样得到了国际认可,新加坡在7个领域制定了全国性的创新计划,其中包括经济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其目的是提高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的透明度和效率。[2]
(二)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取得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在加强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建设,以及打击走私、防堵偷漏骗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Ⅹ 如何利用电子政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电子政务,目的在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塑造一个管理更高效、服务更完善的电子政府。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政务正逐步成为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府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府改革和构建服务型政府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这标志着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进入与政府改革同步并进的新阶段。电子政务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为改进政府服务提供了新途径,是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可或缺的手段。 一、政府能力的内涵与结构 政府能力是指一国国家机关通过公共权力的行使,在实现和维护政治统治、推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或体现出来的能力[1]。通过对概念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到,政府能力包含两个方面的能力体系,一是政府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统治地位所具有的政治统治能力体系,二是政府在改造自然和推动社会进步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发展能力体系。 政治统治能力是政府最基本的能力体系,也是实现社会发展能力的前提,政治统治能力体系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能力:合法化能力、公共行政能力、政治秩序调控能力。[1]社会发展能力是指政府在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过程中所体现的能力,社会发展能力体系主要包括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增加社会资源的能力、配置社会资源的能力。[1]政府自身的能力建设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升政府能力就是在增强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力建设与该国的人力、科学技术、组织、体制、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提升和改善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二、电子政务对政府能力的重要影响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实践 发达国家把推进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以新加坡为例,在新加坡电子政务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服务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每处理完一笔简单的业务就可节约费用1.54美元。目前,新加坡的电子政务估计每年可为政府节省2300万美元,按要求今后每年节约的资金可达到4600万美元。新加坡的案例表明,推行电子政务不仅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也有利于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是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电子政务在重塑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方面也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战略工具。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运动,这场运动随着英国撒切尔和美国里根政府的改革的进行,很快扩展到了澳洲和欧洲,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的政府改革浪潮。进入90年代后,这股改革的浪潮丝毫没有减弱,英国每届政府都要推动“公民宪章运动”,加拿大的政府提出“公共服务2000计划”,美国的克林顿政府在1992年的“政府重塑计划”中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重要战略工具,在全球率先倡导发展“电子政务”。 近年来,许多国家政府把建设电子政务作为推进政府创新的一项重要国策。2007年,韩国司法部的移民智能服务获得联合国公共服务奖,国际社会对韩国政府的创新给予极大赞誉;另外,作为韩国政府创新最具代表性成果的On-nara业务处理系统,更是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新加坡的政府创新也同样得到了国际认可,新加坡在7个领域制定了全国性的创新计划,其中包括经济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其目的是提高政府与私人部门合作的透明度和效率。[2] (二)国内电子政务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中国电子政务取得明显成效,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在加强管理、转变职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金关”“金税”“金卡”等工程建设,以及打击走私、防堵偷漏骗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全文

与电子政务如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
学校矛盾纠纷排查表 浏览:294
内地音乐版权 浏览:208
公共卫生服务今后工作计划 浏览:457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小组 浏览:872
疫情里的科研成果 浏览:519
工商局爱国卫生月及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 浏览:942
三兴商标织造有限公司 浏览:657
加强和改进公共服务实施方案 浏览:991
迷你世界创造熔岩号角 浏览:479
爱奇艺激活码有效期 浏览:507
医疗纠纷官司南方周末 浏览:855
公共服务类大楼的物业管理方案 浏览:284
电影版权买卖合同范本 浏览: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