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党的什么会议提出了完善政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在此间举行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就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这是中国在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基本解决13亿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为增进全民福祉,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中新网10月18日电 18日全文播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决定》中写到,为人民服务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和全体公务员的基本准则。按照转变职能、权责一致、强化服务、改进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决定》中还指出,各级政府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创新管理制度,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生活和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完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2.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什么社会治理制度加强和创新社会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3. 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区别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内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容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管理与服务,一面与两面。公共服务的目的为了社会管理而好管理。
4. 什么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大学生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版市社区的法律援助、权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200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的通知》(人社部函〔2009〕135号),向社会公布第一批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目录,以指导各地做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工作。这批发布的岗位目录共分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基层农业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层文化科技服务、基层法律服务、基层民政、托老托幼、助残服务、基层市政管理、基层公共环境与设施管理维护以及其他等9大类领域,包括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基层单位从事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劳动监察、农业、扶贫开发、医疗、卫生、保健、防疫、文化、科技、体育、普法宣传、民事调解、托老、养老、托幼、助残、公共设施设备管理养护等相关事务管理服务工作的50种岗位。
5. 为什么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
科学的行政理念是正确的行政行为的先导。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的过程中,应积极树立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相适应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政府的行政行为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尊重和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利,切实做到行政行为以公民权利为本位、政府工作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型政府主要提供两种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政府则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主体。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同时,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政府的行政活动受法律的限定和制约,减少随意性,强化规范性。强化服务理念,要求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健全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社会管理体制是关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社会管理中的权责划分和操作方法等的制度体系。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明确界定部门职能分工,并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的关系,积极促进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健全社会管理体制,要求各级政府在管理方式上做到服务型、公开透明、技术行政、法治化以及注重事后监督等,并建立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社会应急机制、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以体制的规范作用保证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高效运行。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要求政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同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把更多的财力集中到为公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上来。就是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建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积极构建和完善公共教育体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安全体系等。
6.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区别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专务,化解社会属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这既是弥补“市场失灵”的必然要求,也是协调各种矛盾与冲突的必要前提。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管理与服务,一面与两面。公共服务的目的为了社会管理而好管理。
7. 社会治理属于公共服务体系范畴吗
社会治理属于公共服务体系范畴。
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专会公平。公属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的能力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交通、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8. 什么是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1. 什么是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国家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和应征入伍。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2. 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要优惠政策包括哪些? ⑴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 ⑵ 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其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的,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同时按规定参加有关社会保险。 ⑶ 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⑷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3. 所谓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协理、文化科技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居家服务、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4. 什么是其他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 在街道社区、乡镇等基层开发或设立的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部分由政府出资,或由相关组织和单位出资。所安排使用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补贴。 5.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 由政府出资开发,以满足社区及居民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并从就业专项资金中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6.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 符合公益性岗位条件的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后,政府从当地财政再就业资金中给予用人单位的资金补助。 7. 什么是公益性岗位补贴? 街道(社区)或其它经批准的劳务派遣组织安排就业困难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并对聘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缴纳社会保险费、签订半年以上劳动合同,由当地财政对用人单位给予补贴。 8. 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的政策内容主要是什么? 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应届毕业生(全日制本专科、高职生、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由国家实行补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同)的,补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定向、委培以及在校期间已享受免除全部学费政策的学生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