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电影院、剧院、文化城、博物馆、音乐厅、美回术馆、书城、文化答馆、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文化体育广场、体育馆、游泳健身中心、公园、社区文化宫、社区阅览室、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村落文化宫、农家书屋等建设。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指由各级政府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的,向公众开放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公益性场所。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和首要任务,是展示文化建设成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把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以“人人享受文化,人人参与文化,人人建设文化”为理念,着力构筑“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不断建设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㈡ 哪位有,发改委和文化部的2012年印发的《全国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
在建设标准上,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主要参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文化馆建设标准》,根据服务人口数量确定基本建设规模。地市级博物馆的建设则参照《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根据馆藏文物数量确定基本建设规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需要,遵照国家公布的建设标准,对项目规模作相应调整,但超出基本建设规模的部分中央不再补助投资。这种量体裁衣、分级确定建设规模的制度设计,既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城市对文化设施规模的差异性需求,又能有效避免资金浪费,更为人性化、科学化。
在项目管理上,为避免部分进入规划项目被动等待规划实施的情况出现,同时充分考虑地方政府建设的意愿,《规划》实行项目储备库制度。具体来说,对于现有无馆舍或馆舍面积未达到标准下限、且近15年未曾大修过的地市级图书馆、文化馆项目可申请纳入项目储备库,馆藏文物数量不低于6000件、现有面积低于4000平方米的地市级博物馆项目可申请纳入项目储备库。经地方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审核后,共筛选了符合申报条件的532个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其中,公共图书馆189个、文化馆221个、博物馆122个。申报总建设规模约为45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00亿元。在申请资金时,由各地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前期条件完备的项目,提出年度资金安排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审核平衡后,编制年度投资计划并按规定下达。如果在“十二五”期间无法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将不予安排。
在投资安排上,地市级三馆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当地人民政府,中央视各地财力予以适当补助。中央安排专项投资,重点补助新建项目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项目。对西藏自治区、四省藏区和南疆三地州(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农十四师)项目,按核定总投资由中央投资全额安排。西部地区(含中部地区享受西部政策的区域)项目,新建项目中央按核定总投资的70%予以补助,改扩建项目按49%(相当于新建项目补助资金的70%)予以补助。中部地区(含东部地区享受中部政策的区域)项目及西部省会城市,新建项目中央按核定总投资的50%予以补助,改扩建项目按35%(相当于新建项目补助资金的70%)予以补助。“十二五”期间,约需中央补助投资70亿元。
在项目建设管理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将建立规划实施情况监测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和评估,并根据各地工作积极性和项目实施成效,对规划项目库和中央投资安排做出相应调整。对切实重视文化建设、积极加大投入、实施效果显著的省份,将予以倾斜扶持。
《规划》指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地市级三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实运行经费,探索多样化的经费扶持方式,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长效服务机制,不断增强地市级三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能力、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激发其生机和活力。同时,要不断改善地市级三馆的服务条件和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服务层次和服务内涵,健全和完善三馆的服务功能。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完善装备设施、加强服务管理,充分发挥地市级三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规划》实施完成后,全国地市级城市将基本实现市市有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文物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市文物馆藏及展示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3亿多城镇居民和大量流动人口读书看报、进行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有效保障。地市级三馆的完善,将为加快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㈢ 公共文化设施有哪些
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馆、纪念馆、剧院、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
一、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二、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三、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
四、剧院
剧场可以指:剧场 (建筑),为表演场所的剧场;剧场 (艺术),为表演艺术形式或艺术流派的剧场;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剧场,有时又称剧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筑体构成的表演场所,亦可作为表演场所的总称。
剧院通常指室内的表演场所,而剧场则同时适用于户外广场及室内建筑。剧场也可指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的栏目,譬如钻石独播剧场等。
五、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是各类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概称。
中国青少年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青少年宫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专门面向青少年开展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和校外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㈣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五要素四原则
公共文化服务体抄系建设的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六是公共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性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
㈤ 体育设施的国家公共体育设施基本配置标准
一、 市、地“五个一”工程
市、地级应建设一个综合体育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体育公园(简称市、地“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馆可合建为一体。
(一)综合体育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田径场、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为周长400m的标准9道环形跑道及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和三级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为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50m×25m,面层宜采用木地板。
应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建筑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三)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12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8000-12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宜小于5000平方米。
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场地设施相对集中;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游泳馆
基本配置为一个标准室内游泳池和一个准备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并应符合国家标准《GB 19079.1-200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第1部分:游泳场所》有关要求。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五)体育公园
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少于8项,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
二、县(市、区)“五个一”工程
应建设一个田径场、一个综合体育馆、一个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室内游泳池、一个体育公园(或健身广场)(简称区、县“五个一”工程)。其中,综合体育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游泳池可合建为一体。
(一)田径场
基本配置包括标准跑道、标准足球场和部分项目的田赛场地、适量的观众看台及附属配套用房。
跑道周长为400m的标准8道环形跑道及100m的10道直道跑道,面层材料采用合成塑胶;田赛场地包括跳远、跳高、推铅球、掷铁饼和链球、撑杆跳高场地;足球运动场地尺寸105m×68m,可采用天然草坪或人工草坪。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3000平方米。
(二)综合体育馆
要具备多种功能,能开展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多项体育运动,同时可进行文艺演出、大型集会等文化活动。
体育场地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体育场地面层可采用合成材料、木地板等材料。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小于600平方米。
(三)中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体育场地设施不少于8项,如乒乓球室、多功能馆(篮球、排球、羽毛球综合)、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
建筑面积4000-8000平方米,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
体育场地设施宜以室内运动项目为主;运动场地面层可采用木地板、合成材料、人造天然草坪等环保材料。
应适当设置卫生间、淋浴室、更衣室、办公室、体测医务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
(四)室内游泳池
基本配置包括一个标准室内游泳和一个儿童戏水池。
标准泳池为50m×25m,儿童戏水池为10m×10m。
应当适当设置卫生间、更衣室、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区及商业服务等附属配套用房,面积不宜小于400平方米。
(五)体育公园(健身广场)
体育公园建设类型包括郊野体育公园、城市体育公园,可新建,也可在原有公园基础上改造,添加体育设施。体育设施不少于8项,以户外运动项目为主。
健身广场要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场地和健身器材。
三、街道体育设施
基本配置为一个室内体育场地为主的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其中体育设施不少于5项,包括乒乓球室、多功能房、器械健身房等;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室内、外体育场地面积不小于500-1000平方米。
体育场地建设应考虑到当地群众喜好的体育活动,并与文化、卫生等设施相结合。
四、乡镇体育设施
基本配置为一个户外体育健身广场、一个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一套健身器材,以及其他场地设施。
体育场地建设应考虑到当地群众喜好的体育活动,并与文化、卫生等设施相结合。
五、社区、行政村体育设施
(一)社区
基本配置为一个建有室外健身设施的多功能健身点,其中室外健身器材不少于10件;也可是一个配备健身器材设施的体育活动室。
(二)行政村
基本配置为一个室外篮球场、两个室外乒乓球台(或乒乓球活动室)。
㈥ 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是依据什么文件
【答案】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内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容,人们需要提供一定的精神产品,促进自身的发展,所以完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选A。B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C错误,获得文化途径有很多,不是只有社会实践一条;D和题意无关。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
㈦ 公共文化服务理念和原则包括哪些
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源设的六个基本要素:一是公共文化政策法规。即鼓励、保障和扶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二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指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的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也包括社会自愿参与投入的具有文化服务功能的设施设备等。三是公共文化组织机构和人才。组织机构是指从事文化管理和服务的各级政府和文化事业单位;人才即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辅助人员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力量。四是公共文化活动主体。作为大众文化建设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五是公共文化活动方式。即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手段、方法和设备。六是公共事业经费。包括政府拨款、贴息、集资、社会捐助、赞助、基金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常运转、各种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开展的资金保障。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性原则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