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共场所的厕所之间的距离是多远例如公园。(急)
根据人的承受能力和人体生物学理论得知在500-900之间
Ⅱ 厕所服务半径可以超过50米吗
俗话说人有三急,其中一个就是如厕。衡量一个文明发展程度,获得一个城市的建设程度,就是可以从厕所分布情况窥见一斑。因为离开了家,一切都不是很方便,特别是及时如厕。当人内劲的时候,如果在短时间内找不到厕所,那么就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现在的城市一般都是有公共卫生间,或者在地铁站里面,或者是在公园里。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只是50米,可以一两公里之内有一个厕所就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Ⅲ 旅游景区里的公共厕所平面图尺寸长度和宽度是多少
旅游景区里的公共厕所平面图,尺寸长度和宽度的话,长一般都是五米一宽是四米
Ⅳ 公共厕所尺寸有什么样的规范呢
每个公共厕所尺寸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严格进行的,可不是随随便便建的。公共厕所尺寸涉及多方面,其间包括厕位、室内净高度尺寸、采光面积、厕所漕深以大小便厕的长度等等。下面就让大家来了解下公共厕所尺寸涉及各部分的规范吧。
公共厕所分为大小便室以及洗漱室,不得露天涉及。男女厕所应用适当的隔断物分割。每个隔断板距离地面尺寸大于10cm,小于15cm。其高度距离地面按公厕分类距离尺寸有所不同,一二类公厕尺寸大于一米八,三级公厕大于1.5米。
公共厕所墙面需光滑容易清洗,地面材料严格采用防滑质地。公共厕所尺寸的通风采光面积与地面面积比例不能够小于1:8的标准,外侧墙不能满足概要求时可选择增设天窗,以增强采光面积。
公共厕所尺寸的室内净高度一般设为3.5-4.0m的尺寸为最佳,当然,如果增设了天窗可以适当的降低这个高度。室内地面的高度至少应该高于室外平底约15cm,地坪标准高度根据化粪池排水口的尺寸大小而设计。公共厕所尺寸规定大便厕长度尺寸应该设为1.00~1.50m、宽度尺寸应为0.85~1.20m。
公共厕所在我们的城市中普遍存在,很多市民认为公共厕所尺寸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规范,根据选择的地面面积大小而设计而已。其实不然,城市公共厕所尺寸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规划,每个厕所的长宽高、厕所的天窗、墙面设计在大家看来并没有什么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影响着每个使用者的舒适度。也同样影响着粪便池在日后能否正常的通便,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当大家在使用公共厕所时应该心怀感激,保护好每一个角落。
Ⅳ 民居与公共厕所的标准距离
居居区的公共厕所服务范围:
未改造的老居民区为100~150m,新建居民区为300~500m(宜建在本区商业网点附近)。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3.2.4公共厕所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置在人流较多的道路沿线、大型公zd共建筑及公共活动场所附近。
2、独立式公共厕所与相邻建筑物间宜设置不小于3m宽绿化隔离带。
3、附属式公共厕所应不影响专主题建筑的功能,并设置直接通至室外的单独出入口。
4、公共厕所宜与其他环境卫生设施合建。
(5)景区公共厕所服务半径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间正常长度是:
1、首先来说以下大便厕位长应该设计师在1.00~1.50m、宽度就是在0.85~1.20m,每个小便站位深度就是在0.75m、宽度需要为0.70m。独立小便器间距就需要设为0.70~0.80m。
2、厕内单排名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较好就是把它设为1.30m,必须不能够小于1.OOm;双排名厕位外开门走道宽度最最好就是为1.50~2.10m。
3、通槽式水冲厕所槽深这种也是不能够小于0.40m,槽底宽不能够小于0.15m,上宽较好是为0.20~0.25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共厕所建设标准
Ⅵ 公厕标准蹲便位尺寸是多少
划分单元空间的隔断板及门与地面距离应大于100mm,小于150mm。
城市公厕大部分建设于地面,但建设于地下的公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地下公厕,在建筑规模和建筑标准、服务水平上毫不逊色于地面公厕,为参观天安门广场的广大游客提供良好的如厕服务。
随着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如何解决地下公共设施如地铁、地下商场的顾客如厕问题,已经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中来,建设地下公厕成为需要突破的城市公厕空白点之一,有待人们不断研究和实践。
附建式公厕:
公厕可以与主体建筑分门出入,与主体建筑使用人员的出入互不相干,如公厕附属于居民住宅楼底层,公厕入口与居民楼入口相分离。也可以与主体建筑同一门进出,如公厕附建于商场、酒店建筑等,则可通过主体建筑的门厅、通道等,组织人流进入公厕,为公众提供方便服务。
附建式公厕适合建设于繁华商业街等用地比较紧张、人流量较大的地点,在大型商场、酒店、餐饮场所、娱乐场所等公共建筑内,都可以附建供服务对象和途经者使用的公厕,在公厕规划布点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公共厕所
Ⅶ 现在公共厕所之间的距离的标准或规定是多少
找找《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 50337-2003)吧,里面规定比较详细
Ⅷ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有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一项,请问: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如何计算
网友采纳的2005年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已作废,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请参看《城市绿化评价标准》和最新版的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Ⅸ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如何确定
公园绿地以服务半径分类:
(一)邻里公园
为提供邻里居民日常游憩、休闲、运动或交谊场所,或为老人、家庭主妇或幼儿白天休息去处,服务半径为800 公尺,面积约为20,000 平方公尺。
(二)社区性公园
为提供社区居民日常游憩之用,如居民下班、放学或星期例假日游憩运动、交谊之用,服务半径为1,600 公尺,面积约为20,000 至40,000 平方公尺。
(三)全市性公园
为提供全市镇居民於星期例假日的运动、游憩、观光之用,其面积及服务半径依该市镇规模大小而定。
如果以面积规模为标准:
「公园绿地管理及设施维护手册」(内政部营建署,1999)将公园绿地之类别依面积规模予以界定:
( 一)邻里性小型公园(面积2 公顷以下)
( 二)地区性小型公园(面积在2∼20 公顷之间)
( 三)都会性大型公园(面积20∼100 公顷之间)
( 四)河滨带状型公园(面积5∼30 公顷之间)
(9)景区公共厕所服务半径扩展阅读: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2005年新修订)
一、组织领导
(一)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的要求;
(二)城市政府领导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创建工作指导思想明确,组织保障,政策措施实施有力;
(三)结合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实际,创造出丰富经验,对全国有示范、推动作用;
(四)按照国务院职能分工的要求,建立健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管理机构,职能明确,行业管理到位;
(五)近3年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资金逐年增加,园林绿化养护经费有保障,并随绿地增加逐年增长;
(六)管理法规和制度配套、齐全,执法严格有效,无非法侵占绿地、破环绿化成果的严重事件;
(七)园林绿化科研队伍和资金落实,科研成效显著。
二、管理制度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修编)完成,并获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严格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二)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三)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
(四)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五)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区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城市常用的园林植物以乡土物种为主,物种数量不低于150种(西北、东北地区 80种)。
三、景观保护
(一)注重城市原有自然风貌的保护;
(二)突出城市文化和民族特色,保护历史文化措施有力,效果明显,文物古迹及其所处环境得到保护;
(三)城市布局合理,建筑和谐,容貌美观;
(四)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法规健全,古树名木保护建档立卡,责任落买,措施有力;
(五)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完善,效果明显。
四、绿化建设
(一)指标管理
1、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成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各项园林绿化指标近三年逐年增长;
2、经遥感技术鉴定核实,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达到基本指标要求(见附页);
3、各城区间的绿化指标差距逐年缩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相差在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绿地面积差距在2平方米以内;
4、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平方米以上。
(二)道路绿化
1、城市道路绿化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道路绿化普及率、达标率分别在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带面积不少于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5%;
2、全市形成林荫路系统,道路绿化具有本地区特点。
(三)居住区绿化
1、新建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辟有休息活动园地,旧居住区改造,绿化面积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25 %;
2、全市“园林小区”占60%以上;
3、居住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资金落实,措施得当,绿化种植维护落实,设施保持完好。
(四)单位绿化
1、市内各单位重视庭院绿化美化,全市“园林单位” 占60%以上;
2、城市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五)苗圃建设
1、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
2、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自给率达80%以上,出圃苗木规格、质量符合城市绿化工程需要;
3、园林植物引种、育种工作成绩显著,培育和应用一批适应当地条件的具有特性、抗性优良品种。
(六)城市全民义务植树
1、认真组织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实施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不低于85%,尽责率在80%以上;
2、组织开展城市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群众性绿化活动,成效显著。
(七)立体绿化
1、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取得良好的效果;
2、立体绿化具有一定规模和较高水平的城市,其立体绿化可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城市绿化面积。
五、园林建设
(一)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合理,分布均匀,服务半径达到500米(1000平方米以上公共绿地)的要求;
(二)公园设计符合《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
(三)制定保护规划和实施计划,古典园林、历史名园得到有效保护;
(四)城市广场建设要突出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率达到60%以上,植物配置要乔灌草相结合,建筑小品、城市雕塑要突出城市特色,与周围环境协调美观,充分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五)近三年,大城市新建综合性公园或植物园不少于3处,中小城市不少于1处。
六、生态环境
(一)城市大环境绿化扎实开展,效果明显,形成城郊一体的优良环境;
(二)按照城市卫生、安全、防灾、环保等要求建设防护绿地,城市周边、城市功能分区交界处建有绿化隔离带,维护管理措施落实,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环境效益良好;
(三)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开展,效果明显。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55%以上;
(四)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到240天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五)江、河、湖、海等水体沿岸绿化效果较好,注重自然生态保护,按照生态学原则进行驳岸和水底处理,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明显,形成城市特有的风光带;
(六)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有条件的城市建有湿地公园。
(七)城市新建建筑按照国家标准普遍采用节能措施和节能材料,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
七、市政设施
(一)燃气普及率80%以上。
(二)万人拥有公共交运车辆达10辆(标台)以上;
(三)公交出行比率大城市不低于20%,中等城市不低于15%;
(四)实施城市照明工程,景观照明科学合理。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98%以上,城市道路亮灯率98%以上;
(五)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平方米以上;
(六)用水普及率9O%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100%;
(七)道路机械清扫率20%;每万人拥有公厕4座。
园林城市基本指标表
100万以上人口城市 50—100万人口城市 50万以下人口城市
人均公共绿地 秦岭淮河以南 7.5 8 9
秦岭淮河以北 7 7.5 8.5
绿地率(%) 秦岭淮河以南 31 33 35
秦岭淮河以北 29 31 34
绿化覆盖率(%) 秦岭淮河以南 36 38 40
秦岭淮河以北 34 36 38
备注:国家国林城区评审
国家园林城区的评审参照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下列项目不列入评审范围: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2、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植物)规划;
3、城市大环境绿化;
4、按城市整体要求的市政建设。
计算方法: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的居住用地面积(hm2)/居住用地总面积(hm2)×100%
考核说明:
(1)公园绿地按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统计,其中社区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
(2)对设市城市,5000㎡(含)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500m服务半径考核,2000(含)-5000㎡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历史文化街区采用1000㎡(含)以上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
对县城,1000-2000㎡(含)的公园绿地按照300m服务半径考核;2000㎡以上公园绿地按500m服务半径考核。
(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应以公园各边界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