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可以参观吗
马鞍山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马鞍山市濮塘风景区王公山濮塘烈士陵园西侧。马鞍山革命历史纪念馆建于2001年,为四合院式、主展厅两层的建筑,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馆名为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所题。
㈡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怎么样
马鞍山师专艺术系是一支专业过硬、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又彰显个性的和谐团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369名,专职教师58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占全系教师比例为76%,有副教授2人,讲师6人,硕士研究生18人,双硕士1人,省、校级专业带头人各1人,“双师型”教师7人。同时,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外专家来系兼职。
艺术系不仅拥有一支充满朝气、才华横溢、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也较齐全。现拥有美术楼和音乐楼各一幢,总建筑面积近1万平米。并拥有内设500座的音乐厅1个、数码钢琴教室1个、舞蹈教室4个、琴房114个、多媒体教室5个、机房多个、画室5个、陶艺室2个、展厅2个、服装工艺教室2个、服装打板立裁室2个、服装工作室1个和西洋、民族乐器数件。
艺术系开设了8个专业,成立了5个教研室。专业分为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其中师范类有美术教育、音乐教育 2个专业,非师范类包括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视觉传达、音乐表演、艺术设计6个专业。
艺术系在专业发展上实行“打造精品专业、发展重点专业、培育特色专业、优化热门专业”的原则。在8个专业中,师范类音教、美教、舞蹈三个专业和非师范类音表专业作为马鞍山师专升格前老师范的主设课程一同见证了学校的成长和辉煌,现为艺术系的精品专业。其中音乐专业主修课程为乐理、和声、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音乐欣赏、歌曲写法、钢琴与伴奏、声乐、合唱指挥、民乐等;音表专业在音教主设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舞蹈及创编、器乐演奏等课程;美术专业主修课程为素描、水粉(水彩)画 、中国画 、油画、设计与工艺、中外美术简史及作品欣赏、书法等;舞蹈方向主修课程为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少儿舞蹈及创编、剧目排练、中西舞蹈简史、舞蹈鉴赏等。
音乐、舞蹈两教研室提倡科研促教,积极参加各级比赛和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在05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文艺展演中,音表专业选送的表演唱《打麦歌》获专业组一等奖;在07年安徽省高校音乐专业基本功大赛中,艺术系获团体第一名。在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比赛、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和安徽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艺术系分获国家级优秀组织奖、国家级十佳表演奖、省级优秀创作奖,并有作品《春蚕》、《待到山花烂漫时》分获省大艺节二等奖和一等奖。此外,还成功申报省、校级课题多项,公开发表相关科研论文多篇,用实际行动扭转了“音乐、舞蹈专业只会唱歌跳舞,不会钻研理论”的偏见,启动了促进专业长足高效发展机制。
美术教研室是系部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表现最成熟的团队。该教研室充分发挥团队力量,在教科研上做出积极探索,现已出版高校美教教材《速写指南》、《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申报了校级教研课题《从写生到创作的研究》、《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研究》并于2007年结题;有多篇论文获得公开发表;多位教师作品参加各种类型的画展。其中殷实老师作为当代擅长水彩和工笔重彩的书画名家,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被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家和国内图书馆收藏。该专业还每学期定时为学生举办一次精品书画展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专业学习氛围。
艺术系师范类教育一贯秉承精英教学的传统,努力打造精品专业,采用“一见二实三顶岗”的教育实习模式,确保教育质量,力求向全国中小学及幼儿园培养优秀的音乐、舞蹈及美术教师,同时也为高等学校的专升本输送合格人才。学校还鼓励学生多方位就业,学生可向中等职业学校、群艺馆、文艺团体及企事业单位、省市县广播电台等单位求职。近几年来这四个专业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艺术系非师范类的5个专业(音乐表演除外)共分成两个教研室。综合艺术设计教研室包括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四个专业;艺术设计教研室主攻艺术设计专业。
服装设计专业是艺术系重点发展专业。本专业通过学习中外服装史、设计素描、时装画技法、服装材料学、服装工艺制作、手工印刷和编织工艺、服装生产经营管理、时装摄影与服装广告设计等相关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主要培养从事于服装配件设计、服装产品开发、服装生产经营管理和制作、服装表演组织以及服装理论研究等方面工作、适应现代服装行业需要的人才。该专业在开拓实习实训基地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先后与马鞍山怡人时装有限公司、马鞍山大同服装有限公司、马鞍山东齐服装有限公司、马鞍山祥瑞制衣刺绣有限公司、马鞍山甲辰服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进行专业探讨和实习合作。近期又与中国服装行业前15强的浙江宁波洛兹服装集团达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协议,并在校内设立了洛兹服装工作室。在教科研方面,针对目前服装行业各方面良好发展的状况,该专业开展了09服装分方向扩大招生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市场调研,拟定09年服装设计专业高招分成工艺制版和经营管理两个方向招生。同时,该专业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服装设计师”职业证书的鉴定资格。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促成了该专业的就业率在上一届取得100%的骄人成绩!
动漫专业是艺术系新设专业。本专业通过三年的学习和训练,逐步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并会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熟练操作,使其成为具有现代设计观念的实用型操作人才。主修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电脑设计(Photoshop)、动画运动规律、网页动画设计(Flash)、动画与广告创意、动画技术设计、卡通漫画设计、3DMAX、MAYA、卡通产品设计、PREMIERE、数码影像与视频合成、动画影视后期制作等。学生毕业后可面向新闻出版、广告、影视娱乐、职业学校等行业从事动漫设计与教学工作。虽然该专业的发展时间不长,但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上已领先一步,目前已与江阴尚视锐思公司、马鞍山雨山区视聆通软件公司、马鞍山红色势力公司正式达成实习及就业协议。只要学生在毕业前取得相关资格认证,实习公司可考虑安排学生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将来的就业问题。艺术系将加强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硬件设施建设,力争将该专业培育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
装潢设计、视传专业又分别名为室内空间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其中装潢专业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木材加工材料工艺及家具设计等技能。视传专业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上述技能之外还要求掌握一定的景观建筑设计技能。毕业生在就业时主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软装潢设计、室内家具设计等工作,也可在职业学校或研究机构从事专业教学与新材料、新工艺的科研开发工作。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体现着文学、艺术学、民俗文化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本专业强调学生对艺术设计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更要突出对学生设计创新思维的引发、实际操控能力的训练,力求培养出能在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生产和管理领域内从事专门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在就业时可面向职业学校、广告设计公司、建筑公司等行业,从事理论研究、项目管理和设计等工作。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该教研室已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建立固定实习点,保证了学生实践学习的质量,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另外,自05年开始,本专业与合工大等高校合作开办“二学历”本科教育。这种“学生进企业、项目进课堂”的教学模式和“专升本”的学历提升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市场就业力,也为该专业高达97·1%的就业率提供了可靠保障。
上述三专业在国内都属新兴热门专业,艺术系将在各专业已成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优化发展。
㈢ 柳州景点都有哪些
世界之大,属景秀山川,还看柳州。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美丽柳州吧。
柳州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一个城市。历史上称其为“龙城”。从地理学来看,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有很多奇石、瑰丽的岩洞、幽深的泉水,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下面听小编给你细细道来。
这里很热门的程阳桥景区-程阳八寨景区。这里有很原生态的侗族村寨,村寨周围绿树成荫、环境特别的幽静,非常适合养生养心。在这里,大家还能欣赏传统的村庄风格。参观程阳桥等历史文化古迹。还能体验侗族风情。
在这里,你能真正地了解到苗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到远离城市的清静的苗家生活。他们有特色的舞蹈表演,还有很多个性的家常菜,比如酸肉、酸鱼就是苗家特色菜,腌制过后的五花肉微咸,咸的发香,这个香味又刚刚好,吃一口、特别有嚼劲。一点也不油腻,再搭配一点米饭、那才叫完美!
在这里,夜晚也可谓人间仙境,一到晚上河滩就会变得热闹起来,你会看到热情奔放的篝火晚会。各种妙曼的舞蹈让整个现场气氛达到高潮。精彩的舞狮表演也会让你应接不暇,那绕梁的歌声、那精彩的舞蹈,回荡在山谷间、回荡在你的心间、会让你毕生难忘!
还在等什么,背上行囊,快来柳州旅游吧!
㈣ 马鞍山可以学美术的地方有哪些
好多啊,到处都有,各个画室,教的都挺好的啊。。我以前在半山花园,也就是花雨亭(好像叫这个)小区后面有一个叫 知画廊 的一个地方,嗯教的挺好的 ,是素描,也有教油画的吧
㈤ 马鞍山哪有卖数字油画
海莹画廊
㈥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乱么
在安徽这块应该还算是不错的,至于乱的话看你怎么理解了,还好啊!里面管理不是多么的严,但是还不错啊
㈦ 老舍《暑假里的齐鲁大学》的读后感
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回想起来这已是我第二次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了,但是这一次我却对这本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了。
再一次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感悟到了人生的道路中不能遇到困难就唉声叹气,应该勇于面对困难遇事还要乐观一些,都不要把任何事都看的那么绝对,要多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确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制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就像在发现有野人的时候刚开始手忙脚乱,可是最后他沉着冷静以他的勇气与智慧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打退了野人,这也体现出一个人遇到困难只要沉着冷静的去应对就一定会有办法解决的,对人就像一颗种子他会想尽办法冲破泥土去感受太阳的温暖,当他经历晚千辛万苦回头望去,他已是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了,在我们的旅途中不能只停留在原地,要时刻想着只要我努力明天会更好,这样才不会因满足于现状而自失。
鲁滨逊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经纪人”。他热衷于航海,并不因为什么浪漫的追求,而是完全为了经济利益。他在海岛上曾发过几句金钱无用的感慨,但说过以后立刻就把见到的钱币一一收好,最后又一钱不落带回英国。
在他看来,非经济的社会关系和活动是次要的,他被海盗俘获时曾鼓动同为海盗奴隶的小男孩佐立一起逃跑,并许诺要使他成为“了不起的人”。然而一旦出逃成功又有人出了个好价钱,他只稍经犹豫、略讲价钱就把那孩子卖了。后来他在荒 岛上解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便顺理成章地把他收为奴仆。从这些看来一个人也要存在一些利益观念也要具备一些经济头脑,会分辨哪些对自己有利哪些对自己有害不能满足于现状有事要做一些长远的打算才能更保险一些。
㈧ 济南有买油画的吗
济南高新区丁豪广场二楼,
老板是职业画油画的
看到获奖很多证书
风景人物古典
㈨ 雪宧绣谱图说怎么样
1904年春节后,在清廷商部供职的单束笙为敬献慈禧太后七十寿辰筹办寿礼,登门拜访沈寿,恳请赶制一堂进贡绣屏。余觉从沈寿父家收藏的名画中选定了<<八仙上寿>>(颜纯生(1859~1934)作)、<<无量寿佛>>等画幅共11件,亲自描摹,让沈寿绣制。沈寿率刺绣高手,历时三个多月,完成了<<八仙上寿>>、<<无量寿佛>>、<<万年青>>、<<甘露降>>、<<寿星见>>、<<万福来朝>>、<<松鹤>>、<<黑龙>>、<<青绿山水>>等绣品。后选八幅,进呈慈禧,慈禧称为绝世神品,极为高兴,亲笔写了"福"、"寿"、两个大字,分赐余觉夫妇。自此,余觉得福字,更名为余福,沈云芝得"寿"字,更名为沈寿,以作纪念。余觉、沈寿还获得了双龙宝星四等勋章。后来慈禧下谕在农工商部设立女子绣工科,任命沈寿为总教习,余觉为总管。 1904年6月,沈寿和余觉到北京,筹绣工科,开办了中国第一所公立刺绣学校,执教七年多。 1904年11月,农工商部派余觉夫妇去日本考察,学习外国美术教育经验,前后三个月。由此也开始了中国刺绣史的转变。沈寿在传统绣艺的基础上,参照日本的美术表现手法,制作绣品,融合西画用外光来表现物体明暗的手法,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仿真绣”。在其所著《雪宧绣谱》中谈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影。影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潜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既又一游日本,观其美术之绣,归益有得。久而久之,遂觉天壤之间,千形万态,但入吾目,无不可入吾针,即无不可入吾绣。”这样的绣品,使画面富有立体感,再现了大千世界的真实风貌,开创了苏绣的新纪元。 沈寿改良了传统刺绣的材料——丝线以及绣法。旋针是沈寿独创的一种刺绣针法。以往做刺绣的时候,一般都是平绣就是直着往下拉平着往下绣,沈寿她把针法旋转着做,她所用的针法一个就是用机针和逼针来进行旋转,但在旋转的时候。还要根据物象的机理来掌握针脚的长短。所以比一般刺绣一般的平针绣要难得多。沈寿绣的耶稣像脸部就是用的旋针,很好的突出了耶稣的面部的一个肌理效果。还有就是最明显的地方还是就是头发。头发的那种卷曲的机理效果,显得立体感很强,然后又很蓬松又很柔软。 1906年沈寿运用仿真绣法,以铅笔作稿本,绣制了《意大利皇帝像》和《意大利皇后像》。《意大利皇后像》是沈寿第一件运用仿真绣法完成的绣品。她逼真的效果在今天看起来就像是照片。1909年在意大利世界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级卓越奖"。意皇和皇后爱丽娜看到后,深为喜爱,博览会后,按清政府旨意将爱丽娜绣像赠给皇后。意皇也向清政府回赠了一枚"最高级圣母利宝星勋章"。1912年11月,意驻华公使又转达了意皇和意后对沈寿的谢意,并赠给她一块贴有皇家徽号的嵌钻石金表。这两幅绣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还获得第一金质大奖,赢得了更为广泛的声誉。这是中国刺绣史上的第一次获得国外皇室的奖赏。这也就是南通市濠河边这座雕像的由来。沈寿在通执教,课余仍刺绣不辍。她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展览会上获奖。1915年在美国芝加哥巴拿马博览会上,她的力作<<耶稣像>>荣获一等奖;美国人欲以一万三千美金求购,被沈寿婉拒。<<女优倍克像>>,绣的是当时美国著名歌星倍克女士,刺绣中的倍克形象,神彩飞扬。1917年在美国纽约展出。倍克女士闻讯特地从西部赶来,见绣品绣出了自己的风采,许以五千美元购买,沈寿婉拒。(据《雪宧绣谱图说中说,此《女优倍克像》乃是1919年所绣,沈寿费时三年,是其最后的杰作)。1986年,沈寿的《耶稣像》和《女优倍克像》从海外回到了南京市博物馆,引起了刺绣界和美术界的轰动。人们没有想到中国传统刺绣,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可以绣出完全是西方绘画风格的绣品了。 人们能清晰的感受到绣品所表现出的油画般的光影效果。这是中国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刺绣从未出现过的改变。一直受到中国传统绘画影响的中国刺绣,从没有用绣针和丝线这样去描绘一个人物。而《女优倍克像》还有了一些西方素描的意味。难怪就连我国著名的美术大师刘海粟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第一个画素描的是沈寿不是我刘海粟。她是用针画出来的素描。” 在《雪宧绣谱》第四章《绣要》中,沈寿在《妙用》一节提到她绣皇后像和耶稣像的心得:“色有定也,色之用无定。针法有定也,针法之用无定。有定,故常;无定,故不可有常。微有常弗精,微无常弗妙。以有常求无常在勤,以无常求有常在悟。昔之绣花卉无阴阳,绣山水亦无阴阳,常有一枝之花而数异其色,一段之山,一本之树,而歧出其色者,籍堆垛为灿烂焉耳,固不可以绣有笔法之画,与天然之景物。余憾焉,故不敢不循画理,不敢不师真形,虽谓自余始,不敢辞也。言乎色,若余绣耶稣像,稿本油画,绣意大利皇后像,稿本铅画,皆本于摄影。影因光异,光因色异,执一色以貌之而不肖,潜心默会,乃合二三色穿于一针,肖焉。旋悟虽七色可合而和也,分析之虽百数十色亦可合而和也,故曰:色之用无定也。”真乃神乎其技也。 1906年4月沈寿余觉夫妇入京,5月农工部绣工科招生,沈寿任总教习,余觉任总办。1906年8月沈寿余觉夫妇至苏州,在马医科购置花园住宅一幢,创办“福寿夫妇绣品公司”,内设“同立绣校”,对外招生,11月停办。1907年重返北京绣工科。辛亥革命后,京都绣工科停办,沈寿余觉迁居天津,开设了“自立女工传习所”。1910年4月,清政府在南京召开南洋劝业会,农工商部大臣张謇任总审查长,沈寿任国绣审查官。张謇对沈寿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及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甚为赏识。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来到南通,担任了所长兼教习,余觉则担任了南通平民工场的经理。(1917年余觉因与张謇似有芥蒂,遂独自去上海,以卖字为生。《神针》一书中记载,农历四月沈寿气痛晕厥,五月借张謇在南通博物苑之“谦亭”养病,寿在病中发绣“谦亭”两字留至谦亭。电视剧中情节与此相仿,来通三年余觉就此离去,沈寿之病,不得不疑是因与余觉感情不睦造成,电视剧中单仰萍演来实是令人爱怜,可想象深慕沈寿才华的张謇怎能不痛惜?顺便一提,剧中余觉乃一标准小开,无书画家文人气息,所以看了电视,只知其对沈寿绣品的出售宣扬有力,并不知其书画修养对沈寿而言也有帮助。)女红传习所起初附设在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移到南通濠阳路,传习所第一期招生二十余人,以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刺绣艺术家,而且还是一位富有经验的刺绣教育家。沈寿除了教授传统刺绣,还让这些普通绣娘和现代学习西方绘画的学生一样开始接受写生描的教育。在刺绣时已经不再是按画刺绣了,而是要求学生要把被绣物放在面前观察,对照实物刺绣。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刺绣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她主张“外师造化”,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卉,她就摘一朵鲜花插在绷架上,一面看一面绣。(此情节电视剧里中也有,单仰萍笑吟吟的绣一朵刚刚摘下的菊花,佳人心情愉悦,在阳光沐浴下,绣一朵含苞水灵的花,自然是再赏心悦目不过的一幅图画了!)绣人物,她则要求把人的眼睛绣活,绣出人的精神。(说起绣眼睛,电视剧中沈寿也曾与张謇探讨,我倒是担心单仰萍那一针下去,把个好好的耶稣仿制品给刺坏了:)不过据网上之图看,电视剧中的仿制品与原作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在沈寿的精心教诲下,南通女红传匀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在国内外打开了销路。对于每一个女红传习所的学员来说,这里给予他们最重要的影响还是怎样成为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电视剧中沈寿带学生去琅山写生,手捏昆虫作示范,在生活中又对学生爱护有加,实是作教师的楷模。) 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勤诲无倦”(张謇语),不幸积劳成疾,张謇“惧其艺之不传”,便在延清名医为沈寿治病期间,征得她的同意,亲自动手记录整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身染沉疴,仍不忘教学,学生深受感动。同时,她用自己最后的精力终于完成了刺绣史上最完整最宝贵的雪宧绣谱一书。张謇在绣谱的序言中说:“积数月而成此谱,且复问,且加审,且易稿,如是者再三,无一字不自謇书,实无一语不自寿出也。”此书分绣备,绣引、针法、绣要、绣品、绣德、绣节、绣通,共八章。 “绣引”叙述绣制前的辅助工序,如剪线、劈线等;“针法”总结了齐针、抢针等十八种难易不同的针法;“绣要”叙述对绣制对象的光色变换关系和传神要点,总括在“审势”、“配色”两节中,并附有“线色类目表”,总计八十八种色线, “因染而别”则又有七百四十五种;“绣品”、“绣德”、“绣节”从不同方面叙述刺绣职业中应注意的一些有关身心健康问题,“绣通”叙述书画鉴赏修养对刺绣艺术的辅助作用。该书是沈寿数十年刺绣经验的积累,也是对包括明代“顾绣”在内的民间刺绣经验的小结,内容全面,层次丰富,堪为我国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门著作。1918年该书完成,1919年由翰墨林书局出版,而后《雪宧绣谱>>一书,还请人译成英文版<<中国刺绣术>>(Principles and Stitching of Chinese Embroidery) ,流传世界。(此英译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印刷发行 不知道我是否有缘可以一见此英译本) 一九二一年,农历五月初三,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四十八岁。按照沈寿生前要留在第二故乡南通的遗愿,把她安葬在宁静的黄泥山下(1982年已恢复马鞍山原名)。1921年10月10日,南通县为沈寿举行公葬。女红传习所全体人员白衣素服,收执挽联、白幡为所长送行,各界代表相随其后。县知事主持仪式,张謇在墓前宣读长篇祭文。沈寿墓呈莲房形,象征高洁,墓前有石坊和玉白石墓碑,墓门石额上镌刻着张謇的楷书“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墓阕”,碑阳刻有张謇撰书的《世界美术家吴县沈女士灵表》,碑阴刻有沈寿的遗像。 (此情景电视剧中都有表现。) 沈寿逝世后,由其姐沈立继任所长,直至1938年日寇入侵南通,女工传习所才停办。前后25年,共办15期,培养的刺绣人才遍布大江南北。如今,女工传习所旧址,范围虽已缩小,但修葺一新,在二楼陈列室中,还可以观赏到当年沈寿精心刺绣的<<耶稣像>>、<<女优绣像>>的复制品,那光彩照人的形象,精致多变的刺绣针法,令人赞叹不已。邹家华副总理所题写的"瑰宝"二字,正是对这些作品最贴切的评价。 陈列室中还陈列了一幅沈粹缜女士(当年女工传习的教师,沈寿之侄女,邹家华之母)绣的张謇手迹,堪称传世精品。沈寿艺术馆从199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绣园"而今呈现新姿。 沈寿的作品使中国刺绣艺术蜚声海外。沈寿在晚年担任南通织绣局局长期间,同时还在美国纽约第五街开设了“南通绣织局纽约分局”,专门销售各种绣品。此外,在瑞士、意大利等地也设立了销售处,使中国刺绣在国际上声誉大振。沈寿传世的刺绣实物存于国内的,有:上海博物馆藏《花鸟册页》四幅,南京博物馆藏《罗汉》等,苏州博物馆藏《生肖绣》四幅,《济公像》一幅,南通博物馆藏《观音像》、《蛤蜊图》,《牧羊图》。
㈩ 马鞍山画室哪个好
马鞍山艺馨画室坐来落于马鞍山源市北湖公园旁沙塘路19号603室,教学环境安静,靠近长途车站交通便利,教学设施完善,教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等院校,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从业至今已有大批学生先后考入国内艺术高校。现面向马鞍山招收小学、初中、高中美术爱好者
收费标准:
高考冲刺班:周2---周7全天上课(8:00——21:30)。1600元/月
高中预科班:可按照学校课余或周末上课。25/节(每节课3个半小时)
初中基础班:可按照学校课余或周末上课。20/节(每节课3个小时)
少儿兴趣班:可按照学校课余或周末上课。20/节(每节课3个小时)
马鞍山艺馨画室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yixinhuashi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