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这个提议可以为人们提供怎样的帮助
对于像这样的提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不管是对于工作的人还是孩子,都是非常大的好处的。这个提议如果在以后能够真正实现的话,就完美的解决了生育的一大难题,工作和生养两不耽误。
很多的家庭现在也都是一个孩子,再生二胎经理成本高,并且也没有人照顾,如果说,真的能够有这样的政策的话,能够解决很大的生育问题,我国面临的现状也有可能会有很大的好转。
Ⅱ 幼儿园托费报销 是否有法律规定
幼儿园托费报销问题,每个地区的规定都是不一样。
例如:苏州市
根据《关于调整苏州市区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的通知》现将我区保育教育费、幼托费报销标准调整如下:
1、本区职工子女(符合国家生育政策、户口在吴中区)入园(托儿所)的保育教育费报销,按每月250元标准。按月报销,上半年在女方单位报销,下半年在男方单位报销;按学期报销,春季(含暑假)在女方单位报销,秋季(含寒假)在男方单位报销。家长所在单位报销方式另有规定的,以单位规定为准。
2、职工子女户口在吴中区,经单位同意寄养在外地幼儿园(托儿所)的费用,凭就读幼儿园(托儿所)收据,按照吴中区的报销标准报销。
3、现役军人和离异家庭的法定监护方子女的保育教育费报销部分,由吴中区的家长工作单位负担。
4、婴幼儿寄托于家庭托幼所的,由街道开具区财政提供的统一收据,每月报销150元,报销方法同上。
幼儿园为0—6岁幼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可收取保育费。保育费实行按等级收费,收费标准为:日托班特级幼儿园每人每月520元,甲级幼儿园每人每月400元,乙级幼儿园每人每月280元,丙级幼儿园每人每月200元,丁级幼儿园每人每月100元。
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保育费标准按照相应等级日托班标准最高上浮40%;全托(寄宿)班保育费标准可在相应等级日托班标准上最高上浮50%。保育费补贴办法 保育费标准调整后,其保育费补贴一律实行统一标准。即: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独生子女,不论入哪一级幼儿园,均可凭幼儿园的收费单据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每月补贴85元。
第一胎为多胞胎子女的,可比照报销。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第二胎子女及没有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子女,不论入哪一级幼儿园,凭收费票据,每月补贴60元。
保育费补贴,由父母双方单位各负担一半;若一方无经济收入来源的,则在另一方单位报销;若一方在市区以外非本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在市区一方报销。此项费用,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在职工福利费“目”,其他福利费“节”或“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中开支;企业在“应付福利费”中开支。
Ⅲ 全国政协委员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此建议有可实施性吗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增强生育政策的包容性。建议增强公共政策、文化舆论、社会环境对生育更广泛的包容性,对承担生育重担的女性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支持,建立男女平等、生育友好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表示:需要多部门合作,加强生育社会支持政策。目前存在家庭生育意愿不高,帮助女性平衡生育与职业发展冲突的支持政策仍不足,需通过进一步加强生育社会支持力度,强化支持家庭发展政策,促进男女平等和人口均衡发展。
出生人口持续下降,妇女生育意愿不高,是一部分原因。另外,养育成本过高,无人照顾也是不少家庭不想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比如,在一些调查中,对于不想要二孩的主要原因,很多女性选择了养孩子经济成本太高以及无人照顾孩子。此外,对于无生育史的女性,则选择了影响本人/配偶生活质量为不想生育二孩的重要原因。此外,婴幼儿托育面临困难,父亲育儿参与度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3岁以下孩子的入托,超过70%的家长认为非常困难。超过90%的家长报告子女在0-3岁主要由家庭养育,没有入托。由于传统婚姻形式造就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婴幼儿在家照料的重担,大多数落在女性身上。在每周与孩子的相处时间上,母亲也是显著高于父亲。
谢文敏建议,各级妇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服务,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设立夫妻共享的育儿假,夫妻双方每年休假的天数共同计算,其中强制男性休假不少于总天数的1/3,夫妻双方休假期间的工资由社会保险支付。“鼓励男性共同参与育儿,分担女性抚养责任。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夫妻共同做家务的氛围,促进家庭和睦。”谢文敏委员说。
Ⅳ 如果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可以有效解决什么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家庭生二胎的政策,但是由于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养孩子的成本又非常的高,再加上工作非常的忙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照顾,导致好多年轻人拒绝生二胎。如果说用人单位可以为员工提供一些托幼服务的话,这样父母在时间和精力上就会稍微轻松一些,不至于那么累,在不耽误工作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虽然中国的人口已经是世界第一了,保持了多年依旧稳居世界第一,很值得骄傲,但是也值得警惕,所以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但是随着劳动力的短缺,国家又不得不做出应对,放开二胎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
Ⅳ 政协委员建议: 将托幼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
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生孩子容易,带孩子难”。一份调查显示,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是否有人帮忙照料,是七成以上受访年轻人决定是否生孩子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对此,民进广东省委员会提案呼吁尽快把3岁以下幼托教育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
托幼机构供需缺口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0-3岁婴幼儿在各类托育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50%的比例,重要原因是托幼机构长期缺位。民进广东省委员会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国托幼行业发展存在着监管不到位、扶持不到位、从业人员稀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国幼托教育法规政策均处于空白状态,办学机构难以获得资质许可,政府部门也无法落实监管责任。其次是缺乏对幼托机构和行业的扶持。此外,高素质托育服务人员稀缺。有一定经验、符合从事托育服务资质的专业人员缺口很大,现有从事托育服务的人员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与技能训练,缺乏职业培训。
明确托幼机构主管部门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建议,对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明确最低办学资质标准,明确主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呼吁省政府尽快明确3岁以下幼托机构的主管责任部门,研究制定幼托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评价体系,规范课程设置,以此来对各类幼托机构进行科学评价,切实落实监管职责。
民进广东省委员会建议,给私营幼托机构平等的政策保障,探索将幼托、幼教纳入社会公共服务范畴,从供给侧发力,增加供给、提升质量,建立居家养育、社区体验、机构服务等多位一体的模式,综合开展婴幼托服务。
加快培养培训相关人才
另外,还建议教育等相关部门建立幼托教育服务机构教育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依托师范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培训具有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托育服务人员队伍。建议政府加大力度培养早期家庭教育指导人才,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各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愿意转入幼托教育的,政府可适当给予补助。
Ⅵ 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这个提议如何
提议很好,能够为生育大方向铺路,同时也能缓解家长们的压力。毕竟现在很多家长都忙着上班,没时间去接孩子,要是有托幼服务,就能放心工作了。另外还有二胎政策,年轻人不想生二胎,更多是觉得照顾孩子麻烦。
只不过托幼服务,需要资金的支持,目前国内只有一部分大企业,在单位开展了托幼服务。想要全国范围内推广,并不现实。要照顾孩子,就要请专业人员,这笔开支对于普通的单位来讲,可是不小的负担。
3、存在现实困难其实每个人都清楚,男女比例不均,是现在社会主要的问题。而提高生育率,则能改变现状。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阻碍太多了,二胎不是每个家庭都能随便要的。
单位托幼也是如此,托幼要请专门人员、提供场所,这都是开销。向员工们要钱,员工们不见得会同意。要是免费,这笔开销又难以承受。想要推广单位提供托幼服务,必须有相应的政策出现,对单位进行资助,帮助有关单位去建设托幼服务。
Ⅶ 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这一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了
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这一要求不过分。
很多打工者在外出打工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孩子的上学问题,因为是在外地打工,学校对于孩子的入学条件非常严苛的。他们有时会需要孩子是当地的户口或者在当地已购买了房子冯。但是这些条件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孩子能够满足的,这就需要企业为员工的孩子进行调节,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员工的子女正常的入学,这样会对职工有非常大的帮助。如果能够帮助职工解决他们子女上学的问题,就会让职工能够更多的为自己的企业进行服务,能够留住他们。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解决之后,职工们就不会在去原户籍地工作,这样也会大大的降低企业的离职率和解决企业的招工难问题。
如果企业能够帮助职工子女解决上学问题,这对于职工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的事情,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企业如果能够这样做的话,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Ⅷ 针对3岁以下婴幼儿托管困难,国家是如何做的
国家鼓励私营机构在社区,小区附近建立的幼儿托管幼儿园,解决居民托管问题。有媒体透露,虽然国家很早就放开了二胎政策,但从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开始剧烈下滑,孩子的抚养成本成为最大的阻碍,尤其是0-3岁时期的幼儿托管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急需重视的公共问题。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国内有32%的女性因为要照顾孩子不得不暂停工作,即便没有暂停工作的母亲,也有接近一半每个月要请1.7天的家,很多母亲是因为没时间看孩子,而不愿意生孩子。
其实如今已经有不少有条件的单位和企业开始办理类似的托管班,但对于社会多数家长来说,还是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普惠性幼儿托管服务,减轻女性的负担。
Ⅸ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指向及其内容是什么
指向:
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
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内容:
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学前教育领域深入贯彻,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确保学前教育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2、坚持政府主导。落实各级政府在学前教育规划、投入、教师队伍建设、监管等方面的责任,完善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基本完善。
(9)托幼公共服务家庭政策扩展阅读
国家对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前教育规律,牢牢把握学前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完善学前教育体制机制,健全学前教育政策保障体系;
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