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采石矶作文

马鞍山采石矶作文

发布时间:2021-09-16 19:45:45

Ⅰ 关于采石矶荼干的作文

“采石矶”牌茶干,产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造廷贡品之一。解放后,也为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所赞许,深受广大消费者钟爱。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钼、锰、硒、锶、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在第五届全国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会上被一些著名的营养专家鉴定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同时也是旅游、饮酒、喝茶的最佳食品。采石矶茶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清嘉庆年间,在采石镇的翠螺山下住着一对以卖茶为生的老夫妻,采石矶的水质极好,沏出的茶水清香四溢,深受游客赞赏,老汉常想,如果能有一种食品供游人佐茶,必定可以增加收入。老夫妻决定制作一种可以佐茶的小吃,于是老夫妻俩试着用当地的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压制成紧薄柔韧的豆腐干,放入食盐、冰糖、大茴香、桂皮、甘草熬成的酱汁浸煮,入味后晾干,便成为甘香筋道、越嚼越香的佐茶小吃,卖茶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于是甘香筋道的采石矶茶干诞生了,不仅老夫妻的茶摊生意从此越来越好,连茶干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产。

Ⅱ 描写采石矶的作文

秋游采石矶

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著名景点采石矶秋游。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大将常遇春就曾经在这里作战,还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只大脚印。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夜泊牛渚怀古》就是李白在深秋的采石矶写下的。

一到采石矶,我就被周围的美景吸引住了,近处的水,清清的,远处的山,高高的,采石矶笼罩在一片秋色之中。

今天,采石矶的人可真多!大部分都是来这里秋游的小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边走边唱着欢乐的歌曲。

我们上山了,山路特别险峻,看看笔陡的石级,真叫人发颤。慢慢地,我们不知不觉爬到了半山腰,这可把我们累坏了。但为了能下山后玩个够,我们还是顽强地坚持下来了。

“噢!耶!”同学们欢呼着,“可以‘秋吃’喽!”我们兴奋极了,急忙打开背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心地分享着美味的食物。我给同学吃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收获了不少:三颗糖果、五粒巧克力豆、一个棒棒糖……直到我把肚子吃得饱的不能再饱时,才迫不得已停止了吃。

秋游真好啊!我不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还开心地玩了一场。我爱秋游!

Ⅲ 描写秋游采石矶的作文400

1.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应干休所的邀请,我和老伴随团队去采石矶游玩。

采石矶离南京不远,一个小时就到了。进入采石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右侧一块大大的岩石上醒目的“采石矶”三个大字。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面对东流的江水,站在高高的石阶上一看,碧水蓝天,不愧为“长江第一矶”。

这里的景点有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白楼,这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的。太白楼高18米,三层两进,左右回廊,飞檐翘角,硫璃瓦覆顶,颇为壮观。诗仙李白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园内有他的衣冠冢,就在山腰,传说太白展翅于后山上。

与李白纪念馆相邻的万竹坞,是我国书法艺术一代宗师林散之先生的艺术馆。建筑古朴典雅,主馆屋顶覆以茅草,又名江上草堂,四周苍松翠柏环绕,真是别具一格。林老有”当代草圣”之称,馆内陈列了他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洞中有三尊神像,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从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因而名三元洞。可民间传说有三位秀才赴京赶考,曾在此避难,化险为夷,后来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他们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为三官洞。

采石公园还建了一些新景点,如重修了三台阁,阁体呈方形,气势恢弘。还有沿江栈道、锁溪河、延园等。秋游那天,我趁身体尚好,手执拐杖,爬到了新建的沿江栈道去逛逛。栈道全长800米,沿江而建,就像一条玉带环山绕水而行,甚是气派。我不敢多走,就站在源头观赏。这里山水相连,大江东去,景色壮观,满目绿山红花,空气清新,使人流连忘返。正像当地介绍的: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

2.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著名景点采石矶秋游。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大将常遇春就曾经在这里作战,还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只大脚印。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夜泊牛渚怀古》就是李白在深秋的采石矶写下的。

一到采石矶,我就被周围的美景吸引住了,近处的水,清清的,远处的山,高高的,采石矶笼罩在一片秋色之中。

今天,采石矶的人可真多!大部分都是来这里秋游的小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边走边唱着欢乐的歌曲。

我们上山了,山路特别险峻,看看笔陡的石级,真叫人发颤。慢慢地,我们不知不觉爬到了半山腰,这可把我们累坏了。但为了能下山后玩个够,我们还是顽强地坚持下来了。

“噢!耶!”同学们欢呼着,“可以‘秋吃’喽!”我们兴奋极了,急忙打开背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心地分享着美味的食物。我给同学吃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收获了不少:三颗糖果、五粒巧克力豆、一个棒棒糖……直到我把肚子吃得饱的不能再饱时,才迫不得已停止了吃。

秋游真好啊!我不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还开心地玩了一场。我爱秋游!

Ⅳ 写马鞍山采石矶的作文,有说明顺序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这是诗人对大明宫唐皇帝早朝的描写。 大明宫是中国唐代长安城最大的一处皇宫,在陕西省西安市城北的龙首原上。因位于太极宫东北,又名“东内”。始建于贞观八年(634 )。名永安宫,次年改名大明宫。龙朔二年 (662)重加修建,改名蓬莱 宫。咸亨元年(670)又改名含元宫,长安元年 (701)复名大明宫。自高宗以后大明宫成为帝王居住与朝会的主要场所。中和三年 (883)、光启元年 (885) 与乾宁三年 (896) 连遭兵火,遂成废墟。 大明宫宫城平面呈南北向不规则长方形。南宽北窄,城垣周长 7公里余。面积约 3.2平方公里。城垣为夯土版筑,底宽 10.5米,墙基宽 13.5米。城角处向外加宽 2米多,东北城角向内外各加宽 2米多。城门和城角内外均砌砖 面。共有城门 9个,南面正中有丹凤门,其西有建福门, 东有望仙门;北面正中有玄武门,西有青霄门,东有银 汉门;东面1个,名左银台门;西面2个,南为右银台门, 北为九仙门。正门丹凤门已发现 3个门道,其余各门均 1个门道。丹凤门前为丁字形大街,向南的丹凤街,宽 约176米。宫城东、西、北3面,筑有与宫墙平行的夹城。 北夹城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玄武门。 宫城内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内分为 3个区。依据其功能分属前朝与内庭二部分。前朝包括前二区。南北中轴线上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 据记载:“龙朔二年造蓬莱宫含元殿”(《长安志》卷六),高宗于龙朔三年四月“幸蓬莱宫新起含元殿”(《旧唐书·高宗记》),可知含元殿建造工期最多不过一年。 含元殿是丹凤门内正殿,称“外朝”,位于龙首原南沿,高于南面平地15米。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间宽5.3米。东、西、北 3面为夯墙。东南有翔鸾阁,西南有栖凤阁,各有廊道与含元殿相连。两阁前侧各有一处朝堂遗址。殿前有长78米的“龙尾道”,砖石砌筑,阶梯与漫坡相间,三条并列,中间御道宽25.5米,两侧道各宽 4.5米。殿前百余米有门址遗迹,可能为牌坊式建筑。门左右有横贯宫城的隔墙。门前面是一大广场。 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经常举行各种国家仪典而屡屡出现于历史典藉中。据史载唐王朝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事来往,每有外使朝会,皇帝端坐殿上,显示出大唐王朝的威严。 含元殿座落在龙首山东部的南端,也就是《六典》原注所谓 “即龙首山之东趾”。其大台基是因就南坡铲削并夯筑增补而成,含元殿建在这高出地面10米以上的台基上,前面用砖砌成高大的墩台,设三条坡、平相间的道路登上,称龙尾道。台顶又建二层殿基,下称“陛”,上称“阶”。墩台、龙尾道、陛、阶四周都有雕刻精致的石栏杆环绕。殿即建在最上层台基上,为重檐庑殿顶建筑,总宽近 58米。殿身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四周加一圈深一间的廊,形成面阔十三间、深六间的下檐。含元殿东西侧各有廊十一间,至角矩折向南通向翔鸾、栖凤二阁。二阁作三重子母阙的形式,下有高大的砖砌墩台。二阙下左右外侧有各长十五间的东朝堂和西朝堂。含元殿居高临下,两翼开张,包括二阁在内,建筑群总宽约 200米,气势弘大,大朝会时数万人列于殿下广场,李华在《含元殿赋》云:“左翔弯而右栖凤,翘两阙而为翼。”足见其壮观。含元殿是最能反映唐代气魄的宫殿。 含元殿一直使用到唐朝末年,自兴建至唐末被毁的二百余年当中, 历经了德宗贞元四年(788年)的地震和几次大风、大雨的自然损害,不断有所维修,但始终未见有重大拆改或重建的记录。含元殿毁于唐末兵火。 宣政殿在含元殿北约 300米,称“中朝”,为皇帝临朝听政处,亦为举行朔望册拜宣制等大典之所。殿基东西长约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130米处,为3门并列的宣政门。宣政殿前东廊日华门外(东)有门下省、宏 文馆、史馆。宣政殿前西廊月华门外(西)有中书省、御史台、殿中内院、殿中外院等宫署建筑。 紫宸殿在宣政殿北约95米处,位于内庭,称“内朝”,是皇帝召大臣 议事之所,有时也举行朝会或大典。殿基南北宽近50米。 内庭是帝王后妃起居游憩的场所,中心地区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位于龙首原北坡下低处,分东西二池,总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大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砖石堆积其上,为蓬莱山遗迹。其上原有太液亭。沿岸有回廊遗址。池的周围及内庭他处,有夯土殿址多处,是当 时内庭的殿宇厅堂、楼台亭阁的建筑遗存。 内庭西部有皇帝举行宴会、观看舞乐和接待外国使臣用的麟德殿。殿基夯筑,四周砌砖,南北长 130余米,东西宽80余米,上建前、中、后毗连三殿,周围绕以回廊,两侧建对称的亭和楼。整个建筑布局规正严密,左右对称,主从分明,规模十分宏伟。

Ⅳ 我爱家乡的采石矶茶干 作文

“采石矶”牌茶干,产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造廷贡品之一。解放后,也为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所赞许,深受广大消费者钟爱。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钼、锰、硒、锶、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在第五届全国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会上被一些著名的营养专家鉴定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同时也是旅游、饮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采石矶茶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清嘉庆年间,在采石镇的翠螺山下住着一对以卖茶为生的老夫妻,采石矶的水质极好,沏出的茶水清香四溢,深受游客赞赏,老汉常想,如果能有一种食品供游人佐茶,必定可以增加收入。老夫妻决定制作一种可以佐茶的小吃,于是老夫妻俩试着用当地的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压制成紧薄柔韧的豆腐干,放入食盐、冰糖、大茴香、桂皮、甘草熬成的酱汁浸煮,入味后晾干,便成为甘香筋道、越嚼越香的佐茶小吃,卖茶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于是甘香筋道的采石矶茶干诞生了,不仅老夫妻的茶摊生意从此越来越好,连茶干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产。

Ⅵ 介绍采石矶茶干的作文450字

“采石矶”牌茶干,产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已有两百多年历史,源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造廷贡品之一。解放后,也为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所赞许,深受广大消费者钟爱。产品曾远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省、部优和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及92香港国际食品博览会中国优质保健品三项银奖。并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称号。茶干选用优质大豆、甘草等十几种天然材料精制而成。且色泽酱红、细嚼味长、回味持久、有韧性、对折不断等特色。除含丰富的植物蛋白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钼、锰、硒、锶、铜等十几种微量元素。在第五届全国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学会上被一些著名的营养专家鉴定为色、香、味具佳、老少皆宜的营养保健食品。同时也是旅游、饮酒、喝茶的最佳食品。

采石矶茶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清嘉庆年间,在采石镇的翠螺山下住着一对以卖茶为生的老夫妻,采石矶的水质极好,沏出的茶水清香四溢,深受游客赞赏,老汉常想,如果能有一种食品供游人佐茶,必定可以增加收入。老夫妻决定制作一种可以佐茶的小吃,于是老夫妻俩试着用当地的黄豆磨豆浆做豆腐,压制成紧薄柔韧的豆腐干,放入食盐、冰糖、大茴香、桂皮、甘草熬成的酱汁浸煮,入味后晾干,便成为甘香筋道、越嚼越香的佐茶小吃,卖茶生意也随之兴旺起来,于是甘香筋道的采石矶茶干诞生了,不仅老夫妻的茶摊生意从此越来越好,连茶干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名产。

望采纳

Ⅶ 求一篇关于马鞍山采石矶春夏秋冬四季描写的作文。(500字左右)

国庆节,我和妹妹一家到马鞍山去玩,并去了长江第一矶———采石矶.远远地从山脚下抬头望:只见蜂顶那么高,山上隐隐约约可见一座塔.去山的路上还有两座庙,庙里有两个大水缸,大家都往里面扔硬币.进了庙,庙里有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雕像和一些唐朝的文物古迹.离开了庙,我们走了好多路,通往山顶的路仿佛没有尽头,正当我厌烦时,一条波涛滚滚雄伟壮观的大河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啊,长江,我终于看见长江了!”我激动地大喊,大家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只见长江之水仿佛从天的尽头奔涌而出,流向另一个天的尽头,怪不得她是中国第一条江河呢!我们继续沿着一些台阶往上走,山可真够高啊!还没到半山腰,我就累得踹不过气来,但我还是和妹妹互相鼓励着往前走,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来到了李白衣冠冢,据说李白生前非常喜欢来到这里游览吟诗,最后他的衣冠就埋在这里,于是,这里就叫做李白衣冠冢.离开李白衣冠冢,到山顶还有一半路,我和妹妹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了山顶.从高外往下看,此时的长江更美了!在江的中心还有一个小岛,岛上的房子隐隐约约的展现在眼前,空中不时地飞来几群鸟,远处仿佛笼罩着一层薄纱……采石山水甲江南,果真是名不虚传

Ⅷ 关于怎么写采石矶作作文文

今天,我们来到了马鞍山市采石矶游玩。
一到那儿,我就兴奋的跑了过去。内一眼望去,看见了一容条大江。是长江呀!说起来长江在这里也流淌这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古时候,有三个考生坐船去赶考,突然听见有人大声呼喊他们的名字,便把船停在岸上。刚靠岸,江面上乌云滚滚,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过了一会儿,大雨倾盆,江面上惊涛骇浪。所有的船只都没能逃过这一劫。他们便认为是神仙搭救,就在一个洞中躲起来了。第二天继续赶考,同时连中三元: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他们当了官以后,把当年在洞中避雨的洞造成楼阁。命名“三元洞”
看完了三元洞,我们来到了捉月台。传说诗仙李白喝醉后在捉月台往下望,发现月亮掉进了水里,就跳下去捉月亮。想知道后事如何,自己去看看吧!

Ⅸ 采石矶秋游作文

1.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正是登高远眺的好时节.应干休所的邀请,我和老伴随团队去采石矶游玩.
采石矶离南京不远,一个小时就到了.进入采石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右侧一块大大的岩石上醒目的“采石矶”三个大字.采石矶绝壁临江,水湍石奇,面对东流的江水,站在高高的石阶上一看,碧水蓝天,不愧为“长江第一矶”.
这里的景点有很多,最引人注目的是太白楼,这是为纪念唐代大诗人李白而建的.太白楼高18米,三层两进,左右回廊,飞檐翘角,硫璃瓦覆顶,颇为壮观.诗仙李白最终长眠于附近的青山,园内有他的衣冠冢,就在山腰,传说太白展翅于后山上.
与李白纪念馆相邻的万竹坞,是我国书法艺术一代宗师林散之先生的艺术馆.建筑古朴典雅,主馆屋顶覆以茅草,又名江上草堂,四周苍松翠柏环绕,真是别具一格.林老有”当代草圣”之称,馆内陈列了他一生中不同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
三元洞,又名三官洞,是采石矶五座天然石洞中最大的一座.洞中有三尊神像,据史料记载,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幽绝俗,遂率从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因而名三元洞.可民间传说有三位秀才赴京赶考,曾在此避难,化险为夷,后来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他们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为三官洞.
采石公园还建了一些新景点,如重修了三台阁,阁体呈方形,气势恢弘.还有沿江栈道、锁溪河、延园等.秋游那天,我趁身体尚好,手执拐杖,爬到了新建的沿江栈道去逛逛.栈道全长800米,沿江而建,就像一条玉带环山绕水而行,甚是气派.我不敢多走,就站在源头观赏.这里山水相连,大江东去,景色壮观,满目绿山红花,空气清新,使人流连忘返.正像当地介绍的:一代诗仙捉月地,千古画卷采石矶.
2.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著名景点采石矶秋游.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和岳阳城陵矶、南京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三矶”.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水流湍急,山势险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朝大将常遇春就曾经在这里作战,还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只大脚印.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在此留下足迹,《夜泊牛渚怀古》就是李白在深秋的采石矶写下的.
一到采石矶,我就被周围的美景吸引住了,近处的水,清清的,远处的山,高高的,采石矶笼罩在一片秋色之中.
今天,采石矶的人可真多!大部分都是来这里秋游的小学生.他们和我们一样,边走边唱着欢乐的歌曲.
我们上山了,山路特别险峻,看看笔陡的石级,真叫人发颤.慢慢地,我们不知不觉爬到了半山腰,这可把我们累坏了.但为了能下山后玩个够,我们还是顽强地坚持下来了.
“噢!耶!”同学们欢呼着,“可以‘秋吃’喽!”我们兴奋极了,急忙打开背包,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开心地分享着美味的食物.我给同学吃了很多东西,自己也收获了不少:三颗糖果、五粒巧克力豆、一个棒棒糖……直到我把肚子吃得饱的不能再饱时,才迫不得已停止了吃.
秋游真好啊!我不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还开心地玩了一场.我爱秋游!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采石矶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