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王蕾

马鞍山王蕾

发布时间:2021-09-14 17:17:10

㈠ 我要N个对联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
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菩萨心肠
(合肥包公祠)

忠贤将相
道德名家
(合肥包公祠)

教弩耸高台不为炎刘消劫运
听松来远客谁从古佛识真如
(合肥民教寺)

飞骑桥头论胜负
教弩台上评忠奸
(合肥民教寺)

曹公教弩台尚在
吴主飞骑桥难寻
(合肥民教寺)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黄山文殊院)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黄山玉屏楼)

九匹白练出奇观.连续奔腾.远观
如狼骏骅骝添赤兔
三岭松涛鸣爽籁.抑扬起伏.乍听
似千军健卒赴疆场
(黄山九龙瀑)

去帆疑峡走
卷浪骇江飞
马鞍山采石矶大风亭)

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
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
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仁浩泽.试看
那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瑞霭霭一天新
雨露.登斯楼也.岂独观乎绿树红云
(凤阳谯楼)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
(凤阳龙兴寺)

来到半山坐一坐
再行五里天上天
(九华山钓鱼台)

妙手生白玉
沃土出黄金
(九华山)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
要先生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
容国土扬眉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
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
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安庆大观亭)

把酒问青天放眼已无高力士
登舟望秋月旷怀犹忆谢将军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滁县琅琊山醉翁亭)

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
低首
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土扬眉
(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
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
古让先生
(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
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安庆大观亭)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

龙怒卷风风卷浪
月光射水水射天

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朝朝朝朝朝朝汐
长长长长长长消

开花芝麻--步步高
出土甘蔗--节节甜

马过木桥--蹄打鼓
鸡啄铜盆--嘴敲锣

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180字).....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 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 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 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叁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何在。想:汉习楼船; 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 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 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注解:
见於昆明大观园大观楼

--------------------------------------------------------------------------------

不过更长的联在这里 (210字).....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 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 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对此茫 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 ,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 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 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 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 ,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注解:
见於成都望江楼崇丽阁,此联上下合共 210 字,比上面提到大观园 的对联 180 字还要多 30 字,不过此联没有大观园那副出名。但若 论天下第一长联,这副顶多排第叁,且看下面的两副吧。
这副更长 (220字)......

上联:
谁说桃花轻薄?看灼灼其华,为多少佳人赠色。滴清清玉露, 羡万株艳蕾流霞。无何春去莫飞,终究鸾枝坠果。于是平仲设谋,东 方窃窦,王母宴宾,刘郎题句。况核仁制药,能疗痼疾佐歧黄;条干 充刀,可借印符驱厉鬼,准握天机珍丽质,也知季节让群芳。寄言秋 菊冬梅,慎勿盲从徒毒友。
下联:
我夸福地妖娆,眺青青之岭,添哪些琼阁浮云。有濯濯明湖, 收十里嘉林入画。似新尘消宇净,因恩驾鹤凌空。难怪闻山揽胜,高 举怡情,秦村访友,碑院挥毫。若清节复生,定唤渔夫回绝境;灵均 再世,必歌今日过前朝。莫悲红雨落幽溪,又续风骚垂奕叶,方信凡 夫俗子,不须羽化亦登仙。
注解:
见於湖南省桃花源风景区桃川宫,作者是现代人昌世军。

--------------------------------------------------------------------------------

这副可能真的是天下第一长联 (350字).......

上联:
跨蹬起层楼,既言费文韦曾来,施谓吕绍先到此,楚书失考, 竟莫喻仿自何朝?试梯山遥穷郢塞,觉斯处者个台隍,只有弥衡作赋 ,崔颢作诗,千秋宛在。迨后游踪宦迹,选胜凭临,极东连皖豫,西 控荆襄,南枕长岳,北通中息,茫茫宇宙,胡往非过客遽户 。悬屋 角檐牙,听几番铜乌铁马,涌浦帆挂楫,玩一回雪浪云涛,出数十百 丈之颠,高陵翼轸,巍巍岳岳,梁栋重新,挽倒峡狂澜,赖诸公力回 气运。神仙浑是幻,又奚必肩头剑佩,丛里酒钱,岭际笛声,空中鹤 影。
下联:
蟠峰撑杰阁,都说辛氏炉伊始,哪指鲍明远弗传,晋史缺疑, 究未闻见从谁乎?由战垒仰慕皇初,想当年许多人物,但云屈子离骚 , 熊遗泽,万古常昭。其余劫霸图王,称威俄顷,任成灭黄弦,庄 严广驾,共精组练,灵 章华,落落豪雄,终归于苍烟夕照。惟方城 汉水,犹记得周葛召棠,便大别晴川,亦依然尧天舜日,偕亿兆群伦 以步,登耸云霄,荡荡平平,搀抢净扫,睹丰功伟烈,贺而今曲奏 平。风月话无边,赏不尽郭外柳荫,亭前枣实,洲前草色,江上梅花 。
注解:
见於武昌黄鹤楼,作者不详,这副可能真的是古今第一长联了。

上联;二三四五(缺衣)
下联:六七八九(少食)
横批:南北(没有东西)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酒客酒楼同醉酒
讨人讨画好吟诗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上联:一年好运随春到
下联:四季财运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 春满人间

祖国在心金杯在手,张张笑脸迎新岁
春光入眼瑞气入杯,处处欢歌颂小康

桃红柳绿,燕舞莺歌,爆竹烟花迎盛世
海晏河清,年丰人寿,凯歌曼舞庆新春

运筹帷幄,纬地经天,奔腾喜托嘶风马
装点河山,争分夺秒,起舞欣闻报晓鸡

伟略宏图,扶世安邦,大地生辉皆特色
和风丽日,沧桑正道,神州昌盛尽新颜

丽日卷云帘,待燕子南来,好商量一年春事
惊雷开蛰宇,看东风天降,重装点万里河山

庆新年,千村鸣炮,万户撰联,喜炮春联醒耳目
扬正气,九野响雷,兆民击鼓,惊雷警鼓壮河山

花开艺苑惠风和,看此日桥头舞燕,柳岸啼莺,彩电红灯争照美
春满商场生意好,庆今朝树上摇钱,盆中聚宝,琼楼玉宇更藏娇

庭自有千重浪 三峡冰消舟放胆 几行柳绿山川秀
世上今逢万里潮 五湖水暖鸭知春 一树梅红天地春

枝头梅绽新春丽 山经春雨清如洗 春潮涌起千江雪
海角龙腾伟业兴 柳坐东风翠欲流 海域探来万斛珠

雪爱梅花人爱雪 和风舞动门前柳 正是江南逢化雨
春回大地我回春 喜雨催开苑里花 只缘冀北送春风

海岛春融花竞放 八方财富八方景 政策摧春春财旺
南天日暖鸟争鸣 十里春风十里街 科学赐福福满门

室内声屏观世界 千帆竞发风和顺 禹地花明春柳绿
楼前竹柏写人生 万马争驰路康庄 尧天日丽晓霞丹

爆竹声声春讯早 硕果累累辞旧岁 风卷雪花辞腊去
桃符处处岁时新 歌声阵阵庆新年 香随梅蕊送春来

春满神州苏万物 旭日寿星赠五福 四面春山悬画卷
文昌艺苑谱千篇 东风彩笔绘三春 三江碧水涌诗涛

元日有杯皆进酒 春风荡荡河山秀 邦基永固农为本
春来无处不飞花 旭晶瞳瞳大地新 国运长兴教领先
希望工程播希望 两制策启千秋业 一身正气好公仆
文明国度创文明 五星旗开一统天 满腹才华作栋梁

大地时时腾紫瑞 瑞雪纷飞丰稳岁 春风绿染千山秀
春风处处醉芳菲 香梅大放富饶春 善政辉昭万户新

四面青山看画展 抒心赏岁时一序 军民团结家家乐
三溪碧水听诗吟 纵目看歌舞万家 党政清廉户户欢

春临玉宇繁花艳 翻腾稻菽千重浪 美酒欢心杯起舞
福到门庭喜气盈 笑绽工商万朵花 春风得意笔生花

春风吹绿千枝柳 芳草多情人益寿 一家和睦一家福
时雨催红万树花 鸣禽得意世升平 四季平安四季春

江山永因人民福 屋满春风春满屋 柳绿花繁春早到
泽国长安大地春 门盈喜气喜盈门 猪多肥足岁丰盈

一言九鼎山河动 猪肥膘厚财恒足 五岳红梅开盛世
万户千村日月新 家富人勤寿永康 九州瑞雪兆丰年 你看行吗?

㈡ 每个地方的特产有哪些

马上就要过年了,

一年的工作就要告一段落!

准备回家过年的,

有没有想好带什么保定特产回家孝敬长辈呢?

不如带点保定的特产回去吧!

保定三宝你知道都有什么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保定府有三宝,铁球、面酱、春不老。

第一宝

“保定春不老”,又名“雪里红”,一种常见的蔬菜,在保定栽培的历史悠久,以价格便宜、品质优良为人所喜爱。

关于春不老还有一种传说。相传清乾隆年间,一大臣南下途经清苑县。这个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大臣,突然想吃点清口的饭菜,于是给他端上一盘腌制的春不老。嫩绿新鲜的春不老,犹如刚从地里拔出一般。这个大臣放在口中一尝,脆嫩清香,连连称赞好菜,好菜!临走时,这个大臣特地让人给他准备了春不老,一部分携带南下,一部分捎回北京宫廷。从此,保定的春不老名声远扬。这虽是民间传说,但保定的春不老确实有独到之处。

春节回家,给家里父母带点“保定春不老”,让家人尝一尝保定的蔬菜!。

马上就要过年了~

赶紧看看过年准备带什么回家?

㈢ 对于莲的探究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三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㈣ 莲花的资料告诉我吧!请!

荷花学名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
莲属(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 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 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

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
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

三 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
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
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
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
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

四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
申女士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她的实验室里培育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是她最珍爱的却是两棵古莲--它们的年龄都在500年左右。

“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几年。”申女士介绍说,“这两棵古莲却大不相同,它们的种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洗礼,现在居然发芽开花了。”

沉睡千年的古莲醒了

数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访问中国植物研究所;临回美国时,北京的同事送给她7粒莲花种子。“据说这些种子是从东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来的,我知道它们的年龄很老,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数字。”申女士说,“当时它们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倒是我的实验室同事约翰·萨森发现了它们的价值。”

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对古莲种子的年龄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培养液中后,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发芽了!

遗憾的是,这些种子发芽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已经被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够发芽的种子。

千年的种子能够发芽?!这激起了申女士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再次返回中国寻找这些神秘的生命。当时申女士已经是国际植物学界的知名学者,许多科学家愿意协助她完成此项研究工作。

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

申女士带到美国的第二批古莲种子有21粒,年龄都在200岁到500岁之间。1997年,申女士在德国研究莲花培育技术,通过实施“小手术”,第一粒种子发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个月。

“随后三年中,我在美国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种子,但是它们都没有开花--很明显,我使用的方法不当。”申女士回忆往事说,“后来好像很幸运,这两粒种子都开花了,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两棵,其中一棵的年龄是408岁,另一棵则是466岁。”

尽管古莲开花了,但是它们与现代的莲花有许多不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

据申女士介绍,莲花能够如此长寿,应该有其特别的原因;如果能发现莲花长寿的内在机制,人类将会受益匪浅,例如可以解决粮食储存问题,减少世界饥饿人口,还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

关键问题是:莲花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申女士称,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

盖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学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发现,古莲种子周围的土壤能够发出轻微的辐射。“尽管辐射的强度很低,但是数百年之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申女士解释说,“这或许是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

据悉,申女士目前还剩下15粒古莲种子,她准备提供给其他科学家,使得该科研项目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意义。”申女士说,“现在我们要找出莲花长寿的秘密,造福于全人类。”

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

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种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包”,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可以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相当于休眠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古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五 莲生长繁殖特别快的原因

六、由莲而来的科技发明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

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
依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描述,碗莲是指在口径26厘米以内的花盆中能正常开花,同时必须具备以下三项指标:平均花直径不超过12厘米,立叶平均高度不超过33厘米,立叶叶片的平均直径不超过24厘米。
碗莲是以藕身做种藕栽培的,在一个生长周期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等过程。从种藕萌发开始至立夏、小满期间为萌芽出土阶段。春分以后,当气温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种藕上的藕芽开始萌动,清明以后,气温达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长出浮时,并抽生藕鞭;当气温达20摄氏度以上时,主鞭抽生立叶,并已有较强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强。
从立叶长出到出现后为旺盛生长阶段。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最适宜于藕的生长,此时即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大约每隔5—7天长出一片立叶,而且一片高于一片;主鞭、侧鞭也很快生长,同时新的侧鞭不断出生,并现蕾开花。此阶段要严防大风侵袭,避免折叶伤根。
栽培容器
现在许多碗莲品种种植株仍嫌高大,因而仅有少数品种可种植于市场出售的菜碗、汤碗之中。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供种植碗莲的花盆,而常见的素烧花盆(即泥盆、瓦盆)易渗水,所以不宜作为碗莲栽培容器。釉盆、瓷盆、紫砂盆,不易渗水,可选作碗莲栽培用盆。但这类盆一般都留有底洞,选用时可用水泥和砂堵死,或用橡胶垫片堵塞。花盆的形状、色彩要与碗莲相协调,使之浑然一体。可选用方形、圆形盆。花盆的口径在20厘米左右,深为15厘米左右。初种碗莲者可适当放大些,这样易于开花。
栽培场地
每天接受7—8小时的光照,能促进其花蕾多,开花不断。碗莲最忌在阴处养护,更不能像室内观叶植物一样,放在室内培养。光线不足,荷叶徒长减绿,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莲,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阳台的外沿上。开花季节,需要放入室内观赏的,可采取早进晚出,或晚进早出,每天仍应保持一定光照。碗莲需要有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后暴晴。
碗莲系水生花卉,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怕大水浸沉叶片,故场地应取水、排水方便。碗莲惧大风,场地因尽量选择背风处。
栽培土壤
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
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鸡粪或其他肥料,与盆土充分拌匀作基肥,拣去其中的杂质和石砾,清除土中的小虫和蚯蚓,然后放入盆中。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家荣试验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饼水2份,草木灰水6份,猪、牛蹄水2份,烂头发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种植碗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栽培温度
碗莲是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8-10摄氏度开始萌芽,14摄氏度藕鞭开始伸长。早期播种时,也要求温度 15摄氏度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造成烂苗下游地区,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采用露地播种育苗,主要是因为温度这不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升高,持续烈日高温(40摄氏度以上),也不利于碗莲的生长发育。22—35摄氏度是碗莲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18—21摄氏度时,开始抽生立叶,开花则需要22摄氏度以上,25摄氏度生长新藕,这时需要日温较同,夜温稍低的气候。大多数栽培种在立秋前后气温下降时转入长藕阶段,表现为盆土明显上涨。

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

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

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

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最好不过的是莲花。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

爱莲说 够经典吧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别的七、与莲有关的诗歌
1、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①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⑤。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⑥彻底红⑦。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②〔下〕落。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⑦〔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是秋夜的一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一说这里把江称为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天海寥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君〕指住在江北的爱人。

3、《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绝句漫兴(其七)(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5、采莲曲(朱湘)
小船呀轻飘,/杨柳呀风里颠摇;/荷叶呀翠盖,/荷花呀人样娇娆。/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左行,/右撑,/莲舟上扬起歌声。
菡萏呀半开,/蜂蝶呀不许轻来,/绿水呀相伴,/清净呀不染尘埃。/溪间/采莲,/水珠滑走过荷钱。/拍紧,/拍轻,/桨声应答着歌声。
藕心呀丝长,/羞涩呀水底深藏;/不见呀蚕茧,/丝多呀蛹裹中央?/溪头/采藕,/女郎要采又夷犹。/波沉,/波升,/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两岸呀榴树婆娑,/喜鹊呀喧噪,/榴花呀落上新罗。/溪中/采莲,/耳鬓边晕着微红。/风定,/风生,/风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影响: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㈤ 施诗今年多少岁

截止2021年1月:施诗31岁。

施诗是90后,网上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年龄。施诗,青年女演员,出生于中国安徽有着“诗城”美誉的马鞍山

曾凭借出色的外表和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完成学业后即踏入影视圈。作为新人,她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先是尝试了包括《春娇与志明》、《爱情达人》、《我的太阳》等在内的一系列电视电影作品,在此过程中她不断进步,可圈可点的表现也吸引了业内和媒体的关注。


(5)马鞍山王蕾扩展阅读:

演艺经历:

2019年3月4日,与李媛、王雨主演的女性探案题材剧《冷案》播出,在剧中饰演爱八卦的公安局档案室女警蔡文心;7月,参演恋爱轻喜剧《仲夏满天心》,在剧中饰演的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硬核金牌经纪人Tiffany 。

2020年6月18日,与李宏毅、杨泽、王嵛等共同出演都市情感剧《时间倒数遇见你》在腾讯视频播出,在剧中一人分饰两角,饰演33岁职场精英林淼和23岁职场菜鸟林韦君 。

㈥ 安徽I省文理科状元是哪个最好能说出各市的

全省
文科状元:陈蓓 六安市寿县一中 666分(含政策性加分)
理科状元:张浩源 泗县二中 701分(含政策性加分)
刘梦醒 和县一中 701分(含政策性加分
郝珊珊 安庆一中 704 (含政策性加分)(因为已保送至清华)

合肥
文科 合肥一中 胡翰文 655
肥东圣泉中学 盛星宇 655
理科 合肥八中 李笑宇 690分

安庆
文科 安庆一中 王梦醒 665分
理科 安庆一中 胡江燕 693分

六安
文科 寿县一中 陈蓓 666分
理科

淮南
文科 淮南一中 刘柳 645分
理科 淮南二中 梅新蕾 692分

阜阳
文科 太和一中 王容 659分
理科 太和一中 付丹阳 697分

芜湖市
文科 南陵县第一中学 伍叶露 662分
理科 芜湖一中 常昊 699分

巢湖
文科 巢湖四中 贾凯 639分
理科 和县一中 刘梦醒 701分

宿州
文科
理科 泗县二中 张浩源 701分

黄山
文科 屯溪一中
理科 歙县中学 胡晓珂 686分
休宁中学 吴一然 686分

蚌埠
文科
理科

滁州市
文科: 天长一中 王文娟(),
理科: 天长一中 黎荣熙

池州
文科 青阳中学 苏仲涛 649分
理科 青阳中学 刘善赟 691分

淮北
文科 淮北局中 张思峰 657分
理科 淮北一中 马琼 682分

亳州
文科 利辛一中 李卫兵 620分
理科:蒙城一中 郏琨琪 682

马鞍山
文科 二中 施雨 648分
理科

宣城
文科 宁国中学 阚迪 646分
理科 宣城中学 陈夏禹 678分

铜陵
文科 铜陵一中 王瀚慧 659分
理科 铜陵一中 冯涛 684分

㈦ 急!最新一届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明单,请全复制到答复中!重谢!

经过初赛评委的辛勤工作,“99杯”第十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名单如下(排序与评分无关):

A组
龙沐云 辽宁
边芥 辽宁
高帅 辽宁
林计鑫 辽宁
于新扬 辽宁
田浩 辽宁
于天骥 辽宁
文竹 辽宁
张翔 辽宁
马儒轩 吉林
唐梓淇 吉林
刘践实 吉林
姜姗 吉林
张中垚 黑龙江
袁铭 黑龙江
刘桐 黑龙江
李念 黑龙江
员彦超 山东
张晓 山东
谢欧 山东
张静 山东
郑冉 山东
尹琪越 山东
王小倩 山东
陈彤彤 山东
张岩 山东
许晓伟 山东
张昱旻 山东
徐矗 山东
张余坤 山东
刘雅琦 山东
王新乐 山东
吴秀梅 山东
朱天骥 山东
邢芊芊 山东
夏克勋 山东
董岳 山东
于灵歌 山东
林爱玉 福建
林为攀 福建
余欣 重庆
谈乔雪 四川
张杰 四川
廖国权 四川
黄岚 四川
贺恬云 四川
杨羚玥 四川
李灿 四川
周童 四川
李跃琦 云南
何欣 陕西
白云 陕西
高健 天津
侯宇 天津
彭岚岚 贵州
苏婉 新疆
黄航 北京
许若文 北京
傅伟桓 广西
唐蕾 广西
王园卉 广西
陈雅婷 广西
张坚 广东
谢添 广东
韩旭彤 广东
魏烨 广东
许英东 广东
邓奕恒 广东
杨艺湄 广东
牛雪珺 河南
马璐瑶 河南
王丽玮 河南
姜睁峥 河南
许强 河南
梁诗卉 山西
王瑶 山西
胡月明 山西
赵易辰 山西
曹翔 山西
张文佩 山西
柴梦婕 山西
周博方 山西
周易 安徽
石泽惠 安徽
方慧 安徽
张毓蕊 安徽
钱驰 安徽
胡正隆 安徽
杨逸飞 安徽
杨博 江苏
张憬云 江苏
王伟 江苏
张薪蕊 江苏
王希夷 江苏
徐紫玫 江苏
邹梦雅 江苏
柯萤辉 江苏
郑靓 江苏
宗祖慈 江苏
陈一秭 江苏
徐帆 江苏
尤鸿元 江苏
袁婧艳 江苏
刘传升 江西
梁楹成 上海
汪春雨 上海
靳星 上海
朱学颖 上海
陶亚骏 上海
许云骅 上海
徐嘉妮 上海
罗倩泓 上海
沈郑洋 上海
方子乾 上海
胡菁蕾 浙江
陈琦 浙江
吴群 浙江
陈充 浙江
江舟忆 浙江
王林琦 浙江
姜嘉 浙江
周晓燕 浙江
宋律律 浙江
潘来兮 浙江
金远晴 浙江
倪慧敏 浙江
李稳稳 浙江
祁晓敏 甘肃
刘馨月 甘肃
郎凌 宁夏
杜宽 宁夏
王天鑫 湖北
王同心 湖北
曾令瑜 湖北
郝欣然 湖北
周红霞 湖北
吴潇 湖北
肖宇鹏 内蒙古
侯方启 湖南
袁岩松 湖南
谌幸 湖南
谭雪婷 湖南
吴益 湖南
张迹坤 湖南

B组
梁霄 甘肃
李梦娇 山东
贾雪佩 山东
王天宁 山东
孟繁易 山东
孙宁 山东
刘欧洋 辽宁
龚祖 江西
熊昱麟 江西
吴英涵 广西
王丹妮 广西
封雷 广西
磨蔚 广西
翁志刚 福建
张沁恬 福建
黄可 福建
吴桐 湖南
陈晓珊 广东
刘宝儿 广东
宋南楠 广东
付晓雨 上海
何璇 上海
黄烨 江苏
杨柳 江苏
生明星 江苏
李家馨 江苏
马故渊 浙江
胡佳妮 浙江
王春澄 浙江
吕佳航 北京
朱静伊 北京
李天宇 河北
张淏 四川

C组
姬文娟 青海
徐衎 甘肃
郑东升 甘肃
施若洋 云南
金子棋 北京
麦锐 北京
刘振龙 北京
郑予辰 北京
王钟的 北京
糜人华 山西
杨雨辰 上海
李超 上海
金国栋 上海
杨兴玉 江苏
李连冬 江苏
张希希 江苏
王锐 安徽
薛超伟 福建
孙良 浙江
李倩 山东
郭靖 山东
李晓琳 吉林
毛尹航 黑龙江
陈红年 湖南
刘小乔 湖南
周圆 广东
姚浏浏 广东
晏宇 广东
李永真 湖北
梅馨月 湖北
任莺飞 海南
姜坤 河南
刘文 香港

楼上是第十届的。。

㈧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分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12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无等。
法定代表人:王蕾
成立时间:2012-11-12
工商注册号:340500500003727
企业类型:分公司
公司地址:马鞍山市湖南路51号

㈨ 端砚的由来

砚是研磨颜料(主要为墨)的文具。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具与调色器具演变而来。

关于远古时期的砚,《文房四谱》记载说:“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砚’。”这里帝鸿氏指的是黄帝,由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尚无“篆文”,由此看来,此条记载没有什么可靠性,此器可能为后世[赝字中厂字换广]鼎。现在发现最早的砚石有两方,一是发现于陕西省宝鸡市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北首岭遗址,石砚长17.8厘米,宽14厘米,椭圆形,有大小两个凹槽,距今约5000余年。另一是发现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属于仰韶文化早期的姜寨遗址,石砚长8厘米,宽6.4厘米,平面略呈方形,一角略残,砚面及砚底平整光滑,面有直径7.1厘米、深2厘米的圆形臼窝。砚盖亦为石质,呈扁平梯形。两砚出土时臼中都残存有红色颜料,说明它们都是兼有调色功能的研磨器。

殷商时代,毛笔已较精良,因此与之相配的其他文具,包括砚在内,也较进步了。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妇好墓(妇好为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即曾出土一件调色盘。周代的砚,在河南省洛阳市曾出土有两方,一为长方形,以粗砂石磨光而成;另一为牛形,玉质。两方砚面均残留有朱红色,说明以上这些“石砚”,当时仍兼为调色器。

春秋战国时期,仅有一些关于砚的记载,《文房四谱》上说“鲁国孔子庙中有石砚一枚,制甚古朴,盖夫子平生时物也。”《述异记》上记载春秋时越大夫范蠡有石砚。

秦汉时期,1975年发现的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还出土有石砚。砚由不太规则的菱状鹅卵石加工而成,长6.7—7厘米,宽5.3—6厘米,高2厘米。附有研石,高2.2厘米,亦为鹅卵石经简单加工而成。早期的石砚,大都为此种形制,以自然石料简单加工而成,都是用研石将天然矿物墨或人工墨,碾碎研磨的。

汉代的砚出土的不少。如1981年在山东省临沂县(今临沂市)金雀山西汉墓出土的长方形漆盒石砚,砚长21.5厘米,宽7.4厘米,高0.9厘米。木胎砚盒,里外髹漆彩绘,内镶石板,石板上方有研石,同时出土的还有毛笔、木牍等。在汉代古墓中,多有长方形石板出土,并配有精致的木盒或漆盒。这种石板或称黛板,黛板可研磨黛粉用以美容,《楚辞》即有“粉白黛黑,施芳泽只”之语。石板也可研墨,用于绘画书写,因此也称为石砚。江苏省邗〔han含〕江县西汉墓出土有彩绘嵌银箔漆砚,此砚为木胎,平面呈凤字形,砚池中间有三角形泄水孔,羊首木塞。砚身髹黑漆,侧面饰贴银箔人物、禽兽,砚背朱色漆地,饰黑色云气及腾龙飞凤。我国漆器的发明与使用都较早,此件漆砚工艺精湛,绘饰精美,说明漆器在汉代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也说明了我国砚种的丰富与别致。漆砚在以后历代也有制作与使用。

1955年在河北省沧县(今沧州市)出土东汉石砚,砚分为砚盖、砚身及底部三足。砚盖雕成双龙盘绕,两龙口部衔接,颈下透雕,中腰盘转,四足匍匐。此砚也附有研石,砚盖内正中有一凹槽,砚盖与砚身相合时,适可容下研石。整个石砚,设计巧妙,造型生动,工艺精美。东汉石砚的形制与制作,比之多为简单饼状或素面板状的西汉以前的石砚,又前进了一步。1978年在河南省南乐县出土一方三足圆石砚,砚盖雕刻异常精美,浮雕六条相互攀缠的飞龙,阴刻龙鳞,四周刻饰翻卷水浪。飞龙六首攒聚,共戏宝珠,巧妙组成盖钮。如此巧布,尚属少见,实为汉砚杰作。更引人注目的是此砚有铭文44字,盖钮为“君”字,砚底中为“五铢”二字,砚口沿一周隶字:“延熹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史,三公九卿,二千石,君寿如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之,研直二千。”砚石铭文对了解社会历史与砚主情况等都有重要的价值,是“文房四宝”重要的文化内容之一。

除石砚外,汉代还有陶砚,铜砚等。陶砚如汉12峰陶砚,长18.5厘米,宽21.5厘米,通高17. 9厘米,此陶砚为箕形砚面,前低后高,向前倾斜,砚周诸峰蝤崪〔qiúzú酋族〕,三面环抱,中峰下有一龙首,设有一孔可注水,左右两峰下各为一负山人像,余九峰环绕成半圆砚堂,砚身下为三足。陶砚设计新奇别致,整体和谐。汉砚中还有1969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出土的铜盒石砚,通称鎏金兽形铜砚,长25厘米,宽14.8厘米,高10.5厘米。砚形为一伏地奇兽,双角双翼四爪,张口露齿,鎏金铜质兽体,通身镶嵌近百粒红珊瑚、青金石与绿松石小珠。铜砚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背部为砚盖,下腹部内为砚石,石面光洁润泽。砚盒通体鎏金,光泽灿然,点缀华美,装饰考究,可谓富丽之极。它不仅为汉砚之珍,在砚史上亦属上乘佳作。

《齐民要术》引述东汉政论家崔寔〔shi 实〕的《四民月令》说,“砚冰释,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砚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说明当时在小学幼童学习中,已普遍使用了砚,这也说明了汉代砚量增多。

从出土情况看,砚种较多,有石砚、陶砚、漆砚、铜砚等。砚式也富于变化,除长方形、圆形以外,尚有瓢形、峰形、箕形、异兽形等,许多砚还附有精美的砚盒。砚的制作日益精良,已由单纯的文具开始演变为工艺美术品。这些都说明汉砚在质量上,较之前代已有了很大的变化。

汉砚在质与量上的提高与发展,也反映在对砚的理论认识上。《说文解字》上说:“砚,石滑也。”“砚,[石靡]〔mo莫〕也。”([石靡]为磨之本字)。《释名》说:“砚,研也。研墨使和濡也。”从这些对“砚”的解释说明,可看出从功能等方面,对砚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砚水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砚的品种更多,又出现了瓷砚以及银砚、玉砚、木砚等等。在砚形上,开始趋于定型化。圆形、长方形等成为基本形式。同时在砚体装饰上,也更加艺术化。

据《文房四谱》记载:“魏武《上杂物疏》云:‘御物有纯银参带台砚一枚,纯银参带圆砚大小各四枚。’”这是说魏武帝曹操时,已有银砚。晋代葛洪在《西京杂记》上说:“以玉为砚,亦取其不冰。”这说明那时也有了玉砚。晋代傅玄在《砚赋》中有“木贵其能软”的话,《文房四谱》上便说:“因知古亦有木砚。”

瓷器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我国原始瓷器约在商代出现。现在一般认为,一直到东汉才完成了由原始瓷器向成熟瓷器的过渡。有趣的是,近年来就有晋代瓷砚出土。1958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出土有青釉三足瓷砚,圆形砚盘,周边起沿,底有三熊形足,直径11.3厘米,高3.6厘米。此砚胎骨灰白,砚身及底施青釉,有细小开片纹,是著名的“越州窑”青瓷制品。由于青瓷产地在江南,主要产地在浙江(如越州窑),因此在江南一带有较多的瓷砚出土。由于瓷质较坚硬,研磨时弹性小,使用时不甚理想。但在尚未发现专用石质砚材的地方,瓷砚可大量制作,能满足教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定需求。因此,瓷砚的出现与发展,在砚史上仍有重要意义。晋代以后,直至清代均有瓷砚的制作。

除瓷砚外,也有晋代陶砚出土。1958年在南京的四座东晋墓中,出土四方陶砚,其中一为三足圆形灰色陶砚,墓主为颜谦妻刘氏,另外也在其他女性墓中有砚具发现,这说明当时喜爱翰墨的妇女为数不少。使我们联想起“书圣”王羲之的老师、晋代女书法家卫夫人。传说为卫夫人所著的《笔阵图》就谈到“文房四宝”:“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shuo 朔〕也;墨者,兵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将“文房四宝”比喻为兵械战阵,看来,这位巾帼真要“笔伐”了。

晋砚,除出土的与文献中记述的以外,也有反映在古代绘画中的。宋代米芾的《砚史》上就记载有:“晋砚见于晋顾恺之画者,……有十蹄圆铜砚中如[钅敖]〔ao傲〕者。”这说明米芾在顾恺之的画中,见到过有十足的、形如烙饼器具的铜砚。

南北朝时期的石砚近些年也有发现。如1975年在浙江省绍兴市一座南朝砖墓中,出土有兽蹄五足瓷砚,圆形,下有五蹄足,直径20.3厘米,高5.6厘米。南北朝时的北魏也有石砚出土,1970年在山西省大同市一座北魏墓中,出土石雕方砚,长21.2厘米,宽21厘米,高8.5厘米。砚面中间有方形砚池,其余部分均浮雕乐舞、骑兽、蟠龙、禽鸟,砚体四侧满雕纹饰,浮雕力士、禽兽等。北魏在迁都洛阳之前,都城为平城(今大同)。该地为北魏与西域诸国交往贸易的枢纽,在人文地物上,都受西亚的的影响。此件方砚的雕刻风格就集中反映这一特点。砚侧的莲瓣纹饰及肥硕力士,都具有西亚的风格;砚体上雕刻的鸟、兽、鱼、龙均为汉画像中常用图案,具有我国汉代艺术特色。这种完美巧妙的结合,既反映了当时发北魏平城地区的特定历史地理环境,也反映了当时的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

隋唐时期,特别是在唐代,经济文化的繁荣,绘画、书法艺术的提高,都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在砚型上更趋于圆形、箕形(长方形),砚堂与砚池连为一体。在砚材上,石砚与陶砚居于主导地位。特别在石砚的选材与制作上,出现了号称“四大名砚”的端砚、歙砚、鲁砚与澄泥砚,揭开了我国制砚史上的新篇章。

隋唐时期的砚,出土与流传下来的都不少,特别是唐砚较多。1952年安徽省无为县出土一件隋砚,为赭〔zhe 者〕釉多足瓷砚。圆形,直径19厘米,高6.8厘米。下为21蹄足,砚身与水池施赭釉,底及圈足内均裸露深灰色胎质,砚面微凸,周环以水池,此即为通常所说的“辟雍砚”。“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礼记》说:“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蔡邕在《明堂月令论》中说:辟雍之名,是“取其四面周水,圜如壁”。为何设计成此种形状?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解释说:“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尺,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三国时代就已有辟雍砚,曹魏时繁钦的《砚赞》说:“圆如盘而中隆起,水环之者,谓之辟雍砚。”辟雍砚是利用文具巧妙进行教化宣传的杰作。

唐代的许多陶砚、瓷砚大都为辟雍砚。如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件唐代22柱足圆陶砚,直径34厘米,高15厘米。圆形陶质,上层砚侧为乳丁纹及花蕾纹,再下排列着相间的凸雕兽面与乳丁纹。最下有22柱,柱首皆为兽头,柱底为兽足。

北京故宫博物院另藏有一唐多足白瓷砚,圆形,直径16厘米,高5.9厘米,下有26个蹄足。我国历史上,瓷器开始出现时是青瓷与黑瓷,大约在北朝末期出现白瓷。白瓷的烧制成功是我国瓷器史上一项重要的成就。在唐代,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这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唐代的白瓷是很著名的,以白瓷制作社会上大量使用的砚,也是对此的很好说明。

1979年在江西省丰城县(今丰城市)还出土有一唐双盂多足瓷砚,圆形,直径16厘米,高5.5厘米。砚心微下凹,多蹄足,一侧有两个橄榄形笔插,通体施黄褐釉,色泽晶莹光亮,造型美观。这是一件带有笔插的辟雍砚。另外也发现有既带笔插又有水盂的辟雍砚。说明辟雍砚的形式在发展变化,功能也日趋完善。

在流传下来的唐砚中,有一方三堂梅花石砚甚为别致。此砚为双面砚,长方形,长27.5厘米,宽20.7厘米,高5.5厘米。一面为十字界开成双堂双池,砚池为两朵梅花;另一面为单堂,砚池为一朵梅花。石色深紫,砚体敦厚稳重。砚石双面利用,设计构思巧妙。

宋砚仍承隋唐砚风,以注重实用为主,较少装饰加工,长方形抄手砚为砚型主流。抄手砚是砚面略具坡度,自然形成砚堂与砚池,砚底掏空成两墙足的一种砚型。所谓抄手,是执握砚时,便于手抄砚底。因砚底掏空,砚重减轻,也便于持携。这种砚型,属凤字形系统,与唐代箕形砚一脉相承。也可说,抄手砚更早是从汉代长方形石板砚发展演变而来。抄手砚在宋代已发展到成熟阶段,其砚型可使砚面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既制作简易,又经济实用,是砚史上的常规砚型。

宋代也盛行瓦砚。从一些记述中看来,唐末与五代就已有瓦砚了。如《文房四谱》上说:唐末吴融有《古瓦砚赋》“勿谓乎柔而无刚,土埏〔shan 山〕而为瓦。勿谓乎废而不用,瓦斫而为砚。”斫瓦为砚,就是制作瓦砚。《文房四谱》上又有五代时“僧贯休咏砚诗:‘……应念研磨久,无为瓦砾看。倘然人不弃,还可比琅玕〔lang gan郎干〕’”,也似在说瓦砚,并把瓦砚比为美石。

宋代瓦砚,《文房四谱》上说:“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chixi痴细〕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这是说宋初有人以著名的曹魏时铜雀台的古瓦制作瓦砚,性能很好,可“贮水数日不渗”。历史记载,铜雀台瓦在制作时,是将所选陶土,经葛布过滤,并和以胡桃油,成型烧制而成,与普通瓦有区别。除用铜雀台古瓦制砚外,当时还有以汉代未央宫瓦制作的瓦砚。关于铜雀台瓦砚以及未央宫瓦砚,在清代《西清砚谱》中有图录与记述。虽混有“鱼目”,但仍可见些遗意。

唐宋以来,制砚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宋代有许多砚著剞劂〔ji jue基决〕行世,如米芾的《砚史》,高似孙的《砚笺》,李之彦的《砚谱》,以及苏易简《文房四谱》中的《砚谱》等,这些都是研究砚史的重要文献。

元代砚的形式,大体上为宋砚形式的延续,对各种砚材均有制作,风格略显粗犷朴拙。元代还出现一种暖砚。前面提到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正月砚冻开”,说明冬季有砚冻现象。清代唐秉钧的《文房肆考图说》上说:“天气严寒,点水即冻,……砚上堆冰。”为了防冻,人们也想了许多方法,如“石灰泡汤,可以免冻,或预磨墨计,以管装悬怀中。”等。为了防冻,还发明一种暖砚,该书说:“冬月严寒砚冻,市肆俱用锡造笔筒形,下置油盏点火,上面研墨……制造三层砚,上层四面钩镶。中央用薄端石,以便磨墨。砚之高处,作锡池贮水,下层无底虚中,可置小炉一个,贮炭常暖。其中间一层,多积热水,令水气上蒸常湿。砚墨不即干燥,真是佳制。”这是设计非常巧妙的一种暖砚,分为三层,上层嵌以砚石,中层蓄水,下层为加热炭炉。较为普遍的暖砚只有二层,上层为砚石,下部设置洞堂,以燃炭火。有的暖砚,下部制成抽屉式炭槽,使用更为方便。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元代镂空刻花暖砚,为两长方形,制作相同之铜砚套叠组合而成。长17.1厘米,宽9.5厘米,高6.8厘米。长圆形砚堂,砚池呈半月状。砚侧四周均透雕蟠环,成有规律的缠枝纹饰。下层为抽屉式炭槽,屉面设有拉环。此外,北京首都博物馆也藏有元代石质暖砚。

清代诗人徐以升有《炙砚》诗:“文思忽飞扬,冰凝砚一方。炙余资石炭,化处受玄霜。调燮交离坎,中和适燠〔yu郁〕凉。不须呵彩笔,抒藻有辉光。”这是说诗人文思涌动,砚却冰凝,燃炭暖砚,炭黑冰白。调节水火,中和热凉。不须呵笔,词藻文光。暖砚增延了砚台使用的时间,拓宽了砚台适用的地域,有助于文化艺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便利了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确是一种巧妙的设计。

明清两代,砚台制作在工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注重实用性文具用品,逐渐演变为具有观赏性的工艺美术品。制作风格由古朴趋向奢华,由简洁趋向繁缛。自明代始,砚上铭刻更为增多,颂祷、咏志、题跋、记事等等不一而足。有的砚铭铭记具有很高的史料用途,有的铭文具有文学艺术价值,有的铭刻则具有书法欣赏意义。

清代的砚材,除了前代已有的砚材以外,更是极尽奢豪之能事,甚至出现了不具或少具研磨性能,仅视其稀少与昂贵才选择的“砚材”,如水晶、翡翠、玉石、漆砂、象牙、料器等。在砚体加饰的题材上,清砚所表现的内容也极为广泛。花草树木、虫鱼禽兽、云霞日月、山川景物、历史典故、人物神仙、金石碑刻、名家书画等无所不包。在制作工艺上,出现了仿古、仿旧、仿真的工艺砚。在雕饰上也出现了地方特色与不同流派。如有崇尚清秀隽永、高雅脱俗的“浙派”;有追求纹饰丰满、图案繁复的“广作”;有偏宠砚材昂贵、制艺精艳的“宫作”。文人置砚,以雅见长,带书卷气;民间备砚重用为本,具质朴味。清砚真是异彩纷呈,琳琅满目,是砚史上的辉煌时代。

清代砚坛的繁荣发展,也反映在理论研究上,不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有整理、研究、论述与总结性的论著出现。《西清砚谱》以图文方式著录了清代皇家藏砚。该谱所录各类砚共计240枚,清高宗自序说:“内府砚颇夥,或传自胜朝,或弃自国初……因命内廷翰臣甄覈〔he核〕品次图而谱之。”《西清砚谱》编者为于敏中、梁国治、董浩等人。绘图为门应兆等人。砚谱所录一部分是作为文物珍藏的自汉唐至宋元的砚,一部分是明与清初的镌品。“凡例”上说:“是谱荟萃古今得砚二百,陶则汉甓〔pi辟〕称首,而唐宋以下,澄泥旧制胥隶焉。石则晋砚开先,而端歙[上艹下(左丹右只)]〔huo 获〕村诸旧石属焉。”

《西清砚谱》另一特点,是除对砚加以说明外,都附有砚图。“凡例”上说:“前人谱砚,往往详于说而略于图,……是谱所绘尺度既用线法收分,其不及分者,注明砚图之首,至其形制刻画,若蓬莱道山,兰亭等图,细至夔〔kui 奎〕蜗虫鸟,无不摹写入微,而于石质损驳、眼蛀金星、翡翠之属,尤极意皴染,各开生面,其有一图绘至三四面者。”砚图绘制尺度形模准确,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西清”是清代宫内南书房的别称。南书房又称南斋,为清初皇帝读书的地方。清代以宫廷丰富的收藏、雄厚的力量编制的《西清砚谱》,起到了以“文房之资,立言传道”的作用。《西清砚谱》是宝贵的砚史文献,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清代高凤翰的《砚史》也是很著名的“砚典”。高凤翰是清初画家,好藏砚,蓄砚1000多方,后择其精者,制铭撰记,手绘后自行镌刻,拓出砚图,题句诗文,钤以朱印,编制成《砚史》。高凤翰《砚史》共四册,题识书迹众体皆备,铭记文句意境隽永,实为美集金石、书画、诗文为一体的艺术珍品。

高凤翰《砚史》后经王相、王应绶以及著名书法家吴熙载等人筹划摹刻,得以流传。摹本存砚图112幅,共收砚165方。卷首有高凤翰自题“墨方开国”,次页有高凤翰造像的《云海孤鹤图》,并有清代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等人的序跋题识多幅。

在高凤翰《砚史》中,有许多关于名砚的材质、品名、制作等等的记叙与论述。通过高凤翰《砚史》也可以了解高凤翰有关铭砚、制砚、藏砚的资料。高凤翰的许多砚铭、题识也都是佳作。如“陋铜雀,薄未央,陵云作赋声琅琅,试与掷地成铿锵”;“墨乡磅礴,天空海阔”;“波涌云垂想其气奇,玉润镜平想其质清”。

清代朱栋所撰《砚小史》说:“栋固不文,颇有此癖,所得端歙旧坑及古瓦研十三方,不减古人名砚,特名其斋曰‘十三砚斋’。”他收集历代论砚著作,整理研究,撰成此书。该书薛序中说:“取古今论砚之书,仿史家例共成四〔juan卷〕 (同卷字),曰《砚小史》。”该书黄序中说:“《砚小史》原原本本,无一字无来历,无一语不蕴藉,无一图不精彩。”该书主要论述端州、歙州、青州、潭州等地石砚及石末澄泥砚,古砖古瓦砚、玉晶玛瑙砚,铁铜银砚。关于砚的史论有12则,还有赋、文、诗、词与铭等,书后附有“十三古砚图”及“诸公之砚”。《砚小史》最后还附有“墨考”。《砚小史》取材广博,论述精当,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砚史读本。

清代吴兰修撰有《端溪砚史》一书,共三卷,上卷专论砚坑。中卷介绍砚材、砚式、砚值以及用砚、藏砚之法。下卷记叙了贡砚、开坑诸事。《端溪砚史》是介绍与论述砚石,尤其是端砚的名著,是了解端砚的必读之书。

清代的砚书超过了以往历代的总和,为我们了解与研究我国古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除以上所介绍的之外,著名的还有纪昀《阅微草堂砚谱》、唐秉钧《文房肆考图说》等。

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于皇家豪族的奢欲,文人雅士的嗜爱,砚品在开采、制作、雕饰、装潢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砚业,可谓砚论要著迭现,煌煌巨帙,壁立千仞。砚艺名家辈出,群星璀璨,耸壑昂霄。在砚史上,确已“崧高维岳,峻极于天”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㈩ 2011天眼杯获奖名单

“美猴奖”第六届“天眼杯”中国国际少年儿童漫画大赛获奖名单

特等奖

小学组

Kaori Fukushige(澳大利亚) 陈盖伦(美国) 黄 可(广东深圳) 刘 洋(浙江杭州) 王飞扬(广东东莞)

中学组

魏 昕(广东乐昌) 黄子珊(广西南宁) 陈春白雪(河南新乡) 钟朗熙(中国香港) 山琦留依(日本)

金 奖

小学组

Siew Png (新加坡) Eve(芬兰) Roosa(芬兰) 程晗旭(中国香港) 阮佳骏(中国香港) 苏驿韬(意大利)

何致柔 (中国台湾) 朴俊奎(韩国) 朱俊康(西班牙) EmilyJiang (美国) 朱怡萱(加拿大) 伊利亚(俄罗斯)

Daisy(下田遥)(日本) 姜准宇(韩国) 山本达也(日本) 彭溪如(新加坡) Michelle Chen (澳大利亚)

贾西贝(意大利) 周易(美国) George Lin(澳大利亚) Matthew(何马涉)(美国) Jacob(周宏宇)(美国)

Mike(汪圣丰)(加拿大) JennyJiang(美国) Elizabeth(侯昕)(德国) Aranee Thurairajah(加拿大)

徐子骏(上海)

张聿菲(浙江杭州)

程逸帆(浙江杭州)

孙瑜杰(浙江杭州)

陈郑文(浙江杭州)

马 澜(江苏常州)

吴涵苏(江苏常州)

周怡君(江苏常州)

郭子阅(江苏无锡)

刘宁静(浙江杭州)

徐 瑾(浙江杭州)

喻安琪(浙江杭州)

孙依琳(浙江杭州)

李 真(浙江杭州)

王田田(江苏无锡)

陈宇宁(广东东莞)

吴瑕汉卿(浙江衢州)

谢政通(江苏南京)

万 龙(广西桂林)

施 佳(浙江嘉兴)

何卓彧(湖北武汉)

王 晗(浙江杭州)

蔡健佳(广东东莞)

吴羽单(浙江杭州)

侯苏格(浙江杭州)

戚 望(浙江湖州)

苏涵晟(上海)

金星宇(黑龙江密山)

沈 滢(浙江德清)

张铠羽(浙江杭州)

陈君豪(广东深圳)

戎梓宁(浙江杭州)

陈柏林(广东中山)

曹景熙(湖北武汉)

倪筱玥(浙江杭州)

许晨烨(江苏无锡)

阮靖涵(浙江杭州)

叶天浩(浙江杭州)

胡晗睿(湖北武汉)

张 帅(浙江金华)

薛雅元(北京)

徐浩然(广东深圳)

胡奕康(湖北武汉)

林 煦(浙江杭州)

王梓丞(山东济南)

付佳文(浙江杭州)

朱雨湉(浙江杭州)

王一舟(浙江杭州)

任 轩(安徽马鞍山)

陈昱希(浙江杭州)

张九弓(北京)

夏正琪(浙江杭州)

张 弛(浙江杭州)

徐 晖(山东泰安)

冯书阅(浙江平湖)

张写茹(浙江杭州)

沈敏蕾(浙江平湖)

潘俊成(浙江丽水)

刘思葭(广东深圳)

李嘉仪(浙江杭州)

汪祯仪(浙江杭州)

陈一格(浙江杭州)

黄柱盛(广东茂名)

何旭泓(广西南宁)

赵加锐(河北张家口)

胡哲嘉(浙江杭州)

常湘漪(广东深圳)

潘奕婷(浙江宁海)

娄舒涵(浙江宁海)

金羽天(浙江杭州)

浩亚楠(广西宁夏)

徐茜雅(浙江遂昌)

黄炜玮(广东梅州)

刘嘉琳(山东青岛)

张灵彬(山东淄博)

何其蔚(浙江杭州)

樊一然(湖北武汉)

王韵涵(河南新乡)

中学组

朱陈丹舟(加拿大)

程泰维(中国香港)

江壊恩(中国香港)

李浩杨(中国香港)

何诗婷(中国香港)

黄琬婷(中国香港)

森本真奈(日本)

MichelleWu (澳大利亚)

罗继朗(新西兰)

许静琳(中国香港)

山下雅人(日本)

前田遥香(日本)

增田梨香(日本)

山田夏乃(日本)

青木莉绪菜(日本)

吉田眞铃(日本)

林寛泰(日本)

杨尉翎(中国台湾)

松阴友美.松阴公美(日本)

火田野明日香(日本)

王熙远(浙江杭州)

牟青清(四川攀枝花)

赵天娇(天津)

吴 悠(浙江宁波)

周佳妮(贵州红果盘县)

阮颖欣(广东江门)

路雨嘉(广东深圳)

胡旨菡(浙江宁波)

刘诗玥(上海)

徐翰阳(浙江富阳)

沈 云(浙江德清)

徐 琦(江苏常州)

田宇(江苏常州)

任燚焱(吉林长春)

颜萁聪(吉林长春)

韩锦江(广东东莞)

刘亦豪(广东东莞)

李权威(河北张家口)

孙静琪(上海)

崔志强(河北张家口)

高凌杰(河北张家口)

黄丹愉(广西桂林)

张倩玮(广西桂林)

冯珊珊(福建青田)

李 菲(上海)

姜斯洋(辽宁大连)

廖安然(广西南宁)

金玉秀(安徽淮南)

郭舒畅(河南洛阳)

汪志玉(安徽蚌埠)

徐婷婷(广东中山)

王天勤(中国上海)

孙汝佳(中国上海)

赵如娟(中国上海)

胡 蝶(浙江萧山)

高雨阳(浙江杭州)

白 璐(浙江杭州)

沈梓豪(浙江杭州)

黄晨晨(浙江杭州)

孙祎岚(浙江杭州)

蔡晓晶(福建晋江)

汪洪俊(湖北武汉)

郑嘉鸣(浙江杭州)

方 笑(浙江杭州)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王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
金华质监局和工商局合并 浏览:334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考核结果 浏览:693
专利权的内容有哪几项 浏览: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