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鞍山市花山区旅游局局长汪国庆
他们开的是普桑啊
怎么变广本了
马鞍山花山区旅游局局长殴打中学生遭群众围堵
6月11日傍晚6点左右,马鞍山花山区旅游局局长汪某某和他的情人驾驶着一辆25普桑轿车,在大润发附近撞到了正在行走的一位中学男生,男生随口骂了一句,副驾驶座上的汪某某(约莫40岁)不仅不赔礼道歉,反而在那个驾车女子的怂恿下,下车打了男生一个耳光,因为力气很大,男生的脸当时就肿了,眼眶鲜血直流。与男生同行的女生拦住了车头,不让车子走,在场围观的群众也非常愤慨,要求汪某某赔礼道歉,汪某某拒不认错,反而出口伤人。围观的群众越积越多,汪某某无法脱身,就躲在车里打电话求救,不一会来了几十个警察,将其送入警车准备撤离现场,群众顿时被一幕给激怒了,立即将警车也团团包围了起来不让带离汪某某,群众人数迅速集结,现场达数千人。
马鞍山市委书记郑为文此时也赶到现场,他向群众许诺一定秉公处理、撤掉汪某某的职,现场群众不信,不为所动。
于是,防爆部队就开始抓人,他们手持警棍和盾牌冲向警车驱散人群,将人群分成两列为警车开道,最后车子还是在防爆部队的掩护下撤走。群众见后更加愤怒依旧想阻拦,无奈那些士兵身强力壮手持利器,在摩擦中不少群众被打伤。
看见警车带着局长趁乱逃离现场,群众将怒气全部投向这些武警部队,有的向其投掷石块,有的向其投掷矿泉水瓶,凡是身边能捡的东西全部砸向这些武警。武警也冲击人群见人就打,最后还在人多的地方放了好多催泪瓦斯,催泪弹在马路上扩散,特别刺眼呛鼻,群众终于难以忍受,逐步就散了。
据说,那个被打的男生是个单亲家庭,在马鞍山二中读书,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开车的那个女人是汪某某的情人。有最新消息称,汪某某已经被撤职和拘留。
后续报道:
2010年6月12日上午7时许,犯罪嫌疑人汪国庆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花山分局刑事拘留。 8时许,犯罪嫌疑人金佑华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花山分局刑事拘留 汪国庆,男,41岁,1969年出生,安徽马鞍山市花山区旅游局局长 金佑华,女,44岁,1966年出生,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务员。 现二人被羁押于马鞍山市看守所XX1号房和XX7号房……
消息来源:马鞍山日报等
2. 马鞍山春节习俗
1、送春
新春头几天或立春之日,当涂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送春”者。这是回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称唱“见样歌”。送春人一般系家传亲授、曲调独特,以一人单独成行居多。
送春时,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锣等民族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
2、净年
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带第二天吃)。
3. 马鞍山艺家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怎么样
马鞍山艺家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2016-03-03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回公司(自然人答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马鞍山市雨山区鑫福家园39-405。
马鞍山艺家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500MA2MTHK96K,企业法人张超,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马鞍山艺家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组织、策划;婚庆礼仪服务;教育咨询服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马鞍山艺家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4. 马鞍山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马鞍山人的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一个大众化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午阳节、艾节、夏节等。马鞍山人传统的端午节习俗虽然与其他地方总体一致,但从吃、穿、玩等方面来看,也还有一定的地方民俗特色。
传统节日一般都带有人们良好的祈愿,端午节也不例外。
除纪念屈原外,每年的这一天,马鞍山人大都将艾叶及菖蒲摆放在正堂、香案之上或插于门楣。以艾叶为神器、菖蒲作神剑,祈求驱魔祛鬼、避邪清毒。不少人家还悬挂钟馗像,以镇宅驱邪,祈求平安。遇上有的人家当年有长者仙逝,这一天,晚辈们还得带上粽子等物品上新坟祭祀,以祈愿家人平安。
端午节,在当涂县还有“大送小”的习俗。节前或过节当天,长辈们主动给小孩送来“端午线”、“端午龙”、夏令衣物等礼物,以求晚辈少儿健康成长。
每逢节日,丰盛的美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当涂人对端午节的“吃”一直颇有讲究。
这一天清晨,当涂人用绿豆糕、蜜饯糕当点心,品茗着早茶。早餐以粽子为主食,午餐则盛行吃“五红”。
“绿豆糕”以绿豆为主料(没有绿豆则以蚕豆代之),颜色黄绿,味道香甜而酥;“蜜饯糕”则以糯米为主料,外撒芝麻,色泽圆润,味道甜而黏。“粽子”千姿百态,味道各异。从形状上分,有“小脚形”、“枕头形”、“菱角形”、“牯牛形”等;从原料上来看,均以糯米为主料,因配料不同而分为枣子粽、赤豆粽、火腿粽、鸡丝粽、白米粽等。
所谓“五红”:一是红心咸鸭蛋,二是黄鳝,三是河虾,四是苋菜,五是雄黄酒。“五红”之中,有荤有素,有吃的有喝的,有腌制的有新鲜的,均为时令佳肴,美味无穷。
端午节这天,当涂人的穿戴也富有一定的节日特征。
这一天,传统的当涂妇女都在手腕上戴着“端午线”,孩童们则将“端午线”系戴在手腕、脚腕上,胸前挂“香袋”,背背“布老虎”,脚穿“老虎鞋”,手握“端午龙”,以示驱邪避疫。“端午线”是用数十根五色丝线环绕而成,带着清香。“香袋”是用五彩丝线穿连的饰物,一般呈“红心”形,内填五谷及香料。“端午龙”及“布老虎”在制作方法上与“香袋”大体相同,只是外形上略带夸张,色彩鲜艳花哨。
据明《山堂肆考》记载,端午佩香袋是明代以后的事。如今,人们从科学角度认为:端午节前后天气开始闷热,梅天将至,佩戴“香袋”则有消除汗臭、霉味,清爽神志之功效。
赛龙舟是端午节传统上最热闹的一项大众化游艺活动。姑孰大地,江东泽国,历史悠远,地介吴楚,襟江带湖,龙舟竞渡,传统亦久。采石、大信于江,姑溪、黄池于河;博望、湖阳尚勇捷,丹阳、新市尚文巧。端午时节,四乡八镇龙舟竞渡,视先后为胜,热闹非凡。届时,水面龙舟彩绘、旌旗招展,两岸标杆悬彩、人头攒动。重炮开鸣,众舟齐发,循爆竹声声飞驰,奔锦壱彩杆而去。击鼓指令节奏,掌舵把握方向,划桨奋力前行,一鼓一浆,整齐有力,如离弦之箭,破浪前冲,以摘得“彩头”为先。岸边人家及水上船家,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或远或近、或前或后,升起“彩头”,引得龙舟们争先恐后,来回奔腾,奋力争“彩”。岸上人山人海,呐喊助威,好不热闹。
紧张过后,大家赛唱船歌,《划龙船》成为当涂民歌优秀曲目,入选安徽百首民歌、上海市、安徽省中学音乐教科书、全国初中义务教育读本。在铿锵有力、富有节奏的锣鼓声、划桨声中,一人高亢领唱,众桨手时而伴唱、时而帮腔、时而吆喝号子,唱腔和韵律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大公圩等地流传的《龙船调》民歌这样唱道:清水河长又长,两岸人海又人山;老年人拄着龙头杖,姑娘们穿起了花衣裳;要问今天做什么事,端阳佳节赛龙船;青龙黄龙来竞赛,赛得江河翻浪花;赛得小孩子蹦蹦跳,赛得姑娘笑断了肠……
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人的端午习俗年年有龙舟赛事,当涂龙舟全省屡屡夺魁,全国大赛也取得过第三、第四的好成绩。近年来,当涂县连年在护城河上举行龙舟大赛。护城河整治,还专门修建了民俗味浓厚的龙舟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