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马鞍山属于哪个省
马鞍山属于安来徽省。
马鞍山市位源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地处北纬31°46′42″~31°17′26″与东经118°21′38″~118°52′44″之间;东临石臼湖与江苏溧水县和高淳县交界;西濒长江与和县相望,南与芜湖市郊、芜湖县、宣城市接壤;北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毗连。
马鞍山市最北点在慈湖河入江口,最南点在黄池镇水阳江中心航道线上,最西点为江心洲与和县之间长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点处于石臼湖中心线。
(1)马鞍山金雪驰扩展阅读
历史沿革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B. 你心中的千古风流人物的前十名,说明理由!
1、毛老人家:综合第一。英俊潇洒。武功不必说,跟美国人能打个平手。诗词方面,自南宋以后无人能出其右。
2、曹 操:诗词第一。苍凉雄浑。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文治武功,都是人中龙凤。
3、项 羽:武功第一。一曲霸王别姬,尽显英雄柔情,千古谁堪伯仲间?
4、孙 中 山:天下为公,人格第一。高大英俊,民主共和的先驱,和宋先生不愧千古情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5、周 总 理:学问高,长相帅,人品第一。和邓老妈妈是名人夫妻中的楷模。
6、周 瑜:少年成名,羽扇纶巾,小乔初嫁,不愧风流俊杰。
7、韩 世 忠:梁红玉击鼓破金兵。夫唱妇随,也是一时豪杰。
8、吴 三 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反派也显风流。
9、武 则 天:才能第一。其成就男人也难于比肩。
10、唐 伯 虎:文采第一。一段点秋香,不上榜都难。
C. 历史传说中的马故事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唐玄宗偏爱马舞
唐代,马戏达到顶盛时期。据说唐玄宗与杨贵妃尤其偏爱女子马舞。唐宫设有男女马伎队,饲养大量舞马。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马舞高潮,勤政楼前舞马场上马舞通宵达旦。经长期训练的马便可闻乐起舞。马能衔杯向皇帝献酒,达到了令人惊叹不止程度。后来,从唐朝章怀太子墓中发掘出的“马球图”得到进一步证明。该图中绘有20多匹马,骑者均穿各色窄袖袍,着黑靴、戴袱头,相互策马抢球。
D. 南宋采石矶之战的南宋领军人物是谁
虞允文(1110~1174)
中国南宋抗金名臣。字彬甫。仁寿(今属四川)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海陵王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虞允文时任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市)犒师,正值金海陵王大军谋由采石渡江。虞允文见形势危急,毅然把散处沿江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组织起来,挫败金军渡江南侵的计划,赢得了采石大捷(见采石之战)。金海陵王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金军北撤,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极高声誉。乾道三年(1167),召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川名将吴璘死,虞允文接替他出任四川宣抚使兼知枢密院事,积极整顿正规军和民兵,减缩军费开支。五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秋,再度赴四川综理军政事务,后病死。在淳熙四年(1177年),宋孝宗诏赠虞允文太傅,谥忠肃。而宋孝宗在虞允文死去后便失去了收复中原的斗心,从此不再打算收复中原。但虞允文的报国事迹仍广为人传颂,名留青史。毛泽东亦曾在《续通鉴纪事本末》批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虞公即虞允文。虞允文曾为唐书及五代史加注,并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内外志十五卷,传颂於世。
E.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的二中赋
马鞍山二中赋(并序)
任尔仲
公元二0一0年十月,岁在金秋。马鞍山二中正值新跨跃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安徽教育网暨《教育文汇》发起《吾皖名校赋》征文启事,诚所谓盛世赋文。汪正贵校长意有所瞩,念马鞍山二中五十年风雨历程,方成此名校。故当述往事,思来者,铭记前辈创业之艰辛,立业之劳苦;昭示后学教育之神圣,教学之崇高。汪校长始命许会国老师草拟赋文,由郭惠宇副校长,李代贵副校长,王玉平副校长、语文教研组长潘文杰,语文老师昌献杰,高一理科实验班同学徐鹏霄组成修改班子,数易其稿,遂有《马鞍山二中赋》出炉。《马鞍山二中赋》与合肥南门小学,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所撰赋文,荣获《吾皖名校赋》专家委员会评审特等奖,幸甚至哉。是以为序。
江东名郡,千年浩气;皖江门户,万古流风。接楚连吴,群山九鼎环一湖;怀古抱今,风雅千载孕诗城。牛渚临江,望翠螺之斜矗;天门中断,如双阙之峭立。山川灵秀,盛唐诗风,与太白共守;江水浩荡,大宋词韵,和之仪同饮[1]。
河山竞秀,校城同辉。丁酉[2]建校,红霞满天。墩子山上,荜路蓝缕启山林;花山北麓,栉风沐雨开新篇。群星苑里,曲池潋滟;后乐亭边,牡丹争妍。雏鹰展翅傲长空,七星闪耀[3]引航程。江南独秀一枝花[4],杏坛遍溢万里芳。及夫甲申[5]之夏,吾校东迁,重修楼宇,再起廊檐。二水相映,四虹卧波。碧潭烟雨,荷沼清涟。香樟笼翠,松柏凌空。春晖夏幽,惟闻书声琅琅;秋逸冬韵[6],但见英姿翩翩。崇阍岳峙,喻飞腾之奇景;暮蔼欹沉,闻响动乎疏钟。
若夫诗城胜状,赋吾二中。历任校首,重道兴学,心系教育,殚精竭虑,代代相传,景行行止。二三一一,凸显艺体特长;一体两翼,构建素质模式[7]。创安徽首家示范,立全国文明标杆[8]。身体力行,弦歌不辍,二中人砥砺廉隅;披肝沥胆,矢志勿渝,五十载风雨兼程。崇尚科学精神,求真求实求新;追求体育风范,更高更快更强;濡染人文思想,厚德励学敦行[9]。兴基固业,开理念而先河;树蕙滋兰,举创新之大纛。
至若名园流韵,鸿儒云至。诲人不倦,薪火相传。黑发染白霜,耕耘三尺讲坛;呕心育英才,呵护万千桃李。感动校园常在,爱心助学相闻[10]。模范先进明心守道,专家学者枉驾相存。魅力新二中,翘楚缘师德。
二中学子,风神激荡。龙吟鹤舞,凤翥鸾翔。明德显才,奉为圭臬; 科技之星,文体之星,希望之星,星光灿烂;奥赛之喜,折桂之喜,建功之喜,喜报频传[11]。六艺兼修,据江东而独秀;英才辈出,成奇伟以谁先?
泱泱二中,意气昂扬。硎发新刃,风行水上。心惟一念,志在四方;经天纬地,济世安邦。云河出涧,其势汪洋。驰怀五岳,游目八荒。试看清笛箫鼓,明暮云之晻霭;秋月庭闱,晓晨光之熹微。风清乐雅,御飘风之婉婉;师善生贤,乘玉轪之恢恢。仰望星空,琼宇浩渺情正浓;脚踏实地,如沐春风花更红!胸怀爱国热忱,兼具国际视野;秉承传统美德,更显现代文明;弘扬科学理念,深蕴人文素养。江东俊才,文脉绵长。振长翅以翱翔,搏大江而扬帆!
雄哉!我二中之人,凌碧空之杳缈,挽长缨之奋飞!
壮哉!我诗城二中,立百年之伟业,泽万里之春晖!
[1] 唐人李白与宋人李之仪皆终老于马鞍山。
[2] 马鞍山二中于1957年(丁酉年)建校。
[3]二中原校址门前七位中外历史名人浮雕。
[4] 上世纪80年代末马鞍山二中被省教育厅誉为“江南教育一枝花”。
[5] 马鞍山二中于2004年(甲申年)迁入新址。
[6] 春晖、夏幽、秋逸、冬韵,系校园中四个花苑。
[7]马鞍山二中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走“以德育为核心、一体两翼五基地”的办学路子,构建了“2311”素质教育模式。
[8]1998年安徽省第一所省示范高中在马鞍山二中挂牌;马鞍山二中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9] 厚德、励学、敦行,系马鞍山二中校训。
[10] 学校每年评选“年度感动校园人物(集体)”;由师生参与的“爱心社”捐资已逾百万。
[11] 学校每年设有“校园之星”评比;学生中有获奥赛国际金牌、高考文理科状元等出类拔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