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写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亮点材料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俗地说,就是不管你生活在东部还是西部,居住在农村还是城市,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样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我国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等,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度解读
“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范围
1.公共教育: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免费等。
2.就业服务:包括就业信息、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
3.社会保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合作医疗等。
4.医疗卫生:包括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
5.人口计生:包括避孕药具、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等。
6.住房保障:包括提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
7.公共文化:包括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免费开放等。
8.基础设施:包括行政村通公路和客运班车,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全覆盖等。
9.环境保护:包括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环境监测等。
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金保障是关键。应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所占比重,保证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2011年教育、社保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都高于16%,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预期目标,这将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财力保障。
❷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哪十三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3项内容,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教专育。
预防接属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❸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检查全部资料
2012年度江西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分表
市 县(区) ;考核日期:2012年 月 日 总评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评分
组织管理
情况
(17分)
方案制定
(4分)
本地区项目实施方案(1分)
制定或下发本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职能分工、日常监管督导等内容。
绩效考核方案(1分)
制定或下发绩效考核方案,或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规定。包括有考核的组织机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等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2分)
制定或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具体管理办法。或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明确、可行的资金管理规定。
经费分配(2分)
经费分配标准(1分)
制定或下发经费分配标准,明确项目资金的分配、安排,开展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科学制定经费分配和补助标准。
资金分期拨付计划(1分)
制定合理的资金拨付计划,明确资金拨付方式和拨付周期等。
人员培训(5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3分)
对基层承担服务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和考核的情况。
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熟悉情况(2分)
考查基层医务人员是否熟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和规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组织管理
情况(17分)
督导考核
(6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绩效考核(3分)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绩效考核。
日常督导监管(1分)
组织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督导和监管,并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
督导考核结果应用(1分)
督导和考核结果的应用情况。包括:督导考核结果公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根据考核结果安排经费和/或采取其他奖惩措施。
数据审核(1分)
核对上级卫生机构提供的业务数据与下级卫生机构业务完成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反映数据上报和审核情况。
资金管理
情况
(23分)
资金筹集
(6分)
人均补助经费(6分)
截至考核日止,中央、省、市、县各级筹集的资金达到2012年人均补助经费不低于25元的标准。
人均补助经费=各级下达资金总额/预算安排人口
(未达标准本项不得分)
资金下达及时性(3分)
预拨资金拨付周期(3分)
预拨资金自省财政 下达起,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账的周期;
如果省、市、县级分批下达预拨资金,依据第一批预拨资金的拨付时间。
资金到位情况(4分)
资金到位率(4分)
截至考核日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到账情况。
资金到位率=项目实际到账金额/预算安排资金总额×100%(注:预算安排资金总额=预拨资金+结算资金)
资金管理
情况(23分)
资金支出情况(4分)
资金支出率(4分)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支出情况。
资金支出率=2010和2011年累计支出金额/2010和2011年项目预算安排资金总额×100%注:预算安排资金总额=预拨资金+结算资金
资金使用合规性(4分)
资金合规率(4分)
核实是否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包括扩大支出范围、截留、挪用、支付不合规、资金支出进度与业务进度不匹配、支付依据不充分等。
资金合规率=1–抽查到的违规资金额/抽查资金总额
(有一项违规资金,本项不得分)
会计信息质量(2分)
专项核算(2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对项目资金进行收支专项核算。
项目实施效果(10分)
知晓率(2分)
知晓率=确认知晓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采取拦截调查或入户调查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
评分方法:知晓率≥70%,得2分;低于70%按比例得分。
(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满意率(6分)
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3分)
综合满意的调查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综合满意=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方便性+有效性
评分方法:综合满意率≥85%,得3分;综合满意率﹤85%,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05分 ; 满意度≤35%,不得分
(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3分)
综合满意的卫技人员数/调查总人数×100%
综合满意=工作环境+机构管理+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发展前景
评分方法:综合满意率≥85%,得3分;综合满意率﹤85%,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05分 满意度≤35%,不得分
利用率(2分)
利用率=确认利用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采取拦截调查或入户调查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
评分方法:利用率≥50%,得2分;低于50%按比例得分。(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项目执行
情况
(50分)
城市(设区市的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按《江西省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标准》计分(其中组织管理指标、居民体验指标部分因在附表1中已评分不再重复记分),考核得分=各项得分和/600×50;农村(县、县级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评估标准》计分,考核得分=各项得分和/1000×50。
评分标准
1、评价分=考核总得分*校正系数(真实符合率)
2、真实符合率=确认享受了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从信息系统随机抽取30名享受了服务的居民。
3、真实符合率≥90%,校正系数为1.0;符合率<90%,校正系数=符合率//90%×1
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卫结合资料有哪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卫结合资料有:
为保证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保障辖区居民疾病诊治、未病先防的就诊需求和健康权益,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医卫结合”服务新模式,将同属基层医院工作范畴的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以临床医师(住院护理配合)为主、公卫医师为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一是在日常诊疗服务活动中,根据工作项目进行科与科相结合;即:儿保与计免工作相结合;公卫医师与精神疾病康复指导站相结合;妇保与妇产科相结合;健康扶贫工作办公室与健康教育、集中随访相结合;随访办与辖区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相结合。临床医师为前来就诊的首诊患者服务,负责落实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转诊等各项工作;并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及填写接诊记录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公卫知识宣教等;同时登录本地公共卫生系统,首先查询服务对象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根据查询结果,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处置。保障辖区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患者的健康资料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形成信息化(大数据化)管理。
二是每日由公共卫生科收集资料并更新其电子档案,使每一位患者健康信息,达到准确无误。公卫服务工作人员根据人群基础信息的分类(妇幼老、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及普通人群),健全并完善辖区服务人群基础信息数据库。对于重点人群主动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并领导其服务团队对其进行追踪和管理。对未建立健康档案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首先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再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将相关体检结果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
。
三是做好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让其在日常工作中熟练掌握人群分类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通过医疗服务人员适时对民众就诊信息的更新,可极大地降低公卫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工作量,及医院“上门”服务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四是分季度对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于季度内未到医院体检、就诊的患者,由公共卫生科组织团队实施上门服务,对“遗漏”人群健康信息进行更新。
五是成立常态化健康体检站。以公卫医师为主导,由村卫生室医生组织辖区居民来院接受健康体检,让辖区居民不论什么时间,都能进行健康体检并及时录入电脑,同时达到健康档案的更新;对于集中进行健康体检遗漏的目标人群,由公卫医师、村级卫生室人员通知,到卫生院健康体检站补充体检,增加健康体检率;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质量。
六是加强对医卫结合工作的领导,完善“医卫结合”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细化“医卫”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同时健全考核体系,实施工作任务的量化分解,让服务“双量”(数量、质量)与“医卫”人员绩效挂钩,避免“大锅饭”现象产生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卫”人员的积极性。
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既往经验,认真学习,积极创新,大胆实验;梳理工作开展后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逐渐改变既往医疗和公卫两条腿走路的观念。在基本医疗中穿插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基本公共卫生下村服务宣传卫生院特色诊疗业务,为医院吸引患者前来就诊。逐步推行和全面落实医、卫、护、患一体化工作机制,并为下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工作形式,探索出可行之路并奠定坚实基础。
❺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三大类人群共提供14项服务
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4、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
6、孕产妇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医药健康管理
9、预防接种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2、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
其中1-4项为针对所有人群的服务;5-9项为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10-12项为针对患病人群的服务。有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在开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仅限于发现有精神病后建立档案,做记录、随访,其他均是转到规定有条件的单位);
2、孕产妇健康管理(除产后访视)。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迎检资料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❻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应提供哪些服务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规定应提供的服务是: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婚前保健和中医健康管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是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的依据。《规范》所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指导。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可参照本《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