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铁什么时候开始运行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
一、建设背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以1964年日本新干线铁路建成使用为标志,全球开始发展商业运营高速铁路。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铁路上的高速列车,高速铁路因此正式进入中国大众的视野。
20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面临运输能力不足困境,列车行驶速度低于120千米/小时,客货混跑矛盾增加。
经原中国铁道部研究院相关专家分析:受限于当时经济科技以及市场环境,中国发展高速铁路需分阶段进行,先完成常速范围内的列车提速和扩编组,直至21世纪初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后,才有可能新建高速客运专线铁路。
同一时期,广九铁路广深段启动电气化改造工程,计划引进摆式动车组列车,提速至16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发展准高速铁路的择优试验线路。
截至1990年,世界高速铁路行车速度目标从原160千米/小时提高到200千米/小时以上,部分国家高速铁路上列车试验速度已超过400千米/小时。同一时期,中国人口总数量已达11亿人,仅有5300多千米铁路承担全国70%以上货物周转量和50%以上旅客周转量。
其中,中东部地区铁路6条干线铁路承担全国铁路80%客运量,日均使用能力缺口50多万人次、缺少旅客列车220余对,部分列车超员100%以上。全国客运列车平均旅行速度40千米/小时以内,客货运输能力互相制约矛盾严重。
二、建设历程
1、探索试验阶段
1990年至1991年期间,中国开始高铁技术攻关和试验实践规划,提出分期分段兴建客运专线、实现客货分流的建设理念,以广深铁路为准高速化改造试点线路,并优先选择在京沪线京津段和沪宁段设计高速铁路 。
中国专家还提出“高中混跑”“货中有客”观点,建设可供临时快运货物列车行驶的高速铁路,既有线仍保留客运。
1991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发布,设计“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课题,独立研发中国高速铁路关键技术 。
12月28日,广深铁路启动准高速化改造,成为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工程。同一时期,原中国铁道部组织专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首次正式提出兴建高速铁路。
1994年,中国科学界、工程学术界对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兴建高速新线”“改造提速旧线”两种方案产生分歧,致使该项目被搁置。12月22日,广深铁路完成准高速化改造,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60千米/小时。这一时期,中国春运问题日趋突出,加速中国国内发展高速铁路的需求。
1996年,中国与韩国共同研制高速列车,并在广深铁路上进行试验。
1998年8月28日,广深铁路营运列车最高行驶速度200千米/小时,成为中国第一条达到高速指标的铁路。
12月,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出现“传统轮轨技术”“磁悬浮轨道技术”两种互斥争议方案,导致该项目长期搁置,同时也一度左右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方向。
1999年4月23日,广深铁路200千米/小时电气化新技术通过原中国铁道部鉴定。8月16日,秦沈客运专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第一条轮轨高速动车组的试验线路。
2001年3月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开工建设,作为中国高速铁路磁悬浮技术线路的试验性工程。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建成,设计速度430千米/小时,为中国首条高速轨道系统。
2003年10月11日,秦沈客运专线全段建成通车,设计速度250千米/小时,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
2、发展成熟阶段
2003年,中国高速铁路确立“市场换技术”基本思路,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建设发展中国高铁技术。
2004年1月21日,中国国务院审议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建设“四横四纵”客运专线,设计速度指标200千米/小时以上。
2005年6月11日,石太高速铁路开工建设,中国正式进入标准化建设高速客运专线铁路阶段;此后,一大批干线高速铁路和城际高速铁路项目相继启动,当时的中国高铁工程以“客运专线”或“城际轨道交通”名义立项。
2007年1月5日,台湾高速铁路通车试营运,成为中国第一条投用的设计速度30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启动,部分路段列车最高运营速度250千米/小时,中国首次在全国局部地区初具规模开行运营速度200千米/小时动车组列车,中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速时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速度350千米/小时级别高速铁路。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列车最高运营速度350千米/小时,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高铁运输在干线铁路上占据重要地位,为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标志。
2017年12月28日,石济高速铁路开通运营,至此,中国铁路“四横四纵”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车。
2010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已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城市群建成高密度高铁路网,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之间完成高铁互联互通。
建设意义
中国早期和境外的批评者一直质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发展中,国家建设高昂的高速铁路系统的必要性,而大多数务工人员则无力承担高铁的车票费用。
然而,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虽然高铁建设造价昂贵,但这些建设项目也会推动一些政策目标。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和流动频繁,因此对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的高速铁路需求巨大,也为旅客提供快速,可靠和舒适的出行方式。
虽然中国大陆高铁的运营时间比发达国家要短,但“高铁经济效应”已明显显现,对沿线产业带和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培育,以及沿线地区人口流动速度提升和人口聚集,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高铁规模快速扩张的时期,高铁的空间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也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经济生产力和长期竞争力。
高铁开通后,一些既有线释放了运能,缓解了货运能力长期紧张的局面,全社会人流、物流周转明显加快,成本有效降低,这对于铁路更有利可图。
2、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高铁建设创造就业机会,也推动了对建筑、钢铁和水泥行业的需求,短期刺激经济。其中,京沪高铁共聘用了11万工人施工。
3、促进跨城市经济一体化及二线城市的增长
高铁的引入,使得二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增加59%,楼价也比预期平均实际增长4.5%。
高铁的开通也产生“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例如随着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的不断开通;
带动了长三角地区协同分工、错位发展、有序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有效支撑并在很大程度上引导了各城市不同的产业体系等的发展。
此外,高铁也使中国人的生活半径和活动范围出现明显扩大和拓宽的现象,生活方式和节奏逐渐发生变化,催生出“星期天工程师”“假日专家”等新职业,形成了“高铁社会”。
同时使老年人异地养老变成现实,如廊坊、昆山、德州等地的养老院开始吸引北京、上海的老年人,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舒适的养老生活。
4、支持环境可持续发展
电力动车组能源使用量比其他交通工具要少,并且可以从更多种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获取电力。而汽车和飞机没有这些特点,因为这些能源更依赖于进口石油。
5、发展高铁设备产业
高铁的建设,也将中国发展成为高速铁路建设技术的主要来源国。中国的轨道装备制造商引进进口技术后,直接进入本地化生产过程,之后进行了技术转化,甚至开始准备出口海外,与外国供应商竞争。
在中车四方取得川崎重工业新干线E2型授权生产权的六年后,中车四方可以自行生产CRH2A列车,而川崎重工业也在高铁上结束与中车四方的合作。
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系统技术最全的高速铁路技术,可以承担从通信信号、工务工程、牵引供电、机车客车制造乃至运营管理等领域的“一揽子”出口。
6、拉动产业的发展
高铁的建成,带动了冶金、机械、建筑、橡胶、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拉动了沿线城市旅游、餐饮、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例如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使两个直辖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增多;京沪高铁开通运营后,沿线城市成为承接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产业转移的新平台。
7、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随着一些高铁线路客流量的增长,充分说明了高速铁路对人口流动具有显著的诱增效应,使原先鲜为人知或知名度高但交通不便的中小城镇成为吸纳人口的热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高速铁路
2. 巢马城际铁路什么时候完工,什么时候通车
巢马城际铁路,如果气候允许的话,在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完工。
3. 2012年马鞍山宁安城际铁路什么时候开工啊分多多。求详细点的资料!
已经开工了 前段时间才复工的
预计2013年年底竣工 目前不知道能不能按时完工
东城花园房子不错的 不敢说能不能卖出高价 但是位置好 有潜力
4. 城际铁路什么时候开通
目前正在联调联试阶段,估计在6月底、7月初开通
5. 马鞍山到南京的轻轨何时建好走向如何
晨报讯 南京地铁三号线林场站,将建一条轻轨通向安徽滁州;南京地铁二号线仙林东将建一条轻轨,通向镇江,再从镇江通向扬州;南京地铁八号线,将从板桥站建一条轻轨通向马鞍山……昨天,在紫金山庄召开的第二届南京都市圈市长峰会上,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向与会者描述了未来的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愿景,初步构想了未来都市圈内的快速轨道交通。
南京市交通规划研究所表示,南京都市圈内轨道交通出行比例偏低。为了加紧都市圈之间的紧密圈层,规划提出了由南京外围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向外延伸,建设都市圈轻轨,辐射紧密圈层的通勤出行。这个初步构想是:地铁三号线与滁州之间、八号线板桥站与马鞍山之间、二号线仙林东至镇江和扬州以及禄口国际机场到高淳的4条轻轨。其中,力争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至南京铁路南站)“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南京至滁州轻轨线启动规划;推进南京地铁2号线东延,开展宁镇扬城际轻轨线的规划,2012年前争取开工。宁马城际轻轨线开始规划。
都市圈轨道交通发展构想对都市圈内的近期轨道交通进行了展望,提出南京与临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之间有市际轨道相连,都市圈内60%的县通铁路,初步形成满足日常消费的1小时交通圈。远期的轨道交通设想,是南京与其他7座城市之间都有城际轨道相连,都市圈内95%的县实现铁路通达,南京和临近的其他都市圈城市,实现半小时通达。
【相关新闻】
南京IC卡有望刷遍11个城市
在昨天的市长峰会上,南京与淮安的城市交通一卡通正式启动,这意味着南京已经与都市圈的第三个城市实现了互通。峰会上透露,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镇江、巢湖8座城市以及周边的徐州、蚌埠、泰州3座城市,将有望实现IC卡一卡通。市民持有一卡通IC卡,可以在以上的11座城市刷卡乘坐公交、购物等。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南京都市圈8 3城市中,已经有9座城市不同程度地开始交通一卡通的建设。2006年11月,南京与扬州率先实现了公共交通领域的互通,南京与扬州的公交IC卡可以通用。随后,南京与芜湖也开始了IC卡小额消费的互通试点。
2007年4月,南京都市圈各城市共同制定了《南京都市圈2006—2010五年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了5年内南京都市圈交通一卡通在其他7个城市中的通用安排进程。按照规划进程,都市圈8 3城市将在2010年全部实现IC卡一卡通,并且在与老百姓生活相关的小额消费领域实现应用。
作者:朱福林 仇惠栋/来源:南京晨报
6. 南京到马鞍山的高铁什么时侯开通
宁安高铁年内通车皖江五市将迎来“高铁时代”
宁安高铁是指南京市至安庆市的高速铁路,东起江苏省南京市,经安徽省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市,跨长江后,西至安庆市,线路全长258
公里。沿线设有南京南、江宁西、马鞍山东、当涂东、芜湖、弋江、繁昌西、铜陵、池州和安庆共10 个车站。线路技术标准为双线客运专线,设计时速为250 公里。
宁安高铁此前曾用名宁安城际铁路,后又称宁安客专,不过目前对外的统一口径就是宁安高铁。对此,上海铁路局芜湖车务段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的名称无论是宁安城际,还是宁安客专,虽然会给老百姓带来一些误解,但其实这条铁路就是高铁,和合福高铁是一个等级的。
宁安高铁建成后,安庆至南京、上海的旅行时间可分别缩短至1.5 小时和3 小时,马鞍山到南京最快只需一刻钟左右,而在9 月30
日的首次拉通试验中,从安庆站到南京南只用了1
个半小时,马鞍山东到南京南更是仅花了12分钟,未来还会有直达上海的动车,一条高铁将皖江五市紧密地串起来,同时也拉近了皖江五市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地区各中心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马鞍山东站为宁安高铁进入安徽省的第一站,将由上海铁路局芜湖车务段进行管理,目前站房装修已进入扫尾阶段。
据介绍,马鞍山东站的设计规模为3 站台7 条线路,站房面积约12000平方米,和其他城市出站处普遍采用的“
高架模式”不同,马鞍山站前中心广场的换乘区间全部“建在地下”。通车后,马鞍山站将设有8 台自动取票机、8 个人工售票窗口,候车厅暂定1200
个座位,这些都是基于马鞍山市民出行及境内大学学生出行的客流量来考虑的。
7. 马鞍山开通的是高铁还是城际轻轨
高铁个屁
宁安的城际铁路。合肥到南京直接都是高速动车
时速250公里都不到。
没见过真正高铁,建议你去体验下杭州到上海的高铁,现在降速了
也有300公里没小时。以前都是350公里每小时。
8. 安徽马鞍山有高铁吗~现在进度是什么!
宁安高铁正在修,到2012年年底通车。除了宁安高铁再修,没有其他的高铁经过马鞍山了。
9. 马鞍山到南京的地铁什么时候通
地铁?? 马鞍山目前没有造地铁打算啊 城际铁路倒是快开了 差不多你说的这个时间
10. 马鞍山东站的高铁什么时候能通车呢
两年之后,宁安城际列车就将“呼啸而来”,马鞍山也将由此进入“高铁时代”。在城市东部,现代化的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及站前广场等配套设施正在紧张施工,它将成为城市下一个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旅客集散地。作为城市未来首屈一指的“交通综合体”,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周边将如何布局?又将给市民出行带来哪些方便?
一期工程计划明年底竣工
作为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的配套设施,宁
安铁路马鞍山站前广场位于马鞍山东站西侧,丰收路与冯桥路交叉口东南角,总占地面积达14.5公顷。
“整个站前广场及配套设施将沿高铁线呈条形分布,分为地上建筑群和地下枢纽两部分。”该市重点局项目部业主代表陈勇介绍说,站前中心广场地下枢纽位于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出入口正西方,总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
在站前中心广场两侧,将分别设置有旅游集散中心、长途客运公交综合体及预留商服区等地上建筑群,外围则设置有大面积的绿地广场。
一期工程站前中心广场地下枢纽已于今年8月正式动工。目前,该工程基础施工即将结束并转入工程结构施工。整个工程预计在明年年底前全面竣工。
马鞍山东站效果图
高铁站建地下两层换乘广场
走出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站前中心广场。和其他城市出站处普遍采用的“高架模式”不同,马鞍山站前中心广场的换乘区间将全部“建在地下”。
地下两层换乘广场占地约3.5公顷,将提供社会车、出租车集散功能及地下商业设施。陈勇介绍说,地下一层主体部分将设
置为地下商业街。在地下商业街两侧将分别设置有出租车上下客区和社会车辆落客区,其中出租车等待区可容纳120辆出租车。地下二层则将以停车场为主,可容纳500辆车辆停放。
据了解,整个地下枢纽将设置两处机动车出入口,分别位于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的南北两侧。站前区还将设置三条东西向下穿通道,其中两条下穿高铁,一条下穿规划丰收路,供行人、非机动车专用,方便市民出行。
站前中心广场再向西,则为楔形绿地广场。据陈勇介绍,整个绿地广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左右,地下也将设置部分商铺。
长途客运公交综合体将实现
“无缝换乘”
从宁安城际铁路马鞍山东站及站前广场等配套设施的效果图上看,在马鞍山东站两侧,两处和新站房风格相同的翼楼将对称分布,和东站一起,呈“品”字布局。
马鞍山东站效果图
位于站前广场北侧,将设有长途客运公交综合体。据介绍,这里将是乘客“零距离换乘”的中心,将设有长途客车客运站和公交枢纽中心。“目前,整个区域的规划还在制定之中。”
和长途客运公交综合体相呼应的,则是站前广场南侧的旅游集散中心。陈勇告诉记者,旅游集散中心占地约2.5公顷,将是一个多功能休闲区。“这里不仅能旅游巴士集散功能,而且还将布置有餐饮、商贸等旅客休闲设施。”
马鞍山东站效果图(5张)
根据马鞍山市的地理区位,马鞍山市东站为进入安徽省的第一站,因此马鞍山东站规划要求按四站合一进行设计(火车站站房、长途客运站站房、公交枢纽、出租车站),马鞍山东站站房按12000平方米考虑,长途客运站站房、公交枢纽、出租车站面积按13000平方米考虑,合计总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
规划要求马濮路下穿站场和站房的东西方向通道须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坐标详见图),隧道断面按2×12.0米考虑,净空高度按5米考虑。同时考虑预留下穿站场及站房的城市轨道交通通道。
马鞍山东站站前广场东西方向空间偏小,所以广场的设计方案应考虑与站房的体量相协调。马鞍山东站站房在方案设计中应考虑与马濮路的对景效果。
站区设计范围内的配套服务设施应在方案中一并考虑。
马鞍山东站站房建筑按照城市地标性建筑设计,采用现代建筑风格。
马鞍山东站站前区域空间偏小,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交枢纽停车场(按9条公交主线路疏散客流)、社会停车场、出租车停车场的规模需求及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1、铁路车场平面布置
A、站场中心里程为DK42+433,车站站房位于线路西侧。
B、车站中心里程轨顶标高为16.209米,站台面到车站中心里程轨顶高差为1.25米。
C、站房占地东西方向长80米,南北方向240米。
2、客运车场分工及到发线布置
车站总规模为5台11线,其中:正线2条,到发线5条。
3、车站站型选择
站房为线侧下式车站,采用“下进下出”的进出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