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发[2010]311号)谁能给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财政部、卫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筹资责任,成本核算,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资金管理程序和办法进行了规范。
该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按照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资金预算。县(区)级(含直辖市的区、县,下同)财政部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安排、拨付及管理的主体责任。
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补助资金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下达,当年按服务人口、人均经费标准预拨补助资金,次年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情况结算。
省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地方各级财政要会同卫生部门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统筹使用上级财政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办法规定,省级卫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各项服务的数量和标准,并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制定成本补偿参考标准,为合理确定经费补助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等提供依据。县(区)级财政、卫生部门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在全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
办法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标准,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B. 如何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审计
一、应突出公共卫生资金审计重点
一般来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的源头是各地财政和卫生主管部门,其掌握项目计划和资金的分配权力,必须突出这些部门加强审计。
(一)突出财政部门审计重点。一是摸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规模。根据财政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联合下达的专项资金的指标文件,审核中央、省、本级财政安排、配套和拨付专项资金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到位,有无少拨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存在虚假配套的问题,财政部门将此资金实行专户存储,有无挪作他用的现象。二是摸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拨款方式。是否存在未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直达基层医疗机构,而是由财政部门将资金打包拨付给卫生部门,再由卫生部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拨资金。三是摸清资金的拨款情况。是否存在长期滞留资金的现象。
(二)突出卫生主管部门审计重点。一是摸清卫生主管部门在年初制定公共卫生资金分配计划时,是否存在超范围安排服务项目的问题。比如是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用于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或是用于村医务室建设等问题。二是摸清建立考核制度情况。卫生主管部门在年初是否制定详细的项目绩效考核方案,明确各服务项目的数量、内容和补助标准,是否合理确定每个机构的责任区域、服务人群和任务分工。三是摸清开展考核情况。卫生主管部门是否根据考核情况进行拨付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四是摸清资金拨付情况。看卫生主管部门是否存在挤占挪用,迟拨缓拨,超范围拨付的违规行为。
(三)突出定点医疗机构审计重点。一是审查被审计医院是否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专项补助资金是否单独设置帐页核算、实行专户管理。有的基层卫生机构对专项资金不设立专账进行管理,对于应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敷衍了事,对于应免费提供的项目借机搭车收费,甚至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进行单位设备购买和基本建设。
(四)突出调查政策落实情况。主要对建立居民、村民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儿童保健、孕产妇健康在内的9类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专项资金有无损失浪费,或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同时重点解剖“孕产妇、儿童、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和重性精神病患者”6种重点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政策执行落实情况。如在对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这三类重点人群管理上,要重点关注基层医疗机构的每年规定的体检以及随访情况,看是否进行了体检,是否对查血糖、量血压、心率等项目进行了免费检测;看是否按规定每年进行了四次随访记录,其随访的记录是否真实、是否完整、记录是否达到要求。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上重点关注管理率是否达标,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信息、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体检记录空项、漏项多,甚至不合逻辑的错误。儿童和孕产妇重点关注项目服务落实情况,如0-3岁儿童免费检查血红蛋检查是否落实,辖区内孕产妇享受是否全部享受了免费产前、产后检查的较低,特别是少数机构项目免费执行情况不明确,在对辖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有关服务与收费项目混在一起,未告知服务对象哪些是免费项目哪些是收费项目。同时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关注度,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执行的满意度,纳入审计调查视野,从政策执行的效果看其绩效。
二、掌握公共卫生资金审计基本方式方法
加强公共卫生资金审计,应综合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做到“四个结合”:
(一)跟踪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从审计调查情况来看,基层医疗机构在财务核算上,未将专款设专门的科目进行核算,而是与经费账混为一体。只有将财务收支相结合进行审计才能区别专项资金的用途。
(二)规性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要以评价项目绩效为目标,注重评估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要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流向为主线,从基本公共卫生体制和机制上揭示存在的漏洞,分析原因,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为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深入项目单位和基层群众,通过走访调查,了解群众的愿望和建议看项目投入资金是否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资金使用是否真正体现社会效益,针对群众期望,进一步的修定目标,完善制度。
(三)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相结合。计算机 运用是审计效率提高的倍增器。通过运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在提升审计效能、规避审计风险和查深查透重大问题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如在农村孕产妇专项补助资金审计中,涉及的补助对象多,资金散,定点医院多等特点,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查询及分析功能,及时发现疑点线索,有效的降低成本,减少时间,弥补传统审计不足,从而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C. 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如何分配村委卫生室发多少
原则上将40%左右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村卫生室承担,考核后将相应的服务经费拨付给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标准为5元(新农合支付4.5元,个人支付0.5元)。
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采取省、市、县三级财政定额专项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提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作出突出贡献和在边远地区执业的乡村医生补助水平。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
是我国政府针对当前城乡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开展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主要由政府承担,城乡居民可直接受益。自2009年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经费和内容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和增长。
从2009年的公卫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补助15元,逐年上涨到2017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标准为人均50元。
而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又宣布在2017年的基础上,又加5元,那么2018年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是人均55元。
从2009年首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到现在已有9年,伴随着医改的推进,也伴随着实际担负公卫人的砥砺前行。
国家的公卫政策在体现民生的大战略中,基层医生是冲锋在前的主要生力军。
(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核算扩展阅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负责具体实施。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以按照政府部门的部署来提供相应的服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规定的服务内容由国家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所需经费由政府承担,居民接受服务项目内的服务不需要再缴纳费用。
2011年,各级政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人均25元,全国经费补助总额达到325亿元。人均补助标准比2009年的15元提高了10元,主要用于扩大服务覆盖人群以及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
今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经费补助及其项目内容还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共卫生服务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等适时进行调整。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经费补助标准。
2014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由30元提高至35元,2016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已经提高到45元/人;而2017年公卫补助提高后,或将不低于50元/人的标准。
参考资料:公共卫生服务费分配-中国政府网
D.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检查全部资料
2012年度江西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分表
市 县(区) ;考核日期:2012年 月 日 总评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评分
组织管理
情况
(17分)
方案制定
(4分)
本地区项目实施方案(1分)
制定或下发本地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包括具体服务项目、服务方式、职能分工、日常监管督导等内容。
绩效考核方案(1分)
制定或下发绩效考核方案,或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明确、可行的绩效考核规定。包括有考核的组织机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等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2分)
制定或下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具体管理办法。或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有明确、可行的资金管理规定。
经费分配(2分)
经费分配标准(1分)
制定或下发经费分配标准,明确项目资金的分配、安排,开展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科学制定经费分配和补助标准。
资金分期拨付计划(1分)
制定合理的资金拨付计划,明确资金拨付方式和拨付周期等。
人员培训(5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3分)
对基层承担服务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和考核的情况。
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熟悉情况(2分)
考查基层医务人员是否熟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和规范。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指标说明
组织管理
情况(17分)
督导考核
(6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绩效考核(3分)
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专项绩效考核。
日常督导监管(1分)
组织开展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常督导和监管,并充分发挥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作用。
督导考核结果应用(1分)
督导和考核结果的应用情况。包括:督导考核结果公示、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整改、根据考核结果安排经费和/或采取其他奖惩措施。
数据审核(1分)
核对上级卫生机构提供的业务数据与下级卫生机构业务完成的实际情况是否相符。反映数据上报和审核情况。
资金管理
情况
(23分)
资金筹集
(6分)
人均补助经费(6分)
截至考核日止,中央、省、市、县各级筹集的资金达到2012年人均补助经费不低于25元的标准。
人均补助经费=各级下达资金总额/预算安排人口
(未达标准本项不得分)
资金下达及时性(3分)
预拨资金拨付周期(3分)
预拨资金自省财政 下达起,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账的周期;
如果省、市、县级分批下达预拨资金,依据第一批预拨资金的拨付时间。
资金到位情况(4分)
资金到位率(4分)
截至考核日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到账情况。
资金到位率=项目实际到账金额/预算安排资金总额×100%(注:预算安排资金总额=预拨资金+结算资金)
资金管理
情况(23分)
资金支出情况(4分)
资金支出率(4分)
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支出情况。
资金支出率=2010和2011年累计支出金额/2010和2011年项目预算安排资金总额×100%注:预算安排资金总额=预拨资金+结算资金
资金使用合规性(4分)
资金合规率(4分)
核实是否存在违规使用项目资金。包括扩大支出范围、截留、挪用、支付不合规、资金支出进度与业务进度不匹配、支付依据不充分等。
资金合规率=1–抽查到的违规资金额/抽查资金总额
(有一项违规资金,本项不得分)
会计信息质量(2分)
专项核算(2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否对项目资金进行收支专项核算。
项目实施效果(10分)
知晓率(2分)
知晓率=确认知晓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采取拦截调查或入户调查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
评分方法:知晓率≥70%,得2分;低于70%按比例得分。
(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满意率(6分)
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3分)
综合满意的调查人数/调查总人数×100%
综合满意=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方便性+有效性
评分方法:综合满意率≥85%,得3分;综合满意率﹤85%,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05分 ; 满意度≤35%,不得分
(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1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医务人员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率(3分)
综合满意的卫技人员数/调查总人数×100%
综合满意=工作环境+机构管理+工资待遇+培训机会+职称晋升+发展前景
评分方法:综合满意率≥85%,得3分;综合满意率﹤85%,每下降1个百分点扣0.05分 满意度≤35%,不得分
利用率(2分)
利用率=确认利用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采取拦截调查或入户调查随机抽取30名符合条件的居民
评分方法:利用率≥50%,得2分;低于50%按比例得分。(本项现场不再调查,以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年的调查结果评分)
项目执行
情况
(50分)
城市(设区市的区、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按《江西省城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评估标准》计分(其中组织管理指标、居民体验指标部分因在附表1中已评分不再重复记分),考核得分=各项得分和/600×50;农村(县、县级市、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按《江西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评评估标准》计分,考核得分=各项得分和/1000×50。
评分标准
1、评价分=考核总得分*校正系数(真实符合率)
2、真实符合率=确认享受了服务的居民数/随机抽查的居民数×100%,分母为从信息系统随机抽取30名享受了服务的居民。
3、真实符合率≥90%,校正系数为1.0;符合率<90%,校正系数=符合率//90%×1
E. 卫生总费用核算的方法有哪些
卫生总费用核算,也称国民卫生账户,采用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以整个卫生系统为核算对象,建立卫生费用核算指标和核算框架,研究卫生系统的资金运动过程。
中国现行的卫生总费用测算口径和方法体系:
卫生总费用=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公费医疗经费
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预算拨款,反映了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水平和支持力度,可以分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公费医疗经费”。其中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费、预算内基本建设经费、医学科研经费、卫生行政与医疗保险管理费和政府其他部门卫生经费。卫生事业费包括医院经费、卫生院补助、防治防疫事业费、妇幼保健费、干部培训费、合作医疗补助费、托儿所经费、处理群众医疗欠费基金和其他卫生事业费。
社会卫生支出是指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主要表现为社会医疗保险,包括行政事业单位负担的职工公费医疗超支部分,企业职工医疗卫生费,企事业单位对本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的设施和建设费,乡村集体经济单位用于乡村卫生机构建设、防疫保健补助和合作医疗经费补助,私人办医新增值,以及国际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赠等。
F. 公共卫生补贴资金下发到镇卫生院后如何发放到职工手中我是单位下派到村里工作的一名职工监管公共卫生。
公共卫生补贴资金是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偿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的专项资金。 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政府统一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内的各项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对截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的,要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虚报、瞒报有关情况骗取上级专项补助资金的,除责令其立即纠正外,要相应核减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并按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基层医疗机构具体使用可参照财政部、卫生部近日出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发[2010]311号),对项目的筹资责任,成本核算,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资金管理程序和办法规范进行。
G. 谁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社发[2010]311号)请帮忙
本报讯 财政部、卫生部近日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筹资责任,成本核算,资金安排、拨付使用和监管等资金管理程序和办法进行了规范。
该办法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按照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经费标准足额安排补助资金预算。县(区)级(含直辖市的区、县,下同)财政部门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安排、拨付及管理的主体责任。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地方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补助资金按照“当年预拨、次年结算”的办法下达,当年按服务人口、人均经费标准预拨补助资金,次年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情况结算。
省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困难地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地方各级财政要会同卫生部门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统筹使用上级财政和本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补助资金。
办法规定,省级卫生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本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各项服务的数量和标准,并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成本测算,制定成本补偿参考标准,为合理确定经费补助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等提供依据。县(区)级财政、卫生部门根据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在全面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确定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
办法规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规定使用补助资金,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补偿参考标准,将补助资金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必要的耗材等公用经费支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备和人员培训等其他支出。
H.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的第四章
第二十条 支出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二十一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包括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其他支出和待摊费用:
(一)医疗卫生支出,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医疗支出和公共卫生支出。
1.医疗支出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材料成本、维修费、其他公用经费等。
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他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2.公共卫生支出是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开展公共卫生服务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耗用的药品及材料成本、维修费、其他公用经费等。
其中,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离退休费、住房公积金等。其他公用经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等。
(二)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利用财政补助收入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和设备购置支出。
(三)其他支出,即医疗卫生支出、财政基建设备补助支出以外的支出,包括罚没支出、捐赠支出、财产物资盘亏损失等。
(四)待摊费用,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组织、管理医疗活动等所发生的需要摊销的各项费用。期末将待摊费用合理分摊到有关支出。
基本建设项目支出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向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报送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接受财政部门或者主管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二十三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标准;国家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四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第二十五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和国家关于药品采购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