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陕西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陕西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发布时间:2021-09-04 00:06:29

1.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如何查询

依据《关于加强建筑市场资质资格动态监管完善企业和人员准入清出制度的指导意见》,建筑企业对于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的管理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是动态监管的重要内容。电子资质证书的应用有助于资质管理部门实现信息化监管:不同于仅凭企业报送资料进行资质申请与年检核定的认证工作,通过同步电子资质证书所对应工程项目的相关信息,资质管理部门能够实现对于市场主体资格的动态管理,完善市场准入清出制度。

不难发现,建筑企业资质证书的电子化,能够实现资质证书管理以及资质应用规范的优化,对于证照使用管理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电子证书的应用不仅意味着发证流程的透明化、行政成本的最小化,还意味着伪证假证的无处藏身,以及行业诚信体系的建立。随着2017年9月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首张电子证书在江苏省的诞生,各资质证书的电子化试点工作正逐步开展。期待越来越多地区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早日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建筑管理再升级。

2. 陕西省建设工程招标信息一般在哪里查询

一般政府官方发布渠道,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地级市很多。政府指定网络媒介,发布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政许可、行政处理决定、市场监管和服务的相关信息等。如果平时使用比较少要查询信息不多,可以在地区级网站查看。再有就是去一些招标信息网站上查,比如中国招标网、多多中标这些网站。基本上各行各业的标讯都覆盖到了,比如多多中标每天大概能更新十万条最新的标讯,还是很全的。

3. 省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对——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进行审批和管理。A.三、四级;B.本行政区域内的三、四级

A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从事三、四级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机构审批、授权、监督和管理;

4. 怎么查询自己的二级建造师证有没有挂出去,要是挂出去了怎么知道挂了多长时间了

1,打开各省的建设厅官方网站或者是各省份的二级建造师管理平台版,不同省份二级建造师管理权平台不一样,以湖北省为例,二级建造师个人注册信息查询就是在建设厅官方网站上有链接窗口,可以进入查询。
2,查找个人管理窗口,也就是建造师个人版,能够看到里面的注册及相关的信息;
3,输入个人管理密码,密码多为二级建造师初始注册时设置的密码,如果不清楚自己的注册密码,可以联系当时办理初始注册申报的人,或者是电话咨询建设厅进行重置密码。

5. 陕西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构建和谐陕西为基本目标,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突出资源保护,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土地资源管理以保护耕地和集约用地为重点,矿产资源管理以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重点。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思路,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矿业权市场,依法管理好国土资源。努力提高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管理服务水平,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一、土地资源

1.土地资源状况

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显示,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土地总面积20579459.87公顷。其中农用地18482057.69公顷,占总面积的89.8%(其中:耕地4058235.37公顷,占总面积的19.7%;园地703724.92公顷,占总面积的3.4%;林地10346510.24公顷,占总面积的50.3%;牧草地3070500.23公顷,占总面积的14.9%;其他农用地303086.94公顷,占1.5%);建设用地805457.58公顷,占总面积的3.9%(其中:交通用地63910.75公顷,占总面积的0.3%;居民点工矿用地701073.84公顷,占总面积的3.4%;水利设施用地40472.99公顷,占总面积的0.2%);同2005年相比各类土地增减幅度不大,主要是耕地减少0.2%,园地增加0.1%,林地增加0.3%。

2.建设用地审批情况

全省年内新增建设用地4956.4249公顷,其中占用耕地3051.6622公顷。单独选址用地1320.0817公顷,占26.6%,分批次建设用地3636.3432公顷,占73.4%,比2005年增加了47.4%,其中以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工矿仓储用地1240.3609公顷(占34%)比2005年增加66%,住宅用地1180.4655公顷(占32.5%)比2005年增加96.5%,公共建设用地544.4772公顷(占14.9%)比2005年增加71.2%,公用设施用地170.7309公顷(占4.7%)比2005年增加78.8%,商服用地154.9626公顷(占4.2%)比2005年减少26.6%。

2006年土地征用总面积2491.1261公顷,农用地2227.3983公顷,耕地1883.3631公顷,其中耕地占征地总面积的75.6%。征地总费用170736.3199万元,安置农业人口41178人。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6年全省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2006年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共增加土地9682.37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17%,其中农用地增加7044.39公顷,比2005年增长1.2%。建设用地为59.78公顷,总投资额28758.33万元,比2005年的30987.28万元减少了7.2%。土地开发增加土地面积为6022.80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4765.73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8.68公顷。投资额17226.76万元。土地开发平均投资为2.86元/平方米。

土地整理增加土地面积为2127.49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818.42公顷,建设用地面积为51.10公顷,投资6612.55万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资为0.88元/平方米。土地复垦增加土地面积为1532.08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460.24公顷,投资4919.02万元。土地整理平均投资为3.21元/平方米。

二、矿产资源

1.矿产资源状况

陕西省地质成矿条件优越:陕北蕴藏优质盐、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关中有煤、钼、金、非金属建材、地热等矿产;陕南产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及各类非金属矿产。

2.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地质勘查经费共投入25148.04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10624.94万元。这说明从国家到省地方都更重视地勘工作,加大了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710.5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897.72万元,完成钻探工作量287758米,提交地质资料400份。至年末,从事勘查人员3644人,劳动报酬为11375.98万元。

3.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新发采矿许可证为694个,其中能源矿产24个,黑色金属矿产7个,有色金属矿产2个,贵金属矿产1个,非金属矿产656个,水气矿产4个,批准的登记面积157.2140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为52.44万元。

2006年全省新发勘查许可证37个,其中黑色金属矿产12个,有色金属矿产18个,贵金属矿产4个,非金属矿产3个,批准的登记面积495.08平方千米,矿业权使用费为4.95万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陕西省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调控进一步加强。全省严格实行经营性房地产项目用地的招标拍卖。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共出让土地2354.1596公顷,成交价款1191360.97万元,纯收益246383.27万元。主要以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为主,拍卖出让面积最小。协议出让面积为1404.8020公顷,占59.6%,成交价款326569.71万元,纯收益50961.44万元;挂牌出让616.1449公顷,占26.2%,成交价款696245.57万元,纯收益147578.63万元;招标出让235.2238公顷,占10%,成交价款60061.30万元,纯收益2909.82万元;拍卖出让97.9889公顷,占4.2%,成交价款108484.39万元,纯收益44933.38万元。

土地出让按用地类型分,以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49.3791公顷,占出让总面积的44.6%;住宅用地877.5009公顷,占37.3%;商服用地163.1648公顷,占6.9%;公共建筑用地159.4486公顷,占6.8%;水利设施用地18.3573,占0.8%;公用设施用地16.6450公顷,占0.7%;交通运输用地1.0599公顷。

全年划拨土地面积538.6704公顷。租赁土地面积71.1697公顷,租金2136.26万元,其他方式供应土地面积15.0870公顷,收入1003.49万元。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转让土地面积为2549.34公顷,转让金61089.86万元。土地转让以公用设施用地和住宅用地为主。公用设施用地1845.42公顷,占转让总面积的72.4%;住宅用地488.49公顷,占19.1%;工矿仓储用地157.27公顷,占6.2%;商服用地52.99公顷,占2.1%;公共建筑用地5.17公顷,占0.2%。出租土地56.76公顷,租金2151.33万元。其中工矿仓储用地35.28公顷,占62.2%;住宅用地1.5公顷,占2.6%;商服用地19.98公顷,占35.2%。抵押4977.51公顷,抵押价款2508254.05万元,贷款金额为1154974.92万元。其中工矿仓储用地2759.09公顷,占55.4%;住宅用地1514.35公顷,占30.4%;商服用地446.14公顷,占2.5%;特殊用地118.25公顷,占0.6%;公共建筑用地105.5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31.75公顷。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全年出让探矿权4宗,合同金额34.6万元。探矿权出让的矿种:铁矿2宗、铜矿1宗、金矿1宗。

出让采矿权501宗,金额12958.57万元。出让的主要矿种为:煤88宗、石煤23宗、铅锌矿14宗、铁矿8宗、钒矿2宗、锰矿1宗,建筑石料用灰岩66宗、水泥用灰岩62宗、建筑用砂20宗、砖瓦用粘土92宗、片麻岩12宗、建筑用大理石11宗。

转让探矿权55宗,合同价款18351.54万元,探矿权转让的主要矿种有:金矿15宗、铜矿14宗、铅矿7宗、铁矿和钒矿4宗、铅锌矿3宗、钼矿2宗。

转让采矿权42宗,合同价款592.00万元。主要矿种为:煤矿33宗、矾矿4宗、铅锌矿2宗、金矿1宗。

四、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628件,比2005年减少528件。其中历年隐漏361件,本年度发生3267件,涉及土地面积1774.03公顷。土地违法案件中,个人违法比例仍然最高,共2758件,占76.1%,但比2005年下降18.3%。企事业单位土地违法651件,占17.9%,较2005年上升了53%。村组集体180件,占4.9%,较2005年下降44.7%。本年立案3130件,其中隐漏案件立案296件,涉及土地面积1708.84公顷。在立案案件中,未经批准占地2456件,涉及面积1322.68公顷,买卖或非法转让108件,涉及面积32.35公顷;破坏耕地162件,涉及面积84.41公顷,其他违法案件108件,涉及面积36.05公顷。本年结案共3012件,结案率83%,较2005年的79%明显提高。拆除构建物7578.11百平方米,比2005年增多4579.99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1296.54百平方米,较2005年增加1097.54百平方米;收回土地430.17公顷,较2005年增加365.74百平方米;其中耕地70.1公顷,罚没款6403.61万元,较2005年增加3500.73万元。以上数据说明全省耕地保护力度大大加强,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成效明显。

2.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矿产违法案件上年未结4件,本年立案331件,其中企事业单位违法案件32件,集体17件,个人282件。勘查违法案件共10件。采矿违法案件共321件,其中无证开采255件,个人无证开采239件,占93.7%;越界开采46件,个人越界开采27件,占58.7%;企事业单位越界15件,占32.6%;集体越界4件。本年结案318件,其中吊销采矿许可证25件,罚没款439.22万元。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本年度共受理行政复议申请23件,审结22件,未审结案1件。其中维持14件,撤销7件,撤回申请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包括行政主管部门的下属事业单位)从业人员4646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1780人),经费收入总额32875.95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752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省厅机关年末从业人员94人,行政编制人员94人,年末从业人员中,研究生5人,占5%,本科及大专生88人,占94.6%;经费收入总额2438.42万元。

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国土、土地、地矿)行政管理部门中,年末从业人员4552人,其中行政人员1686人,年末从业人员中,研究生76人,本科及大专2964人。

全年财政拨款及其他收入资金共计32875.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1034万元;地方财政拨款23128.44万元;其他收入8713.51万元。人均年经营收入7.07万元。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参加培训的人数共计1612人。其中,党校学习389人,行政学院学习85人,其他院校及培训1138人(其中国外培训23人)。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有717人。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国土资源行政管理干部形象,为更好地行使国家对国土资源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地质资料汇交和信息化建设情况

2006年,全省共汇交地质资料400份,查阅人数658人次,查阅份数1693份。地质资料评审备案260份,其中能源矿产193份,金属矿产39份,非金属矿产13份,水气矿产4份。

2006年全系统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669人,技术人员183人,其中高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112人。经费投入1212.39万元,其中硬件投入541.15万元,软件457.53万元,维护126.98万元。经费投入比上年度减少21%。

八、问题与建议

1.存在问题

地市级的信息化工作缺乏高素质的人员和资金,影响整体管理水平:一是综合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部分统计人员业务不精,难以适应综合统计工作要求;二是一些基层单位缺少统计工作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设备,给综合统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部门统计多,数出多门,相互协调差,数字不够准确。

2.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统计分析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大力夯实业务基础,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水平。建立健全综合统计工作制度,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建设统计调查数据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加强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

(2)对市县两级行政部门,要保证机构、职能和必要的设备配置。加强培训,提高综合统计人员素质、业务水平。减少统计人员频繁流动。

(3)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进一步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可靠性,使综合统计真正能为各级政府部门和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保障。

6. 企业信用评价证书有什么用招投标需要么

招投标等活动复为什么要求提供企制业信用评级报告?
国家相关政策将信用报告引入招投标等活动,各地招标方积极响应,自然是有好处的!
对招标方来说,通过企业信用评级报告,招标方能够分析并判断出投标企业是否具备履行相关合同所需的专业和技术能力、财力资源和经营管理素质,为招标方合理选择投标客户和控制招标风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对投标方来说,通过企业信用评级报告,能够让招标方直观的看到并了解自己的信用状况,获取招标方的信赖,同时还可以享受一定的投标加分鼓励,为自己赢得更多中标的机会。
企业信用评级报告由谁来出具?
招投标、政府采购中要求投标企业提供企业信用报告,那这企业信用报告如何获取呢?企业信用报告是由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来出具的,投标企业可以咨询相关信用评级机构来申请办理。
由方圆资信这样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来出具企业信用评级报告,才能够保证评级结果的公正客观。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采取“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对企业进行评级,在政府、银行等权威机构监管下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采集、保存、整理、加工形成企业信用档案,对企业信用进行等级评定、打分并向社会公示。

7. 企业信用评价全套信用管理制度

信用分计入工程项目评标!西安施行总包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工保网



为优化监管循环机制,未来西安市一方面要在信用评价的基础上形成全市工程项目动态台账,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另一方面可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信用状况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此外,西安市有必要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失信行为认定、记录、归集、共享、公开、惩戒和信用修复循环机制;亦可完善市场主体信用承诺制度,鼓励市场主体主动向社会作出信用承诺,以此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


西安市此次构建的总包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制度,将有力督促失信市场主体及时整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通过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建筑市场环境,这也将加速企业转型,助推全市建筑工程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阅读全文

与陕西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
公司协议股权转让 浏览:531
啥叫担保物权 浏览:60
马鞍山到徐州的火车 浏览:703
羊年限定金克丝多少钱 浏览:573
公共基本卫生服务结核项目试题 浏览:896
宝鸡市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8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督导工作方案 浏览:454
信息化成果总结 浏览:948
债务纠纷律师费必须提供发票吗 浏览:876
手机我的世界创造模式怎么去天堂 浏览:716
专利代理人个人总结 浏览:312
工商局党建工作述职报告 浏览:685
创造力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