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股权界定是以合同为准还是以工商注册为准 谢谢 我如果和别人合伙的话
股权以登记注册为准,但是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的约定,也会考虑,但是如果有瑕疵容易有纠纷。
2. 公司营业执照的股权比例如果和实际的不一致,应该以哪个为准
工商登记具有公示效应,可对抗第三人,实际比例只能对股东间产生效力,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因此,对外以工商登记为准,对内以实际比例为准!
3. 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记载的股东与股权证持有人不一致,股东身份以哪个为准疑难问题,请高手作答。
您好,您的问题已获悉,我的初步解答如下:
首先,您的问题属于股东身份确认范畴回,理论上答以是否实际出资为标准分为实质说与形式说两种观点;实务中也存在股东协议、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股权转让合同等不同证据的冲突。
其次,随着司法实务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股东身份确认的司法审判多以形式说为准,因为股东既然是一种身份、公司既然是一个组织且具有法律人格,那么股东成为公司的成员必须得到公司的认可,否则其仅为持股人、享有证券持有人的权利。
最后,鉴于司法审判实践的经验,以及上述对于身份的要求,理应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外观主义法理”之原则加以确认。
顺颂商祺
田嘉龙律师
4. 公司法中关于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的详细解释。
名义股东,又称挂名股东,有时还叫人头股东,是指一方与他方约定,同意仅以其名义参加设立公司,实际上并不出资,公司注册资本均由他方投入,该不出资一方即为名义股东。
实践中,某些公司投资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参与公司,但为了通过投资享受公司经营收益,就以另一人的名义冠名于公司,使另一人成为公司形式意义上的股东,投资人自己则在幕后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在这种情况下,该投资人即是实际股东,另一人则为名义股东。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出资人的姓名和名称并不是公司取得法人资格必须的明示条件,故记载于公司登记机关的股东姓名或名称并无创设股东资格的效果;公司设立登记具有创设公司法人资格的功能,但就股东资格而言,工商登记并非设权程序,只具有对善意第三人的证权功能,因而是宣示性登记。
因此,审判实践中,在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并存的情况下,对股东资格的认定既要坚持法律的原则性规定,又要考虑具体的事实情形,综合分析,形式与实质兼顾。
也就是说,实际股东与名义股东并存时,在有第三人存在的情况下,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应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采用形式主义规则,以体现股东姓名或名称的宣示性登记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但是,民事法律行为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
意思表示由外部行为表示和内部行为意思构成,当外部表示与内部意思不一致时,则要以“真意主义”来考量,因此,在不涉及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为了追求真实,实现权利义务平衡,应当采用实质主义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
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实际出资人未经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请求公司变更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记载于股东名册、记载于公司章程并办理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5. 股东之间的约定与工商登记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股东之间关于股比调整或股比变动的约定,具有股权转让合同的性质,专其可以在内部生效并约束订属约当事人股东;而股权登记效力属于对抗效力,主要保护外部善意第三人,其不必然与股权的实际权属或实际股比完全一致。因此,股东之间协议确定的股比与股权登记中记载的股比存在不一致的,在处理公司与股东之间或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内部纠纷时,应当以股东之间的约定为准。如你有任何法律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律赢惠#寻求律师帮助。
6. 公司的股东要在工商登记吗
登记的是法人代表,股东不用,
股东只能分配所投资的公司的税后利润,而不直接占版有公司权财产。股东投入的实物财产虚拟化成为股权,任何一个股东都不能再对自己已入股的财产主张权利了。股东出资所形成的财产为公司财产,股东只以出资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东享受了有限责任的权利,必定要付出不得再抽回或直接支配公司财产的代价。
例如上市公司买了该公司股票的人拥有股份就是该公司的股东之一
7. 公司股东是以工商注册为准,还是私下合伙协议为准
工商为准的,你私下签的协议,如果没报到工商局备案的话,工商是不承认的,所以您的专公司如果是变更股东或属者新注册,都需要先去工商登记,然后去做税务的报道,如果是变更,就涉及到股权转让,也是要走工商和税务。希望能帮到您
8. 股权转让和工商登记,股东名册发生冲突时,以那个为准
这个涉及股东身份的认定,以哪个证据作为确权的依据,股权转让协议、股东名册、出资证专明、工商登记属?首先需要弄清楚何为股东,按照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股东身份的取得可以通过依法受让股权或者履行出资义务而取得,因此,是否具备股东身份,关键性的证据是看是否依法受让了股权或者依法对公司履行了出资,这是根本。工商登记备案以及股东名册记载均是在依法受让或者出资之后随后产生的登记行为,这些登记行为本身不具有创设股东资格的效力,只具有对外宣示、公示的效果。因此,根本上讲应以股权转让作为确认股东身份的关键性证据,再综合考虑工商登记等因素而定。当然,如果没有工商登记是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的。
9. 工商局注册了股东信息在法律意义上就拥有股权吗
你好,股东资格原则上以工商登记为准。但是实践中不可否认的是,存在有的出资人并没有工版商登记,如内部权持股、股权代持等情形。
对于外部而言,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工商登记股东)之间关于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对外不具有约束力,外部的第三人若需向公司股东主张权利时,以工商登记股东为准,即可。
对于股东内部而言,根据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4 条规定,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工商登记股东)之间达成的约定,虽然对外不具有约束力,但在股东内部之间是有效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