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承租承包经营所得纳税
不是。《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中j明确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第九条中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十五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所以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收入时,只是需要预缴,年度终了后还是需要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的。
『贰』 分支机构承包出去后,其税务问题如何解决
分支机构承包出去后,那么承包人最好自己办理营业执照,其税务问题由承包人独立处理。
『叁』 为什么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有可能会改变 与工商登记有什么联系
给您举个例子理解下:
比如李某承包某家餐厅后,没去变更工商营业执照,也版就是营业执照依权然是企事业单位。这时候需要先缴纳企业所得税。接下来是按照‘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还是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就区分经营成果归谁所有的问题了。
李某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后,去工商局申请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就是将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了,此时就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了,按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来纳税。
『肆』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多少日内缴入国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回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答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三十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七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三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伍』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如何纳税
根据2011年版《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自2019年1月1日起,2018年新《个人所得税法》调整和简并部分所得项目,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调整为经营所得,取消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将其中属于工薪性质、经营性质的所得,分别并入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征税。
1.征税范围
确定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经营成果是否归承包、承租人所有。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规定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税;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不能按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79号)的规定,在界定承包、承租经营所得时,应注意如下三点。
(1)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则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①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
②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2)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则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3)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并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自行确定征收方式。
商业企业在职职工对企业下属部门实行自筹资金、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承包、承租经营方式,虽不是对整个企业的承包、承租经营,但其承包和经营的方式基本与国税发〔1994〕179号文件规定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相同。为公平税负,合理负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0〕395号)明确:上述商业企业的在职职工从事承包、承租经营取得的所得,应比照“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
2.应纳税额的计算
根据2011年版《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的规定,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必要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根据2011年版《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这里所说的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是指纳税义务人按照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合同规定分得的经营利润和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减除必要费用,是指按月减除费用扣除标准(自2011年9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按月减除3500元,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按月减除5000元)。
(1)应纳税额的计算。
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以其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承包、承租经营收入总额-减除费用标准×月份数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的税款,按年计算,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纳税义务人在一年内分次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应当在取得每次所得后的15日内预缴,年度终了后3个月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这里由纳税义务人在年度终了后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是指在年终一次性取得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的纳税义务人,自取得收入之日起30日内将应纳的税款缴入国库。
(2)承包、承租期不足一年的处理。
通常,实行承包、承租经营的纳税义务人,应以每一纳税年度取得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纳税。但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承包、承租经营不足12个月的,根据《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国税发〔1994〕89号文件发布)的规定,应以其实际承包、承租经营的月份数为一个纳税年度计算纳税。计算公式为:
『陆』 承包租赁经营怎样纳税
通常承包经营是将企业发包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承包人以发包人或以自已的名义从事经营,发包人的发包收益与承包经营成果直接相关的业务形式。如,甲企业委托乙企业负责承包经营,双方合同规定,乙企业承包后仍以甲企业的名义对外经营,甲企业的税后利润由双方各分享50%。这种经营方式就属于承包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362号)第四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缴承包费或者租金的,承包人或者承租人应当就其生产、经营收入和所得纳税,并接受税务管理;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2002]362号)第四十九条第二款规定,发包人或者出租人应当自发包或者出租之日起30日内将承包人或者承租人的有关情况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不报告的,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与承包人或者承租人承担纳税连带责任。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79号)第一条规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第二条规定,“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根据以上规定,在确定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时,只需考虑相关经营主体是否属于独立的企业法人,不需考虑承包、承租情况。
『柒』 企业承包到期后企业所得税如何缴纳
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一)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2011年9月1日之前,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2011年9月1日之后适用3%--45%的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对企事业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4〕179号规定:
一、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果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不管其分配方式如何,均应先按照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承包经营、承租经营者按照承包、承租经营合同(协议)规定取得的所得,依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具体为:
(一)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二)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企业经营成果归其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二、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承租经营后,如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应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不再征收企业所得税。
『捌』 关于承包经营的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的征税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应当如何缴纳个人所得税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取得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承包、承租人按合同(协议)的规定只向发包、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企业经营成果归其个人所有的,承包、承租人取得的所得,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纳税年度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必要费用 必要费用指每月1600元(200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 承包、承租人对企业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是按合同(协议)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其所得按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
另外,如果企业实行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的, 承包人应当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承租经营后,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纳税资料,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由税务部门核定其应纳税所得额和缴税方式。
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见下表)。
级数 承包、承租经营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5000元的 5 0
2 超过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 10 250
3 超过10000元至30000元的部分 20 1250
4 超过3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 30 4250
5 超过50000元的部分 35 6750
『玖』 个人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后工商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如何纳税
对于你说的情况,工商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需先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版承包人缴纳个人所权得税,其中,如果承包人对企业经营成果没有所有权,则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按3%—45%的七级级超额累进税率);如果承包人对企业经营成果有所有权,则按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按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税)。
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