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公务员在公共服务时的不良作风有哪些
有的公务员热衷于“协调”。社会上流行的“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点喝点、动作快点,不吃不喝、啰里啰唆”就是这种不良风气的写照。社会公众到机关办事,不管大小、难易,都要“协调”一番,请吃请喝、请娱请乐、请玩请耍,有的在本地“协调”一下还不行,还要到祖国的名川大山去“考察”,个别甚至还得到世界各地去“学习借鉴一下”。“协调”得好、照顾得周到细致体贴的,办事就顺就快,不“协调”或者“协调”没到位的事情就难办。
有的部门或者公务员对能给本部门和个人带来“好处”的审批事项紧抱住不放,或明放暗不放;有的以依法行政为借口,通过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擅自增设行政许可或审批项目、条件、收费和年检等;有的利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执法监督等方面的权力搞权钱交易,或参与、干预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谋取非法利益;一些不法商人盯住公务员手中的权力,使出各种手段拉拢腐蚀,搞官商勾结,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有的公务员热衷于“折腾”。管理部门多头、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检查重复、相互协调配合不足是造成公务员“折腾”社会公众的根本原因。
公务员依法加强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项的监督管理,本是其履行公职的正常行为,但往往是今天这个部门检查,明天那个部门检查;今天你检查这方面,明天我又检查另一方面;你检查的情况不通报我,我检查的情况也决不告诉你。这种名目繁多、走马观花式的检查等乱折腾、瞎折腾,使社会公众疲于和难于应付。
有些部门和公务员喜欢“踢皮球”,一个部门踢给另一部门,单位内部、公务员之间踢来踢去,把人家从这个“门”踢到那个“门”,又从那个“门”踢到这个“门”,职责内的工作互相推诿,让社会公众摸不着北,满头雾水。比如在接待处理群众合法信访的过程中,信访人所在单位或行业管理部门、信访部门、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把信访人踢来踢去的现象不是个别地方的个别现象,把简单的问题越“踢”越复杂,解决难度也越“踢”越大。
有的公务员热衷于“刁难”。比如该一次性告知的事项不是一次性告知,甚至多次都不给社会公众说明白讲仔细;能当时办完的事项会找出各种理由拖着慢慢办理;明明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就借口有其他公务而要求被服务者改天再来。凡此种种刁难行为,就是对该办的事不给办理,能即时办结的事拖着不办,看人办事,看权力办事,看“来头”办事,根本不管你来自何方、费了多大工夫才找到这个“衙门”要求享受应该有的公共服务!
部门和公务员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没有或者少有时间、效率等概念,往往要在“踢来踢去”中“协调”一阵子,如果部门、个人的一己之私还没实现的话又会折腾来折腾去,左刁难右刁难,不知不觉中多少时光流逝,多少机遇丧失,何来工作的高效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此外,部分公务员缺乏从政道德,不务公事,不想或少想责任;有的事业心不强,心浮气躁、无心作为;有的工作能力不适应需要,无力作为;有的居功自傲、不思进取;有的热衷功名,欺上瞒下等,都是公务员在提供公共服务时的种种不良表现。
㈡ 公务员公共服务的行为规范要求有哪些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是公务员履行基本义务和重要责任的根本要求”,“它从政治要求、思想品德、廉政勤政、秉公执法等方面对公务员的行为作出规定,明确规定了公务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以公务员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为主,兼顾公务员作为社会人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对群众反映的公务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行为也作了约束性规定,主要有八个方面的内容: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协作、品行端正。
1.政治坚定
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忠于国家
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政府形象和权威,保证政令畅通。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格、人格尊严,严守国家秘密,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3.勤政为民
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钻研业务,甘于奉献。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热爱人民,忠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讲求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自觉做人民公仆,让人民满意。
4.依法行政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滥用权力,不以权代法,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5.务实创新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踏实肯干。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大胆开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清正廉洁
克己奉公,秉公办事,遵守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爱惜国家资财,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7.团结协作
坚持民主集中制,不独断专行,不搞自由主义。认真执行上级的决定和命令,服从大局,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团结一致,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齐心协力做好工作。
8.品行端正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学习先进,助人为乐,谦虚谨慎,言行一致,忠诚守信,健康向上。模范遵守社会公德,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讲普通话。
㈢ 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包括哪些
公共服务,简单地说就是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服务,内容包括政府行政审批,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交通通讯、水电煤气、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文化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
政府对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对社会依法管理实现的。政府职能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以后,政府主要角色就是依法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从公共服务的内容看,公共服务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服务的主体看,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也包括一些企业和社会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如行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也参与到社会公共服务中来,成为公共服务的新的主体。从公共服务的客体看,接受公共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是公共服务的受益者。从公共服务的目的看,公共服务主要突出了一个“公”字,突出了为社会大众提供社会化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性质。公共服务的主要特征是社会性和公益性。
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政府是国家机器,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通过国家公务员来实现,由国家公务员代表政府依法行使管理权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对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其实就是国家公务员对社会依法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由此可见,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应当是基层公务员代表基层政府依据法律要求和法定程序,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技能和本领。基层公务员对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也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不断创新。
基层公务员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使命。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越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越大。不断提高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㈣ 谈谈你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认识,从某一角度或者某一方面。
第一,必要性,
第二,广泛性,
第三即时性,
第四,无条件性,
第五,强制性.
㈤ 公务员的公共服务的道德观念要求是什么
公务员应具备的公共服务的道德观念要求,主要看公务员是否具有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精神,是否忠于职守,服从命令,严守国家和工作机密。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敬业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没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有能力也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接受;没有能力但具备敬业精神的人却能够通过努力找到自己发挥的舞台,并一步步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后更有可能发展为广受人们尊重的人才。只有坚持求真务实,为群众办实事,真正干出实绩来取信于民,才能实现公务员的价值。
㈥ 联系实际谈谈公务员在公共服务中应该如何遵守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联系自己来谈,这几个方面是“忠于党,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务实创新”“恪尽职守,依法行政”“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清正廉洁,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品行端庄”。
㈦ 公共财政中一般公共服务具体是指哪些内容
"一般公共复服务"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制中的一个“类”级科目,其下包括人大事务、政协事务、政府办公厅及相关机构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统计信息事务、财政事务等37个款级科目。
一般公共服务主要反映政府提供一般公共服务的支出。
㈧ 公务员公共服务的责任是怎样的
全心全意抄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每个公务员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高标准。公务员只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忠实地、无条件地、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的义务。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求真务实,抓住机遇。
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要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无条件地服从党和人民利益,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
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善于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做到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请教;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勇于同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取信于民。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正确履行,公务员公共服务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