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相比有哪些不同其基本观点如何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不同:
(一)理论基础不同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基础和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经济学理论是以公共选择理论中的 “委托-代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为重点的。经济学理论的这些共同特征是强调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提倡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所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崇尚大量地依靠市场机制去引导公共项目。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对西方国家的私营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私营部门为了适应环境,很快进行了管理变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新公共管理者认为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区别,在管理方式和工作效率上,私营部门还要比公共部门更胜一筹,因此,私营部门中的一些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目标管理、灵活且具有弹性的组织模式、顾客至上、结果控制等方法都卓有成效,并纷纷被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一个理论基础是民主公民权理论。公民权被看作是一种包含对社区及其成员的承诺,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水平以及把公共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的生活方式。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民主公民权,实际上是对更加积极和更多参与的公民权的复兴。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社区与公民社区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西方社会日益多元化,社区被视为促进统一和利益综合的重要途径。政府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社区的形成和发展。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是组织人本主义思想。基于传统的官僚层级制限制了人类活动的视野,不利于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因此,人本主义试图把公共组织改变为更少的受权威控制和支配的、更利于个人积极性和灵活性发挥以及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组织。
(二)价值取向不同
新公共管理有众多不同的名称,但其核心价值取向是共同的,即市场化是新公共管理的首要价值取向。“新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组织的运作中,即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新公共管理主张用市场的力量改革政府,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缩小政府规模,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新公共管理认为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民营化和合同制。市场化成为新公共管理理论倡导改革、缓解政府压力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新公共管理的另一个价值取向是顾客导向。政府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官僚机构,而是由责任感的企业家,公民即为其顾客和消费者。只有以顾客为取向,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民权利更是倍加重视。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在公共组织尊重公民的基础上,只要通过合作和分享过程来运行,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实现公民权利的手段是公民参与。
2.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服务而不是掌舵。
2、提供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目的和任回务,但不答是由政府自己参与生产或 垄断公共服务的提供。
3、战略性的思考,民主的行为。
4、为公民而不是顾客提供公共服务。
5、并非简单的责任与义务。
6、重视公民,而不仅仅将公民看成是生产力。
7、重视公民关系,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临驾于“企业家关系”之上。
3.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介绍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罗伯特.B.登哈特、珍妮.V.登哈特。
4. 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区别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内涵1、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借鉴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来版管理政府权3、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4、以目的为导向,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与绩效评估体系新公共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理论基础与以往的行政理论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说传统的公共行政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行政二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论为其理论支撑点的话,新公共管理则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事务是公共管理的起点,决定了公共行政走向公共管理的必然态势。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公共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体上看,公共管理对我们还是一个新课题,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
5. 3。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答题,无书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复务理论制是基于对包括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视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一是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二是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三是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就有民主性;四是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五是责任并不简单;六是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七是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八是简化繁文缛节是对的,但是不能破坏基本规范和法定程序;九是减轻财政负担的设想是可行的,但是不能无视行政工作本身对公共开支的要求;十是处理公共问题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不能让少数人中饱私囊。
6.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观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
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
2、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
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新公共管理认为要通过重新塑造市场,不停地向私人部门施加各种可行和有利的影响让其“划桨”的方式来进行。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则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的节省。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质量,以竞争求效率。
4、重视效率追求。
新公共管理在追求效率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方法:(1)实施明确的绩效目标控制;(2)重视结果;(3)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
5、改造公务员制度。
新公共管理认为正视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的政治功能,不仅能使公务员尽职尽责地执行政策,还能使他们以主动的精神设计公共政策,使政策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6、创建有事业心和有预见的政府。
新公共管理认为社会更需要预防,即解决问题而不是提供服务。有预见的政府会做两件根本的事情:(1)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2)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6)新公共服务的主要理论扩展阅读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作者是简·莱恩。简·莱恩(Jane-Erik Lane),瑞士日内瓦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和公共管理理论家,曾出版多部富有影响的理论专著。
出版于2001年的《新公共管理》一书,是作者深入考察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的实践,尤其是推行新公共管理改革最为彻底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改革实践基础上所推出的一部力作。
书中全面地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理论渊源、主要机制、内在机理和发展趋势,是迄今为止不可多得的一部系统论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学术专著,在英美等国公共管理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7. 什么是新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理念。也就是说,它重点阐述公共行政与公民的关系、公共行政与公共治理系统的关系。
“新公共服务”理论源于四个基础理论,即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公民社会模型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7)新公共服务的主要理论扩展阅读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建立社会远景目标的过程并不能只委托给民选的政治领袖或被任命的公共行政官员,广泛的公众对话和协商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把人们聚集到能无拘无束、真诚地进行对话的环境中,共商社会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建立具有广泛基础的社区、国家或民族的远景目标,才能为未来提出指导性的理想。
相比之下,通过这种协商过程来形成一系列简单的目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该过程促使行政官员、政治家和公民处于思考社区和国家预期发展前景的过程之中。此外,政府还肩负着道义责任,即确保经由这些程序而产生的解决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规范。
换言之,政府的作用将是确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导地位,确保解决方案本身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符合公正、公平和平等等民主价值准则。政府应当积极地提供这样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公民能够通过对话清楚地表达共同的价值观念,并形成共同的公共利益观念。
公共行政官员不应该仅仅通过促成妥协而简单地回应不同的利益需求,而应该鼓励公民采取一致的行动。这样,他们就可以理解各自的利益,具备更长远、更广博的社区和社会利益观念。
8. 新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
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后现代公共行政
9.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答题,无书
1. 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 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版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权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