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具体指什么
具体指:好公益性与经营性、均衡化与个性化、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三对关系。
1、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服务的公益属性决定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将公共利益置于首位,而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2、处理好均衡化与个性化的关系。公共文化服务着眼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文化需求,应在区域空间、社群之间以及社会个体之间尽可能实现均衡的文化资源配置,尽力做到公平公正。
3、处理好普遍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应用PPP模式,是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以下简称“PPP模式”)推广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政府供给向合作供给、从单一投入向多元投入转变。
(1)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区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当前,亟须澄清模糊认识、克服不良倾向,引导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健康发展。
在PPP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资本往往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缺乏足够重视,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营利化倾向。如何处理好公益性与经营性的关系,保证公益性的主体地位,约束社会资本过度的营利行为,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PPP模式主要应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城市地区。这些地区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较强,但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个性化文化服务规模盲目扩张、布局失衡的现象。
从实施情况看,一些社会资本没有处理好公共服务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为提高自身效率随意缩减服务项目和服务人群范围,导致服务质量不同程度地下降
2.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一) 在文化部机关报和创建工作指定宣传平台《中国文化报》开辟专栏和专门版面,组织重要稿件,有效推动、指导各地文化部门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
1、开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专栏和专版:及时报道文化部对创建工作的要求、各地创建工作动态。
2、开辟“公共文化论坛”: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刊发专家学者及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讨文章。
3、组织有关研讨会: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探讨,对研讨成果进行集中刊发。
4、组织示范区创建成果展览展示活动:在示范区取得阶段性成果时,组织有关成果展览展示活动,扩大创建工作的影响。
(二)建立示范区(项目)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动态》(暂定名)沟通信息。各创建单位应确定专人负责及时报送工作动态信息,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整理后,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动态》(暂定名)及有关内刊刊发。
(三)通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管理平台”(即“国家公共文化网”),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对创建单位进行针对性指导。“国家公共文化网”以专题报道方式反映创建工作动态,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全面报道。
(四)在文化部社文司指导下,组织中央重要新闻媒体适时进行集中宣传。
1、在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重要节点,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中央重要新闻媒体,通过实地调查、集中访谈等多种方式,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深入报道。
2、建立与中央重要新闻媒体的日常工作机制,及时反馈创建工作进展情况。
3、利用有关媒体的内部参考等平台,适时组织重要稿件,建立灵活的发稿机制。 1、创建工作动态:反映各创建单位工作进展,有关地方党委、政府对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的要求,有关会议、文件的精神。
2、创建工作经验、体会:反映各地示范区、示范项目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措施和效果。
3、理论观点: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相结合,以国家课题和各地课题为重点,通过专家学者的文章,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理论阐述。
4、举办有关宣传活动:通过举办论坛、展览等活动,扩大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影响。
5、及时反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其他工作:对全国文化先进单位评选表彰和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定级工作,对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古籍保护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等进行全面的报道。 1、每个创建单位确定1名信息员,负责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的组织。
2、各创建单位应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并报送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
3、参加中央媒体宣传统一由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办公室协调安排。
3. 事业单位改革文化馆图书馆合并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怎么改
事业单位改革,文化馆,图书馆合并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这个改革方案是不需要你操心的,自有主管部门来合理的改革
4.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简介
国家公共文化抄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文化部袭、财政部在“十二五”期间共同开展的一项战略性文化惠民项目。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各地研究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为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示范,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经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2011年5月,第一批创建示范区(项目)名单公布,共有31个单位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经过两年的创建,2013年9月,第一批31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验收评审,获得示范区称号。
5. 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了吗
据报道,10月20日上午10时,中宣部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了一系列工程,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截至目前覆盖城乡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建成。
此外为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还将组织开展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和大范围集中轮训,2015年和2016年,全国共推出原创首演剧目近2900部。
希望更多的文化服务项目可以早日落实!
6. 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何时完工
预计2020年前完成。
据《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城市设计》显示,郑州市民公共内文化容服务区位于南水北调总干渠以南区域,西四环以东,凯旋路以西。是我市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功能,有效疏解老城区交通压力,强力带动郑州西部区域振兴的重要决策,也是实现郑州市都市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均衡发展的重要契机。
整个基地主要包括四大中心,呈带状布局,东西2800米,南北570米,总用地面积约15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269万平米,地上149万平米,地下120万平米,2015年12月,郑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务区“四个中心”——奥体中心、文博艺术中心、市民活动中心、现代传媒中心正式动工,预计2020年前完成。
7. 郑州市博物馆的公共服务
郑州博物馆是来一座现代化博物自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配置有先进的电脑网络系统、多媒体触摸屏系统以及多功能报告厅等,可接待多层次的学术会议和多语种的参观团体。郑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有铜器、陶瓷器、石造像、碑刻、货币、画像砖、书画等多门类数万件藏品。其中以原始社会时期至唐宋时代的文物数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商周青铜器、唐宋石刻等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郑州博物馆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根据馆藏文物特征,发挥优势,先后举办过“古代石刻艺术陈列”、“画坛巨匠——“徐悲鸿绘画艺术展”、“郑州改革开放以来配合基本建设考古成果展”、“红旗渠精神展”等200多个陈列展览。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友人以及数百万观众,发挥了重要的宣传教育作用。被授予河南省文明博物馆、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郑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成为展示郑州地区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2004年7月1日起,郑州博物馆基本陈列对社会实行免费开放。
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知识的殿堂,漫步其中,接受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的熏陶,将给参观者美的艺术享受。
8. 公共文化设施有哪些
图书馆,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馆、纪念馆、剧院、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
一、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
二、博物馆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三、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含有较多文化内涵为主要建筑特色的较大型的场地,在城市区域开辟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与文化活动的场所。文化广场亦属于市民广场,是市民广场中体现更多文化特征的广场。有着更多文化内涵的市民广场被称为文化广场。
四、剧院
剧场可以指:剧场 (建筑),为表演场所的剧场;剧场 (艺术),为表演艺术形式或艺术流派的剧场;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剧场,有时又称剧院,意指特定的、由永久性的建筑体构成的表演场所,亦可作为表演场所的总称。
剧院通常指室内的表演场所,而剧场则同时适用于户外广场及室内建筑。剧场也可指电视台播放电视剧的栏目,譬如钻石独播剧场等。
五、青少年宫
青少年宫是各类青年宫、少年宫、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科技馆、青少年活动营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青少年活动场所的概称。
中国青少年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类青少年宫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专门面向青少年开展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和校外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9. 哪些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开放
国已实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等免费开放。草案规定,公共文化设施还包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城乡阅报栏(屏)、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设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点以及其他建筑物、场地和设备。草案通过后,这些场所将免费或优惠对公众开放。
根据已经出台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规定,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并不在免费范畴之内。
(9)郑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区扩展阅读:
从2011年,全国文化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乡镇文化站和城市社区(街道)文化中心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在社会上广受欢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据悉该项工作实施以来,财政部已为上述公共文化设施累计安排免费开放补助资金超过180亿元。
快600岁的紫禁城第一次以博物院身份办“灯会”,故宫博物院建院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预约灯会的门票难度系数堪比小客车摇号,门票不到10分钟已被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