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马鞍山春节习俗
1、送春
新春头几天或立春之日,当涂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送春”者。这是回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答,俗称唱“见样歌”。送春人一般系家传亲授、曲调独特,以一人单独成行居多。
送春时,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锣等民族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
2、净年
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带第二天吃)。
⑵ 马鞍山风俗
这个是什么风俗???????
马鞍山是移民城市
基本上都是外地人
你想要知道关于什么方面的风俗呢?
⑶ 马鞍山地方春节习俗
马鞍山年俗比较杂,这和马鞍山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很大的关系,较本地过年的气氛主要体现在当涂传统年俗上,尤其当涂农村。以下是当涂年俗的简要介绍。
1、送春
新春头几天或立春之日,当涂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送春”者。这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俗称唱“见样歌”。送春人一般系家传亲授、曲调独特,以一人单独成行居多。送春时,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锣等民族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见到堂前双喜唱百年好合,见到黄、绿(孝)春联唱孝子、思亲;见到新屋唱华堂,见到牲畜唱兴旺……总之是随机应变,依情依景,见什么唱什么。唱得家主满意一般都会赏喜钱。现在不太多见,但每年还能见到。因为被一些讨饭者所利用,群众之反感。代表人物有:张饭郎
2、净年
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带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用淘米、不用洗菜,不动刀和剪、地上不洒一点水;一天不动笤帚扫地,以免乌烟瘴气,对客人不敬。总之,要保证大年初一整洁一新。
3、拜年
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贺卡拜年、电话拜年、手机拜年等多种方式,而传统的当涂人拜年只有走动拜年一种,且大有讲究。拜年的礼包“轻、重”一般人不太计较,但背包内一般要带一对(条)糕,背来背去以示“高(糕)来高(糕)去”、年年登高之意,回头还要放回点礼品或其他糖点、花生等物,以示收获而归。拜年最讲究的则是拜年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师父、后岳丈,尔后是姨表亲等;于是,许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长辈、年初二拜舅父、年初三依此类推的拜年习惯。拜年见面的具体形式:大人以作辑问好为主,孩童则要叩头跪拜。一般做长辈的被请到堂前端坐,面前地上摆放着稻草编织的蒲团,俗称“拜席”。孩童向长辈们问安后,边在“拜席”上向端坐者叩头跪拜,边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周围人一般拿孩童逗乐,做长辈的则要给孩童压岁钱。这便是真正的“拜年”了。现在“拜席”基本没有了。现在主要以茶碟(小吃点心,博望地区的香菜[一种腌制咸菜]比较出名)、瓜子、花生、糙米(芝麻花生)糖招待,喝茶聊天。
4、欢团茶
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说是茶其实并无茶叶,而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一杯糖茶。“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种球状食品,以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欢团茶”用开水一泡,糙米自然散开浮上水面,“咬头”则沉入杯底,喝起来既不觉烫,还又香又甜。“欢团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添财”时,主人还会说吉利话,祝饮茶者一年里“发财”、“升官”、“学习进步”等。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以示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
⑷ 马鞍山结婚习俗
1.男方到女方家见面,带礼品。
2.女方如果同意,女方到男方家(包括婚房看)
又称看门楼子,也就是说在两家父母都同意的情况下,女方父母亲戚去男方家看看的意思,而且男方家人是要放炮迎接的,要非常热情的接待,不然女方会说你不重视他们,完事走的时候,男方还得回女方去的所有人红包and糖果,不限多少,是个意思。
3.男方带着媒人(或者只是媒人来)来女方家或者请女方家去饭店谈彩礼。
不管你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介绍的,必须得有媒人,也就是说在双方父母见面的时候,得有一个媒人是男方人带来的跟着,父母之间是不谈什么嫁妆啊、彩礼类的事情的,都是由媒人传达,讨价还价之后会达成一个共同的意见,这就是媒人的作用。
彩礼:一般来说,男方家负责房子和装潢,婚宴,女方负责家电。至于彩礼,要看女方父母要不要了。一般来说当涂或者家里有两个小孩的会要彩礼。市区里一般来说是不要的。
4.谈拢了之后,男方就会带着女方去买五金以及女方的衣服。(五金指金项链,金戒指,金耳环,金镯子,金坠子)
ps:可惜我是一辈子不打耳洞的人~所以金耳环可以省了。。
5.之后就是大家在一起订结婚的日子,大家到饭店吃饭一起谈日子。
6.谈好了之后就可以约个日子送日子了。首先要带“四四随礼”,有烟、酒、猪腿、两条大鳜鱼。烟酒是各四样,四条烟四瓶酒。猪腿现在一般都买金华火腿了!(一般送日子会在结婚前十天送。)
7.之后男方要给女方父母各买一套衣服。(这个没有硬性的规定,有的女方父母自己买不要男方买。也有的女孩子想给男方父母也买一套。总之是两个小孩付钱)
8.男方要给钱给女方父母在婚宴的前一天晚上办酒席,因为有的父母家里外地亲戚会提前一天到。在婚宴前一天下午到,那么女方父母就要负责摆酒席给亲戚。
9.结婚当天双方父母会包红包也称改口费。这个不规定,也有四份,一人一份的。也有两份,两人一份的。
10.结婚当天,带一帮兄弟接亲。要准备很多红纸包,5块10快的都可以,这是开门用的。
下午,一定要派车,把新娘的父母和近亲戚,接到新房。然后,晚上再送到饭店。晚上宴会结束,要记得把娘家主要亲戚安排车子送回家,没有车子,记得打出租主动付钱。其他的也没有什么花样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舍得花钱,态度好点,没什么办不了的事情。
总之,马鞍山的城里人还是很讲情理的。嫁女儿基本都是倒贴。你大方点,老丈人面子过得去,也不是想你那俩钱。也就是个面子问题吧,女儿都给你了,他们还能图到什么呢?
11.结婚后第二天女方家要去婚房吃饭或者去饭店吃饭,又称回亲。
12.第三天女孩子要会娘家,叫做回门。嫁出去的女儿,三天的时候要带女婿一起回娘家的,就叫回门,而且要穿一套新衣服,新鞋子,就是结婚过后第一次进家,而且要当天回男方家里的,如果太远的话,要在娘家住,也是不睡同一张床的。
⑸ 马鞍山有哪些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
马鞍山最牛逼的民俗就是刀子麻将,从25,50,100,250,500,1000要多少有多少,有不会的嘛
⑹ 马鞍山的节日习俗
每年的春节都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春节期间也出现来许多想象力丰富的习俗和词汇。孩子平时要把碗打坏了,总免不了挨骂,但是春节期间就不一样了,说是“岁岁平安”。类似这样讨吉利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说,吃年夜饭时,满桌的菜肴有一样不可以动筷子吃,那就是一条整鱼。不准吃的原因是要讨个吉利——年年有余。有的人家还在这盘鱼的身上,放一两根蒜,说是精打细算;而年夜饭上的圆子大家都要吃,这叫团团圆圆。 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燃放在门口的鞭炮屑,不准清扫,这叫红红火火;大年初一到人家拜年时,大多数人家都会给来拜年的泡一杯糖水,这杯糖水还必须得喝,说是甜甜蜜蜜;在喝了糖水后,还要吃上几块糕,叫高高兴兴,步步高升。 春节期间,许多人家从年三十晚上开始就不许关灯睡觉,有的还要把大门开着,说是迎接贵人和财神。大年初一,记者在当涂的农村看到,一位老人把一头老黄牛牵着到处走,他对围观的人说,今年是牛年,这叫金牛来献瑞,好运永相随;摸摸牛的嘴,生活有滋味;握握牛的角,日子过得好;拍拍牛的背,称心又如意;捏捏牛的腿,前途有作为
满意请采纳
⑺ 马鞍山过年有什么习俗
1、送春:新春头几天或立春之日,当涂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送春”者。这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表演形式,俗称唱“见样歌”。送春人一般系家传亲授、曲调独特,以一人单独成行居多。送春时,送春者手持二胡、快板或小锣等民族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见到堂前双喜唱百年好合,见到黄、绿(孝)春联唱孝子、思亲;见到新屋唱华堂,见到牲畜唱兴旺……总之是随机应变,依情依景,见什么唱什么。唱得家主满意一般都会赏喜钱。现在不太多见,但每年还能见到。因为被一些讨饭者所利用,群众之反感。代表人物有:张饭郎
2、净年: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到了大年三十,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打扫干净;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带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用淘米、不用洗菜,不动刀和剪、地上不洒一点水;一天不动笤帚扫地,以免乌烟瘴气,对客人不敬。总之,要保证大年初一整洁一新。
3、拜年:如今拜年的方式有贺卡拜年、电话拜年、手机拜年等多种方式,而传统的当涂人拜年只有走动拜年一种,且大有讲究。拜年的礼包“轻、重”一般人不太计较,但背包内一般要带一对(条)糕,背来背去以示“高(糕)来高(糕)去”、年年登高之意,回头还要放回点礼品或其他糖点、花生等物,以示收获而归。拜年最讲究的则是拜年的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师父、后岳丈,尔后是姨表亲等;于是,许多人就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长辈、年初二拜舅父、年初三依此类推的拜年习惯。拜年见面的具体形式:大人以作辑问好为主,孩童则要叩头跪拜。一般做长辈的被请到堂前端坐,面前地上摆放着稻草编织的蒲团,俗称“拜席”。孩童向长辈们问安后,边在“拜席”上向端坐者叩头跪拜,边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周围人一般拿孩童逗乐,做长辈的则要给孩童压岁钱。这便是真正的“拜年”了。现在“拜席”基本没有了。现在主要以茶碟(小吃点心,博望地区的香菜[一种腌制咸菜]比较出名)、瓜子、花生、糙米(芝麻花生)糖招待,喝茶聊天。
4、欢团茶:这是新春招待人的第一杯茶,说是茶其实并无茶叶,而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一杯糖茶。“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用杯(小碗)制的一种球状食品,以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欢团茶”用开水一泡,糙米自然散开浮上水面,“咬头”则沉入杯底,喝起来既不觉烫,还又香又甜。“欢团茶”喝上一半,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添财”时,主人还会说吉利话,祝饮茶者一年里“发财”、“升官”、“学习进步”等。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以示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
⑻ 安徽马鞍山结婚风俗习惯
结婚嘛,首先要带“四四随礼”,这个一般是提前一天送到老丈人家,版有的是当天接亲送去。有烟权、酒、猪腿、两条大鳜鱼。烟酒是各四样,四条烟四瓶酒。猪腿现在一般都买金华火腿了!
结婚当天,带一帮兄弟接亲。要准备很多红纸包,5块10快的都可以,这是开门用的。
新娘接回去,你父母要准备改口钱,一个大红包。当然,在她家,她父母也会给你的。
下午,一定要派车,把新娘的父母和近亲戚,接到新房。然后,晚上再送到饭店。晚上宴会结束,要记得把娘家主要亲戚安排车子送回家,没有车子,记得打出租主动付钱。
其他的暂时想不起来了,但是也没有什么花样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舍得花钱,态度好点,没什么办不了的事情。
总之,马鞍山的城里人还是很讲情理的。嫁女儿基本都是倒贴。你大方点,老丈人面子过得去,也不是想你那俩钱。也就是个面子问题吧,女儿都给你了,他们还能图到什么呢?
⑼ 马鞍山有哪些传统节日的风俗
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220-589)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
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市花
桂花是马鞍山的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较多,气候温和,适合桂花的生长,一般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是桂花盛花期。
市树
香樟树是马鞍山市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市居民的喜爱,马鞍山市居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精神
马鞍山精神:聚山纳川 一马当先,充分展示了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
⑽ 我的家乡马鞍山有哪些习俗
江南人的习俗基本上都一样啊!难道马鞍山和芜湖和合肥有什么大的差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