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工商登记受物权法限制

工商登记受物权法限制

发布时间:2021-08-16 01:20:19

Ⅰ 工商部门审查质权合同要遵循哪些法律规定

您好来,质权合同是主债权合同的源从合同,是股权出质设立登记的法定材料,应当由出质人和质权人提交登记机关。工商部门是股权出质的法定登记机关,应当按照物权法》、《担保法》和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的规定,对股权出质登记材料,包括质权合同进行审查。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Ⅱ 《物权法》关于动产抵押登记的效力是怎样规定的

可以登记也可以不登记,但不登记的话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工商局执法权限由什么法律法规规定

一,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施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是唯一一部对工商执版法权限予以明文权规定法规。

二,关于工商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执法权限:1,技术监督局负责生产厂家这一块,从源头抓质量。2,工商局负责市场流通这一块,在流通领域抓质量。

Ⅳ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哪些物权的变动需要办理登记

《物权法》第九条规定,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第二十四条规定,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草原使用权证,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
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互换、出资或者赠与的,应当向登记机构申请变更登记。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
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应当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
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七条规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
以本法第一百八十条第一款第四项、第六项规定的财产或者第五项规定的正在建造的船舶、航空器抵押的,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八十九条第l款规定,
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以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条规定的动产抵押的,应当向抵押人住所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抵押权自抵押合同生效时设立;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Ⅳ 物权是否受诉讼时效限制。

物权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也不适用于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和他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权利人将失去胜诉权利,即胜诉权利归于消灭。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诉讼时效只适用于财产权中的债权性请求权。因此下列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
1.人身权的请求权
2.财产性支配权:包括物权和知识产权
3.抗辩权
4.形成权

参考:
1、物权_网络
http://ke..com/link?url=-_kZtJmzUOw10yqj1vIe-zupRmmwEFm15JiBvu7vCidY_
2、诉讼时效_网络
http://ke..com/link?url=I4EDOcrCVeiCG8LxidhqhBcp7--

Ⅵ 物权法在工商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拜托了各位 谢谢

这个要看工商局职能了,因为物权法的作用和工商局的职能是差不多的,物权法的作用是定分止争,即明确划分各种权利的界限;明确公权和私权的界限规则完善、权利界限清晰,便于权利人行使权利,减少纷争. 而工商局的主要职能是 依法监督检查市场竞争行为,依照法律、法规查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及流通领域的走私贩私等经济违法行为。依法监督市场交易行为,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依法实施合同行政监管,查处合同欺诈行为,组织管理动产抵押物登记,组织监管拍卖行为。负责注册商标管理工作,查处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专用权。等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工商局执法的时候,其实是公权和私权在相互作用,这样,物权法的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明确划分了公权和私权的界限,凡物权范围之内是私人活动的空间,物权范围之外是公权力活动的空间,可以约束、限制公权力的滥用。 琳琳,懂了吧~?

Ⅶ 违反物权法71条处罚

《物权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从物权法的立法本意看,本条是尊重业主对住宅改为商业用房(即俗称的“住改商”)的自主选择权,是尊重民法的自由、平等之理念。但是该条同时规定须经利害关系业主同意,这样在《物权法》实施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业主在“住改商”时,为了不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必须先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才能合法经营。但是有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是否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作为审批条件之一;二是业主“住改商”时并没有妨碍相邻业主,相邻业主却以此规定滥用其权利时,也侵害了“住改商”业主对房屋的使用权,也就是说,该条应明确界定何为“利害关系人”。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物权法》第七十七条规定,并提出一点建议。
一、该条实施是保护其他业主正常生活秩序
目前,有的业主“住改商”后经营歌厅、餐厅等,给居住小区带来诸多弊端,危害性大。首先是此类经营时间不固定,直接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生活休息;其次,由于出入的人员多且复杂,将直接影响到小区的治安环境;三是经营场所产生的垃圾、油烟等影响了小区的卫生环境;四是住宅楼内从事商业活动造成住宅配套资源的紧缺,如车位紧张、电梯拥堵、超负荷用电等,扰乱了楼内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降低了住宅硬件配套设施的使用寿命。此外,一些行业管理部门也反映,除了对卫生环境和公共秩序等方面的影响,许多“住改商”店铺普遍存在经营证照不全、货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由于店铺一般位于住宅小区内,给执法部门的监管带来了困难。由“住改商”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业主怨声载道,对此业主们也无可奈何。《物权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这样就对业主的“住改商”行为进行了必要的限制,维护其他业主的正常生活秩序。
二、该条在保护其他业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也尊重业主“住改商”的自主选择权。
《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是尊重业主“住改商”的自主选择权,体现以人为本,有利于社会发展。
首先,“住改商”丰富了服务市场经济,“住改商”的商业活动多是为本区的居民提供生活便利服务,比如理发、裁剪衣服、小画班、律师咨询、小商品店、副食店等,真正得实惠的是当地居民。以上的商用经营行为大多是为本地区的居民服务的小本生意,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居民购买他们的商品和接受他们的服务,就是对这些商户的最大肯定和支持,否则这些商户不会呈现出如此繁盛。
其次,从社会权利角度上看,“劳动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权利,多数这类从业人员是社会劳动创业者,他们不仅向社会提供了服务,而且自力更生解决了就业问题,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为之营造更好的工作和服务条件,这才是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现代文明社会的科学管理理念。禁止或限制“住改商”是剥夺公民的劳动生存权利。保障劳动者在家劳动谋生的权利,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公平与正义,是最朴素的社会道义与良知。另外“住改商”还缓解了紧张的交通资源,节约了能源,是利国利民,绿色环保的工作方式。
三、该条没有真正体现出,保护业主“住改商”的合法权益
合法的私有权益是法律规定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权,属于私域。而“私域”不能以没有利害关系的其他人意见作为其前置条件。合法私有权益的行使过程中,如有被认为侵害了他人权益的情况,利害关系人应该依据相关法律,通过司法等途径来调整各方利益,这才是法治社会对合法私有权益的态度。凭借垄断的话语权,利害关系人滥用其权利,否定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是剥夺没收私人的财产权利。
《物权法》第七十七条既保护其他业主正常生活秩序,同时也是尊重业主“住改商”的自主选择权。但是该条没有真正体现出保护业主“住改商”的合法权益,而是在业主“住改商”时规定了两个前置条件:一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二是同时必须征得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将住宅改为经营性用房。前者容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后者是从立法上设定前置条件使“住改商”与《物权法》中的有关规定相违背。
首先,房屋是业主的私有财产,拥有对其的合法处置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别人无权干涉,不能以有无相关利害的其他人意见作为前置条件。《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的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同时《物权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既然《物权法》赋予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就不能剥夺他人的合法私有权益。
其次,城市居民的住房如同农民的土地一样,是他们唯一的可以利用的基本生产资料。剥夺城市居民利用住宅为经营场所从事劳动的权利,就等于剥夺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以维持生活的权利一样。剥夺他们自主使用房屋获取生活经济来源,就是剥夺贫困弱势居民分享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是对基本民权的严重侵犯。
第三,房屋的所有人有权依法根据需要使用自己的房屋,从事经营活动,并享受从中获取的经济收益的行为,依法受到法律保护。如果“住改商”业主户侵害了邻居的某项具体权益,可以依据相关的法律,要求其排除妨碍。如民法通则及物权法均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能以此条,来限制“住改商”业主的登记
某业主在“住改商”申请中只要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同时具备相关办理登记手续,工商行政管理部应该给予及时办理,而不能以利害关系人是否同意作为条件之一,来限制“住改商”业主的正当经营活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果以“住改商”业主需经利害关系人是否同意作为条件,而拒工商局登记注册门外,就侵害了从事劳动经营谋生“住改商”业主合法权利。例如:某业主老张下岗在家,为了再就业,将自家底层一套三居室房屋的客厅作为便利店。老张的开店计划得到了邻居们的普遍支持,一方面处于对老张下岗的同情,另一方面是以后买油盐酱醋可以少跑点路,但是住在六楼的业主老王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店里的灯光24小时开着无法睡觉。”老张认为我房间的灯光连二楼都不影响,是不会妨碍六楼的老王睡觉,而向当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可是老王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拿着物权法,说自己是利害关系人,未经我同意不能给老张办理营业执照,导致老张便利店主至今未能实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物权法中的,关于利害关系是否同意作为条件之一,来限制业主的活动。同样也是损害 “住改商”业主的合法权益。老王滥用“利害关系”,打着“扰民”的借口,剥夺“住改商”的业主在家劳动经营维生的天赋人权。如果“住改商”业主在经营活动中侵犯了相对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利害关系人可以相邻关系纠纷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住改商”业主停止侵害、消除危险、恢复原状或索取相应的损失赔偿。
综上,笔者认为:《物权法》第七十七条在保护其他业主正常生活秩序的同时,也尊重业主对住宅改为商业用房的自主选择权,但是本条没有真正体现保护业主“住改商”的合法权益。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对该条中的“利害关系的业主” 和“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给予正确合理的法律界定和解释。防止和警惕别有用心之人滥用《物权法》第七十七条,剥夺公民合法利用私宅从事家庭合法劳动经营谋生活动的权利,或设置种种无理障碍使得公民无法实现在家劳动经营谋生的权利。

Ⅷ 物权法中需要登记才能设立的权利包括哪些

(1)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如果以建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建设用地使回用权。以招标、拍卖答、公开协商等方式取得的荒地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在建造的建筑物这四种财产设定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物登记。抵押权自登记之日起设立。
(2)《物权法》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4)以基金份额、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股权出质的,质权自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以其他股权出质的,质权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5)知识产权的质押应当向有关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才能使得质权生效。
(6)应收账款的质押,质权自信贷征信机构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工商登记伪照房产证是什么罪名

一、所谓房产抵押,是指指房屋所有人为担保自己或他人债务的履行,从而以房屋作为抵押的经济行为。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在抵押法律关系中,以房屋设定抵押的人的抵押人,取得房屋抵押权的出借人为抵押权人,设定抵押的房屋的抵押物(抵押财产)。
1、办理房产抵押应当依法登记。
《物权法》第六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物权法》第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物权法》第十四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
2、设立抵押权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
所以,当事人之间以房产设立抵押权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登记方才生效。

二、所谓质押,是指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动产或权利出质给债权人占有,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动产或权利优先受偿。在质押法律关系中,以动产或权利设立质权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交付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质押财产)。
1、设立质权应当交付质押物。
《物权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质权自出质人交付质押财产时设立。第二百二十四条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2、设立质权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物权法》第二百一十条设立质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质权合同。
所以,当事人之间以动产或权利设立质押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并交付质押物。

如果出借人只是将房产证交付给出借人,但是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质押合同,那很明显质押权(质权)并没有生效。

阅读全文

与工商登记受物权法限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
石柱镇工商局 浏览:854
钢铁发明国 浏览:118
创造与魔法怎么卖人民币 浏览:101
知识产权专题答案 浏览:760
高发明巫溪 浏览:755
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493
亚洲给水排水有版权吗 浏览:397
湖北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 浏览:230
星光创造营后勤在哪 浏览:581
北京办理知识产权 浏览:177
交通银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几年 浏览: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