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行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机制包括那几个方面
行政协调包括以下三层意思:(1)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现代行政系统是一个与外部行政环境变化及信息要求相关的开放系统,它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对自身的要求,调整政府职能体系与行政组织结构,以增强行政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2)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政府行政系统,为增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必须协调自身内部的各种纵横向关系,这种“纵横向关系”,既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又包括政府机关各部门之间的关系。(3)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由于行政人员所居职位、所持视角、所具有的价值取向等不同,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必须通过有效的行政协调,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分歧,增强相互之间的理解、信任、支持,从而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实现行政运转协调。行政协调的类型:(1)以协调的主客体及其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三种:与外部环境的行政协调;内部纵横向的行政协调;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行政协调。(2)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为标准,可划分为四种:以解决与外部环境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适应性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结构性行政协调;以解决内部运作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动态性行政协调;以解决内外部、纵横向之间矛盾冲突为中心的沟通性行政协调。(3)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为标准,可划分为七种:高层次协调、中层次协调、基层协调、权责体制协调、规制协调、利益协调与心理协调。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前述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在实际运作中是交叉的,易于形成协调网络,但也容易抓不住要害。主要介绍三种行政协调及其机制。(1)系统环境的协调及其机制。其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①行政反馈。即行政系统把外界输入的情况,加以转换分析,通过制定政策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反作用于外部环境,再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加以调整,以达到行政目标。②职能调整。即行政系统为适应外部环境、社会需求而实行政府职能的增减和转变。这既增强了行政系统自身的适应力,又增强了社会各主体的活力。③行政参与。由政府召开各种专题调查会、论证会、听证会,通过吸引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经由各种渠道和形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政府行为,来协调分散的社会利益与政府政策之间的不一致,从而实现行政与社会的统一。(2)内部纵横向的协调及其机制。行政系统为适应外部环境、社会需求,必须协调好内部纵横向权责关系。①纵向垂直府际关系与部际关系的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②横向平行府际关系与部际关系的协调机制。关键是解决好既分工又合作的机制。(3)行政运作过程各环节的协调及其机制。关键是逐步解决好“掌舵”与“划桨”、决策与执行、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生产等职能与角色的分离机制,甚至包括党政军不办企业、“脱钩”、“收支两条线”等机制。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1)行政沟通是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行政协调是行政沟通的结果和产物。(2)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府际、部际及其人与人之间,凭借一定媒介、渠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政务信息,实现相互理解、支持、合作和行政协调运转的行为。(3)行政沟通的种类。行政沟通按照沟通渠道不同,可以划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两种类型。正式沟通指通过行政组织的正式渠道所进行的沟通。正式沟通按照信息流向的不同,又可划分为三种:①下行沟通。指按照行政组织层级节制体系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其目的是实现“上情下达”,包括下达有关工作指示和决策,它是开展行政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②上行沟通。即自下而上的沟通,亦称反馈,指按行政组织节制体系由下而上逐级反映情况、意见,其目的是实现“下情上达”,包括对上级工作指示、决策的意见和建议等。③平行沟通。指处于平行关系的府际、部际或者同事之间的横向沟通,多以协商、协调为本,其目的是实现相互支持、彼此促进,以便和谐同步完成行政组织的大目标。
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属于行政管理吗
属于。现在行政体制抄改革的趋势是简政放权,合作治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把有些原先掌握在手中的权力让渡给社会,直接表现就是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与社会团体合作治理等等。其中与社会团体合作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不是光光购买了企业或社会团体的公共服务而已,它还得履行审查、监督等职责,依然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
⑶ 什么叫公共服务啊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型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
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
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
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
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
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⑷ 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的区别
行政审批是指行政机关(包括有行政审批权的其他组织)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版其他组织提出的权申请,经过依法审查,采取“批准”、“同意”、“年检”发放证照等方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认可其资格资质、确认特定民事关系或者特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行为。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行政审批与公共服务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行政审批的对象是申请者,指具体的个人;公共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是群体。
2、服务的性质不同。行政审批是被动服务;公共服务是主动服务。
⑸ 公共服务中心是什么
公共服务中心一般指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为应对入世版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转变政府职权能,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廉洁行政体制,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方便投资者和百姓而设立的专门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职能不断扩充,现主要有三个职能:
1、是地方政府本级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及各种证照类业务集中统一办理;
2、是负责地方软环境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工作;
3、是负责地方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5)行政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指导思想:紧密围绕地方软环境建设和地方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的中心工作,以提升和完善服务功能为核心;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保证;以优质高效的工作业绩为目的,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坚持“诚信服务”的理念,正在全力推进地方政府的诚信体系建设,力争尽快建立起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发布制度,搭建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基础平台,构建起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
⑹ 社会治理下的行政公共性是什么 概念、意义、作用、
“公共性”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基础性内涵,与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治理活动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这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我们对于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价值取向,即它是实证的过程还是规范的研究,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公共性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原则,一切形式和制度的破立必须周绕这个啄则展开,因为“公共性”这个概念所标示的是最为基本的行政理念,是整个行政体系和行政行为模式建构的出发点和原则。本文在简要论述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内涵的基础上,联系我国当前行政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提出落实公共性这一核心原则的建议。
就总体而言,作为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公共性与社会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阶级与国家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公共性与社会性在最广泛意义上是一致的或领域是重合的;随着阶级与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公共性的代表,公共性逐渐从社会领域中凸显并独立出来;而在阶级与国家消亡之后,公共性与社会性又再次融为一体。因此,本文所讨论的公共性,是指处于从阶级与国家产生到消亡这一历史时期的特定概念。另外,从上述公共性的自然发展过程可以得出,社会性是公共性的存在基础,公共性则是社会性的特殊体现;社会性具有量的规定性,公共性则有质的规定性。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公共性将不断扩张与壮大,最后发展成为社会性。
⑺ 公共服务岗位和事业编制有什么区别吗
一、概率意义不同:公共服务岗位包括村官、支教、支农、支医、乡村扶贫,以及城市社区的法律援助、就业援助、廉租房配套服务等岗位。 事业编制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所使用的人员编制。
二、政治地位不同: 事业单位有编制,公共服务岗位目前来说不存在编制这个说法,是近些年来国家开始搞起的东西。
三、工资待遇不同:早期的公共服务岗位待遇较差,一般被认为是半义务服务性的工作,政府下发的村官和支教的收入大概在1500-2000左右,离事业编制在编人员差距还是较为明显。
(7)行政公共服务扩展阅读:
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自主设置本单位的各类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确保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
有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按照《试行办法》、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够参照行业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执行;其他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试行办法》和本实施意见的精神执行。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部门和事业单位建立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运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提高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水平。
⑻ 什么是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抄,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型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