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到目前2014年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占地面积是多少
江东之畔,翠螺峰旁,坐落着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文化浓郁的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20亩,地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政务中心,与马钢总部隔路相望,北通市中心,南接当涂县,西邻采石矶,东望新城区。
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师范院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合格师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1.2万人。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专业41个,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9个,高职教育类专业32个。设有教师教育系(基础部)、软件与食品工程系、旅游与外语系、艺术设计系、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5个教学系部。学校按照“服务地方、集群延伸、一体两翼、错位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融教师教育专业和高职教育专业为一体,做优做精教师教育专业,做强做活高职教育专业,两翼并行发展,实现了从培养面向小学、幼儿园全部课程师资到培养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服务转型,初步形成对应行业链的专业集群发展态势。近三年来,在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顶岗和就业的毕业年级学生分别占70%以上、60%以上。
通过“培、引、聘”等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共有教职工312人,其中专任教师263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4.3%。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57%;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7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02%;有“双师素质”教师16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1.6%。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自升格以来,学校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教师公开发表论文680多篇,论著及参编规划教材90多部,立项研究的课题近400项,其中部级课题1项、各类省级课题65项。科研、教研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2人,级教坛新秀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4名。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率连续9年保持在95%以上,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2013届校本部毕业生1963人,就业1934人,就业率98.52%,对口就业率80%以上,在马鞍山(含三县)就业533人。85名毕业生考上“农村特岗”,5名毕业生考上“村官”,139名毕业生考上专升本,572名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18名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1610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部分毕业生考取编制、三支一扶和应征入伍,此外,还有多名毕业生自主创业。
学校进一步完善“奖、贷、助、勤、补”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近三年来,学校落实的各类助学资金2100余万元,获益学生17609人,获益面超过50%;设置勤工俭学岗位316个,资助学生4508名,共53.8万元。积极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每年校内组织开展赛事20场左右,学生参与率超过80%;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生自主自治管理的引领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赞誉。
学校2013年全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近1200人次,社会文化培训近800人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及社区服务活动的师生超过8500人次,心理健康中心接待社会人员心理咨询及参观访问500人次以上,为本市各单位、社区开办讲座80余次,提供咨询服务500余例。承担的“国培计划2013”——安徽省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完成了对来自合肥、阜阳、淮南、淮北、马鞍山等5个地市的近12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全方位培训。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图书馆电子资源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广泛开展校内外综合志愿服务的基础上,以项目的形式长期不懈重点做好“阳光雨露义务支教”、“大爱无言——关注特殊教育、关爱特殊群体”、“绿色环保”三大志愿服务活动。完成了各项社会服务性考试考务工作,各项考试近20000人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紧紧瞄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学科研创新工程、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工程、师资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八大工程”,按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充实办学条件,积极参与马鞍山市整合地方高等教育资源、筹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作,努力实现建成一所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与升级、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美好愿景!
Ⅱ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住宿条件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抄科学校(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简袭称“马鞍山师专”,坐落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是教育部批准创建的安徽省属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安徽省马鞍山初级师范学校,后更名为安徽省马鞍山市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独立升格为公办普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截至2020年3月,学校有本部和秀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8.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有教职工311人,全日制在校生10845人;设有6个教学系部和12个行政教辅机构,47个高职专科专业。
Ⅲ 安徽省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公办学校吗
我市马鞍山的 是公办的 以前是中专 现在升为本科了
一、办学格局
我校始建于1958年,为全国先进师范院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文明单位。历史上,我校几易校址。1971年到2003年间曾落址于马鞍山市湖东中路60号,2003年8月整体搬迁至现址——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地处马鞍山市城南新区,占地300亩,另预留用地350亩。到目前为止,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培训合格人才一万多人,已形成了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共同发展,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融为一体,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统筹兼顾,积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综合发展的办学格局。目前,全日制在校生6100人,专业31个。
二、基本建设
我校园区自东向西分三大功能区建设,其中教学区占地面积150亩,体育运动区占地面积60亩,生活区占地面积90亩。校园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已建有教学生活用房9.6万平方米,有教学楼、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中心、音乐楼、美术楼、男女生公寓、食堂、商务用房等。教学设施方面,建有微机室10个,语音室3个共162座,美术专用房32个,形体练功房4个,琴房114个,多媒体教室31个,实验室9间,微格教室3间。有微机671台,钢琴100架,数码钢琴45台。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总值2300万元。图书馆藏书22万册,各类期刊杂志670种,电子读物折合图书30万册。建有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1个,篮球场8个(含2个灯光篮球场),排球场6个,灯光网球场2个。
三、专业建设
学校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学校31个专业当中有9个师范专业,22个非师范专业。生源地为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体上,学校按照贴近社会需求,不断巩固师范类专业,大力发展非师范专业,精心培育品牌专业,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办学内涵。2005年开始与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举办8个“二学历”本科专业,与新西兰、菲律宾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的教育。
四、师资队伍
通过“培、引、聘”等途径,全面优化师资队伍。目前,有教职工25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5人,研究生及硕士在读教师84人,攻读博士学位教师4人,高校访问学者教师4人。此外,外聘兼职教授50人,外籍教师2人。2006年以来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200多篇,各级各类研究立项课题42项;论著及参编国家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13部。按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不断做好队伍稳定工作。通过明确教学工作规范和教学岗位职责分工,建立和实行岗位聘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校计划从2006年起以每年2000人以上的招生规模,使2006年在校生达到5000人,2007年突破6100人,到2010年在校生稳定在7500人左右。专业建设上,着眼地方战略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规划,大力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专业,使2010年非师范专业数超过20个,各类专业总数达到35个。同时全面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校园占地面积达到650亩,各类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同时处理好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加大建设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Ⅳ 安徽省马鞍山市师范专科学校分数线
专业名称科类层次最高分最低分 平均分备注数学与科学理工专科460424.29439.29师范类英语教育理工专科496427454.76师范类文史专科513421465.15师范类中文与社会文史专科514421455.43师范类商务英语理工专科457276379.45非师范类文史专科514310413.55非师范类工艺美术艺术类专科216.33119.66186.16非师范类(专业分)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名称科类层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备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艺术类专科220.1108.4186.5非师范类(专业分)艺术设计艺术类专科235.26115.34189.4非师范类(专业分)初等教育(美术方向)艺术类专科162.67128.66141.1师范类(专业分)初等教育(音乐方向)艺术类专科52.8436.0346.4师范类(专业分)语文教育文史类专科475395435师范类数学教育理工类专科473389431师范类英语教育文史类专科526395460.5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72396434师范类计算机教育文史类专科460398429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69389429师范类商务英语文史类专科459287373非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19353386非师范类旅游英语文史类专科462281371.5非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58375416.5非师范类旅游管理文史类专科443283363非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12281346.5非师范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文史类专科462282372非师范类理工类专科433275354非师范类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名称科类层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备注计算机教育理工专科482409431师范类文史专科498429457师范类数学教育理工专科482409440师范类学前教育理工专科458409431师范类文史专科503429455师范类对口招生专科269.66230.33244.84对口招生专业特征成绩英语教育理工专科501409443师范类文史专科517429463师范类语文教育文史专科515429459师范类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理工专科387302333非师范类文史专科515372415非师范类计算机网络技术理工专科429302354非师范类软件技术理工专科420304373非师范类旅游管理理工专科444300348非师范类文史专科473300358非师范类食品加工技术理工专科393302357非师范类应用日语理工专科423304353非师范类文史专科454343389非师范类商务英语理工专科430338384非师范类文史专科473301375非师范类新闻采编与制作文史专科459306366非师范类美术教育艺术专科173.3365.34127.22师范类(专业分)音乐教育艺术专科67.9420.7742.52师范类(专业分)服装设计艺术专科17697.33128.45非师范类(专业分)艺术设计艺术专科159.6770.66127.43非师范类(专业分)装潢艺术设计艺术专科16179.67129.63非师范类(专业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艺术专科167.67100.67129.33非师范类(专业分
Ⅳ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属于什么街道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址:
安徽省马鞍山市湖西南路369号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有全内日制在容校生7218人,
共有11个专业大类,
16个专业类,
43个专业,
其中省级特色专业11个,
校级特色(教改)专业4个。
Ⅵ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啊
别来真的,千万别填这个志愿,又小又破,单招5年制一大堆,高考进来的没几个,很多地方没我原来高中好
Ⅶ 马鞍山高等师范专科学院哪天开学
军训一星期 9月5号、6号开学 唉你要每天接受做早操的命运了!同情
Ⅷ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内西南路369号容
http://www.massz.cn/
Ⅸ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怎么样宿舍环境怎样教学模式怎样就业率高不高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20亩,地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毗邻政务中心,与马钢总部隔路相望,北通市中心,南接当涂县,西邻采石矶,东望新城区。
学校曾荣获全国先进师范院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文明单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绿化模范单位等荣誉。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内涵发展,培育办学特色。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先后为社会培养培训基础教育合格师资、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3万人。
目前,全日制在校生7000人,专业41个,其中教师教育类专业9个,高职教育类专业32个。设有教师教育系(基础部)、软件与食品工程系、旅游与外语系、艺术设计系、经济与社会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5个教学系部。学校按照“服务地方、集群延伸、一体两翼、错位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按照相关行业人才需求,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融教师教育专业和高职教育专业为一体,做优做精教师教育专业,做强做活高职教育专业,两翼并行发展,实现了从培养面向小学、幼儿园全部课程师资到培养多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服务转型,初步形成对应行业链的专业集群发展态势。近三年来,在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顶岗和就业的毕业年级学生分别占70%以上、60%以上。
通过“培、引、聘”等途径,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优化师资队伍。学校共有教职工305人,其中专任教师254人,占教职工总数的83%。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教师7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专任教师全部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7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9%;有“双师素质”教师170人。以人才促科研,以科研育人才。自升格以来,学校在教研、科研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教师公开发表论文830篇,论著及参编规划教材95部,立项研究的课题近476项,其中部级课题1项,各级省级课题78项。科研、教研工作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水平的提升,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学校有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13名。
学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 2014届校本部毕业生2142人,就业2034人,就业率95%,在马鞍山(含三县三区)就业736人。90名毕业生考上“农村特岗”,123名毕业生考上专升本,411名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和幼儿园工作,1746名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部分毕业生考取编制、三支一扶和应征入伍,此外,还有12名毕业生成功自主创业。
学校进一步完善“奖、贷、助、勤、补”资助体系,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近三年来,学校落实的各类助学资金2100余万元,获益学生19400人,获益面超过60%;设置勤工俭学岗位380个,资助学生3809名,共105万元。积极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活动,每年校内组织开展赛事20场左右,学生参与率超过80%;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在学生自主自治管理的引领作用,组织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了社会的良好赞誉。
学校2014年全年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近1200人次,社会文化培训近800人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及社区服务活动的师生超过8500人次,心理健康中心接待社会人员心理咨询及参观访问500人次以上,为本市各单位、社区开办讲座80余次,提供咨询服务500余例。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图书馆电子资源等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在广泛开展校内外综合志愿服务的基础上,以项目的形式长期不懈重点做好“阳光雨露义务支教”、“大爱无言——关注特殊教育、关爱特殊群体”、“绿色环保”三大志愿服务活动。完成了各项社会服务性考试考务工作,各项考试近20000人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十二五”期间,学校将紧紧瞄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学科研创新工程、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工程、师资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八大工程”,按照本科院校设置标准充实办学条件,坚定走“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特色兴校”之路,努力实现将学校建成一所服务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调整与升级、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