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小林的介绍
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赵小林,长期从事微机电系统及细加工技术的研究,多年来,先后完成了十多项重点项目:如国家计委“95”攻关、国家“863”计划和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等科研任务。在微机械研究中,应用LIGA、准LIGA、高深宽比光刻等多项技术解决了微马达、微铰链、微行星齿轮减速器、微光开关、光衰减器等微器件研制方面的技术难点,取得较大成果。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先后于1992年“薄膜磁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 赵小林的人物经历
铁路说唱团相声作家。师承相声前辈张喜林。
赵小林原是粮店的职工,现在相声界还经常叫他“面儿赵”。因为酷爱相声,后来搞了专业。他的相声作品被多位名家表演,最有名的要算祥瑞的《换包装》,获文化部的“文华奖”。还有多名演员都表演过的《省略语》,《戏改歌》等等。
他是第一个抱吉他上台的相声演员,当时媒体称为“电吉他相声”。刚刚面世就火的一塌糊涂,当年的小青年,谁没听过赵小林的电吉他相声,还真的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从此再也没资格吹牛拔尖了,因为他实在是太OUT了。
不料这一大胆的尝试,受到了来自相声主流群体羡慕嫉妒恨的打击,就连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此处删去三个字,且不做任何解释),也在研讨会上扬言“如果承认这也是相声,我就搬一台钢琴上去……”。于是,一夜之间“赵小林”成了相声界的另类,北京曲艺团的赵小林怕受影响,改名为“笑林”以示区别。
可惜,赵小林吃的不是螃蟹,而是蚂蚱,他的探索没有成功,但也有收获。一是证明了歌曲与相声八字相克,不是一家人难进一家门;二是证明了蚂蚱虽不像螃蟹那样可以成为佳肴,但偶尔食之也是一道美味。而今已有许多相声演员,把吉他当成一种技艺,不时登台展示。
赵小林从事业余相声创作近30年,他与妻子马贵荣一起合作创作过200多段相声,其中《电影漫谈》、《换包装》、《省略词》等作品曾一度脍炙人口。但一篇作品几百元的费用却令他们的生活经常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赵小林认为,为相声的长远发展计,应采取措施理顺作者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演出收益以调动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最好是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
他被众多评论家称为“相声创作天才”。
3. 赵小林怎么改英文名
中 文: 赵 小 林
English: Zhao Xiaolin
4. 赵小林的个人生活
赵小林:北京青年曲艺队相声演员:张喜林的徒弟、于洪涛的师父、马贵荣的丈夫。
5. 相声赵小林的师傅
张喜林(1934年----1998年),男,演员师承相声前辈赵霭如先生,是相声艺术第六代传人。
张喜林先生一生乐善好施、豁达宽厚。对前辈长者尊重有加,对弟子晚辈关爱呵护。他生性耿直,从不趋炎附势,能够从容淡定的看待人生。张先生对物质生活无所追求,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他曲艺知识丰富,技能全面。“现岔”(即兴演唱岔曲)堪称一绝。对民俗、美食、中医药等涉猎广泛,对易经及佛学亦有相当造诣。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张先生弟子中,仍有很多活跃在舞台上,北京曲艺团演员李业明先生,保定市歌舞团团长冯春岭先生以及胡伟新、赵小林等。优秀青年相声演员王玥波则是张喜林先生的再传弟子。
我们纪念张喜林先生,要学习先生的艺德风范,以先生的精神勤勉自励,为曲艺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6. 赵小林的介绍
赵小林 1965年出生,湖南新宁人,1983年新宁二中毕业,1986年原湖南大学邵阳分校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毕业并留校任教;于1998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于2008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国家统招),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研究方向为微电子制造。2002年获副教授职称,2008年获教授职称。
7. 你们知道孙越的师父是谁吗
相声界的师承传统还是很根深蒂固的,例如德云社的郭德纲拜的师父是侯耀文,而侯耀文的师父是赵佩茹,也就是说郭德纲是赵佩茹一门的学生。很多不清楚相声界师承传统的人以为,侯耀文是侯宝林先生的儿子,自然就是侯宝林先生的弟子,其实不然。
2006年,马贵荣和赵小林离婚,让孙越等众多拜师赵小林的徒弟不知所措,毕竟赵小林没有教过他们这些徒弟,是有名无实的师徒。这才有了后来马贵荣拜师女相声前辈回婉华。有了师承以后,马贵荣正式招收徒弟,首席大徒弟正是王玥波(早期给郭德纲捧哏),但很多学员班时期的学生都已改拜师门,这其中也包括孙越。
最后孙越在师哥于谦的引荐下,拜在相声名家石富宽门下
孙越成为于谦的同门师兄弟。相声界从原来的师父改拜到另一个师父门下,行话叫“跳门”,“跳门”并不是光彩之事,反倒被同行耻笑,所以孙越以及德云社演员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他的师承。
8. 赵小林的个人履历
2001年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后的赵小林,在湖南麻阳县文昌阁乡建起了“小林现代科技示范园”,向群众推广加硒高山刺葡萄、中华梨枣等特色水果栽种技术,带动了邻近两县4个乡的村民开发荒山5000多亩,栽种“麻阳”牌紫葡萄。
2004年11月,赵小林调任县农科教办任主任。上任不到1个月,他便用双脚“丈量”完了全县24个乡镇。他提出了脱贫先“富脑”,为农民朋友“输血”、“换脑”,在农科教办的400多天里,他带领农科教办的工作人员,奔走于全县24个乡镇的村组之间,在田间地头、果园菜地中,用朴实无华、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农民传授农业新技术,推广科技新品种。他那12双破烂的解放鞋便见证了他为农民举办26期技术讲座,培训3800多农民,发放4200余份资料的每一个细节。
2005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在农业上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工作目标后,赵小林便“泡”在县农办办公室里,缠着工作人员教他上网查找关于无公害方面的技术。当他在中国特产报的网页中查阅到“以螨治螨,果农坐收橘利”的报道后,便南下到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了解扑食螨的效果,北上河南佳多公司了解频振式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新技术。当他了解到扑食螨能够有效地控制红(黄)蜘蛛、锈壁虱等柑桔病虫害,频振式杀虫灯能杀灭1287种农林害虫的效果后,他便自己垫付资金购买了20袋扑食螨和10盏频振式杀虫灯,在岩门镇大路坳村柑桔大户刘保的13亩冰糖橙园内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刘保去年13亩果园开支只花去2000元(其中购买扑食螨1600元、杀虫灯358元),比原来购买农药和请小工打农药的费用4000元相比成本减少了2000元,由于采用了生物杀虫,刘保的冰糖橙无农药残留物属无公害水果,13亩冰糖橙还未成熟便被外地客商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订购一空。收到良好的效果后,赵小林又踏上了北上和南下的列车,购买了5万袋扑食螨和杀虫灯,在全县尧市乡、文昌阁乡、江口墟镇、岩门镇等8个乡镇进行推广,推广面积达6000多亩,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9. 赵小林的简介
男、52岁。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总装微米/纳米专业技术专家组成员。
10. 赵小林的简介
赵小林:博士,教授,中共党员,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邵阳学院机械与材料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制造系统的数字化控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