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规范社会用字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所谓规范社会用字,就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使用祖国的文字。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和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影响着人与计算机的交流,甚至影响着商品货物的流通。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媒体影视、广告、出版物、商品包装、广告牌却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
规范社会用字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第九条 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 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语文出版物中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的,应当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必要的注释。
第十二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第十四条 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三)招牌、广告用字;
(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第十五条 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六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
(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
(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
(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
(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十八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第十九条 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 公共服务行业应在什么范围内必须使用规范汉字
应当使用国务院于2013年8月19日颁布实施的《通用规范汉字》,共8105个汉字。其中一级字3500个;二级字3000个;三级字1605个。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什么作为服务用语
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法权》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的法规。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 宣传规范用字 语句
1、普及普通话,规范社会用字,推进“五城同创”;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文字;
3、规范社会用语用字,提升市民素养和城市文明新形象;
4、普及普通话,推行规范字,维护国家主权统一,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5、普通话是公共服务人员的第一职业语言;
6、全体市民行动起来,把普通话作为第一交际语言、第一工作语言、第一服务语言;
7、说普通话,迎四方宾客;用文明语,送一片真情;
8、树立公共服务行业新形象,人人都讲普通话;
9、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10、普通话——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交流工具;
11、普及普通话,公务员要带头;
12、普通话是您出行的第一名片;
13、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
14、大力推广普通话,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15、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
16、说好普通话,方便、文明又高雅;
17、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18、爱国旗、唱国歌,说普通话、用规范字;
19、普通话是校园语言;
20、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21、方言土语难通话,心心相融普通话;
22、说好普通话,热爱我中华;普及普通话,世界看中华;
5. 公共服务行业以____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6. 在公共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有何重要性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从殷墟甲骨时代至今,已经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它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至今仍在为四化建设服务着。同时,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汉语内部的方言也是多且复杂,这些都给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困难。作为唯一能够跨越汉语方言隔阂,沟通各兄弟民族交际的普通话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语。而规范汉字,则是记录这种共同语的最好工具。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意义重大。
可是,当我们闲暇时,漫步于大街小巷,就能发现处处都是语文,但细心一看,街头的店名、标语、匾额都不太统一,有的是简体字,有的是繁体字,有的是冷僻字,有的甚至是错别字„„各种各样,参差不齐。这都是有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视力度不足,相关部门管教不严,使至此等现象越来越严重。 我认为:不规范用字的情况是不容忽视,如:有的把螃蟹的“蟹”写成“蚧”;有的把夜宵的“宵”写成“肖”;有的把兰花的“兰”写成“兰”等。这些字给我们带来多多少少的影响,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对语文的掌握不太深,接触到这些不规范的字后,久而久之,而“以错替对”,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不仅此例,当下社会,出现了许多亵渎汉语言文字的行为表现,诸如“牙口无炎”、“默默无蚊”„„这些乱用“谐音”的做法,扰
规范汉字书写征
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对我们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是很不利的。
我认为,适当的幽默没什么不可以,但不能扰乱了优美的汉语言文字的规范性。比如消防宣传中“防范于未然”故意写作“防范于未燃”„„这样的文字看多了,即便是成年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难免会有混淆弄错的时候,很难想象对在语言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工商部门在批核群众门牌时,要严加管理,因为这是导致街头用字不规范的源头,要在此先杜绝。 二、有关部门勤检查,防止有“漏网之鱼”,使街头用字统一、规范。 三、多以媒体的形式宣传规范街头用字的重要性,加强市民群众的意识。 四、市民要做到自律,特别是一些政要与名人,他们为商厦、公司所题词、题匾时,都不要以习惯为由,随心所欲抒发出他们认为是“字”的“字”。各人做好自己的本份,那么不规范的字就会大大减少。 五、对于不够规范的店铺用语实行警告,屡教不改者实施适当的处罚。 六、学校多组织此类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让祖国的花朵从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提高意识。
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大力推行规范汉字,电台、电视台、报刊、出版物和公务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用语用字等,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汉语有“雅言”的传统,作为文化节的口号用语更应该使用雅正的书面语,语言风格优雅。《淮南子》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功用,可以惊天地泣鬼神。汉语言文字,字型优美,内涵丰富,表情达意,传达信息,我们要好好爱护它,不可随意乱用,否则会糟蹋了这份宝贵的人类财富。
7. 哪些行业必须使用规范的汉字
公共服务行业(官方、公共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公文、公章、名称牌、票据、报表、标牌、指示牌、说明书、电子屏幕、广告、宣传材料、公共场所设施的标志牌以及企事业组织名称等必须使用规范汉字。需要加注汉语拼音的,应书写在规范汉字的下方,汉语拼音的拼写要符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规定。
基本就这些规定。
8. 上海如何规范公共场所文字使用
由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语言学者等组成的专家组30日对上海主要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交通枢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展开中英文规范用字专项检查,对“奇怪翻译”等错误、不准确表述说“不”。
“旅游公共场所文字应具备准确、简洁、易懂、热情友好等特点。”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晔说。
今年以来,上海各区已逐步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上海市公共场所外国文字使用规定》等完善公共场所文字使用规范性。
上海市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规范文字用语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长期性任务。以迎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上海将进一步提升规范使用法定语言文字自觉性和准确性,提升中外游客体验。
今年上半年,上海已接待入境游客428.8万人次;国内旅游仅旅行社组团人数和接待人数已接近1亿人次。
9. 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什么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什么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公共行业以( )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专
第十三条公属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