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山德弘实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注册号:****所在地:广东省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元法定代表:李铁柳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登记状态:存续登记机关: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地址:中山市黄圃镇食品工业园健业路26号
法定代表人:李铁柳
成立时间:2005-06-01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4200000008758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中山市黄圃镇食品工业园健业路26号
⑵ 关于市长官职
1市长同时兼任市委副书记,是行政方面的长官,也就是二把手,不能直接去管法院和检察院,经济和政治方面归他管,但是就职程序上还要经过一个市人大会的选举。
2市委是党的机关,一把手是书记,现在还往往兼任人大主任,下面有副书记兼任市长,专职副书记,一般秘书长和法院院长、检察院院长、秘书长等人都是市委常委,秘书长协助市长管理行政
3有专车,乡长现在都有。
4可以掌管,但是一般都是副市长去抓这方面,市长亲自出面都是事情差不多的时候,他出来表示重视。
5市长自然是在市政府办公,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还配备办公室主任来处理日常杂事,一般都是市长亲信。
6不用每天都开会,但是市长可以自己制定个时间表,每周或者每月听下面汇报下工作,另外紧急事件可以开现场会议。
7开博览会市长有必要去,这是宣传本市,为经济发展创造软环境的大好机会,一般都是积极主动的去发言。
不知道这样回答你满意不
⑶ 民心网的省直各部门一把手和主要领导批示
1、厅长赵国红
2007年4月18日,省人事厅厅长赵国红在《2004年至2006年群众通过民心网反映涉及人事方面问题的情况综述》(专报省人事厅 第2期 总第77期《民心网内参》)上批示,望能认真研究民心网所反映问题。交由各室提出改进意见,建立督察整改机制,确保人事各项工作顺民意。涉及各市的也应一并提出要求,在全省会议上部署。
2007年11月29日,省人事厅厅长赵国红在《关于2007年三季度民心网举报投诉情况通报》(第2期《内部情况通报》)上批示,我们有收费项目的事业单位,要严格按审批的收费标准收费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不能只收费,不服务!随时接受群众监督!
2、纪检组长张秀坤
2007年7月6日,省人事厅纪检组长张秀坤在《关于群众对抚顺市某国家公务人员被判刑后仍在原岗位工作问题的反映》(专报省人事厅 第3期 总第115期《民心网内参》)上批示,请抚顺市人事局对反映的问题认真调查,并将结果报省厅。 2006年6月1日,省民政厅厅长徐铁南在《关注供暖承诺 期盼部门解决》的内参上批示,此件请有关同志阅,对群众投诉的供暖问题,凡是已经做出承诺的必须兑现,这项工作办理的如何涉及我们行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们要取信于民必须把问题解决到位。建议由房产处召开个交办会,将有关市和相关供暖企业找来,要求他们尽快落实承诺内容,监察室要跟踪和督办。
2007年5月22日,省民政厅厅长徐铁南在《2006年至今群众通过民心网反映涉及民政方面问题的情况综述》(专报省民政厅 第3期 总第89期《民心网内参》)上批示,此件请办公室复印送各部门领导阅。请分管领导并监察室继续做好民心网群众投诉举报问题的办理工作,对排在前三位的问题分别由分管部门领导和有关处室提出整改措施尽快予以纠正。 2007年4月8日,省工商局局长李铁民在《关于群众对年检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的反映》上批示,请重视这个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07年4月26日,省工商局局长李铁民在《民心网内参五星专报》上批示,请监察处同志阅处。采取适当方式,将此信息反馈给抚顺局。应举一反三,固本清源,妥善处理好类似的问题。 1、局长王秉杰
2006年9月30日,省环保局局长王秉杰在《需要环保部门关注的几个问题》(省环保局专报第1期 总第9期《民心网内参》)上批示,请国华同志召集相关处室认真研究落实并将结果反馈省纠风办。
2、纪检组长范国华
2007年9月18日,省环保局纪检组长范国华在《关于沈阳地区部分群众对涉及环保问题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情况反映》(2007第114期 总第143期《民心网内参》)上批示,请监察室、环监局阅。会同沈阳市局积极做好工作。要加大对群众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切实维护群众的权益。 2008年3月31日,省国资委主任左大光在《2008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上批示,请厅主管领导组织办公室等处室研究落实我委政务公开的各项工作。
2008年5月4日,省国资委主任左大光在《民心网内参》(2008年第17期 总第195期)上批示要求,请办公室了解一下,一月份转办件未报结是什么原因,今后我们要重视此项工作。 2007年3月2日,原省教育厅厅长张德祥在《关于校园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情况反映》(2007年第23期 总第52期)上批示,请就“内参”中反映的问题与有关部门沟通认真加以解决,并向民心网逐一反馈。
⑷ 李铁生的抗战经历
1941年初,面对反扫荡斗争的严峻形势,中共雁北地委按照党中央关于到敌后的敌后去开辟游击区的指示,果断决定成立中共应县县委,以加强党对这一地区工作的领导。同时决定调他到应县县委担任宣传部部长。期间,他和县委其他负责同志紧密依靠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发动群众,以游击战、持久战、运动战、地雷战奇袭敌人;自力更生破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召开群英会、祝捷会,庆祝反扫荡斗争的伟大胜利,激发鼓舞根据地军民的斗志和士气,巩固扩大了敌后根据地。1944年4月他进入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同年9月任应县县长。1945年2月改任中共应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艰难困苦的抗战岁月里。他与他的战友们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抗战胜利后,他调任雁北专署秘书主任,党内任地委委员。1946年5月始任中共雁北地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长、部长,地委民运部部长,雁北专署副专员等职。1948年11月中共北岳区党委决定任命他为新组建的大同市政府市长兼军管会委员,准备解放大同城。随后他和市委书记赵汉等主要领导带领即将入城的269名地方干部,分别在浑源县和大同县参加了进城前的集中学习。同时,成立市委领导下的对敌斗争委员会,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分化瓦解敌军,为争取和平解放大同创造条件。1949年4月,察哈尔省委决定调整大同市领导班子,市长由市委书记赵汉同志兼任,他担任副市长。紧接着他协助赵汉同志对接管市区机关和工矿企业等单位的干部相应地进行了配备和充实。与此同时,他与同志们仔细运筹入城方案,制订入城计划,宣讲入城纪律,颁布入城守则。充分做好接收大同的各项工作,务求万无一失。
1949年5月1日,饱经沧桑的大同古城在人民的欢呼声中迎来了新生。大同解放后,他与赵汉同志负责全面接收工作。依照军事、政府系统对口接收程序,迅速派出接收小组分头接管旧政权的军事机关、党政会机关及司法、公安、田粮、交通、邮电、工商、厂矿、文教、卫生、民政等前政府主要部门、单位。整顿户口,建立新制度。肃清反动残余,荡涤污泥浊水,严惩犯罪活动,禁毒、禁赌、禁娼,取缔一贯道等反动会道门,安定社会秩序,巩固人民政权。及时组织开展了文教卫生系统的新制度建设,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即由他挂帅负责解放后大同辖区的土地改革工作。期间他经过深入调研,细致摸排,出台了《大同市辖区农业土地解决办法草案》,受到农民兄弟的普遍欢迎。三年恢复时期,他紧紧围绕工作重心,认真整顿经济工作,首先恢复煤炭生产和工商业系统,确保了全市人民群众的物资供应。同时他集成各方智慧致力经济结构的调整,将原来的五种不同的经济形式,全部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就要迅速开展对郊区的农业,城市的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面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他与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按照党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发展壮大国营经济,推动公私合营。先后领导了水泥厂、柴油机厂、机车厂、化工厂、电热站、铁路编组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国企的选址和建设,为顺利实现经济结构的过渡,圆满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作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6月28日首届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隆重召开,会上他向各界人民代表通报全国新政协筹委会的成立经过及意义,经代表们认真讨论,一致表示拥护,当即通电中央希望新政协早日组成。1951年12月,为响应上级关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号召,组建大同市节约委员会,他被推选为第一副主任。1952年6月26日,大同市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上他当选为大同市人民政府市长。作为大同人民的父母官,任期内他致力于全市的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提高生产率,想方设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兴修水利、规划市政、植树造林,还亲自领导了大同中学这所新型的社会主义知识殿堂的选址、奠基和建校。1954年1月16日华北局批准,任命他为中共大同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1957年赴中央党校学习。1958年任中共晋北地委书记处书记、晋北行政公署专员。1959年调任山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62年任中共山西大学党委书记处书记、副校长。同年12月任山西省手管局局长、党组书记。当时正值我国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受命恢复调整全省的手工业生产。其间,他克服重重困难与阻力,走访、调查、研究,向省委提出了恢复调整全省手工业的建议,并带着本系统职工深入各地市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很快使全省的手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解决了市场短缺,缓解了供需矛盾。1964年他调任冶金部十三局四清工作团团长,后任阳泉矿务局四清工作团团长。1966年8月抽到中共山西省委接待站任大学组组长,负责太原工学院的联络工作。“文革”初期被造反派非法关押、摧残、折磨,1967年2月23日被迫害致死。年仅52岁。
他是大同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至三届委员、第四届副主席。1955年3月起任政协大同市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席。在他担任大同市主要领导兼市委统战部部长期间,团结各界人士,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相继启用了郝绳祖、祁乐天、兰效汤、马忠、郭岐山、吴筱山、王兆清、王缮、彭继先、许文华等一大批党外朋友和爱国知识分子参加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重大问题的协商。其中祁乐天任副市长,吴筱山任教育局长,马忠任公用事业局局长,燕树敏任卫生局副局长,兰效汤任民政局局长,杜继良任体委副主任,崔青海任中行大同分行副行长等,并为2000余名旧知识分子安置了合适的工作,在政治上提高非党人士的地位。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爱国统一战线,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00年中华书局出版《大同市志》李大宏 李大钧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