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铁力马鞍山传说

铁力马鞍山传说

发布时间:2021-08-13 09:25:07

⑴ 讲讲你听说过的马鞍山有哪些民间故事

知道这个故事是好多年了,一直记着的,忘了是听来的还是看书上的。话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经常吃不上饭,只有去要饭了。有一个冬天,朱元璋随母亲去一个村庄要饭吃,天很晚了还没有要到多少吃的,天很冷,母亲此时又生病了。 朱元璋把母亲搀扶进一座无人看守的破庙里,看着昏睡的母亲他心急如焚,心想:这要是有一口锅该是多好呀,可以给母亲烧点开水煮点饭,有了热水热饭母亲会好受些。他决定到村里去想想办法。 半夜三更,他来到一户人家见四下无人就翻墙进入,从这家的厨房里扒下一口锅顶在头上又原路返回了破庙。朱元璋支起锅烧了热水又煮了饭,然后叫醒母亲。母亲醒来看见那口锅便惊问哪来的,朱元璋如实说是偷来的。 母亲很生气:重八(朱元璋的小名叫重八。),咱人穷志不穷,你年纪还小,也不能不懂事啊,可千万不能做偷鸡摸狗的事啊! 朱元璋说:“我先用几天吧,用完了再送回去。” 可是母亲一定要他马上就送回去,母亲说一想到是用偷来的口锅做的饭她就吃不下去,“用偷来的锅做的饭,就是大鱼大肉我也吃不香啊!” 朱元璋没有办法,只好把锅收拾干净重新顶在头上要给那户人家送去。等来到村外,朱元璋发现此时天色已经大亮,再去翻墙入户就要被人发现的,真的会被当做盗贼抓起来的。朱元璋犯了愁,他想这要是再黑一阵天该有多好啊。他冲着天上喊道:“老天爷,你要是能看到就请让天色再黑一阵吧!” 说来还真的就来,本来还是大亮的天色忽然之间就黑了下来,朱元璋大喜,急忙将锅送回去了人家的厨房。 这就是天刚亮之前一阵黑的来历。

⑵ 求关于马鞍山的神话故事

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版蛾眉亭据险而临深,权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

另,马鞍山采石矶公园里还有李白的衣冠冢。

⑶ 关于马鞍山有个传说,是项羽的马的马鞍掉到了乌江里,形成了马鞍山,但是以前乌江隶属巢湖市,哪来的这个

那些没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总要给自己杜撰一点传奇色彩 让人感觉很牛逼啊

⑷ 马鞍山采石矶的三元洞名字的来历

三元洞得名有二:
起源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僧人定如云游,悦此清内幽绝俗,遂容率众僧供奉天、地、水三元神位于此而得名三元洞。
起源二:根据民间传说,湖南三秀才乘船赴京会考,途经采石忽遇狂风骤雨,幸得神仙保佑,方才化险为夷。后三人皆金榜题名,为官一方,为报神仙救命之恩,捐资就洞筑楼,改名三官洞。

中文名:马鞍山市三元洞
别 名:三元洞又名三官洞
地 点:马鞍山

⑸ 曲江马坝的马鞍山的历史与传说

十里亭溜冰场(同乐来园附近);
铁路自文化宫溜冰场(韶关东站附近);
工人文化宫溜冰场(步行街/风度南路/文化街);
青少年宫溜冰场(西河桥头);
龙洲岛溜冰场(21路公交车总站);
韶关学院商业街溜冰场(7路车到商业中心站下车);
马坝马鞍山溜冰场(曲江人民公园);
希望采纳

⑹ 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是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安徽和县乌江专,自觉无颜见江属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来。

⑺ 黑龙江省铁力市的由来

铁力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先人,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 息、繁衍。据考证,铁力在唐虞三代(周以前)属肃慎,战国为貌地,汉为村地, 后汉三国时期属扶余部,晋属寇漫汗,唐属河北道黑水都督府,元属水达达路,明 属奴儿干部司阿者迷河卫和哈郎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了铁山包协 领署,统辖正蓝,镶蓝两旗。民国4年(1915年),成立铁骊设治局。伪大同2年 (1933年),建立铁骊县公署。伪康德10年(1943年),庆城县(庆安)和铁骊 县合并,改称庆安县,铁硼设铁俪街。“九·三”抗战胜利后,1946年1月建立庆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镇边军统领富古唐阿率兵2 500人进驻铁山包,在治城东4里处修筑5座营垒,呈梅花形,人称“五大营”。
△道士路教顺在桃山修建山育观。从此道教传入本县。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境内移入满族5 000人,每户授地45垧,免租30均升科。
△垦荒者领地先交荒价(押租),每响收荒价1吊。所垦荒地限期5年升科,未升科荒地每年每响纳小科钱60文。
△富古庙阿率镇边军开赴中日甲午战争前线。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从绥化迁入满、汉、锡伯族1200户,设40屯,每屯30户,屯垦于境内西部平原。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11月24日(农历十月初三),俄兵入侵铁山包,焚毁镇边军五大营。是年,镇边军右翼有营前哨哨长马常成战役,其弟马常庆袭职,任铁山包镶篮旗
云骑尉。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11月27日(农历十月二十一日),金(金牛山)怀(怀獾山)马(小马鞍山)煤矿始行开采。
是年,省巡按署衙门在大口面(今年丰乡政府驻地),设矿务总分局。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12月(农历十二月),北团林子(今绥化市)武营协领移驻铁山包。乌珍布任铁山包协领署协领。
是年,全境划为正蓝、镶蓝、镶红、镶白4个旗,辖58个屯。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于筹划江省设治摺内奏,拟将铁山包改设铁骊县,未果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修筑铁山包协领署衙门。
△金纳德(心斋)任铁山包协领署东布特哈总管。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4月9日,铁山包屯田旗丁共1 200户,每户授地45响,其中15响免租,另外30响至1913年升科。
是年,协领署于大口门子屯,借煤矿局房舍,建立初高两等小学堂,有学生
百余人。
△全境出放熟地54 000垧。其中升科熟地36 000垧,免租熟地18 000垧。
19Q9年(清宣统元年)
△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辖三道、七府、六厅、一州、七县。铁山包协领署隶
属绥化府管辖。
△宣统立宪,铁山包协领转饬所属各旗选举人附入绥化投票,绥、铁两处共
选出议员5人。
△金怀马煤矿停采;大口而矿务总分局移交铁山包协领署。
1910年(清宣统二年)
△境内征收的税捐有营业税、物产税、杂税,计3个税种。
△初高两等小学堂迁校于协领衙门院内。是年秋,学堂停办。
1911年(清宣统三年)
△巴施武任铁山包协领署协领。民国4年曾一度调省,旋即复任。
△铁山包疆界,西以铁山包河与余庆(今庆安)为界,南至横头山、拉把河
流域,东至大、小马鞍山、获獾山、金牛山,北至藕根河流域。
△境内人口为21 263人。
1912年(民国元年)
9月,何子成创办铁骊慈善会。
是年,城西呼兰河设渡口,以木船摆渡,接送过往行人。
△金怀马煤矿所采之煤批销绥化售煤分局328 475斤,合钱20 162吊余。
△铁山包设邮政分局,山商号“公兴涌”代办全境邮政业务。
△由金纯广资助,道士孙永庆募化集资,开工修建凌云山明命寺庙宇。
1913年(民国2年)
△绅士李春山、来琨、杨少卿等赴奉、吉一带招收垦荒户,年内出放逃佃耕
地40 339垧。
1914年(民国3年)
6月,东北实行省、道、县三级管理制,分设三省十道,铁山包协领署隶属黑
龙江省绥兰道。
9月,设铁山包第四清丈兼招垦分局,年内收清丈费12 986银元。
是年,境内发生鼠疫,因染疫死亡618人。
1915年(民国4年)
2月17日,黑龙江省巡按使公署第9号文件,任命王树声为铁骊设治局首任设治员,兼铁山包协领署协领。3月5日,再次行文催任,4月莅任。

⑻ 六塘马鞍山的神话传说

马鞍山是传说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在垓下全军覆没,败退至安徽和县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便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长嘶不已,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因此而得名,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来。

⑼ 关于马鞍山的民间故事 作业急

当涂的传闻佚事
姑溪河名的传说
当涂县城南有一条静静的小河从城边流过,这条小河名叫姑溪河,古时叫“姑孰溪”。“姑孰溪”名的来历因何而起,“姑孰”二字的涵义又是什么?当涂民间有这样的一个传说:相传东晋时,北方的五个少数民族,割据混战,大批难民,逃难来到南方。一天,有一位年轻美貌的姑娘,身穿素白衣裳,来到河边,一边浣纱,一边低声哭泣。过路的人关切地问她为什么忧伤,她什么也不说。趁众不备之际,她突然纵身入水,飘然而逝。当时人们只看到这个姑娘悲伤的模样,不知道她的姓名和身世。河边所有的姑娘们都互相询问:“这姑娘是谁?”随后又有很多闻讯而来的人都问:“姑娘是谁”?这条小河本来没有名字,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淹没浣衣姑娘的小河,取名为“姑孰溪”,“姑孰”就是“这姑娘是谁?”的意思。年长日久,“姑孰溪”也就被人们称之为“姑溪河”了。唐代大诗人李白寓居当涂时,深深地爱上了姑孰溪。他写的《姑孰溪》诗中有两句写道:“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是对这位投水姑娘的叹息。

李白墓碑上为何刻一古钱
安徽省当涂县青山西麓,有一茔古墓,背倚郁郁葱葱大青山,面临妩媚宁静的青山河,远眺滚滚东流的大江。这里,苍松掩映,翠竹环绕,风景秀丽。长眠在这古墓里的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千百年来,多少骚人墨客,涉水跋山,前来凭吊。但是,并没有人知道,李白的墓碑上为何刻一古钱?这,只有祖居在李白葬地的(当涂)人,才知道这个古钱的来历。
李白晚年穷困潦倒,依靠友人周济来维持生活。迫不得已之下投奔其从叔李阳冰,写《献从叔当涂宰阳冰》诗以赠。诗中除了歌颂李阳冰的文学才华和为官政绩,还陈述了自己在金陵无所可依的困难境地。但李白一生性格高傲,他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常常“一醉累月轻王候”。在王公权贵面前桀傲不驯。可是,他对姑孰(古时当涂)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却有着极其深厚、真挚的感情,从而得到当涂人民的无限崇敬和热爱。对李白晚年的处境和遭遇,当涂人更加同情。因此,在李白死后安葬时,为他的墓碑上刻一古钱,好让他在阴间不再穷困,有钱打酒喝,表达了当涂人民的一片心意。

争葬李白的传说
大诗人李白临终以前,寄居于采石翠螺山麓。有天夜晚,他泛舟纵酒,醉后仗着豪兴,入江捞月被溺死。采石的乡亲们,接连3天都没有捞到李白的遗体,人人焦虑不安。
在采石江面的当涂境内,有条汊河叫姑溪河,这条河与水阳江汇合,水阳江东岸有座青山,离采石30多华里。就在李白死后的第三天,青山的人们突然在水阳江中,发现了李白的尸体,那狷介傲岸的神态,一如生前。于是,人们随即打捞上岸,备棺收敛,决定安葬于青山。
这一消息很快被采石人得知,便选派一批人赶到青山,要把李白遗体抬运回采石,建墓于翠螺山。可青山人坚决不同意,这样双方就发生争吵,越吵越凶,各不相让,最后闹到了当涂县衙,打起了官司。
当时的当涂县令李阳冰,是李白族叔。这几天,他正在为李白醉酒淹死于江中,暗自叹息不已,忽听衙役禀报,采石、青山两地人为争葬李白之事来打官司,便决定亲自来判断这件事。
李县令叫采石人先说。采石人说:“李白诗传天下,名扬四方。晚年留连当涂山水,尤爱采石翠螺。居翠螺山后,乡邻引以为荣,以亲人相待。今不幸溺江而亡,乡人无不为之流涕。本想将他葬于翠螺山,使其英名与山共存。谁料青山乡民将遗体捞起,欲葬于青山。李白生居之地,最应该是他死眠之处。”
李阳冰频频点头。青山人连忙说:“李白最喜爱青山,他生前常来青山,或寻访谢朓遗迹,或林间抱琴醉卧。乡民常仰见其风采,聆听其吟青山诗篇,实为我乡荣幸。今诗人不幸落水而死,然其尸体不顺流而下,却逆流而上,直浮青山脚下。可见,青山实为太白安葬之地,若葬他处,其在天之灵定会不安。”
李阳冰听后经过深思,想出个折衷的办法。说道:“太白生前爱采石,采石乡民将他视为家人,理应在翠螺建墓立碑。然其落江身亡,尸体竟逆水浮至青山,亦可见其身前已有夙愿。本县判定:在采石翠螺山建衣冠墓,修太白祠,永享祭祀;在青山建墓立碑,将李白入棺身葬,使其长眠于青山,以遂其愿。”
于是,这场争葬李白的纠纷就这样了结。
因此直到现在,采石、青山各有一个李白墓。采石是李白的衣冠冢,青山是李白的真身墓。

阅读全文

与铁力马鞍山传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
基本卫生公共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62
初中数学校本研修成果 浏览:30
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张力 浏览:369
荣玉证书 浏览:382
凌文马鞍山 浏览: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