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城市公共服务空间

城市公共服务空间

发布时间:2021-08-12 12:28:26

Ⅰ 公共空间在城市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公共空间应该大多是在城市中起到一个便民休闲的作用
比如很多街角公园社区广场
都是方便大家休闲放松或者锻炼身体的地方

Ⅱ 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特征是什么,与西方有哪些异同

酒吧、阶级与族群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在他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指出,在东(中国江南)西(英格兰)方经济中的“大分流”,至迟发生在18世纪末;在那之前,它们的经济特点十分接近。罗威廉(William Rowe)在对清中叶精英意识的研究中发现,那些杰出的儒官,与欧洲启蒙时期的思想家有许多相通之处。他认为,由于在18世纪亚洲与西方“日益联系在一起”,而且都“面对更多的本土变化过程”,因此“如果两个社会的精英意识没有形成某种共同之处,倒是真的奇怪了”。当然,彭慕兰、罗威廉这里揭示的是中国与西方某些经济和思想的共同点,而经济和思想的共同之处可能产生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类似现象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19世纪的美国城市里,各个族群都有自己社会生活空间,酒吧“对许多住在附近的人来说本质上犹如教堂”,对某些社会群体和族群来讲是其文化和经济背景相同的人的聚集地,酒吧里存在着职业、族群、邻里等各种联系。从这个方面来看,酒吧与那些由同乡会、同业公会、袍哥所开办的茶馆非常相似。同乡会的茶馆为相同籍贯的移民服务,那些同业公会的茶馆则为本业人士服务,而那些邻里的街头茶馆则为住在附近的居民服务,当然它们也并不排斥其他顾客。犹如茶馆成为这种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心,美国的酒吧也是群体和社团的聚集场所,甚至作为它们活动的总部。
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的茶馆与西方的酒馆(tavern)、咖啡馆(coffeehouse)、餐厅(café),特别是酒吧(saloon)有着类似的功能。关于法国的“café”,很难用中文翻译,因为它既非完全的酒馆/咖啡馆,亦非完全的餐馆;它既卖咖啡,也卖酒,还卖像“三明治”这类的快餐。这里翻译为“餐厅”,是为了与“饭馆”(restaurant)进行区别。丽贝卡·斯潘(Rebecca Spang)把巴黎的“饭馆”与“餐厅”进行了比较,称一个餐厅能够同时为500个顾客服务,提供大众午餐、饮料、报纸或其他读物;但一个饭馆很难为超过200人服务,其地方不大,服务的客人不多。因此, 饭馆服务的“特点不是普通服务,而是个别服务”。如果说餐厅的顾客读报纸,“思考他们周围的世界”;那么,饭馆的顾客读菜单,“想的是他们自己的生理需要” 。
作为小生意和公共空间,茶馆与餐馆的关系很像西方的餐厅与饭馆。不过,根据史葛·哈连(Scott Haine)的研究,在18-19世纪,“巴黎的公共空间变得更少面对公众开放”,但餐厅像教堂和戏院一样,为“最基本的公共空间,人们在那里度过工作和家庭生活之外的时间”;有意思的是,哈连把餐厅与教堂相比,他相信餐厅较少公共性,因为顾客必须在那里买东西,但是更有包容性,“因为它们提供各种饮料,而教堂不会” 。
而“saloon”虽然一般可以翻译为“酒吧”,但主要是指19-20世纪初美国城市的下层酒吧。“Saloon”这个词最早使用是在1841年,1870年代已很流行了,意思是“法国沙龙”(French salon)或者“在邮船上的大客舱”。酒吧的兴起“同样是因为工人阶级低微的地位,他们缺乏在工作场所的自由,自由时间和收入有限,居住条件也很差”。到1850年代末,“saloon”这个词出现在城市名录中,标明“其基本功能是卖酒的零售设施”。杜伊斯(Perry Duis)把“saloon”定义为作为一个“半公共空间”(semi-publicspace),因为其是私人所有,为公众服务,即是“半公共营业”(semi-public business)。
关于茶馆和酒吧相同之处的更多例子可以从其他研究中看到,如鲍尔斯(Madelon Powers)指出酒吧成为“百万工人日常生活”的社会俱乐部,这些工人把酒吧视为“穷人的俱乐部” 。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定义,如坎贝尔(Robert Campbell)也注意到酒吧在19世纪末的北美的角色是“穷人的俱乐部”(the poor man’s club),指出酒吧是工人阶级文化的一个关键部分,“男人社交的中心” 。在德国,酒吧不论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家庭,不论是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都“渗透到城市工人阶级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一个新的商业休闲形式只是单独为工人阶级,或是单独为其他任何社会集团服务的”。此外,工人还到电影院、体育场、商品会等场所,“那里各个阶级、宗教、性别的人混合在一起”。因此,“在休闲中,社会和谐在某种程度上成功了” 。在美国匹兹堡,剧院成为“平民文化” (plebeianculture)的一部分,工人在那里观看根据当地故事改编的喜剧和情景剧。19世纪巴黎的“餐厅”也经历了类似过程,工人阶级顾客“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次文化”。对于工人来说,他们比其他社会集团,更“把餐厅视为他们的家”。史葛·哈连认为,法国餐厅实际上是“工厂和工厂的附属”,也是政治舞台,经常被用来组织罢工和游行。杜伊斯指出,在美国,酒吧老板有自己的组织,如“卖酒者协会”(liquor dealers’ associations),“犹如兄弟会,提供保险、聚会以及其他社会活动”。
酒吧也为邻里生活提供了必要的设施,扮演着与茶馆类似的角色。在18—19世纪的美国城市中,由于缺乏清洁的饮水,厕所也难找,于是提供啤酒和厕所的酒吧吸引了不少顾客,在冬天还提供了温暖。酒吧还有许多附加服务,如卖食物、兑现支票、提供报纸,那些居无定所的工人甚至可以在那里“取邮件,听关于地方政治的闲聊,或得到本业有关的信息”。由于酒吧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所以人们乐意在那里聚会。像茶馆一样,酒吧还提供娱乐,如演唱、讲笑话、讲故事等,当然也有赌博、黑市酒、斗鸡等。美国城市的许多男人还把酒吧作为找工作之地,因此酒吧像茶馆一样成为一个“劳动力市场”。那些待雇的人等候在特定的酒吧,一般是在需要雇人工作的场所附近,雇主也很清楚到哪个酒吧去找雇工。
除此之外,美国城市的酒吧提供了各种活动,人们喜欢在那里拳击、打台球、下棋。有人在19世纪时写道:“我们见面、交谈、欢笑、聊天、抽烟、争论、寻找知音、探索道理、夸夸其谈、胡拉八扯、唱歌、跳舞、拉琴,各式各样的活动都有,实际上像一个俱乐部。”鲍尔斯仔细考察了在酒吧里的各类谈话,诸如“随意交谈”“说粗话”等,认为酒吧可以看成是“工人的学校”。这些美国城市史学者的描述,人们很容易在中国成都市的茶馆里找到类似之处,只不过某些玩法不一样而已,如美国工人在酒吧里打台球、跳舞,成都市民则是在茶馆里斗鸟、打围鼓。像茶馆是社会组织的活动中心一样,美国城市中的酒吧被视为“自发协会” (voluntary associations),因为这些酒吧俱乐部与小区生活的关系比其他组织更为密切。这些功能还可以从19世纪巴黎的餐厅中看到:“餐厅多种功能的性质从餐厅和其他社会空间的各种关系中显示出来”,餐厅“可以视为住所、沙龙、剧院、教堂、下水道、街道、股票交易所、议会和庆祝活动,可以想象得到的在天堂和地狱间的一切空间”。因此,人们所看到的是,这些公共场所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城市中都扮演着类似的角色。
开办一个茶馆并不需要很多资金,与在法国巴黎开一间酒馆或在美国芝加哥、波士顿开一个酒吧很相像。在18世纪的巴黎,只要“在屋顶之下有一张桌子和若干椅子”,一家酒馆便可开张。在19世纪的美国城市,一个人如果“资本有限”,那么,经营酒吧是“世界上最容易的生意”。据芝加哥的一个酒吧店主回忆,一个酒吧全部所需要的不过是“开门的钥匙”。在他付了第一个月的房租后,“便拿着租房的合同和收据”,去酿酒商那里,从他们堆货的地方得到其他用品。有学者研究了酒吧、餐厅、酒馆的管理、资本、竞争等问题,认为酒吧“缺乏生意经”,这导致了其衰落,因而把酒吧视为“功能的失败”;在美国城市里,无执照的酒吧被称为“厨吧”(kitchen barrooms),其顾客是“光顾这家人的厨房的真正的朋友或亲戚”。
像茶馆一样,法国许多餐厅都是家庭所有,如“在柜台后面的许多妇女的价值并不仅仅是漂亮的脸蛋儿,在一个夫妻店里,妻子充当的是理财、收款和会计的角色”。在美国城市的酒吧,这样的店“成本最为低廉”,因为不用付工资,“无非就是将家稍加扩张”,客厅便拿来开业,妻子和孩子都是帮手。在经济萧条之时,许多小商铺关门歇业,但酒吧却是“邻里中最稳定的生意之一”。因此,从经营的角度看,中国茶馆与美国的酒吧、法国的餐厅都非常接近,都为一般家庭做“小本生意”提供了机会。
在中国成都,许多移民都把茶馆作为他们的“半个家”;在美国城市中,因为移民流动性大,所以也经常把酒吧作为固定的收信地址。茶馆对于成都市民来说,是最普通、最便宜的消费;美国人虽然比成都人的选择性大得多,但美国酒吧的生意稳定也依然是因为“没有其他场所可以取代它”。酒吧的生意总是很灵活,可以白天为找工作的流动人口服务,晚上的客人则多是附近的住户。与此相似,茶馆欢迎来自各社会阶层的顾客,但主要为普通人服务。美国酒吧的兴起,是由于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资等状况改善的结果,因而成为“工人阶级社会生活的中心”和“商业性娱乐”的场所。
当然,中国茶馆与这些西方设施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近年研究西方历史的学者越来越多地关注公共生活,提供了新的角度去考察城市史和地方政治的演变。例如,在美国史方面,研究各种酒吧、酗酒问题和戒酒运动;而欧洲史方面,则揭示小酒馆、咖啡馆等场所中的社会复杂关系。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怎样从事公共生活,怎样使用他们所建立的公共空间。中国茶馆的密度与美国的酒吧、法国的餐厅相比要小。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巴黎有4万多家公众饮酒或喝咖啡的地方以及餐厅。在1909年,伦敦有5860家这类地方,纽约有10821家。这即是说,在每1000人中,伦敦便有1个公共饮酒处,纽约有3.15处,巴黎有11.25处。同时期,成都是中国茶馆密度最高的城市,大约平均每千人有1.5个茶馆,35万居民共有518个茶馆。

Ⅲ 城市公共空间的广场空间:

广场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广场、公园、停车场等,具有“静”与“终”的特质,也是人们停留下来,在其中进行活动时间较长的公共空间。而现代城市中的广场和公园的“迷你化”,便是高密度的城市中心满足市民公共活动需求的见证。 它们应该无处不在——它们向一个个点一样遍布城市中心,可能在你上班的路上、回家的路上、还可能在你吃午餐的地方。
“口袋公园”(Vest Pocket Park)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线中分离出来,是一个尺度宜人、远离噪声,围合而有安全感的室外开放空间。
口袋公园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它们是由一块空地或被遗忘的空间发展起来的。许多口袋公园是社区组团、私人实体或基金会利用这些空间建成公园,为当地的邻里使用。包括小型活动空间、儿童游乐空间、会见朋友的交谈空间、午餐休息空间等 。 加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是城市政府汇聚民心,体恤民情,为民积德行善的大好事、大实事,市民大众的爱市意识和公共意识往往因这些善举而逐渐增强。当公共空间品质不高,配置不公,供应不足时,容易引发社会不稳,犯罪率上升。一种并不难觅的现象是:许多城市中风光秀丽的公园、绿地常被政府机关、迎宾馆及高尔夫球场等占据。有些高大的办公楼和宏伟的前庭广场,只能使平民百姓望而怯步。风景名胜区、旅游圣地也常见什么中心、基地的特殊用地。可喜的是,如今许多被少数单位占据的用地陆续回归为真正的公共空间,如北京天坛公园等。
如有朝一日,中南海也被转为大众自由享用的人民公园,那必将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惠民事件。在城市空间资源配置中,做到政府行政区不远离百姓,政府办公楼不成为豪华标志,少建或不建为少数人专用的非低碳度假享乐的空间与设施,尽量将公共资源为市民百姓服务,那才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宗旨。 城市公共空间是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和市民大众实现“诗意地栖居”理想的有力保障。但是在一些城市发展中,盲目追求GDP,片面追求领导任期政绩,以致对破坏自然生态、污染环境的恶行惩治不力。许多所谓的“天灾”实际上都与“人祸”有关。
为此,必须将环境友好、生态优先的战略原则贯彻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始终。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及相关基础工程的专项内容;对任何重大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的同时就进行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估;反对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重视生态和实用功能,尽力保护建设地块内的原生态自然环境(或可进一步绿化),严加管制填沟、挖山等行为;重视城市主导风向上风向的氧源森林及向城市中心输氧通廊的建设;如有条件,可借鉴纽约中央公园的经验,将棚户区拆迁后的土地,辟建为大型森林公园绿地。协调自然,优化生态空间,是健康城市、宜居城市的基本构成条件。 城市公共空间总的发展趋势是功能多样化、形态多元化,只有适应于不同使用需求的多样性,才能为使用者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各类公共空间承载着诸如交通、交往、休憩、散步、观赏、健身、娱乐、餐饮、展示、教化、节庆等多种功能。多种人群,多种活动,多种事件,多种故事的汇聚生成了场所的活力,这就是公共空间的魅力所在。阅读城市、体验城市的本地居民和外来观光者都会首选公共空间来享受人生、享受幸福。但是,有些城市公共空间特别是广场,占地很大,功能却单一,没有人群聚集,没有事件发生,除了放放风筝外,很少有人光顾,花费了大量资金却缺失活力。
总体来看,城市里高质量的公共活动场所并不多,因为许多土地都让开发商盖楼了。在这有限的空间里,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使不同年龄、职业、爱好的人都能找到各自的兴奋点,都能在这里收获阳光,收获愉悦。比如在部分城区适当开发或保留一片布局紧凑的小尺度、多功能的商住混合的步行社区,使人群和活动相对集中,并保持较大的密度,必定会积攒人气,充满活力。另外,在邻近居住区的部分街巷或空地,有计划地定位、定日或定时地组织集市、早市、夜市,也必会受到市民百姓的欢迎。熙来攘往,人头攒动,类似《清明上河图》的那种集市景象,正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生动写照。当然这是与城管部门适度的人性化管理与引导分不开的。 街道是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城市交通和社会生活双重功能。但许多城市尤其是一些特大城市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交通拥堵“城市病”的侵扰。为了建设畅通城市,各地政府都在加强交通立法和交通环境治理,但这些整治工作往往都把重点放在车行交通特别是小汽车畅通上。在交通规划分配街道空间时,也往往优先考虑车行,而将人行空间置于末位。经常采用拓宽马路,建造立交桥的方式,甚至于允许小轿车占用人行道停车,使步行环境更为恶化,致使街道生活消失。据有关统计,在我国25个特大城市中,步行在诸多通勤方式中平均占37.2%,大于总出行量的1/3;在小城市中,步行则占更大比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舒适、安全、便捷的现代步行环境的建设。
建议在相关规划中,采取倒置的交通方式排列顺序,即按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或一般公交、私人轿车的次序发展交通,以便更好地适应低碳城市和低碳生活的要求。编制步行或慢行交通规划,将各类空间中的步行道、楼宇间的空中连廊、地下通道等连接成步行系统;建设步行商业街、步行文化街、步行休闲街,并在步行街区中设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如座椅、报刊亭、小卖亭、室外餐饮等。
可悲的是,我们正在走西方发达国家“汽车崇拜”的歧路,汽车旅馆、汽车影院等也已应运而生。我们把他们的失败教训误以为是成功经验,反而把自己“自行车王国”的健康、低碳出行传统丢掉了。如今西方又再提倡骑自行车,我们是否也该跟着回归历史了? 城市文化和文化力是城市软实力的组成要素。在公共空间建设中,利用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及建筑艺术、环境艺术来表现城市文化主题特色,对提升环境文化品味和社会教养水平会起到潜移默化作用。
尊重文化,传承文脉,是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据此而设计建造的公共空间易为市民大众所认同。当然,还要注意兼顾高雅文化和草根文化、民俗文化的融合。重庆市长寿区有一个长寿广场,其主题就是“长寿”。在广场上并没有立什么伟人雕像,而是敬奉了一尊和蔼可亲的老寿星塑像。许多老年人都坐在老寿星周边的座椅上歇息、养神,真是一幅和谐安详的社会图景,很有生活情趣和感染力,老百姓都亲昵地称其为老寿星广场。
当前,各地政府纷纷提出文化立市、文化兴市、文化强市的宣传口号。文化街区、文化广场、文化中心(网上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带、文化创意园及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大剧院等,皆乘国家扩大内需之机而大干快上。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我们特别需要防止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 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最直接最真切的体验,往往是从细部细节中得到的,城市政府对市民大众的人性关怀也往往是在细微处体现的。如在街口或广场的一角设有报刊亭或阅报栏,人们从浏览中体味城市文化氛围;凡是公共空间必有洁净的休憩设施;广泛设置各种文字的街路指示图;统一装设公众信息自由发布板;路名牌提供街道方位及该路段门牌的起止号;完善配置专为老年人和残障人服务的无障碍通道和智能化设施;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保护建筑安设铭牌等等。这些精做的细部,有助于起到传递爱心,引领世风回归道德高地的教化作用。
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要积极倡导与实践人性化设计理念,戮力创建人性场所:尺度宜人,设施完善,通达便利,供人自由平等享受;一般不需要“宏大叙事”,而是处处为普通人的普通事着想,夏可乘凉,冬可纳阳,坐有椅凳,行有甬道,赏有风景,娱有场地,一切皆为使用者的舒适和惬意。这样的公共空间建的越多越好。北京市天坛南门外的安乐林公园本是一座禅寺的绿地,现已成为附近居民区普通百姓的休闲天堂。这里没有几何构图,只有人性细部,树荫浓密,空气清新,满园洋溢着恬静安逸。现实中,小而亲、小而美的人性场所比大而冷漠的旷地更受公众欢迎。 在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追风逐浪的现象屡见不鲜。世纪广场热、新天地热、微缩景园热、大草坪热、大树进城热等曾经盛行一时,在各地城镇都能找到巴黎凯旋门、北京天安门、圣彼得堡冬宫和华盛顿国会大厦等粗糙低劣的仿制品。
这种不研究创造本土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却盲目克隆外国外地成果的行为是没有前途的,其所复制的东西因缺失文化价值,早晚会遭到被拆除的命运。有人说,当前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已从工业产品发展到城市和城区,是有一定根据的。在我国倡导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发展进程中,在各行各业都在将“中国制造”转化为“中国创造”的奋斗中,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也必须摆脱桎梏,走创新之路,用实际行动支持原创现代空间和建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城市规划领域,有些规划师常习惯于套用现成的规章标准,甚至将规范、条例具体内容照抄至文本中。他们很少去思考如何凸显该地特色和文化创新,因而容易形成“千城一面”、个性不强的空间形态。当前,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如何创新,还有待继续努力。

Ⅳ 城市公共空间规划需考虑的因素

1、街道公共空间景观总体设计与协调和谐原则
街道公共空间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街道公共空间的核心是人,基础是自然环境。街道公共空间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只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参与其中的,离开了人的活动、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
街道公共空间景观总体设计是以最好地利用空间区域的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按照景观利用现状,对规划区域内的景观类型、数量、比例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应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单元来考虑,追求景观整体风格的统一,既要注意单一景点的观赏效果,又要注意整体空间景观观赏的节奏韵律。 同时,景观总体设计应力求自然和谐,强调可以自由活动的连续空间和动态视觉美感,避免盲目抄袭、照搬;公共设施的尺度需与空间相协调,地面铺装应尽量统一;协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保护为前提、以发展为目的、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使景观、生态、文化和美学功能整体和谐。只有从宏观的高度综合考虑,才可能规划布局出功能合理、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

2、 “ 以人为本 ” 的设计原则
“ 以人为本 ” 就是要充分考虑人的情感、心理及生理的需要。景观及公共设施的布局与尺度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座椅的摆放位置要考虑人对私密空间的需要;要根据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到老人及残疾人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休息区、座椅尺度、专用人行道、坡道、盲文标识、专用公厕等细部设施的设计中,使街道公共空间景观真正成为大众所喜爱的休闲场所。

3、广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必须与周围景观连成一个整体,成为地区风景中的一部分,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地方在进行城市开发建设中,都将城市广场( PLAZA )作为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而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广场由一开始的集合场所,演变成民众休闲娱乐的多功能空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生存空间的质量要求日趋复杂,广场含义的多重性也就是必然的了。

Ⅳ 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公共空间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根据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城市规划区内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域内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公共使用和活动的场所,包括道路、公园、广场、绿地、体育场地、公共停车场、公共交通换乘站、城市滨水区域等。

第四条 城市公共空间遵循科学规划、统筹建设、规范管理、合理利用、方便公众的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景观、公共交通、防灾减灾、残疾人基本服务保障等需要。

第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领导,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升城市品质。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的指导监督工作。

城市人民政府规划、建设、市政、市容园林、综合执法部门(以下统称城市公共空间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使用和管理工作。前述部门在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分工由城市人民政府确定。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气象、环境保护、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工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城市公共空间管理工作。

第七条 城市公共空间为社会公众服务,满足社会交往和公共活动的需要,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破坏。

Ⅵ 当前城市发展规划中公共空间建设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大规模城市的开发,人们对城市建设的关注及对公共环境的参与热情,环境设施也日益显出其重要性,并已成为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精神的重要
组成部分。城市环境设施作为城市构成的元素,是构成环境整体不可缺少的要素。作为公共环境独特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成为人们室外活动的必要装置,而且以其特
有的功能,增加了环境设计的内涵。环境设施与其他环境实体等,成为人类文化的物化形态,在整个社会结构和设计范畴内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是指城市中的各种环境设施,在我国,其被称为公共设施或者环境设施,通俗地讲就是城市的公共生活道具的基础设施,主要为本地域的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和服务。经过城市环境设施和城市空间的不断演变,环境设施的包含范围越来越广,包括交通设施、照明设施、信息设施、贩卖设施、无障碍设施、管理设施、通信设施、公共卫生设施、休息设施以及娱乐设施等
一系列。交通设施包括自行车棚、道路分隔设施、地面铺装等;照明设施包括照明灯具等;信息设施包括指路牌、方位图、信息栏、电话亭等卫生系统
垃圾箱、饮水器、洗手器等;娱乐设施
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设施等。这些环境设施都具有公共性、适用性、开放性、艺术性,主要作用是满足城市的发展需要和城市居民生活需要,以提高生活的便捷性。
二、城市环境设施规划建设现状问题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规划建设的对象是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系统。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规划建设是为了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和途径实现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整个系统的调节、管理、操控、监督,促进环境设施规划设置与设计的体制优化。
1、规划建设的水平比较低
目前,我国公共环境设施开发与设计刚刚开始,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开发的广度还是深度、设计的形式和制造工艺水平还相差甚远。可喜的是有些大城市的设施设计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但开发的面较窄、品种单一,仅限于汽车亭、电话亭、自助提款机等几个方面。
2、缺乏专业设计人才
具体表现在没有专门的设计人员来从事城市环境设施的设计研究,就管理方面来讲也不尽如人意,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种类繁杂,没有专门的部门来统一规划与管理,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由于没有训练有素的专业设计,来设计,所以形式陈旧、设计不到位成熟、缺少灵性与创意。
3、规划建设缺乏人性化。
城市发展建设日新月异,居民小区开发建设越来越美,但城市配套设施设计开发严重滞后,没有跟上发展需求,使城市文化、小区景观建
设大打折扣。缺乏人性化设计,这是目前国内设施设计的一缺憾,如火车站过多的上下阶梯、过天桥,给旅客造成极大的不便。路标指示不明确,如高速公路、市内
街道的方向指示牌功能不明确,在街道公共场所没有供人休息的坐椅、免费的儿童游乐场所等。马路上没有或很少设有专门为行人设置的红绿灯,人行道上也很少设
置阻车柱,时有造成汽车上人行道撞伤,撞亡人的悲剧发生。总之,设计上没有考虑为人的设计。
4、环境设施商业化水平低
尽管公
共环境设施在我国个别设计院校系刚刚引入教学,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关管理部门与工厂等生产部门脱节,没有建立好的协作关系。工业化技术手段的落后,
也制约了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发展,工厂加工成本高,工艺粗糙有形成标准化、构件的互换性等。国外百货商店里还有卖自行车架,说明他们的公共环境设施已经进
入商业阶段,相比之下,我国在此领域还形成生产开发上的产业化、商业化,是很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发展趋势分析
1、多元化专业化趋势

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已从传统意义的喷泉、饮水机、休息座椅等单一的几种产品向多品种、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对公共环
境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环境设施由单一走向多样提供了生产制造的条件,同时新产品的发明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公共环境设施的开发。电脑的
出现产生了智能化的自助系统,如提款机,卖报机,自助照相机,而且分类越来越专业化.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已
从传统意义的喷泉、饮水机、休息坐椅等单一的几种产品向多品种、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如自助系统的分类已从单一的饮料机,向自助售票机、自助剪票机、自助
售烟机、自助提款机、自助卖报机乃至白助快餐机等等多层次专业化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咖啡、糖果、甜食、自动贩卖机已进入消费者的习惯之中,而且随着时
代的发展,新的环境设施还将不断出现,公共环境设施设计正在从单一的种类走向多元而且进一步地走向专业化。
2、人性化趋势
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的服务,省时、省力,将是今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
发展方向之一。以人为本是工业设计的出发点.人性化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1)满足人们的需求与使用的安全。(2)功能明确、方便。(3)对自然
生态的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提供有效的服务,省时、省力的设计,将是今后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使用者不但能有效地使
用,同时在设计上避免使用者的粗心或错误操作而受到伤害。现代环境设施还应考虑设计所适用地区环境气候、风土人情、人的生活习惯,电话亭的设计就要考虑人
的多种需求,考虑人的隐私、心理、隔音、空气的流通等,从心理因素出发,使用玻璃的通透性免去了人的压迫感,在安全性上就不能使用普通玻璃而是用钢化玻
璃.以防碎后伤人。
3、智能化趋势
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给世界的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变革,设计领域更是如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也是伴随着一场场的变革而不断地发展,进一步地向智能化迈进,并且技术生产方式的进步使原来不可实现的设想成为可能。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动了自
助系统的兴起,旅游导引地图牌这个单一不变的功能识别已被可以触摸选择的电脑智能化的资讯库所替代。
4、艺术化、景观化趋势
公共环境设施走向艺术与景观化是必然的趋势。现代公共环境设施设计已不单单是孤立的单一化的产品设计,它已越来越融入环境的整体设计之中,越来越重视单一产品设计后的规划与组合,每一产品设计也不仅限于一种形态与色彩,而是形成一个系列。比如同一造型的果皮箱的
设计,在色彩上就可以多样化些,多种多样的色彩,置于某一场景,在大环境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活跃了景观的氛围。在环境设施的规划设计上,坐椅、果皮箱、路
灯等也不仅仅限于满足功能的需求,路灯应按理论光照计算,需多远放置一个,坐椅、垃圾筒多远距离才合理,而是更加艺术化、景观化来处理。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环境设施的规
划建设可以满足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需求,有利于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环境设施规划建设中还应该注重考虑城市的发展需要,不断细化同步发展。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阅读全文

与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