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出资未经工商登记能否取得股东资格
陈某可以取得股东资格
因为法律对股东资格的保护并不是把工商登记作为唯一的、绝对的条件。法律赋予工商登记的效力是“未经登记或者变更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个人观点只供参考
❷ 关于工商登记与股东资格确认的事
看你爸占多少股份了,法院如果判了你父母平分股份那就分你爸的一半,既然判下来了就先私下解决,如果你爸不愿意,再申请强制执行吧
❸ 我的股东资格经法院确认后,公司不愿意将我的名字在工商登记注册。我应当如何办
如果同公司不能协商解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❹ 法律知识: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是否具有股东资格
确实存在公司来在工商局的登记股源东与实际股东存在不一致的情形。在公司内部涉及股东之间的纠纷中,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未经登记的股东不具备股东资格。如果公司向出资股东签发了出资证明书,同时记载了该股东的姓名、身份证号、出资时间、出资金额等内容,按照法律规定,已符合股东名册的要件;工商登记只具有对第三人公示股东权利的功能,并不具有设立股东权利的作用,股东资格不因未工商登记而被否定。
❺ 公司章程、工商登记记载的股东与股权证持有人不一致,股东身份以哪个为准疑难问题,请高手作答。
您好,您的问题已获悉,我的初步解答如下:
首先,您的问题属于股东身份确认范畴回,理论上答以是否实际出资为标准分为实质说与形式说两种观点;实务中也存在股东协议、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名册、工商登记、股权转让合同等不同证据的冲突。
其次,随着司法实务的发展,近年来对于股东身份确认的司法审判多以形式说为准,因为股东既然是一种身份、公司既然是一个组织且具有法律人格,那么股东成为公司的成员必须得到公司的认可,否则其仅为持股人、享有证券持有人的权利。
最后,鉴于司法审判实践的经验,以及上述对于身份的要求,理应以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外观主义法理”之原则加以确认。
顺颂商祺
田嘉龙律师
❻ 未经工商登记,是否可以行使股东权利
应该说,只有股东名册才是认定股东资格的首要依据,是否进行工商登记,只影响已经取得的股东资格能否对抗公司、股东之外的第三人。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股权转让应当以股东名册为准,即经载入股东名册后,出资人或受让人才能够成为公司股东,才能够行使股东的各项权利。工商登记只是股东资格的对抗要件,其本身并不影响股东权利的转让。当然,需要注意股东名册作为一个股东资格认定的形式标准,其本身也是可以被推翻的。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以及对公司的实际出资等事实都可以在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作为对股东名册的对抗依据。
不仅工商登记不是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有时候股东名册也不是认定股东资格的依据。取得股东资格的关键是对公司资本的参与。可以说,像出资证明书、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等都只是证明股东资格的证据,不能取代股东资格本身。公司法第七十四条规定,依照本法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当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载。由这条规定反推即可知道,出资证明书、公司章程、股东名册都不是股权转让的生效要件,而是股权转让后的法律后果。从逻辑上讲,也只能是受让人已经是股东了,然后才能去办理新的出资证明书,变更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以及通过公司去办理工商变更登记。至于股东名册,主要是为了保护公司,公司依照股东名册认识公司的股东,而无需适时确切地查知股权变动情况,因为这不可能也不必要。公司依照股东名册发布会议通知,分派红利,即使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公司只要是善意的,即可免责。而工商登记,则纯粹是为了保护与公司、股东进行交易的第三人,因为第三人无从知道公司内部的股权变动,其只能依据工商登记的内容进行判断。
❼ 股东之间的约定与工商登记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股东之间关于股比调整或股比变动的约定,具有股权转让合同的性质,专其可以在内部生效并约束订属约当事人股东;而股权登记效力属于对抗效力,主要保护外部善意第三人,其不必然与股权的实际权属或实际股比完全一致。因此,股东之间协议确定的股比与股权登记中记载的股比存在不一致的,在处理公司与股东之间或股东与股东之间的内部纠纷时,应当以股东之间的约定为准。如你有任何法律方面的需求,可以通过#律赢惠#寻求律师帮助。
❽ 确认股东资格是以实质要件为标准还是以形式要件工商登
以实质要件为准,不是以工商变更登记的形式要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