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刘家峡水电站在哪
刘家峡在甘肃省永靖县内,距离兰州市80公里的路程,位于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7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在从前的这个黄河谷地中,只是坐落着近百户人家的小村落。1964年建成后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被誉为黄河明珠,每年将57亿度的强大电流,送往陕西、甘肃、青海。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达54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右岸台地上,修建有长700米,宽80米的溢洪道。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水库大坝处有电厂和刘家峡旅游公司提供各式游船,游客可乘船直达水库西南端的炳灵寺石窟参观游览。一般游程约需二至三个小时,坐快艇约需一个半小时。8、9月份是刘家峡旅游的最好的季节,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黄河向西流是这里的一个奇特景观。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刘家峡,却来了个大回转,向西流去,所谓九曲黄河,在刘家峡就能够看到一曲,电站的拦河大坝就锁在这段河谷中,站在黄河单拱第一桥面上,电站主坝一览无余。主坝高147米,长100米,如同天门紧锁在悬崖峭壁之间,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坝上,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8、9月份是电站的汛期,电站届时都要提闸排洪,黄河水像被囚的雄狮冲开了闸门,汹涌咆哮,弥天水雾白茫茫直冲霄汉,惊心动魄,叹为观止。从大坝乘坐仿古游艇到库区游览,驶到洮河口,携有大量泥沙,浑浊不堪的洮河水注入水库,立即与清澈的黄河水形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但浊流很快被清波吞没,这也是一个奇景。
B. 刘家峡水电站历史
简介:刘家峡水库蓄水容量达57亿立方米,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呈西南-东北向延伸, 刘家峡水电站达54公里。拦河大坝高达147米,长840米,大坝下方是发电站厂房,在地下大厅排列着5台大型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2.5万瓦,达到年发电57亿度的规模。刘家峡水电站把陕西、甘肃、青海三省的电网联结在一起。 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壮观。游人可乘游艇溯黄河而上,入峡奇峰对峙,千岩壁立,出峡则为高山湖,黄土清波,水天一色。西行约50公里,即为炳灵寺石窟。山口有姊妹峰,形态婀娜,亭亭欲语,酷似笑迎宾客。
建设历史:刘家峡水电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电站。1964年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曾被誉为“黄河明珠”。 刘家峡水电站是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 河水利综合规划的决议》,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勘测设计, 自己 制造没备、自己施工安装, 自己调试管理的国内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发电建设总局(简称“水电总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组成贵(德)宁(夏)联合查勘队,对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进行查勘,初步拟定在刘家峡筑坝。1954年3月,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苏联专家共120余人的黄河查勘团,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查勘,自下而上,直至刘家峡坝址。在坝址比较座谈会上,苏联专家认为:兰州附近能满足综合开发任务的最好坝址是刘家峡。1954年黄委会编制的《黄河技术报告》确定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为第一期开发重点工程之一。《黄河技术报告》拟定刘家峡水电站枢纽正常高水位1728米(实际建成高程为1735米)、总库容49亿立方米(实际建成为57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2亿立方米(实际建成为41.5亿立方米)、最高大坝高124米(实际建成147米)。电站装机10台(实际装机5台)、总装机100万千瓦(实际装机122.5万千瓦)。刘家峡水电站枢纽任务是发电、灌溉和防洪。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要求采取措施,完成刘家峡水电站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保证工程及时施工。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现为水电四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拟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61年因国家经济调整缓建,1964年复工。当时,我们国家刚刚渡过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候的建设方针是“先生产,后生活”,刘家峡水电站施工条件异常艰苦。当时的重点任务是打导流洞,这个导流洞断面13×13.5米,总长度1021米,工程局组织了两个开挖队对着打,任务重、工期紧,职工们克服了不少困难,日夜奋战,取得月进尺100米的好战绩,经过15个月的艰苦奋战,导流洞终于打通了。1966年汛前建成上游围堰,从而使电站基坑具备常年施工条件。1966年4月20日,刘家峡水电站拦河大坝第一块混凝土开盘浇筑。甘肃省委副书记马继孔、副省长葛世英亲自为大坝浇筑剪彩。缆机吊着混凝土从天而降,拦河大坝在黄河两岸之间冉冉升起。尽管这当中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是水电四局职工“抓革命、促生产”的热情未减,革命干劲未减。这当中的1969年3月19日,当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一行视察刘家峡水电站。邓小平总书记说:没想到工程搞得这么快,搞得这么好!到1969年8月,拦河大坝全部浇筑完毕。左右岸副坝也于1968年、1969年浇完。1968年10月15日电站下闸蓄水,第一台机组于1969年3月29日并网发电,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产发电,电站竣工。至此,全国第一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胜利建成。1981年被评为优秀设计和优质工程,获全国优秀工程设计奖。工程总投资6.38亿元,总造价5.11亿元,单位千瓦投资512元,单位千瓦造价417元。位于库区大夏河与黄河交汇处的莲花镇是原永靖县城所在地,水库蓄水后淹没,县政府机关迁至刘家峡大坝下游三公里处的小川。水库尾端,有始建于西秦建弘元年的炳灵寺石窟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六大石窟之一。为保护文物古迹和旅客安全,电站施工期间浇铸了防护堤坝。1985年—1986年刘家峡水电厂和甘肃省文化厅共同投资,由水检公司负责设计施工,又进行了加固处理。
C. 刘家峡水电站的介绍
刘家峡水电站,中国首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位于甘肃省永靖县境内的黄河干流。1958年9月开工兴建,1961年停工,1964年复工,1975年2月4日,在西北高原丛山峻岭之间,古城兰州滔滔黄河之上,一座大坝拔地而起,这就是我国目前较大的水力发电站——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刘家峡水电站可蓄水57亿立米,年发电量57亿度,比解放初期全国一年的发电量还多。同时,它还是一个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等综合利用价值的大型水利枢纽水电站中央排列着五台大型国产水轮发电机组,分别担负着供给陕西、甘肃、青海等省用电的任务。该电站厂房宽约25米,长约180米,有20层楼高。坝型为重力坝,最大坝高147米,总库容57亿立方米。安装5台机组,总容量122.5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千瓦时。第一台机组22.5万千瓦机组于1969年3月投入运行。
D. 刘家峡水库的环境威胁
刘家峡水库由于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淤积于水库中,整个水库的实际有效库容已由建坝时的57亿立方米减少到42亿立方米,损失库容15亿立方米,严重地威胁着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由于刘家峡库区沿岸植被稀少,水库岸坡经常发生滑坡、崩塌,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库区沿岸的永靖、东乡、临夏、积石4县和临夏州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库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但刘家峡库区生态形势仍然严峻。
E. 刘家峡水库的基本信息
位置
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建库时间
1958年正式动工建设,1974年全部建成。
面积
16万亩
深度
平均水深26米,最大水深
78米
海拔
2100米
底质
泥沙
形态描述
刘家峡水库(甘肃)属于北方区的黄河水系,中营养型湖水库。
F. 刘家峡水电站属于国企吗
是,现在属甘肃省电力公司
G. 刘家峡水电站是中央管还是甘肃电力公司管辖
2012年6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发改能源〔2012〕1936号”文批复了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核准报告。甘肃黄河刘家峡水电站洮河口排沙洞及扩机工程利用原刘家峡已建大坝和水库,在水库左岸修建排沙洞,并结合排沙洞新建一地面厂房,安装两台15万千瓦的混流式机组,扩机后,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58.86亿千瓦时。该项目由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甘肃电力公司负责建设和管理。
H. 刘家峡水库的基本信息
位置 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建库时间 1958年正式动工建设,1974年全部建成。
面积 16万亩
深度 平均水深26米,最大水深 78米
海拔 2100米
底质 泥沙
形态描述 刘家峡水库(甘肃)属于北方区的黄河水系,中营养型湖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