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为三大类人群共提供14项服务
1、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
2、健康教育
3、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4、卫生计生监督协管
5、0~6岁儿童健康管理
6、孕产妇健康管理
7、老年人健康管理
8、中医药健康管理
9、预防接种
10、慢性病患者管理(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
11、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12、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
13、免费提供避孕药具
14、健康素养促进
其中1-4项为针对所有人群的服务;5-9项为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10-12项为针对患病人群的服务。有部分有条件的地方在开展:
1、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很多地方仅限于发现有精神病后建立档案,做记录、随访,其他均是转到规定有条件的单位);
2、孕产妇健康管理(除产后访视)。
(1)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15项
截止到2019年9月5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只包括12项内容,不包括15项内容。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继续实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卫生监督协管等12类项目。
(2)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根据《关于做好2019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
确保项目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不得挤占、挪用项目经费。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合理增加保障内容或提高保障标准,增支部分由地方承担,不得挤占国家项目经费。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⑶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包括哪十三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13项内容,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健康教专育。
预防接属种。
0~6岁儿童健康管理。
孕产妇健康管理。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者健康管理。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中医药健康管理。
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⑷ 什么是公共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它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
为了能够公 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 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公共卫生定义———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公共卫生。公共卫生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
(4)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均等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人均15元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起步标准,今后标准将逐步提高。到2011年将不低于20元,针对农民工城乡流动的“两栖”特点,相关部门将采取灵活措施,让所有农民工实现应保尽保。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为我们的医学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服务空间和领域,所以必然会扩大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数量。
推进基本医疗进社区的对策和措施
1、坚持公益性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原则。
2、采取强力措施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一是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4、进一步加大街道卫生院的改革改制力度。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参入社区卫生服务。
5、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进社区和社区公共服务的探索研究.
⑸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介绍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机构向全体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主要起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来务项目有14项内容自。即: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健康素养促进。
(6)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无论是城市或农村、户籍或非户籍的常住人口,都能享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不同的服务项目有不同的服务对象,可分为:
1、面向所有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服务、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服务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2、面向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预防接种、孕产妇与儿童健康管理、老年人管理等。
3、面向疾病患者的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2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管理等。
⑺ 公共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卫生具体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和治疗;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回境卫答生的监督管制,以及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国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
公共卫生与普通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区别的。
(7)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
各国政府在公共卫生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干预作用在公共卫生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许多国家对各级政府在公共卫生中的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并有利于监督和评估。
而在我国,农村的部分决策者受经济利益驱动,更重视一些可以获得短期收益的项目,削弱了政府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行政干预力度。
政府对于公共卫生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尤其是对于农村公共卫生的政府职责更是含混不清。因此,尽快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任务,以促进职责的履行是当务之急。
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卫结合资料有哪些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卫结合资料有:
为保证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保障辖区居民疾病诊治、未病先防的就诊需求和健康权益,中心卫生院积极探索“医卫结合”服务新模式,将同属基层医院工作范畴的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以临床医师(住院护理配合)为主、公卫医师为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一是在日常诊疗服务活动中,根据工作项目进行科与科相结合;即:儿保与计免工作相结合;公卫医师与精神疾病康复指导站相结合;妇保与妇产科相结合;健康扶贫工作办公室与健康教育、集中随访相结合;随访办与辖区居民满意度、知晓率相结合。临床医师为前来就诊的首诊患者服务,负责落实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和转诊等各项工作;并做好门诊日志登记及填写接诊记录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公卫知识宣教等;同时登录本地公共卫生系统,首先查询服务对象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根据查询结果,对服务对象进行分类处置。保障辖区常见病、多发病、慢病患者的健康资料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形成信息化(大数据化)管理。
二是每日由公共卫生科收集资料并更新其电子档案,使每一位患者健康信息,达到准确无误。公卫服务工作人员根据人群基础信息的分类(妇幼老、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及普通人群),健全并完善辖区服务人群基础信息数据库。对于重点人群主动提供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并领导其服务团队对其进行追踪和管理。对未建立健康档案的,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首先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再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将相关体检结果录入到居民健康档案
。
三是做好基本医疗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让其在日常工作中熟练掌握人群分类信息采集和更新工作。通过医疗服务人员适时对民众就诊信息的更新,可极大地降低公卫服务人员“上门”服务的工作量,及医院“上门”服务所带来的成本支出。
四是分季度对基本医疗服务过程中采集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对于季度内未到医院体检、就诊的患者,由公共卫生科组织团队实施上门服务,对“遗漏”人群健康信息进行更新。
五是成立常态化健康体检站。以公卫医师为主导,由村卫生室医生组织辖区居民来院接受健康体检,让辖区居民不论什么时间,都能进行健康体检并及时录入电脑,同时达到健康档案的更新;对于集中进行健康体检遗漏的目标人群,由公卫医师、村级卫生室人员通知,到卫生院健康体检站补充体检,增加健康体检率;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和质量。
六是加强对医卫结合工作的领导,完善“医卫结合”管理制度和考评细则,细化“医卫”分工,明确各自职责。同时健全考核体系,实施工作任务的量化分解,让服务“双量”(数量、质量)与“医卫”人员绩效挂钩,避免“大锅饭”现象产生的同时,充分调动“医卫”人员的积极性。
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既往经验,认真学习,积极创新,大胆实验;梳理工作开展后的困难以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工作顺利开展的机制,总结经验,扬长避短,逐渐改变既往医疗和公卫两条腿走路的观念。在基本医疗中穿插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基本公共卫生下村服务宣传卫生院特色诊疗业务,为医院吸引患者前来就诊。逐步推行和全面落实医、卫、护、患一体化工作机制,并为下一步形成“医养结合”的工作形式,探索出可行之路并奠定坚实基础。
⑼ 公共卫生包括哪些内容
公共卫生包括:
一、针对全体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如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向城乡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
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如为辖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患者包括高血压病人、糖尿病病人提供常规的血压和血糖监测、指导用药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
三、针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卡介苗、脊灰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9)公共卫生服务资料扩展阅读:
公共卫生现代实践:
公共卫生职能的分离与融合 临床医生基于疾病的研究产生了流行病学的思维观。英国伦敦的William Heberden虽然是一名临床医生,但确出版过一卷死亡率报道原始资料的分析,体现出定量分析的技能和流行病学见解。
人们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反而造成了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逐渐分离。1916年,洛克菲勒基金决定支持创办与医学院分享的公共卫生学院,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分离后,过多的资源被投入到临床医学的技术发展、教育和实践中。虽然在早期在效果上临床医学有立竿见影的收益,但是人们逐渐发现公共卫生的具备不可低估的效益、而且二者其实是不可分开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公共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