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战斗

马鞍山战斗

发布时间:2021-08-10 20:47:12

1. 渡江战役 双方兵力 结果

渡江战役双方兵力,解放军100万人、国民党军70万人。结果是解放江南的大部分地区,于4月23日解放南京,南京政府覆灭。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1)马鞍山战斗扩展阅读:

关于渡江作战计划,军委、毛泽东和总前委在1948年12月淮海战役战犹酣时就运筹了。1个月后,刘伯承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代表总前委提出:这次渡江是一字长蛇阵齐头并进,稳健地集中使用兵力。

194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商丘主持召开的中原局扩大会议,也讨论了渡江作战准备的一些问题。2月8日,邓小平又在商丘主持由中原局负责同志参加的总前委会议,具体讨论了渡江作战的时间、部署、战勤准备等问题,最后形成《关于渡江作战方案和准备工作意见》上报中央军委。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又召集邓小平等商谈渡江作战问题。3月2日,邓小平在蚌埠以南之孙家圩子,连续主持召开总前委和华东局会议,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进一步讨论渡江南进问题。

26日,邓小平、陈毅等又听取了三野各兵团首长关于渡江作战准备情况的汇报,着重研究京沪杭地区战役实施方案。

安徽省肥东县瑶岗村中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曾是总前委的驻地。3月31日,邓小平在这里亲自起草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对此,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当时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有过这样一段回忆:“我们司令部作战室,专门研究作战方案,进行了讨论。小平同志最后作了结论,讲了该怎么样打,该怎么样部署。会后,(3月)29号,小平同志对陈毅说,你们把我们讨论的写一个作战计划过来。

陈老总找到我,说这个参谋工作我也不太熟悉,说你来写,让我写。当时我就写了一个‘两个野战军渡江作战的计划、方案’,写了以后送给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讲,写得太具体了,因为我们讲的是哪个(兵)团哪个军向哪个方向打,怎么打,怎么突破江防。

小平同志讲,作为总前委写这个作战计划纲要的话,应该站得高一些,更原则一些,要指挥员有一个机动的余地,他们会按照战斗的情况执行,所以他自己写这个作战纲要。”

于是邓小平亲自动笔,拟定了《纲要》这一历史性的军事文献。4月1日,他又召集有关同志,逐段讨论,随即上报中央军委并下发野战军各兵团以上单位。

3日,军委批准了这一纲要。实战表明,邓小平拟定的这一作战纲要,是科学性和可行性,坚定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总前委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了邓小平高屋建瓴,举重若轻,化繁为简,抓住关键,宏观决策的鲜明特点和指挥艺术。

2. 马鞍山怪坡那边的战斗机和坦克是怎么回事

要么演习,要么救灾~军队的事情~还是不要乱说~泄露军事机密~违法呀~
希望采纳

3. 三国演义里有什么著名战斗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 马鞍山风景区的革命遗址

马鞍山的主峰上有五个在岩石上凿出的石坑和石洞,制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守山人内员为了抵容抗山下敌人的攻击,用来掩藏身体的。掩体内可容纳2-3 人,有射击孔,人在里面非常安全。东峰上的两个掩体,下面对着陡峭的天梯,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中,王凤麟副团长就是在这些掩体中指挥作战,将日军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击毙的。
英雄碾
在马鞍山东峰的腰部有一处平地,在平地的中央有一盘石碾,该碾除石滚外,碾盘和地座是一块整体的石头凿制而成,碾盘直径1.5米,高0.7米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在山上居住的人员用来碾压粮食的器物。战争年代,八路军和军属用石碾轧米及轧制火药。1942年石碾被日军飞机炸坏,1999年重新修复。
战斗指挥所
在马鞍山主峰的顶端有一处岩洞,洞高2.5米,宽2米,深1.5米,此处视野开阔,居高临下,在马鞍山抗日保卫战中,是王凤麟副团长的指挥所。

5. 马鞍山 当涂 历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

关羽抄被吴国杀死后,刘备非常生气,带兵攻打吴国,可惜吴国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刘备大败,损失惨重,差点死在吴国,逃跑时在马鞍山驻扎

自古以来,马鞍山都是军事要地,易中天在评三国中多次提到马鞍山

另外,和朱元璋一起争夺天下的陈友谅在马鞍山称王,虽然最后没有夺取天下,但是此人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分量

6. 马鞍山籍英烈黄廷洞在台儿庄战役中牺牲,他的亲人,如今在哪里

每次战争之后,总是会有英雄战士牺牲,但是又有很多时候这些烈士们的家人之中只有很少知道他们的消息,即便知道一些,也不知道去什么地方找到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牵挂着,一直一直等着,念着,而我们的烈士,伟身报效祖国之后,按我们的中国老话来说,也不能落叶归根,只能把作战不远处作为自己最后的栖息的地方。

在时间不短不长的战争里,为国家捐躯的人很多,可是留下名字或者一些身份信息的烈士并不多。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传递一点力量,说不定烈士后人就能发现自己先辈的消息,使他们不再孤独不再牵挂,也算是我们做出的一点贡献了。

7. 王建堂的马鞍山脊遇险

还是在王建堂任连长时的一个酷暑难当的夏天。一日,据可靠情报,一股日军向我防区进犯。团部命令王建堂及所在连为先头部队先前阻击,阻击阵地在日军必经的一个马鞍形的山脊上,据我军营地约二十多华里。据情报分析,日军距马鞍山脊的距离远于我军距马鞍山脊的距离,且都是上山小路,因此我军有很充裕的时间到达目的地。于是王建堂带领部队向马鞍山脊出发了。基于敌军距离较远,加之烈日当头,他在行军和部署上有些轻敌。首先他未派“尖兵”在前面搜索前进;再者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并脱掉上衣、裸露上身,将手枪单跨在右肩,左手挽着衣服,未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他一边哼着川剧,一边带领部队向山脊爬去。说也凑巧,他前脚一步刚踏上山脊,突然眼前山脊的另一边冒出三个头戴钢盔的日军来,日军大喊一声:“呀——噗嗤!”,三只上着刺刀的枪向王建堂同时刺来。他此时根本反应不及,下意识地喊道:“哎呀、遭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王建堂身后一步紧跟着是一名轻机枪手,此人姓范、山东大个、会武术。范大汉虽然双手端着机枪,但枪口前面是自己的连长,不敢射击。于是他急中生智,在刺刀捅向连长的同时,左脚一个“扫堂腿”朝王建堂下盘扫去,王建堂立即顺着左边山坡倒下。王建堂往左边这一倒,右边两个日军的刺刀便刺空了,左边一个日军的刺刀偏离心脏,刺进了王建堂的右肋。再者,他往左边这一倒,使三个日军完全暴露在范大汉的机枪口下,日军在收回刺刀的同时,范大汉的机枪扫射了,三个日军顿时被消灭。王建堂身负重伤,被紧急包扎后送往战地医院抢救。其部队迅速在马鞍山脊展开,构筑简易阵地工事。但奇怪的是,除了先前被消灭的三个日军外,守了一天一夜,却未见到敌人的影子。事后部队总结分析得之,原来那三个日军是敌人的“尖兵”,“尖兵”距本部队间尚有一段距离。三个敌“尖兵”与王建堂分别从山脊的两边几乎同步登上山脊,而敌“尖兵”也是事发突然,且几乎与王建堂是零距离相遇,来不及做出射击的各种战术动作,因此就势端起带刺刀的步枪刺向王建堂。而后面的日军部队,听见山脊上的一阵机枪声,则知道必经之路的马鞍山脊已被对方占领,取胜无望,于是便撤回去了。

8. 三国演义十大战役的交战双方、地点

.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袁绍挑选10万精锐步兵、1万骑兵,以黎阳为大本营;命令颜良为先锋,渡河进攻白马。曹操用荀攸之计,扬言渡河抄袭袁绍后路,袁绍命令颜良分兵一半到延津阻击曹操渡河;曹操命令于禁固守延津,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自己亲自领主力直扑白马,与东郡太守刘延夹击颜良,颜良遂阵亡。袁绍大怒,命令全军渡河;又命另一心腹大将文丑与刘备为先锋,直扑白马。曹操放弃白马,向延津撤退,并亲自帅精锐殿后,并故意放辎重;文丑、刘备带6000多骑兵追击,四散抢辎重;曹操乘机命令攻击,袁军大乱,文丑本人也被杀;曹操为诱敌深入,退回官渡。袁绍又不听田丰的计谋,并将他押送到邺城。袁绍摆开联营,步步进逼;曹操作出反应,命令于禁、乐进攻击两翼,大胜。袁绍为赢得胜利,在南方向李通、刘辟策反;李通不背叛反而领兵消灭暗通袁绍的地方豪强;曹操又命令曹仁、徐晃带领骑兵星夜前往镇压刘辟、刘备。袁绍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写书让江东孙策北上偷袭许昌;曹操谋士郭嘉认为孙策过于轻佻,必死于刺客之手,果然不久,孙策受到仇人阻击,伤重而亡(一说乃郭嘉暗中派遣曹操手下猛士杀孙策)。曹操与袁绍相持日久,军粮不足,意欲退回许昌,荀文若力劝曹操坚守,并最大限度支援前线。公元200年10月,曹操命令曹仁、徐晃等偷袭袁绍大将韩猛,烧毁韩猛押运的几千车粮草。袁绍谋士许攸建议袁绍派偏师偷袭许昌,抢走汉帝,遭到拒绝后又因为家属被审配收监,许攸无奈投靠曹操,并建议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堆放地乌巢;曹操留下曹洪等守大营,自己领夏侯渊、张辽、曹仁等直扑乌巢,同时命令徐晃偷袭袁军另外一粮草堆放地故市;曹军假装袁军,骗过袁军的盘查,偷袭乌巢。消息传到袁绍耳中,袁绍不听从大将张合应重兵救乌巢的建议;却听从谋士郭图意见命张合、高览率重兵强攻曹军大营,只派出少量骑兵救乌巢。救兵到达乌巢,曹操先集中全力攻下乌巢袁军营,擒守将淳于琼,烧毁所有物资;再回头击败来救的袁军骑兵;同时徐晃也攻下故市,烧毁所有的物资。消息传到袁军大营,郭图为免获罪,造谣说张合为乌巢之败而幸灾乐祸,同时派人通知张合说袁绍要杀张合,张合无奈投降曹军。曹操遂大举反攻,袁军毫无斗志,大部分投降曹军;袁绍等人仅仅与800亲兵逃走;后7万多投降的士兵被曹操下令活埋,天才谋士沮授为曹操诚意所动而投降,后得知家属在河北安好意欲北逃而被杀;袁绍另一重要谋士田丰被听信谗言的袁绍所杀。官渡大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精彩的战役,也是战争史上著名的范例;它标志着曹操正式称雄于北方,为北方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2.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汉巴之战

公元215年,曹操以张合、朱灵为先锋,带5000兵马在前面开路,自己带领带领10万大军从陈仓出发。张鲁提议投降曹操,其弟弟张卫与大将杨昂等实力派坚决反对,张卫、杨昂率数万人坚守阳平关;曹军多次强攻不下,于是决定假装退兵迷惑张卫,张卫遂减少守军。曹操马上命令乘夜强攻,由于守军兵力薄弱并戒备松懈,阳平关于是失守,杨昂战死;曹军继续攻击其他的营寨,惊动了山上的几千只夜糜,夜糜冲进张卫大营,引起人喊马嘶,曹操以为张卫反击,于是命令夏侯敦、许褚等将领主力大举进攻,张卫不敌,遂投降,夺取阳平关集中体现了曹操的军事指挥艺术才华。张鲁再次提议投降,遭到阎圃的反对,张鲁于是封藏而前往巴郡。曹操知道张鲁有心投降,于是用高官收买了巴族七姓首领,张鲁无奈投降。曹操又命夏侯渊、徐晃、张合攻下三巴,同时关中的程银、侯选等叛将也投降曹操,曹操于是占据了汉中、巴郡。

刘备得知曹操平定了汉巴(其中巴东的首府为现在的重庆),对自己威胁极大,只好向孙权妥协,孙权也想借此在合肥发动攻势拿下淮南,于是双方中分荆州。于是刘备命黄权攻取三巴,杀投靠曹操的巴族首领杜获等人,曹操命张合反攻,攻下巴东、巴西,并迁移百姓往汉中,又与张飞大战50多天,被张飞所败。曹操采取了一系列稳定汉巴的措施后留下夏侯渊等人留守而自己班师回洛阳(继续进攻刘备是否合适后面有分析),并迁移8万多人民回关中。刘备集中力量后,先以张飞、马超、吴兰进攻武都,在下辩一带随时阻挡关中曹军增援汉中;自己领法正、黄忠、赵云等人率主力进攻夏侯渊据守的阳平关。曹操马上命令曹洪、曹休(本来是曹植当主帅,由于曹丕作怪——)增援汉中,在下辩与刘备军展开激战,破吴兰,吴兰逃入阴平,为当地人所杀,后击败马超、张飞,平定响应刘备的地方首领雷定等部。刘备向诸葛亮求救,诸葛亮号召“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最大程度集中力量支援前线,形势对曹操相当不利,曹操亲自驻军长安,并命令曹仁平定向关羽投降的宛城守将侯音。刘备亲用法正的计谋,调动夏侯渊的一半军队增援张合,然后乘夜偷袭夏侯渊,第二天凌晨,刘备派黄忠偷袭正在指挥修补鹿角的夏侯渊,夏侯渊遂被杀,张合被逼收集残兵回守阳平关。由于形势更加严峻,曹操于是亲自到汉中前线,命令徐晃偷袭陈式据守的马鸣阁,恢复了汉中与下辩的联系;刘备命令部下坚守阵地,同时袭扰曹操的补给线,又命令赵云、黄忠偷袭北山,烧毁了曹军万余袋粮草。曹操无奈,只好让曹真去下辩接曹洪,放弃汉中,同时迁移几万户百姓回关中。汉中之战的结果,基本决定了三国鼎立。

4.关羽失荆州

公元218年10月,南阳百姓因不堪剥削暴动,宛守将侯音乘机叛乱,致函关羽求助;关羽反映迟钝,侯音为曹仁所擒杀。219年7月,关羽受刘备取汉中胜利鼓舞,北上取襄樊;曹操以于禁为将,督7军救曹仁,同时命徐晃率军进驻宛城。8月,山洪爆发,淹于禁等7军,关羽乘机攻击,庞德不降被杀,于禁投降;曹仁沉白马坚守樊城。关羽以偏将攻襄阳,自己亲自攻打樊城,并于樊城北布下阵地,以防北方曹军援兵;同时派人向附近郡县策反,荆州刺吏胡修、南乡太守傅方投降,许昌以南部分官吏也暗中策应关羽;陆浑人孙狼聚众暴动,响应关羽,邺城魏讽乘机企图发动政变;即所谓“威镇华夏”。曹操听取司马懿、蒋济等人意见,与孙权结盟,同时命徐晃率军救曹仁,并命名将张辽火速援曹仁。孙权故意派陆逊代吕蒙,关羽大意,遂抽走荆州部分守军;闰十月,孙权令吕蒙为大督,率军袭取江陵,孙皎后继,另派右护军蒋钦督水军进入沔水(汉水),防关羽顺流而下。吕蒙至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将战舰伪装成商船,兵士扮为商人,昼夜兼程。至公安,迫蜀守将傅士仁归降,继用傅士仁劝降了江陵守将糜芳,并厚待关羽将士眷属,释放关羽俘获的魏军将士,抚慰百姓。同时,令陆逊进至夷陵(今宜昌境),西防刘备。徐晃到前线后,与曹仁取得联系,曹仁军士气大增;为离间孙刘,从中渔利,乃令部将将孙权来信射入关羽营中,关羽见后,犹豫不决,军心动摇。徐晃乘机大举进攻关羽据点,大破关羽,并乘机打通樊城路线。是时,洪水退,曹仁引军配合徐晃攻击关羽,文聘从水路短关羽粮道,关羽节节败退。关羽知荆州已失,急忙退军,士兵得知家属获厚遇,士气剧降;后关羽败亡麦城。

5.夷陵之战

公元219年,关羽被吕蒙擒杀,荆州为孙权所有,刘备在巴山以东的势力全部消亡。为挽回既得利益,并为关羽报仇,不顾大臣劝告,决意东出,令车骑将军张飞自阆中(今属四川)会师江州(今重庆)。张飞出发前被部将刺杀,刘备仍令诸葛亮留成都,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自统大军于七月东征。孙权向刘备求和不成,进一步与魏修好,八月再次遣使称臣。曹魏趁势封孙权为吴王,加紧离间孙、刘。孙权接受封王,同时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徐盛、韩当、孙桓等部5万人拒蜀军;令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守益阳(今属湖南),企图阻止武陵(今湘西、黔东及鄂西南一带)土著部族助蜀。当4万蜀军进攻巫(今四川巫山)、秭归(今属湖北)时,陆逊针对蜀军势盛、求胜心切以及地形于己不利的状况,采取先让一步、集中兵力、相机决战的方略,令守将李异、刘阿率部退至夷陵成亭(今湖北枝城北,长江东岸)一带,据守有利地形,将几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疲惫蜀军。次年正月,刘备遣将军吴班、陈式督水军进入夷陵地区,锁江东西岸。二月,亲率诸将自秭归南渡,经崎岖山道,进至夷陵、夷道(今枝城)一带连营,坐镇I亭指挥;以黄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诸军至夷陵北,与吴军相拒,兼防魏军袭击;派侍中马良进至武陵郡,接应反吴投蜀的部族首领沙摩柯,争取更大支援。当刘备遣前部督张南围孙桓于夷道时,吴军众将请求陆逊派兵救援,陆逊知孙桓得人心,且夷道城坚粮足,坚持不予分兵。蜀军频繁挑战,吴将急欲迎击,陆逊耐心劝止,坚守不出。有的老将和公室贵戚出身的将领企图各行其是,欲贸然出动,陆逊绳以军纪,严加制止。刘备埋伏8000蜀兵于山谷,派吴班在平地扎营,企图诱陆逊出战。陆逊识破其计,仍不与战。两军相持达半年之久。蜀军远道出师,速决不成,且营地分散,运输困难,兵疲意懈。时值暑热,刘备将水军移驻陆上,失去主动。闰六月,陆逊认为时机成熟,决定由防御转入反攻。先以火攻破蜀军一营,继令诸军乘势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闻讯,亦弃夷道北走,受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即令水军封锁江面、孙桓等扼守夷陵道,分割蜀军于大江东西,进而各个击破,火烧连营,克营40余。蜀军死伤惨重,将领杜路、刘宁投降,大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西北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蜀军数万。刘备领余部趁夜向西突围,后卫将军傅肜等被吴军斩杀。刘备军退向秭归,并令驿人于险道上烧铙铠阻塞道路以断后。吴军将领纷纷请战欲大举追击。陆逊为防曹魏袭吴,仅派李异、刘阿跟踪至南山(指秭归南岸之山)。黄权因归路被吴军截断,率众投魏。刘备收集散兵后由秭归退回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李异、刘阿于八月还守巫。次年四月,刘备病亡。
6.诸葛亮北伐

公元228年,曹丕病死,诸葛亮乘机出兵汉中,自己带领大军直扑曹魏据守的祁山;同时派老将赵云、邓芝带领偏师从斜谷出发扬言攻打湄城,然后进攻曹魏中心城市长安;由于蜀军经过2年多的养精蓄锐、准备充分而曹魏准备不足,蜀军很快攻下祁山,曹魏的天水、南安、安定投靠蜀,曹魏朝野震动。魏明帝曹睿马上命令大将军曹真率领15万大军由长安出发,驰援湄城;智勇双全的名将张合领5万精兵星夜截击诸葛亮部队;自己也亲自到达长安坐镇。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抢先占据战略要地街亭,马谡不听副将王平的苦告,把军队驻扎在附近小山,同时让王平在附近驻扎;张合到达街亭后,分一部分兵马阻止王平与马谡合兵,自己带领主力把马谡军队围在山上,同时命令放火烧山;马谡大败,不敢见诸葛亮,而逃回成都,后病死在狱中。蜀军失去街亭后,基本为张合所钳制,无法突破张合防线;而东线的赵云部也为曹真的优势兵力所败;诸葛亮无奈只得退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在北伐前,大将魏延提出由他带领5000精兵从斜谷出发抄近路直取长安,为诸葛亮所拒绝。

当年冬天,曹魏大司马曹休在石亭为吴所败,关中主力东下救曹休。诸葛亮乘机杀出散关,包围战略要地陈仓;由于曹魏大将军曹真早料到诸葛亮必定会有此着,事先让智勇双全的将军郝昭领3000兵马守陈仓。由于陈仓地势险要,易守南攻,再加上郝昭在上任后准备了大量的滚石、油脂、火箭等物资,还加固了城墙。蜀军在强攻了20多天后还没有攻破,蜀军粮草不足,曹魏名将张合也带领大军前来支援;诸葛亮只得命令退回汉中,设伏兵杀前来追击的魏将王双;第二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公元229年春,诸葛亮派陈式(陈寿之父)取武都、阴平两个小郡。第三次北伐虽然是获得了两个郡,但无法扭转被动的劣势。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攻打曹魏据点祁山。曹睿命令司马懿、张合等带大军迎战诸葛亮;诸葛亮留下王平领一部分人马继续攻打祁山,自己率领主力与司马懿决战;在路上击败曹魏凉洲牧郭淮部,抢收当地小麦当军粮。司马懿知道蜀军远道而来,再加上补给线漫长而艰辛,于是坚守不出;后诸葛亮设计败司马懿,司马懿更是坚守不出。但蜀军由于负责后勤的第二号实权人物李严(李平)粮草供应不上,而假传后主命令让诸葛亮退兵,诸葛亮无奈只好退兵;司马懿得知诸葛亮退兵,命令大将张合追击,张合抗议,司马懿强行命令张合追击,张合为诸葛亮所置伏兵射杀;第四次北伐也是以失败告终。

公元234年,经过3年修养生产的蜀军,一改过去从祁山出发的老路子,从斜谷出兵,同时发函让孙权配合作战;曹魏也司马懿带领大军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亮到达五丈原后,为了和曹魏军队长期作战,在当地进行屯田;孙权军队也为魏明帝曹睿亲自带领大军击败,孙权退回建业;司马懿知道蜀军不可能长期作战,也采用坚守不出的老办法等待蜀军粮尽而退,不论诸葛亮怎样激将,还是坚守不出。由于军旅生活的艰辛和胜利遥遥无期,诸葛亮病重;诸葛亮抛开副统帅魏延与姜维、杨仪等商量后事。诸葛亮死后,以杨仪为主帅,让魏延殿后;魏延与杨仪不合,先南归烧阁道,为杨仪所败,和儿子逃回成都路上被杨仪派马岱所杀。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以失败便告终。

7、关东联军伐董卓 交战双方:董卓,18路诸侯联军 地点:酸枣

8、淮南之争 交战双方:司马昭,诸葛诞 地点:淮南

9、曹魏灭蜀吴 交战双方:曹魏,蜀国 地点:汉中及巴蜀

10、西晋统一中国 交战双方:西晋,吴国 地点:江东

9. 南口战役的主要战斗

南口战役从1937年8月8日打响,至8月26日撤退,历时近20天。8月8日至15日,为得胜口、南口之争夺战;8月16日至19日,为南口亘横岭城间之争夺战;8月20日至26日,为延翼竞争和中央被突破作战。战斗中,日寇凭借其优势兵器飞机、坦克、大炮等,每日向我阵地倾泻数千发炮弹、炸弹,依山草草修筑的工事,总是刚修好就被毁,再修好,再被毁。但中国军队依仗保卫祖国的誓死决心,以步枪、手榴弹、大刀,与敌军拼杀,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战斗之惨烈、残酷,真是惊天地而泣鬼神。当时的战地记者、参战将领书写的战地采访,纪实报告,战地信函,新闻电讯,是南口战史的真实记录: 12日早晨,30多辆坦克车驶入了南口,应验了美国武官给我们的忠告。坦克车简直是“铁怪”,3寸厚的钢壳,什么也打不透它,炮弹打正了它,最多不过打一个翻身,然后它又会自己把自己调整过来继续行驶。只要有一道山沟,它就隙沿而上,怎么奈何它呢?办法是有的,第七连连长带着两排人跳出阵地冲向坦克车去,他们冲到这个“铁怪”跟前,铁怪少不了有好多窗户以备里面的人向外射击之用,于是大家就不顾一切的攀上前去,把手榴弹往窗口里丢,把手枪伸进去打,以血肉和钢铁搏斗,铁怪不支了,居然败走,并且其中的6辆因为里面的人全部死了,所以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两个排的健儿死了大半,但终于获得胜利。从13日起,敌人的炮火更烈,他们把重炮每四门一行地排成三行纵队,四围用坦克车圈起来,以防我们的进袭。一圈一圈地向着南口战线摆列起来,从早到晚不停地施放。我们的工事都是临时掘的,挡不起重炮轰击,兵士们每两个人为一单位,在山石上掘开一个小小的隐蔽洞,反正你的炮打上了,也只能打掉我们两个人。每一方吋的地方,都有炮弹落过,它企图将整个山打平。进南口的路途上,都是一步一弹。
每天都有20架飞机在空中威胁着,但飞机的力量与作用,几乎等于零,没有一个人怕它。十三军的将士真了不得,他们奉到的命令就是死守阵地。
三昼夜得不到水喝,马鞍山上,第四连只剩一个弟兄,但是他还沉着地坚守阵地,而不稍退,直到补上去的生力军到达了,方把他接下来。一个机关枪连的班长,他指挥着几架机关枪在一座山头上作战,敌人冲上来了,他痛骂他的机关枪手打得太慢,但随后他眼前的一个枪手阵亡了,他自己就把这架机枪接过来,继续干,一不小心,他顺山城跌滚下去了,但机关枪仍抱在怀里。再爬上来,敌人已到面前,他凭空手把日本军官的指挥刀夺了来,立即还手砍去,第一下砍到对方的钢盔上,第二下方把敌人砍死。
王仲廉师长,他有强壮的体魄,高大的身量,黑而坚实的脸,师部设在居庸关山洞里,一列火车作了办公厅,他本人和两位旅长四位团长,都在前线指挥。炮弹曾把他的头打伤了,若不是还有一个钢盔戴在头上,就不堪设想了。战争剥夺了他的睡觉,又瘦又黑,表现着是一个为国宣劳的忠勇将军。
汤恩伯,这个铁汉子,他不要命了。这的确厉害,十三军从军长到勤务兵,他们全不要命了,大家都把一条命决心拼在民族解放战争的火线上。从战争发动以来他就没有睡眠的时间了,一切的精神,都用香烟维持着,瘦得像“鬼”一样,只有两个传令兵随身跟着他,那么卫兵、勤务兵呢?早已加入火线去了。从南口到居庸关有15里路,八十九师一共只有四团人,战至20日,已不足一团,王仲廉在居庸关把剩余的部队集合起来,再向侵入南口之敌反攻,士气绝未稍馁,当夜又夺回3个山头。汤恩伯苦笑着说:“残兵镇守居庸关!” 。
(以上引文见记者小方:《血战居庸关》载1937年9月29日天津《大公报》)
8月15日,敌军攻入黄老院阵地,炮火猛密,与攻南口的战法一样,并且逐步向右翼缺口夺进,情况非常严重,师长王万龄也到横岭城坐镇。出发时把他的物件,一针之微,都嘱勤务兵收拾带走,准备不再回来。他说:要是把日本打跑了,当跟踪追击,不幸而失败,则以横岭城为坟墓。 不论机关枪怎样准确向我军扫射,奋勇的十三军战士,没有一个想到枪弹会打进血肉来,短兵相接时,手榴弹是唯一可以对大炮报复一下的东西,掷手榴弹的战士,虽然一批一批的倒下来,第二批马上又跳出战壕去抵抗。
这样的冲锋,接连3次以后,机枪连仅剩一个战斗兵、一个传令兵、一个伙夫了。战斗兵、传令兵把住两挺机枪,伙夫在中间向左右输送子弹,继续对2000敌众强烈反抗。
太阳照临着整个山谷,这3位作殊死战的英雄,最后含着光荣的微笑,躺在阳光中!
(以上引文见秋江:《南口迂回线上》载1937年10月《国闻周报》第14卷第39期)
据官方消息,本月14日南口方面的战争,甚为激烈,敌竟日以重炮轰击,至5000发左右,同时用重坦克车30余辆,向我阵地猛冲,我内外壕工事均被冲毁,我王仲廉师第五二九团罗芳珪部,流血奋战,死守不退,以致全团殉国,团长以下无一生存,其壮烈牺牲,实为近代战争所未有。
(《申报》1937年8月19日)
“五二九团罗团长芳珪兄,文电诵悉,贵团连日力挫强敌,已确立本军未来全部胜利之基石,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关系国家对抗战之成败,敌寇虽众而凶顽,仅将其优势之炮火,而不能尽毁此一带。尤其吾人赖以抵抗强敌者,为战斗精神,而非大兵与精良之武器,吾侪誓死决不离开阵地寸步。人生百年,终须一死,好汉死在阵头上,即为军人光荣之归宿。”
“第八十九师王师长介人兄,文申电诵悉,李旅连日力挫强敌,已树本军胜利之先声,曷胜欣慰!南口阵地,即为吾侪光荣之归宿。我死则国生,我贪生则国死,吾侪宁死尽以维护此阵地,并不幸求生还也。望转告贵师全体同生死之官兵们,努力争取胜利为盼!”。
(以上两则,为汤恩伯军长8月13日致罗芳珪、王仲廉的战地通信。见上海出版的《中国陆军第三方面军抗战纪实》。)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战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海信濮塘 浏览:376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告制度 浏览:747
现在电影版权谁最多 浏览:566
邵阳工商局电话号码 浏览:553
马鞍山德伟 浏览:231
创造丰盛传销2016 浏览:787
公共卫生服务年度工作报告 浏览:921
石狮城管投诉电话 浏览:538
武汉环保局投诉电话 浏览:87
伊成果个人资料 浏览:25
软件著作权可以赚钱吗 浏览:481
作业谁发明的名字 浏览:633
狮山工商局电话是多少 浏览:542
厦门工商局咨询电话 浏览:374
农民大爷发明秸秆炉 浏览:210
碘伏开口有效期 浏览:455
马鞍山二中卢大亮 浏览:583
建筑证书培训 浏览:62
马鞍山潘荣 浏览:523
2019年公需课知识产权考试答案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