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徽马鞍山市分几个区,每个区分有几个街道每个街道又分几个社区!
马鞍山市辖区情况
市辖区
区名 面积(k㎡ )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码 机动牌号 政府驻地 行政中心 下辖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方言
金家庄区 53 11 243021 340502 皖E 金字塘路13号 金家庄街道办事处 金家庄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东街道 慈湖乡 江淮官话
花山区 119 23.4 243000 340503 皖E 竹园路2号 沙塘街道办事处 沙塘街道、解放路街道、湖东路街道、桃源路街道 霍里街镇 江淮官话
雨山区 173 25.17 243071 340504 皖E 湖西南路11号 雨山街道办事处 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采石街道 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 江淮官话
县
县名 面积(k㎡ )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码 机动牌号 政府驻地 行政中心 下辖乡镇 方言
当涂县 1346 67 243100 340521 皖E 太白中路6号 姑孰镇 姑孰镇、黄池镇、乌溪镇、石桥镇、塘南镇、护河镇、太白镇、丹阳镇、博望镇、新市镇、大陇乡、年陡镇、江心乡、湖阳乡 江淮官话,吴语
含山县 1047 45 238100 341423 皖E 环峰镇环峰南路6号 环峰镇 仙踪镇、林头镇、运漕镇、铜闸镇、陶厂镇、环峰镇、清溪镇、昭关镇 江淮官话
和县 1196 75 238200 341424 皖E 历阳东路87号 历阳镇 历阳镇、白桥镇、姥桥镇、功桥镇、西埠镇、香泉镇、乌江镇、善厚镇、石杨镇。
金家庄区
340502 金家庄街道
001 新风社区
杨家山社区
彭山社区
矿内社区
杨桥社区
塘西街道
002 南塘社区
宁南新村社区
钟村社区
绿洲花园社区
金安社区
慈湖街道003 慈湖桥社区
塘岔社区
昭明社区
江东街道
005 瑞北社区
瑞南社区
明珠社区
文苑社区
慈湖乡
200 曙一村
恒兴村
联农村
高潮村
曙二村
太来村
林里村
团结村
上湖村
蔡村
同意村
马鞍山慈湖经济开发区
400 昭明村
杨家村
花
山
区
340503 沙
塘
街
道
001 卜树集社区 东升新村 建设村小区 解放路小区 光荣新村小区 团结路小区 向阳村小区 卜树集小区
花山社区 朱家岗小区 花山社区
沙塘社区 红星小区 沙塘小区 公园小区
人民社区 人民新村 沙塘沿 湖景家园人民医院 人民新村 人民医院 红旗北路
解
放
街
道
002 王家山社区 梅园小区 健康小区 交机新村 八队新村 朱家塘小区 八亩塘小区 梅园新村 公安新村
武警新村 紫竹园 王家山小区 民政小二楼 轻工小区 杏花村
花果山社区 山名水秀小区 花果山小区 跃进村 团结新村 兰馨佳苑 葛羊路33号 葛羊路34号 葛羊路337号 园桥路9栋、11栋 水厂新村
阌家山社区 同济花园小区 康城花园小区 王家山小区 马钢医院
东苑社区 东苑小区 东晖花园
青松社区 清华园小区 汽修新村小区 永安花园 矿院新村 八队新村5-7号
湖北东路460号大院 青松小区
马向社区 安源新村 安源一村 金星新村 湖北东路479号 湖北东路497号 湖北东路485号
湖北东路495号 湖北东路499号 向机新村 轻机新村 天润公寓 花山路930号
花山路150号工具新村 化工新村 矿工新村 东苑七村五栋
矿院社区 九缘城市花园 花园新村 马向路55号 东林小区 湖北路8号
西湖社区 西湖花园小区
湖
东
街
道
003 中岗社区 中岗 矿山 皖东小区 中岗小区
佳山社区 佳山二村 佳山新村Ⅰ 国际华城 佳山新村Ⅱ 碧桂嘉苑 仪表片
南湖社区 杨秣小区 中央花园 湖东一村 湖东二村
华城社区 国际华城
大北庄社区 金刚花园 漫塘一 漫塘二 大北庄一 大北庄二 大北庄三 佳山坳 小北庄
桃
源
街
道
004 珍珠园社区 碧云天城市花园 太古广场 珍珠园1-7村
梅花园社区 梅花园小区 玉兰园小区 月季园小区 香樟园小区 桂花园小区
梨苑社区 梨苑小区 杏苑小区 牡丹园 玫瑰园 银杏园
采秣社区 生化新村 光明新村 家和花圆 钢窗厂宿舍 采秣新村 康嘉家园 采秣社区
新岗社区 新岗社区
师苑社区 师苑新村 师苑新村一村 师苑新村二村 名雅居 纺织新村 昕源花园
景城社区 纺织新村 瑞慈花园 康嘉大景城 农机新村 平山新村
江东社区 东岗小区 菊花园小区 江东小区 锦绣园一期 锦绣园二期
东南社区 金汇城市花园 东南名苑 向东村 刘宕队 建材新村 霍里山村 桃冲村
霍
里
街
道
005 东城花园社区
万嘉颐园社区
雨山区
340504 平湖街道
001 一村社区
明渠社区
湖西社区
西苑社区
雨山街道
002 红旗社区
半山花园社区
翠湖社区
山南社区
雨田社区
勤奋社区
安民街道
003 花园社区
鹊桥社区
鸳鸯社区
孙底社区
映翠社区
采石街道
004 牛渚社区
横江社区
向山镇
100 平山社区
西山社区
石山社区
北山社区
杜塘村
落星村
南庄村
石马村
向阳村
锁库村
陶村
银塘镇
101 黄梅山社区
岱山村
超山村
前进村
陈家村
宝庆村
卸巷村
金山村
佳山乡
200 贵都花园社区
阳湖花园社区
印山村
马塘村
前庄村
三联村
兴和村
平山村
南村
东湖村
汤阳村
宋山村
芦场村
九华村
安民村
陶庄村
雨山工业园社区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400 福达社区
晨光社区
⑵ 马鞍山市被征地农民转城保医保一次性补缴需要多少钱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是不是43号令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政府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令第43号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已经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征收管理,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市辖区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和拆迁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以下简称“征迁”)的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征地撤组后剩余土地征迁的补偿安置,亦适用本办法。
国家和省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征迁补偿安置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征迁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征迁补偿安置工作,其所属的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负责征迁补偿安置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各区政府负责组织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辖区内征迁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迁事务机构负责辖区内征迁补偿安置的具体事务工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其管理的昭明村、杨家村集体土地的征迁实施工作。
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征迁相关工作。
第四条被征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做好征迁工作。
第五条建立征迁补偿安置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市国土资源、劳动保障、财政、公安、规划、房产、农林、监察等有关部门参与,定期研究解决征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章征地程序
第六条征地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申请征地单位按照征地报批要求准备报件,送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应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用地计划及农用地转用计划安排组织报批。
(二)市国土资源局统筹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单独选址的项目,供地方案一并拟订、报批),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依法上报有批准权的政府审批。征收林地的,应当先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七条征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在被征收土地所在村、组内以市政府名义予以公告。其中,征收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八条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到指定的地点办理征迁补偿登记手续。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调查结果为准;未如期办理被拆迁房屋及附着物补偿登记手续的,以征迁事务机构调查结果为准。
第九条根据批准的征地方案,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补偿安置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统筹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听取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各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第十条征地的各项费用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没有足额到位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有权拒绝交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拒绝领取补偿安置费的除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自征地各项费用付清之日起30日内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十一条征地公告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在征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事项:
(一)审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
(三)办理入户或分户,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等情况必须入户或分户的除外;
(四)核发工商营业执照;
(五)批准房屋过户、土地流转;
(六)变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条对征迁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裁决,责令交出土地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征地补偿和人员安置
第十三条征地实行区片综合地价方式补偿。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部分组成。其中,土地补偿费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40%,安置补助费(含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60%。
第十四条土地补偿费按以下规定支付和使用:
被征收土地属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设立财务专户,由乡镇、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属村民组所有的,土地补偿费总额的70%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村民自治规定,自行组织分配给应安置人员,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余下的30%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积金,用于历次征迁遗留等问题的处理,其使用、管理由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监督。
第十五条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确定。被征地单位总人口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条件的常住农业人口。被征地单位征地前耕地总数量以国土资源部门调查成果为准。
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经济作物地。精养鱼塘(含鱼苗塘)按耕地计算。
第十六条被征地单位的下列人员属于应安置人员:
(一)常住农业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员;
(二)原有常住农业户口的现役义务兵;
(三)原有常住农业户口的劳改劳教人员;
(四)1995年8月1日前户口迁入被征地村民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并承担农业义务的人员。承包地未达到所在村民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实占比例予以安置;
(五)国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迁入地的农业人口;
(六)本市市区政策性迁移为小城镇户口的“自理口粮户”,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员;
(七)征地转户时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转户花名册为准),在历次征地中应安未安人员。
下列人员不属于应安置人员:
(一)历次征地已安置人员和征地转户后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长人员;
(二)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人员不符合前款第四项规定条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办理户口农转非;
(三)自费农转非人员和户口迁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
第十七条应安置人员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组公示后,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确认后,抄送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征地时,安置补助费在支付下列费用后,剩余部分由区政府统一缴入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专户:
(一)不满16周岁人员(含政策性移民时随父母生活统一农转非人员),一次性发给抚养补助费1.2万元;
(二)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发给自谋职业补助费1.5万元;
(三)无固定工作或无稳定收入的自费农转非人员、原征地撤组转户时不满16周岁未安置人员和户口迁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8000元。
第十九条将下列人员应得的补偿安置费一次性拨给区民政部门,由区民政部门按规定安置或发放生活费:
(一)未满16周岁的孤儿;
(二)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孤老人员;
(三)持有残疾证明、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监护人的人员;
(四)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患有精神病且无监护人的人员。
第二十条经批准安置的农业人口,由公安部门及时就地办理农转非,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条经批准占用国有农场农用地,导致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应按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标准,支付土地、青苗、附着物补偿费、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其人员不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
占用林地补偿按《安徽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执行。
第四章青苗、附着物、住房补偿
第二十二条征地应依法据实支付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归所有者所有。
经依法批准临时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用地单位应按本办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着物补偿费等费用。
第二十三条青苗补偿费,按一季农作物的产值乘以征地时实际种植面积计算,无青苗的不予补偿。擅自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栽种树木或挖塘养鱼等,按原使用用途计算青苗补偿费。
零星名贵观赏树木可以移植的,付给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适当补偿。
零星栽种的树木按实补偿。
第二十四条农田水利及机电排灌设施,需要复建的,由用地单位复建;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等附着物能迁移的,付给迁移费。不需复建和不能迁移的附着物,依据重置价结合成新据实补偿给所有权人。
需迁移坟墓的,应当予以公告。迁移费用按市民政部门核实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拆迁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价结合成新予以补偿。
第二十六条拆迁非住宅房,对用地、建设手续合法的产权人按下列规定进行补偿。其中,被拆迁人为企业的应持有工商营业执照:
(一)拆迁非住宅房,拆迁补偿款按住房补偿标准结合各类结构层高计算补偿。拆迁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价;
(二)被拆迁工厂、站场、仓库堆栈中的设备、设施属破坏性拆除的应以评估价为依据给予补偿;
(三)拆迁企业的停产停业费按征收公告日期前3个月税后利润计补3个月,需搬迁设备的,搬迁、安装费按拆迁企业设备总价值的5%给予补偿;
(四)拆迁学校、医院、敬老院、村委会(社区)办公等公共服务用房,应当按城市规划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换,不需要重建或置换的,按拆迁非住宅房补偿标准执行。
被拆迁人将房屋出租的,拆迁实施单位仅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有关承租人补偿费用由被拆迁人支付。
第二十七条拆迁个体工商户自有营业用房及连家店的,被拆迁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如土地使用权证上载明的土地用途为宅基地的,按住房补偿标准的1.1倍计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业搬迁损失等其它补偿;如土地使用权证载明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条规定补偿。
第二十八条下列青苗、附着物、住房不予补偿: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或在批准、许可的面积外违法建设的附着物、住房;
(二)征收土地公告后抢栽的花草、树木;
(三)超过批准使用期限,临时用地上的附着物;
(四)天然野生杂丛。
第二十九条征收郊区专业菜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标准为5000元/亩。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由各区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第五章住房拆迁安置
第三十条拆迁住房应给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住房安置对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办理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或持有建房证、房屋产权证的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应安置人员和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员。
原有常住农业户口,后转为非农户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产权登记手续的,比照应安置人员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镇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补贴、单位集资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住房安置对象:
(一)房屋未被拆迁的;
(二)暂住户或虽是常住户口但属租房居住的;
(三)通过继承、赠予、买卖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权或实际使用权、收益权,但不是拆迁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四)历次征迁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货币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无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条住房拆迁安置实行货币化加配购安置房方式或产权调换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选择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一)住房拆迁货币化加配购安置房方式:
拆迁合法面积住房按重置价支付补偿款给被拆迁人。
对应予住房安置的人员按每人3万元计付住房安置款,独生子女和丧偶者另加1.5万元。配购安置房面积为每个符合拆迁安置人员20平方米,独生子女和丧偶者另加10平方米。
特困户住房拆迁补偿安置费用总额不足以购置应安置标准内安置房的,差额款由用地单位全额支付。
(二)住房拆迁产权调换安置方式:
每个应予住房安置人员按30平方米实行等面积产权调换,互不支付差价。对于被拆迁原合法住房面积(不含披房、附房)低于应安置面积的,按原面积予以调换安置;高于应安置面积的,高出部分按拆迁住房重置价补偿给被拆迁人。
第三十三条远郊、线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适宜实行货币安置和产权调换安置的,经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
实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被拆迁房屋按重置价的120%标准予以补偿。自拆自建宅基地征迁补偿、“三通一平”及公共设施建设等费用按每户4.6万元由区政府统筹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条被拆迁户分户安置原则和人均被拆迁住房合法面积认定依据市政府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产权登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拆迁人拆迁房屋,应支付被拆迁人搬迁补助费;被拆迁人需临时自行安置过渡的,应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过渡费);被拆迁人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最后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可按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搬迁奖励费。
第三十六条被拆迁人的子女就读小学、初中,因住房拆迁需要转学的,持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出具的《马鞍山市住房拆迁户子女转学证明》,教育部门应根据其拆迁后的实际过渡住址,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不得收取跨地区借读费。
第三十七条实行住房货币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实行产权调换方式调换应安置面积的购房款均由用地单位支付给区政府。
第三十八条被拆迁人办理安置房产权证时,持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出具的《马鞍山市拆迁安置证明》,财税部门应按有关规定减免契税。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回:
(一)征地公告后,有关部门、单位或个人在征地范围内违法违规办理第十一条暂停办理事项造成后果的;
(二)被征地单位、有关部门或个人谎报数据,在征地过程中弄虚作假、冒名顶替骗取征迁补偿费用,或者截留征迁补偿费用的;
(三)侵占、挪用征迁补偿费用的;
(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实施征迁补偿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权力、徇私舞弊的;
(五)建设用地单位或个人擅自进行征迁补偿安置的;
(六)阻挠或破坏征迁工作,妨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青苗、房屋及附着物拆迁等具体补偿标准,由市政府另行发文公布。
第四十一条征迁事务机构工作人员经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市国土资源局核发《马鞍山市征迁人员上岗证》。从事征迁的工作人员须持证上岗。
第四十二条项目征迁可实行包干方式(包时间、包经费、包事务)。实行征地包干的项目,按测算的征迁成本总费用收取4%的不可预见费(其中1%作为包干奖励费)。
第四十三条征地管理费按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收取,返还地方部分,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区土地征迁事务机构按4.5:5.5分成。拆迁事务费按省有关规定执行,支付给经办的拆迁事务机构。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施行前已办理征地批准手续且已公布征地补偿安置、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按原方案执行。
第四十五条当涂县政府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当涂县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2002年2月24日市政府第39号令发布的《马鞍山市征用土地补偿安置办法》及其配套文件同时废止。
⑶ 马鞍山的三个区怎么划分的
截止2019年10月,马鞍山下辖的三个区分别是博望区、花山区、雨山区。具体介绍如下:
1、花山区
花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东部,与南京江宁区接壤,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公里,处在南京都市圈核心圈层。截止2019年10月花山区下辖霍里、桃源路、湖东路、沙塘路、解放路、江东、塘西、金家庄8个街道。
2、博望区
博望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马鞍山市最东端,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内,与南京江宁、溧水、高淳三区接壤。截止2019年10月博望区下辖博望、新市、丹阳三镇。
3、雨山区
雨山区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始建于1976年,雨山区位马鞍山市城区西南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29分、北纬31度41分。东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接壤,南与当涂县相连,西临长江,东北与花山区和金家庄毗邻。
截至2019年10月,雨山区辖4个街道、3个乡镇和1个省级开发区。平湖街道、雨山街道、安民街道、采石街道、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3)马鞍山慈湖社区扩展阅读
马鞍山市的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⑷ 马鞍山政府征用土地43号令是什么
马鞍山市政府的43号令: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已经2008年12月16日市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周春雨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马鞍山市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征收管理,维护当事人各方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市辖区内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和拆迁集体土地上房屋、附着物(以下简称“征迁”)的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征地撤组后剩余土地征迁的补偿安置,亦适用本办法。国家和省确定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对征迁补偿安置标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征迁工作。
市国土资源局统一管理征迁补偿安置工作,其所属的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负责征迁补偿安置管理的事务性工作。各区政府负责组织本级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辖区内征迁工作,其成立的土地征迁事务机构负责辖区内征迁补偿安置的具体事务工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其管理的昭明村、杨家村集体土地的征迁实施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征迁相关工作。
第四条 被征迁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服从社会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协助做好征迁工作。
第五条 建立征迁补偿安置保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牵头,市国土资源、劳动保障、财政、公安、规划、房产、农林、监察等有关部门参与,定期研究解决征迁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第二章 征地程序
第六条 征地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申请征地单位按照征地报批要求准备报件,送市国土资源局。市国土资源局应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用地计划及农用地转用计划安排组织报批。
(二)市国土资源局统筹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单独选址的项目,供地方案一并拟订、报批),报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依法上报有批准权的政府审批。征收林地的,应当先征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第
七条 征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在被征收土地所在村、组内以市政府名义予以公告。其中,征收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土地的,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进行公告。
第八条 被征地的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到指定的地点办理征迁补偿登记手续。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调查结果为准;未如期办理被拆迁房屋及附着物补偿登记手续的,以征迁事务机构调查结果为准。
第九条 根据批准的征地方案,依照本办法规定的补偿安置标准,市国土资源局统筹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地公告,听取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各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组织实施。
第十条 征地的各项费用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征地补偿安置费用没有足额到位前,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有权拒绝交地(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无正当理由拒绝领取补偿安置费的除外);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其他权利人应当自征地各项费用付清之日起30日内交付被征土地。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
第十一条 征地公告后,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在征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事项:(一)审批宅基地和其他建设用地;
(二)审批新建、改建、扩建房屋;
(三)办理入户或分户,但因婚姻、出生、士兵退伍以及刑满释放、解除劳教等情况必须入户或分户的除外;
(四)核发工商营业执照;
(五)批准房屋过户、土地流转;
(六)变更房屋、土地用途。
第十二条 对征迁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裁决,责令交出土地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 征地补偿和人员安置
第十三条 征地实行区片综合地价方式补偿。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两部分组成。其中,土地补偿费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40%,安置补助费(含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60%。
第十四条 土地补偿费按以下规定支付和使用:被征收土地属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设立财务专户,由乡镇、街道管理,所有人使用。属村民组所有的,土地补偿费总额的70%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村民自治规定,自行组织分配给应安置人员,用于被征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支出。余下的30%纳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公积金,用于历次征迁遗留等问题的处理,其使用、管理由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监督。
第十五条 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确定。被征地单位总人口为征地公告之日在籍的符合安置条件的常住农业人口。被征地单位征地前耕地总数量以国土资源部门调查成果为准。耕地是指菜地、水田、旱地、经济作物地。精养鱼塘(含鱼苗塘)按耕地计算。
第十六条 被征地单位的下列人员属于应安置人员:
(一)常住农业人口以及出生和合法婚入人员;
(二)原有常住农业户口的现役义务兵;
(三)原有常住农业户口的劳改劳教人员;
(四)1995年8月1日前户口迁入被征地村民组,有承包地和住房,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并承担农业义务的人员。承包地未达到所在村民组承包地人均水平的,按实占比例予以安置;(五)国家政策性移民中初始迁入地的农业人口;
(六)本市市区政策性迁移为小城镇户口的“自理口粮户”,在原居住地仍有承包地和住房的人员;
(七)征地转户时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以转户花名册为准),在历次征地中应安未安人员。
下列人员不属于应安置人员:
(一)历次征地已安置人员和征地转户后婚入及出生的自然增长人员;
(二)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人员不符合前款第四项规定条件的,不予安置。但可以办理户口农转非;
(三)自费农转非人员和户口迁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
第十七条 应安置人员由村民委员会提出,在被征地村民小组公示后,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审核,区政府(慈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确认后,抄送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征地时,安置补助费在支付下列费用后,剩余部分由区政府统一缴入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专户:
(一)不满16周岁人员(含政策性移民时随父母生活统一农转非人员),一次性发给抚养补助费1.2万元;
(二)16周岁(含16周岁)以上人员,一次性发给自谋职业补助费1.5万元;
(三)无固定工作或无稳定收入的自费农转非人员、原征地撤组转户时不满16周岁未安置人员和户口迁出的在校全日制大中专学生,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费8000元。
第十九条 将下列人员应得的补偿安置费一次性拨给区民政部门,由区民政部门按规定安置或发放生活费:
(一)未满16周岁的孤儿;
(二)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孤老人员;
(三)持有残疾证明、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监护人的人员;
(四)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患有精神病且无监护人的人员。
第二十条经批准安置的农业人口,由公安部门及时就地办理农转非,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就业服务体系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二十一条 经批准占用国有农场农用地,导致原使用单位受到损失的,应按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标准,支付土地、青苗、附着物补偿费、农业人口安置补助费,其人员不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占用林地补偿按《安徽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执行。
第四章 青苗、附着物、住房补偿
第二十二条 征地应依法据实支付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补偿费归所有者所有。经依法批准临时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用地单位应按本办法支付租金、青苗及附着物补偿费等费用。
第二十三条 青苗补偿费,按一季农作物的产值乘以征地时实际种植面积计算,无青苗的不予补偿。擅自占用耕地,改变耕地用途,栽种树木或挖塘养鱼等,按原使用用途计算青苗补偿费。零星名贵观赏树木可以移植的,付给移植费;不能移植的,给予适当补偿。零星栽种的树木按实补偿。
第二十四条 农田水利及机电排灌设施,需要复建的,由用地单位复建;电力、广播、通讯设施等附着物能迁移的,付给迁移费。不需复建和不能迁移的附着物,依据重置价结合成新据实补偿给所有权人。需迁移坟墓的,应当予以公告。迁移费用按市民政部门核实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五条 拆迁宅基地上合法住房按重置价结合成新予以补偿。
第二十六条 拆迁非住宅房,对用地、建设手续合法的产权人按下列规定进行补偿。其中,被拆迁人为企业的应持有工商营业执照:
(一)拆迁非住宅房,拆迁补偿款按住房补偿标准结合各类结构层高计算补偿。拆迁非住宅房中的附房、披房不加价;
(二)被拆迁工厂、站场、仓库堆栈中的设备、设施属破坏性拆除的应以评估价为依据给予补偿;
(三)拆迁企业的停产停业费按征收公告日期前3个月税后利润计补3个月,需搬迁设备的,搬迁、安装费按拆迁企业设备总价值的5%给予补偿;
(四)拆迁学校、医院、敬老院、村委会(社区)办公等公共服务用房,应当按城市规划要求予以重建或置换,不需要重建或置换的,按拆迁非住宅房补偿标准执行。被拆迁人将房屋出租的,拆迁实施单位仅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有关承租人补偿费用由被拆迁人支付。
第二十七条 拆迁个体工商户自有营业用房及连家店的,被拆迁人需提供土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工商营业执照,如土地使用权证上载明的土地用途为宅基地的,按住房补偿标准的1.1倍计算,不再另行安置和支付停业搬迁损失等其它补偿;如土地使用权证载明为其它用途的,按第二十六条规定补偿。
第二十八条 下列青苗、附着物、住房不予补偿:
(一)未依法取得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或在批准、许可的面积外违法建设的附着物、住房;(二)征收土地公告后抢栽的花草、树木;
(三)超过批准使用期限,临时用地上的附着物;
(四)天然野生杂丛。
第二十九条 征收郊区专业菜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标准为5000元/亩。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由各区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
第五章 住房拆迁安置
第三十条 拆迁住房应给予住房安置。符合下列条件的,属于住房安置对象:
(一)征地公告前依法办理用地批准、规划许可或持有建房证、房屋产权证的被拆迁房屋的所有人;
(二)符合第十六条规定的应安置人员和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有合法住房的人员;原有常住农业户口,后转为非农户口,仍在其原居住房屋生活且有合法产权登记手续的,比照应安置人员予以住房安置;但已享有城镇住房福利(含福利分房、住房补贴、单位集资建房)的除外。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住房安置对象:
(一)房屋未被拆迁的;
(二)暂住户或虽是常住户口但属租房居住的;
(三)通过继承、赠予、买卖等方式取得房屋所有权或实际使用权、收益权,但不是拆迁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
(四)历次征迁中已予住房安置或住房货币安置的;
(五)1982年10月15日后迁入,无合法住房的。
第三十二条 住房拆迁安置实行货币化加配购安置房方式或产权调换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选择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一)住房拆迁货币化加配购安置房方式。拆迁合法面积住房按重置价支付补偿款给被拆迁人。对应予住房安置的人员按每人3万元计付住房安置款,独生子女和丧偶者另加1.5万元。配购安置房面积为每个符合拆迁安置人员20平方米,独生子女和丧偶者另加10平方米。特困户住房拆迁补偿安置费用总额不足以购置应安置标准内安置房的,差额款由用地单位全额支付。(二)住房拆迁产权调换安置方式。每个应予住房安置人员按30平方米实行等面积产权调换,互不支付差价。对于被拆迁原合法住房面积(不含披房、附房)低于应安置面积的,按原面积予以调换安置;高于应安置面积的,高出部分按拆迁住房重置价补偿给被拆迁人。
第三十三条 远郊、线型工程等特殊情形不适宜实行货币安置和产权调换安置的,经市政府批准可按自拆自建方式安置。实行自拆自建方式安置的,由区政府负责组织实施,被拆迁房屋按重置价的120%标准予以补偿。自拆自建宅基地征迁补偿、“三通一平”及公共设施建设等费用按每户4.6万元由区政府统筹包干使用。
第三十四条 被拆迁户分户安置原则和人均被拆迁住房合法面积认定依据市政府关于集体土地上房屋产权登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拆迁人拆迁房屋,应支付被拆迁人搬迁补助费;被拆迁人需临时自行安置过渡的,应支付临时安置补助费(过渡费);被拆迁人在拆迁公告规定的最后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的,拆迁人可按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搬迁奖励费。
第三十六条 被拆迁人的子女就读小学、初中,因住房拆迁需要转学的,持市土地征迁事务管理机构出具的《马鞍山市住房拆迁户子女转学证明》,教育部门应根据其拆迁后的实际过渡住址,按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就读,不得收取跨地区借读费。
第三十七条 实行住房货币安置的住房安置款或实行产权调换方式调换应安置面积的购房款均由用地单位支付给区政府。
⑸ 马鞍山市雨山区春江雅苑是属于哪个街道
马鞍山市春江雅苑位于雨山区慈湖河路与印山东路处;
属于马鞍山市雨山区佳山乡管辖范围;
⑹ 马鞍山市东方翡翠花园所属哪个派出所
问一下所在社区
⑺ 马鞍山市慈湖乡乡机关林里村属于哪个社区
曙光
⑻ 安徽慈湖售电有限公司怎么样
安徽慈湖售电有限公司是2016-10-08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塘社区办公用房(福达人才公寓内)。
安徽慈湖售电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40500MA2N10E22R,企业法人储宏伟,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安徽慈湖售电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售电业务,配电网的管理与维护,电力工程设计、安装,电力设备维修、维护,太阳能光伏系统施工,合同能源管理,充电桩销售、安装、维护,国内广告制作、发布、代理,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电力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机电设备、电线电缆批发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安徽慈湖售电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⑼ 马鞍山有哪些社区
市辖区
区名 面积(k㎡ ) 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行政区码 机动牌号 政府驻地专 行政中心 下辖属街道办事处 下辖乡镇 方言
金家庄区 53 11 243021 340502 皖E 金字塘路13号 金家庄街道办事处 金家庄街道、塘西街道、慈湖街道、江东街道 慈湖乡 江淮官话
花山区 119 23.4 243000 340503 皖E 竹园路2号 沙塘街道办事处 霍里街道、沙塘街道、解放街道、湖东街道、桃源街道 无 江淮官话
雨山区 173 25.17 243071 340504 皖E 湖西南路11号 雨山街道办事处 雨山街道、安民街道、平湖街道、采石街道 向山镇、银塘镇、佳山乡 江
⑽ 马鞍山春晖家园属于哪个区
你好,我也是抄马鞍山袭人哈。。
马鞍山市里有三个区,即雨山区、花山区、和金家庄区
你所说的春晖家园,,就是在雨山区的
因为那里是雨山路南边。。基本都是雨山区了。。。
花山区在解放路那一片,包括以东的很大新的开发区,。。
金家庄区就是老市里,厂区。。。就是北边,以慈湖为中心。。。
希望我的回答能过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