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商服务 > 马鞍山方君

马鞍山方君

发布时间:2021-08-08 09:43:42

㈠ 曾仲鸣的感情经历

1922年,曾仲鸣与共同相处了十年的方君璧结婚。
曾仲鸣与方君璧年龄相仿,其姐曾醒带其到法国的时候,曾仲鸣16岁,方君璧14岁,一起上中学。何文杰回忆说:“曾仲鸣在辛亥革命时才15岁,辛亥革命后,汪精卫与陈璧君、方君瑛等八人同赴法国留学,曾仲鸣也是其中之一,在那里,汪精卫曾经给他讲授过文史。
毕业以后,曾仲鸣在里昂中法大学(即中法大学的海外部)当负责学生事务的中方理事,后升任秘书长。1925年,曾仲鸣夫妇返国,到广东大学当教授。同年,广州革命政府成立,应汪精卫之邀,曾仲鸣进国民政府任秘书,从此进入政界并终生与汪精卫同进退。
1939年,曾仲鸣叛国投敌,在河内被军统特务刺死后,方君璧半辈守寡,一生作画。她至死不忘曾仲鸣:《我们的血同流在一起,我的一半与你同死,一半的你生存在我身心之中》,由此而了了一段姻缘。

㈡ 谁知道宁波大学的方君

不知道~我想你应该有更详细的资料,比如他是男的女的,是哪个学院的,毕竟宁波大学也有2万人~
PS:我是宁波大学的~

㈢ 两情相悦的方君瑛和汪兆铭后来为什么没能在一起

其实,方君瑛不仅是清末民初时期的女革命家,还是汪兆铭的初恋女友。然而阴差阳错,两人不仅没能走到一起,她还因为汪兆铭自杀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陈璧君)

本来,陈璧君就是汪兆铭的小迷妹,汪兆铭在马来西亚募捐革命经费时,她便鼓动富甲一方的父亲捐了很大一笔钱。

后来,汪兆铭返回日本,她亦紧追而来,对汪兆铭的生活多有照顾。

现在,一往情深的陈璧君又不顾危险,留下来为营救他而四处奔走,并始终对他不离不弃。所谓“患难见真情”,这怎么不让汪兆铭感动呢?

所以辛亥革命胜利后,恢复自由的汪兆铭,为表感激之情就和陈璧君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㈣ 方君璧的人物评价

民国女画家方君璧烂漫人生
一直以来,艺术史因其有美、有形、有色,且也可有哲学思辨,是养眼养智的历史,故得我的钟爱与沉迷,是我的百宝箱。
可有时读史往往是沉重的心情,这相对显得干净、较为美好的艺术史,因牵扯到背后更大的历史背景,有更复杂和残酷的原因在左右它的命运,故任何历史──大史与小史──读上去似乎都难以轻松。
又因历史是团飘来散去的烟云,许多历史人物可以随便塑造,诸多历史段落可以任意修改,仅仅为着当朝当权者的需要,便处处挖着陷阱,一踩一个坑地让人踉跄,故要求证历史本身的清晰脉络,殊为不易。
历史的沉重感,使身在其中的个人,哪怕是杰出的个人,也难于显示其轻逸的质地。
艺术史中的个人,差不多也具有相似的面貌。
好在积尘之垢,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松动,随时代的变迁而改变颜色,随人类对美的不懈渴望与对真相的挖掘而逐渐消退,还原出那本来的事物的真貌。
一百年前的民国女画家方君璧(1898-1986),就是我在拂拭无数遍历史的积尘之后,依稀看得的一个又美又好的女子,找到的一块如璞的璧玉。
一百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一百年前的中国女人是什么样子?真的只有男人的长辫、女人的小脚,以及长期积贫积弱的国情吗?
显然,这是我们对历史的一个片面的谬读。要是将目光聚焦于南方省城福州的一个名门望族方家,会发现清末民初的人,拥有着比我们还优越的高贵生活:家有渊源世交,子女可接受高等教育与出国留学,女人被当成独立的个人而非男人的附庸看待,家族成员必要时可以为更大的理想、为更多的人谋幸福而献出生命。
是张扬了生命意义、凸显了生命价值的贵族家庭,而非仅仅有钱那么简单。
方家儿女成行,方君璧是家里很得宠爱的十一妹,这个小女孩自小骨骼清奇,修眉长目,嘴角微微泛着倔犟,但眼神温润有加,是大家闺秀的一付端正相。
倔犟的嘴角往往外显一个人的不屈性格,温润的眼神却映照出一个人的慈仁心地。这自小就得的两样优点,一硬一软的互补性情,为后来的方君璧对付跌宕起伏的人生、成就自己的绘画事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生的好性情,好似为未知未卜的将来,做了长足的准备。
君璧还在髫龄少女时就去法国留学了,时年她才14岁,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为时过早。
原来是她的家族有出国留学的传统,地处南方临海之地,交通与信息的流通都较为便利,眼光也开阔,她的兄姐们在父亲方家湜的支持下不是东学就是西鉴,或前往日本,或留学西欧。
到了方君璧这里,正好她有个姐姐方君瑛要留学法国,其公费可再负担一两个人的生活开销,便带了方君璧一起出门。
一起带走的,还有个与他们家沾亲带故的世家子弟、16岁的美少年曾仲鸣,这个后来成为文学博士、同时从政为官的有为青年,成年后做了方君璧的爱侣。
但此行与他们共同出国的,还有个重要的大人物,即尘埃永远洗不尽、看不清本来面目的汪精卫。汪精卫那时是为民国革命打天下的斗士,是革命成功了却无意做官的知识分子,他与方家有亲情上与革命理想上的渊源,所以也一同出国留学。
不得不提到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因为作为一个人,他是如此的有大才学;作为一个亲人般的人,他是方君璧在法国时的两个杰出国文老师中的一个──另一个是名满天下的蔡元培;而作为后来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失败人物,如惋惜他的陈寅恪所写的那样,“千秋读史心难问,一局收枰胜属谁”,他的所为得不到一丝原谅,也诛连了与他毫无政治关系的九族。如若不然,才华横溢的方君璧怎会一生无法回国,只能客居他乡?作为对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出贡献的第一代民国女画家,怎会一直陷入云里雾里的历史烟云中,难于见到她一个清晰的身影?
论天资,方君璧是可琢之玉;论环境与条件,彼时谁可以与她匹敌?到达巴黎之后,上学即刻学法语,周末回家在蔡元培、汪精卫两位大先生的教导下学国文,之后入普通美术学校学三年美术,随即以优异成绩直接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
此所美院,迄今是世界级影响力最大的三大美术学院之一,它与中国艺术家的关系也最为深刻,早期走出国门去西方学习油画、我们今天熟知的艺术大家如徐悲鸿、林凤眠、吴冠中等,当初都是从这个美院走出来的留学生。
方君璧与徐悲鸿还做过一年的同学。那一年,也到巴黎求学的徐悲鸿先生,因为法文暂不过关,还只是这个美院的旁听生。
所以长大成人后的方君璧,艺术水准不仅达到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中国留法女学生之冠,且中法文流利,可随机作诗填词,尚可写得一手好字,修成真正的窈窕淑女一个。
从1922年,也就是她24岁时与曾仲鸣结婚的一张照片来看,那时候的方君璧果真青春耀眼,仪态万方,黑发在耳边挽成左右两个发髻,额头光洁,照例修眉长目,双腿长长,气质却不显半点骄矜自负,一派大家闺秀的沉静与温婉。
事实上,她笔下画出来的中国女子,大多有与她自身气质相似的脱俗。婚后两年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的一幅《吹笛女》,其新鲜而性灵十分的笔触,就画出了一个东方女子的饱满神韵:那黝黑的齐耳短发与眼眸、长笛以及长笛上悬垂的中国结双色挂穗、紫面绿底的斜襟中式罩衫,无不再现着原汁原味的东方元素。画作一经展出便引起西方艺术界不小的骚动。巴黎主流媒体对此反应迅速,《巴黎美术杂志》即刻将《吹笛女》选作了新版杂志的封面,“东方杰出女画家”的美名,也冠在了她的头上。
在这里,方君璧创了中国美术史上的两个第一,她既是开天辟地第一个考入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中国女学生,也是第一位参加巴黎春季沙龙的中国女画家。
于她个人,纯粹的绘画的快乐恐怕要多于外来的美誉与肯定,但对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史,这两个形只影单的“第一”有其重要的意义,标示了从来缺乏社会地位的中国女人,只要有机会学习与见识,自身蕴含着的巨大潜能完全可以被打开,不必只局限于家里做“家事女神”。同时,这幅油画无论是对观望方君璧的个人艺术,还是谈中国女性艺术,拟或是书写中国的近现代美术,它都是叙述者绕不过去的一个里程碑。
生活但若风平浪静,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出生名门、接受优良教育、夫妻恩爱的方君璧过不好她的一生。她的艺术天赋与她的内在素质连带着她的出生,都是那么的得天独厚,这样的人当有适宜的人生才不至辜负上天的美意。
在巴黎春季沙龙惊艳亮相后接下来的七八年的时间里,方君璧的人生有着十分的静谧与舒畅,情感上与曾仲鸣琴瑟和鸣,在艺术上更是锐意进取,往自我艺术成熟的道路上一路迈进。
她一方面连年将好作品送往巴黎春季与秋季沙龙展,引得西人频频赞叹,另一方面也不拒绝短暂的回国交流的机会,在法国与中国之间数度折返。参加巴黎春季沙龙的第二年,方君璧就曾接受广州大学邀请回国执教一年。对于这样一个神貌俱佳的女才子,第一个将清新西画带回中国的女教授,不仅学校予以了最大重视,社会组织如岭南画派的创始人高剑父高其峰二位高人所主办的广州游艺会,也请她拿出作品去参加展览。其时她所作的一幅《陆放翁诗意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以重金购得,挂于中山纪念堂内,可见她的横溢才气与所受到的赏识。确实,细读她此段时间所绘的作品,已是大气浑成的感觉,下笔之准确、色调之彼此顾盼、胸中之抒意,无不优美至极,与后来诸多学西画的人那种零碎轻浮之感自是天壤有别。
但在我看来,早期的方君璧就是出手不凡的,她的艺术感觉不算那种从幼稚走到成熟的艺术家,是开篇一读就让人喝彩的人。要说她的作品有某种成熟的变化的话,是她独自在潜心尝试西画与中国画之间的一种沟通融汇,想用西画的写实笔法,画出东方人最为讲究、用语言说不出来的那种空灵气韵。这种技法的自我探讨,从她早期的一幅题为“神与梅花一样清”的作品里已看到端倪。
方君璧是很纯粹的艺术之人,她爱绘画的程度是当它为自我的生命,而不是当成人们所说的某样追求的事业或是仅作一种爱好。绘画的延续就是生命的延续,生命的质地就是画品的质地。
她的人与政治素无关系,可是她身边两个重要的人,爱人曾仲鸣、为师为兄的亲人汪精卫都在政界。这些原本并不想做官却有大才的文人,历史却造就他们的脚印,要他们走在治理国家的前列,且为这样的使命要重新返回国内。但是政治纷争是一件你死我活的事情,在一次刺杀事件的意外巧合中,方君璧的夫君曾仲鸣为汪精卫挡了无数的子弹,正当年华的大才子仲鸣,扔下痛爱的美妻与三个娇儿离世,且因时事风云变幻充当了罪人。
政治终于像飞速旋转的漩涡,将一心为艺术的君璧卷了进去,断了她自出生以来的完整,改写了她的整个人生。须知她与曾仲鸣之相爱,比生活中的平常夫妻高出不知多少格调,两个幼儿时就识得,又一起出国,诗词歌赋上你应我和,彼此纯为爱情在一起,你侬我侬,原是精神与灵魂上的伴侣,天垮了下来,君璧的一半生命也就去了。
她原也是同时受了伤的,子弹再差毫厘就可取了她的性命,但是一种坚韧的毅力令她活了下来。她还有与仲鸣所生的三个小儿,还有她的艺术,还有仲鸣留给她的爱。前半生的情感积蓄虽然已在瞬间隔世,但可当成精神的干粮,拿来支撑她的后半生岁月。
也许,从这种贵族式的家庭里出来的人,还有远远超越现世的一种价值观,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生命的丢弃不是为个人恩怨,就是一种“义”与更大的值得,如君璧的哥哥方声洞当初为辛亥革命献出宝贵生命一样。
在这里,君璧自小有的刚柔相济的性情于危难中站了出来,挺直了她的腰杆,让她的艺术与她的人生,可以一如既往地、繁花盛开地继续向前。
曾仲鸣离世的隐痛伴随了方君璧余下的大半生,她不肯再嫁,嵌进骨头里的爱,让她再不能接纳任何他人。她将她的心与情,连同她卓绝的才能,无保留地融入在绘画里。
在始终可以提笔绘画这一点上,方君璧比同期曾经留法、后取道回国的绝大多数中国画家幸运。她不仅有作画的自由,且能在机会到来时适时地出画册、举办个展。在1940年代至1970年代那样跌宕波折的年月里,她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内地都举办过个人展览,解禁后的1978年,中国国家美术馆甚至为她举办了大型的画展,算是以国家的姿态求了她的大同,而此时中国艺术的冰封期尚未完全解冻。
方君璧可说是那个年代举办个展次数最多的一个女画家。别小看这种在我们今天看来普通平常的事,这只能是属于方君璧的殊胜的荣光。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民,在经历长期的颠沛流离的国难与民难之后,50年代初被进入了概念上的“新中国”,另一种高压统治下的病态时代已然开始,艺术成了罪恶,只沦为政治宣传的简单工具,艺术之人自然也都成了罪恶之人,要遭受各种非人的砍伐与涂碳了。
为免于被羞辱被定罪,有多少原本可以成大器的画家悄悄放下了手中的画笔。
此时的方君璧反而因为过去的政治原因,不能也不会呆在国内,倒可以在他国的阳光之下安静作画。阴差阳错中,看似不公的命运竟然以另一种方式庇佑了她。
虽然在更大的本质上,是国家一直在抛弃她。但细数这百年来的近现代史,尤其是这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因意识形态受到冲击与抛弃的人何止千万,所以面对方君璧的流离失所,只能在心上去为她伤痛,同时为她坚韧的生命意志、她的璀璨艺术,给出最大的敬意。
在1968年所出的一本《方君璧国画集》序言里,她这样写道:“试问孤根何处是,剩此残红片片。”这阕词是她从前咏玫瑰花瓣的词句,是她对仲鸣的遗爱的心情,也是她在历经中日战祸、世界二次大战、国内亲友或牺牲或死亡殆尽、辗转流离异国多年之后对自我的深切悲叹。
但对现在这样隔世的后人,她经历的残酷命运已渐渐隐匿、平息在远去的时光中,眼前所能看到的,只有她潜心描绘出的一幅幅闪耀着生命光采的作品。
从艺术史的大格局上来说,民国油画不是参天大树而只是一枝幼嫩的花骨朵,它是少数见识过西洋绘画语言又欲将其带回中国发扬光大的新派画家们追寻的艺术理想,未着土壤便已几乎夭折。好在这其中总有几颗结结实实的种子落了地,发了芽。徐悲鸿组建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创办的上海国画美术院、林风眠在杭州创办的国立艺术院,便是几颗优良种子结出的果实。
方君璧是完全的个人成就,被她暗喻的残红片片的生命,在她的笔下化成了满眼的山花烂漫。
品读方君璧的绘画是这样的一种心情:如果做其它的事情要有所节制的话,看她的作品却不用克制涌动的情感,尽可一任沉醉。而在酣畅淋漓的烂醉之后,她的作品又自有一种气势与安宁,让人最终沉静下来。
那燃烧人激情的,是她画中艳阳般出挑的色泽,金黄与粉红。那让人最终平息情感的,是她笔触之后透出的一种清澈。是的,她的画真是太大气干净了,她的教养、她的人生全在里面,是过滤了命运的凄惶之后留下的爱与美的情怀。
很神奇的是,一生久居国外的君璧,其人物画中没有出现过西方女人的身影,全是眉舒目慈、带些佛相的温婉的中国女子,她们美雅而漂亮,着立领小袄,穿曳地长裙,嘴角浮现着浅浅的笑意。
她对家的深刻记忆,几乎可说是定格在她去法国前的民国中国,尽管后来她也数度由国外往返中国或作短期停留,但巨变后的中国已不是她理解中的国,也非她的家,她终于只是一个客人了。她的永远的乡愁,只有再现于她的画中。
也正是这样具有浓郁东方风格的绘画,使得法国人对君璧倾心不已。早年巴黎学院院士兼东方艺术院院长葛洛赛先生(ReneGrousset)就写文大赞她的艺术,说她的画“显示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可爱的人格”。在她的晚年,即她逝世前两年的1984年,巴黎博物馆为她举办了“方君璧从画六十年回顾展”,对君璧的艺术、对她的一生,都给予了最大的欣赏与首肯。也许,这也是他们对这位温文尔雅却意志坚韧的东方女子,在精神上伸出的抚慰之手。
对一个画笔不离指头、将绘画当成生命的女人,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局更幸福的呢。
而君璧本人,由年轻到年老,始终好看,修眉长目未曾有多大的改变,仍然气质清绝,唯眼神比年轻时深邃,是所有的悲欢都沉睡于其中了。
她很爱画梅花,画中国意味的花草与山水,一生中有小半的时间拿出来,想参透意境无穷的中国绘画,也用心习绘纸墨之间的点滴关系。她的水墨画,原也是透着与油画一样的清澈、好过许多单学水墨的人的。
由年轻时所绘的“神与梅花一样清”中身披红袍手执梅花的美女子,到年老时画出在白梅前端坐、白发覆盖的自己,均显示着她在精神上的一种自觉与好洁,好一番伊人气度!
今天,伊人已经不在,记述她的历史仍然大段地脱节,凭空不能填写。好在,时光如水,时代改变,政治诉求与当权者已经过去,君璧还是君璧,画还是那些画──这一点是最关键的,画上的东西不能更改──这就是最立体的方君璧了。

㈤ 方君焊割G80G28什么意思

G80是循环指令里
循环结束的意思,
与G22配套使用,
G28是XY轴同时
返回参考点。

㈥ 方君瑛的生平经历

光绪二十七年,年方十七岁的方君瑛,在伯父方家澍的鼓励和资助下,偕同其寡嫂曾醒、其弟声涛、弟媳郑萌(字孟勤)等东渡日本。次年,她的另一弟声洞也来到日本学习军事。不久,声洞之妻王颖也到日本学医。光绪三十二年她与同在日本的弟弟声涛、声洞、嫂曾醒以及弟媳郑萌、王颖先后加入同盟会,一家六人举族起义,一时传为佳话。
方君瑛到日本后,思想日趋激进,革命意志更为坚强,她主张革命不能光靠宣传,必要时还应采取暴力行动。当时的革命党人认为在发动武装起义的同时,应当把清政府重要官员暗杀掉,以扩大影响。光绪三十一年,吴樾身怀炸弹,在北京正阳门东站炸伤出国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后,暗杀活动更成为一时风气。同盟会组织一个专司暗杀的部门(实行部),大家以君瑛“智深勇沉可属大事”,推为部长,主要成员有吴玉章、黄复生、喻培伦、黎仲实和曾醒等人。此时,黄兴在横滨设立一个秘密制造炸药的机关,聘请俄国人为教授,以擅长化学的喻培伦为主,进行研制。方君瑛与当时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陈撷英、林宗素、唐群英、蔡蕙、吴木兰等皆加入学习。
方君瑛在积极参加反清的革命活动的同时,励志于学业,她主张以“力学救国”,她原本文化程度不高,经过几年勤奋补习,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考入日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经过四年学习,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毕业。其间,她与曾醒多次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光绪三十四年,她与喻培伦、黄复生、黎仲实、汪精卫、曾醒、陈璧君七人组成暗杀团,试制炸药。因在日本试验困难,曾一度与汪、黄、黎、陈等转移到香港,密设机关于黄泥涌道。宣统元年(1909年)冬,君瑛所领导的暗杀团开始行动。汪、黄、喻、黎、陈等回国,入京谋刺摄政王载沣。君瑛和曾醒留在香港作后继。翌年,事败,汪精卫、黄复生被捕,君瑛等准备劫狱未成,遂返日本。
宣统三年三月,广州起义前夕,她与曾醒先期到达香港。她的异母弟方声涛在广西桂林清军兵备处任会办兼学兵营管带,暗中策划起义活动。君瑛、曾醒受广州起义总指挥黄兴委派,往来于香港、桂林间,密与方声涛、耿毅等革命党人共商大举。广州起义之役,所有军械从香港启运,大部分装在棺材中,由君瑛扮作孝妇,披麻带孝,运抵广州。三月二十九日(4月27日),广州起义当日,胡汉民率方君瑛、曾醒、黎仲实、陈璧君、李佩书等革命党人赶赴广州,抵岸,闻知起义失败,城门紧闭,不得不连夜乘船返港。
在广州“三二九”之役中,君瑛“以未能作烈士而遗憾”。她的胞弟方声洞却壮烈牺牲。声洞之妻王颖仍在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且已怀孕在身,还要带着一个才满周岁的儿子。为照应王颖,她从香港赶往日本,陪送王颖母子回国,同到汉口家里。
民国元年(1912年),方君瑛带着弟妹回到福州,因为不愿担任福建省教育厅厅长一职,所以在福建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校长,曾醒为监学。这年下半年,君瑛带着幼妹(十一妹)君璧,曾醒带着儿子方贤叔以及弟弟仲鸣到法国巴黎附近的蒙得尔城留学。
方君瑛到法国后,远在异域,仍十分关注祖国政局变化。袁世凯篡夺政权后,全国政局动荡,她深感忧虑。民国4年,她听说袁世凯卖国政权将要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极为愤怒,急冲冲地辍学回国,希望通过自己行动加以制止。但是当她到达上海时,中日不平等条约业已签订,使她无限愤慨。此时正遇上父亲去世,她匆匆回家办完丧事,带着她的另一个妹妹君琦一起去法国。民国10年(1921年)秋,她在法国波多铎大学修完数学课程,获得硕士学位,是中国女留学生在法获得硕士学位的第一人。民国11年冬回国。
回国时,汪精卫等正在广州筹办执信学校,邀她前往主持,但因陈炯明叛变,在广东发动六一六事变,广东局势混乱,君瑛无法前往任职,遂停留上海。其间,陈嘉庚曾聘请她去集美学校任教,但她因答应执信学校在先,遂婉言谢绝。
不幸的是回国前她在法国遭车祸,脑受震荡,精神变得不很正常。回国后加上对社会现实、国家前途的忧虑,使得她时而愤慨,时而消沉。终于在民国12年6月12日吞服大量吗啡自杀,经抢救无效于14日逝世。她在遗书中写道:“为国事累卵,民苦倒悬,而同志泄沓弗振,社会尤腐败之极,自恨不能力济,只有死耳。”

㈦ 九江方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九江方君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01月12日,主要经营范围为机械设备、零部件加工等。
法定代表人:祝芳军
成立时间:2007-01-12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60400210016955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前进西路358号

阅读全文

与马鞍山方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马鞍山学化妆 浏览:41
胶州工商局姜志刚 浏览:786
了解到的发明创造的事例 浏览:391
2012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 浏览:773
合肥徽之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浏览:636
天津企兴知识产权待遇 浏览:31
二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试题 浏览:30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标准 浏览:543
公共卫生服务考核评估办法 浏览:677
上海工商局咨询热线 浏览:177
马鞍山二中叶张平 浏览:214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被告代理词 浏览:603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浏览:702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