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营业执照上“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的区别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营业执照》均分为正本和副本,二者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正本为悬挂式的,每个企业只核发一个,应当置于住所或营业场所的醒目的位置,否则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副本为折叠式的,企业根据需要可以向登记机关申请核发多个。副本一般在外出办理业务等时使用,如:办理银行开户、企业代码证、签订合同、参加诉讼等等。副本复印件盖上企业行政公章就可以当原件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也是企业设立以及历次变更是否完成工商登记的证明。简单的说,《营业执照》上记载是法定代表人的,表明是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比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而《营业执照》上记载是负责人的,一般是无独立法人资格的单位,比如:分公司、个体工商户等。通过这一名称的差异我们就可以判断出组织的法律性质。
❷ 营业执照上是法人还是法定代表人
1、虽然不同的类型的营业执照称呼会有所不同,但不会是法人。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名称是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上的名称是“经营者”。还有一种情况登记的是负责人,此种营业执照一般是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
2、《民法通则》第三十六条规定了法人的概念,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一个组织,而不是一个具体的个人,比如总公司,就是一个独立的法人。法人的成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依法成立;(二)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三)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四)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❸ 企业法人和企业负责人有什么区别可不可以是一个人
在对外公开的企业负责人一般是指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就是常说的法人。
在财务报表上的企业负责人一般指公司专门负责运营的主管,也就是COO(首席运营官)
在公司内部经营上的企业负责人一般指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
对于企业法人(一般是有限公司),设董事会的法人代表为董事长,不设董事会的为执行董事。
对于非法人单位,比如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才有负责人一说。
企业法人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经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指具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资金数额、企业名称、组织章程、组织机构、住所等法定条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经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具备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 (一)全民所有制企业; (二)集体所有制企业; (三)联营企业; (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五)私营企业; (六)依法需要办理企业法人登记的其他企业。” 注:即以上企业只有具备了法人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法人登记。而并不等于说上述类型的企业都属于中国企业法人的构成。
❹ 企业法人和负责人的区别
公司是依照公司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它是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和法人的区别在于:公司必须是法人,法人不一定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