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魏蜀吴三国名将中选取一人发表见解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吴大帝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卓越的政治家,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传说是中国兵法家孙武后裔。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
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208年),孙权三伐黄祖,并于其间收得大将甘宁。同年,曹操南下,大败刘备,占领荆州后,并给孙权写信,直意要取下东吴。东吴内部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主战以鲁肃、周瑜为首,主和以张昭为首。张昭在当时是很有说服力的,但孙权却有意与曹操一战。此时,鲁肃从江夏带来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表明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周瑜及时返回,说明曹操的种种弊端,战有望获胜。孙权果断决定,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与曹操决战。周瑜用黄盖谋,以三万人于赤壁大破曹操。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后,孙权与曹操多次在合肥、濡须一代对峙,各有胜负。其间孙权联合刘备,将妹妹嫁入荆州。又从鲁肃之计,将荆州暂与刘备。215五月,征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同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刘备亦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将三万于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然曹操于此时拔汉中,刘备面临着极大的威胁,与孙权议和,归还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土地。
关羽发动襄樊之战。这时的孙权看着刘备逐渐做大,并以有相当的兵力与自己叫板,旋即改变战略,联合曹操,拔掉门口这颗定时炸弹。以吕蒙为督取下荆州,潘璋、朱然擒杀关羽。220年,曹丕取代汉室称帝。孙权被册封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221年,刘备称帝,兴兵问罪,孙权果断任命39岁的陆逊为大都督,迎击刘备,于彝陵火攻大破敌军。222年,曹丕三路伐吴,其中两路各有胜败,魏军整体局面占优,然朱桓重创曹仁军,扭转了整个战局,魏军不如预期,只得引退。(曹丕时代,对孙权四次用兵,皆不如意)223年,刘备病逝,蜀、吴互通使臣,关系缓和。226年,曹丕病逝,孙权乘机攻江夏,不克而还。
229年,孙权于武昌登基为皇帝,建国号大吴(今湖北鄂城),东吴王朝正式成立,旋即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234年,孙权响应了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御驾亲征合淝,却败于扬州都督满宠。(229年后,孙权多次出兵北伐,因战役过多,日后再来补充。)
称帝后孙权曾大规模派人航海,加强对夷州(今台湾)的联系。又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并在山越地区设立郡县,促进了江南土地的开发。晚年的孙权日益骄奢,宠信吕壹,赋役繁重,刑罚残酷。立嗣之争,孙权也犯下极大错误,多数名臣死于非命。自孙登夭折后,孙权先是废了孙和,又赐死孙霸,最后立幼子孙亮,这为日后的吴宫政变埋下了祸根。252年,孙权病逝,终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24年。
藉祖荫、断东南、世豪强,然不图逐鹿但求自保、不思教子,权后无雄主,不争不息,不战不宁,东吴三世而终,仲谋无远谋矣。徒富不过三代尔。
2. 普通搬家多少钱一次
一般包括的费用如下:
1、出车费:通常是**元/辆。搬家当天安排的车型,取决于搬家物品的多少,东西越多,车子就要安排的大一点,费用也高一些;
2、人工服务费:通常是**元/人。取决于搬运、装卸所需要的人手数量,人越多,耗时越长,费用也越高
3、距离费:通常是是**元/公里。按照新居和旧宅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的,如果中间有其他的装卸点,公里费就会增加;
4、材料费:通常是**元/立方。要看你搬家当天所用材料的多少,像纸箱、气泡膜、木架等成本较高的材料,都是会收取一定的费用的;
5、分点装卸费:如果搬家中途还会有其他的装卸点的话,那么搬家的费用也会增高。
计费标准
搬家公司参照搬家行驶里程、居住楼层高度、有没有大尺寸冰箱、大屏幕电视、易碎品、高档家具等物品以及人工搬运距离等因素收取搬家费用。
在搬家行驶里程不超过15公里(指从旧址到新址的距离,不包括搬家车辆在到新址前的行驶距离),同时没有以上因素的情况下,每搬运一车次,厢车起价为150元/车次。
3.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第十七届会议,通过了《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明确了文化遗产的定义: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洞窟以及联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等地方。
1992年,世界遗产总部在巴黎成立,以便于负责世界遗产相关活动的协调,保证《遗产公约》的实施,举行世界遗产年会,建议签约国提交申报名单,组织世界遗产基金会的国际参与、负责遗产地状况的相关报告,当遗产受到威胁时采取紧急行动……
]、泰山(山东泰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黄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峨眉山-乐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 问一首诗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5. 跪求、近代有愚公精神的伟人和主要事迹
1、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争中充分地表现了坚决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难和失败,他在遭受失败后,又整顿好革命队伍,重新走上战场。
孙中山先生能够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地进步,由早期的主张推翻皇帝、建立民国而进到晚年的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导民主革命而进到主张实现世界大同。在孙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是在前进的。
2、毛泽东
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开始了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毛泽东坚持不懈,致力于解放全中国,开创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艰辛而曲折的探索。
毛泽东还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对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奠定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为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3、周恩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
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4、陈毅
陈毅 ,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在红军长征期间,带领红一方面军和红二十四师和地方部队共1.6万余人进行游击战,开始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解放战争中凭借坚持不懈的精神多次击退敌人,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功勋。
5、朱德
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在长征途中,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共产党和红军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一直以来把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定胜利,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
6. 南京的王气是被秦始皇挖断的吗
说起南京的王气,不得不从紫金山说起。话说南宋时期(据《景定建康志》记载)的建康(南京)城里,一直有这么一种说法,说这个山里面埋有金子。传说还说得有鼻子有眼,说是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灭越后,在此埋金以镇王气,所以这里才被叫做紫金山,也叫金陵山的。据说,南宋时还真有好事者在紫金山里挖到一块碑,可是上面写到,埋金之处不在山南不在山北。于是,搞得当时建康城里很多人就涌到紫金山里去挖金子、挖财宝,把紫金山挖得伤痕累累,但却都一无所获。后来有人澄清说,这个故事是当朝人瞎编出来的。因为宋朝灭了南唐,而南唐是在南京建都的。于是,就有很长一段时间,心怀旧朝的一些老百姓就认为金陵的王气还在紫金山里面,所以就编了这么一个传说。其实,楚威王埋金虽然是传说,但是从今天的考古发现来看,在很多高山大川上,经常可以发掘出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山川的铜器。比如在今天南京市溧水县柘塘乌山上,考古工作者就发现,山顶上有祭祀的铜礼器。在安徽的马鞍山,在南京高淳的固城湖边,也都发现过铜的甬钟。所以说,楚威王埋金虽然只是传说,但是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楚威王当时灭了越国以后,可能他先占领了这个领地,他要祭祀一些重要的山川。所以这个传说,可能由此而来。并且,这里所谓的埋金,应该不是今天人们认为的黄金,它埋的其实应该是祭祀用的铜器。至于金陵的名称得来,据说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比较高的山叫陵,皇帝的陵墓堆得也比较高,就像一座小山一样的,所以皇帝的陵墓也叫山陵。而金陵这个地方靠近金坛,古代南京是产金的,这个金不是今天我们讲的黄金,指的是铜。所以综合这两个原因,此地产金(铜),又是皇帝(帝王)埋了东西的,因此名为金陵。上个世纪80年代末,南京市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院的考古队在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就发现了春秋时期的一个铸造冶炼场所。此外,今天安徽的铜陵、安徽的南陵等地在当时也都是产铜的著名的产地。这个埋金说后来又被衍生出无穷无尽的故事。接下来的主角,变成了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度,把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郡),郡以下分若干县,县以下则有乡、亭、里等基层组织。南京地属鄣郡(郡治在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南,安徽水阳江流域地区)。秦始皇为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曾五次出巡,两次经过江苏。而且他很相信方术,到哪里去都要带着很多方士。始皇37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目的地是到浙江去,经过南京。也就这次短暂地经过南京,秦始皇就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传说,据说随行的方士看了这个地方的地形地貌后顿时就很紧张,报告始皇说,这个地方很危险,这个地方有王气,五百年以后要出帝王的。秦始皇建立秦朝的时候是准备二世、三世一直到万世,千秋万代都是他赢政家天下的。他当然不愿意其它地方出来一个皇帝,跟他争夺这个天下。他就问方士,那怎么办呢?后来他们给他出了主意,就是说把这个方山那里挖断了,把秦淮河引进来,这就能破坏这里的这王气。南宋《景定建康志》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个传说:三十七年,始皇东游自江乘渡江,望气者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因凿钟阜,断金陵长陇,以通流,后呼为秦淮。于是,秦始皇命人开凿钟阜(即今天南京江宁的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境内,泄散王气。并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在此地置江乘县。秣,是草料,意即这里不该称金陵。秦始皇开秦淮河乃虚,改秣陵是实。对于这个传说,宋代的人就开始怀疑,《景定建康志》就说了,这种可能性不大,秦淮河形状弯弯曲曲,像自然形状,并不像是人工开凿。而且,秦淮河是很宽很宽的河。因此,这个传说的可靠性很值得怀疑。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秦淮河这个河很长,当时有100多里长,这么长的河流,有专家就怀疑了,是不是有局部的地段淤塞或者什么的,秦始皇派人进行了疏浚。因为秦朝的时候,这种水利工程全国做得很多。所以这些专家就认为,秦淮河虽然是自然的河流,但是某些地段可能经过了秦始皇的疏浚、整治。秦淮河(局部)俯瞰此外,今天被南京人视作母亲河的秦淮河,在六朝时期并不叫秦淮河,六朝时期它有两个名称。在早期,《三国志》里把它叫作小江,《三国志》里面讲的小江,讲的就是今天的秦淮河;后来,大量出现的是淮水这个名称,这就是今天的秦淮河。而人们今天所讲的秦淮河,最早在文献里出现的则是唐代的许嵩《建康实录》里面。那么,为什么到了唐代时候才出现秦淮河的名称呢?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要跟江淮之间的淮河区分一下,这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则是因为六朝300多年,都定都在金陵,六朝之后关于秦始皇南巡时说金陵500年后有天子气的这个传说可能流传更广了,于是人们就把当时六朝的淮水跟秦始皇联系起来了,所以把这里名称改成叫秦淮河。另外,关于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经过南京,这也是一个疑问重重的话题。其实,从历史文献上看起来也是这样,秦始皇在始皇37年东巡的时候,他是经过南京地区的,但可以肯定说,他并没有经过南京城里。他来的时候是从安徽渡江的,然后从南京江宁的小丹阳,也就是南京江宁和安徽交界的小丹阳镇,从那里插到浙江去了,一直到浙江的钱塘江回来的时候,他走的不是西边,是东边的这条路。而在传说里讲他从江乘渡江,江乘在哪个位置呢?就在今天南京栖霞山的附近,也就是说他是从紫金山的东边走过去的,肯定是没有经过位于紫金山西麓的南京城。所以,他并没有从南京城区过,那么能不能看到金陵王气,就是一个比较玄乎的问题了。而在现在的栖霞山底下,还有江乘村这么一个村子,保留了当年的一个历史回忆,给人一种很确凿历史的感觉。不过,关于秦始皇有没有经过南京城,这个到目前为止还都只是推论,并没有文字记载。因为当时的南京城,里面的居民非常少,这里是相当荒凉的一个地方,而且可能连道路都没有,不太好走。那个时候应该说,南京地区还有很多原始森林,能不能看到城里面秦淮河或者是哪里有什么王气之类的,这都是很玄乎的一个事情。可以说,南京所在的地区一直到了汉代的时候,还没有什么发展,基本上是比较空旷的。所以它在古时候,应该称为吴头楚尾,吴国的头到了这里,楚国的尾巴在这里,它是两个国家交界的很明显的一个交界区,实际上是一种军事开阔区。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地方,秦始皇应该是不可能看到什么王气,更不会去断什么莫须有的王气的。
7. 中国四大奇石是_____
关注:晋安区旅游局,为您带来更多精彩的旅游类资讯!!!
8. 陶姓的姓氏文化
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郡置济阳国,后改为郡,治所在济阳(在河南省兰考东北),领济阳、考城(今民权县东北)诸县,辖区相当于今河南兰考、民权一带。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古地名。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由原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隋朝灭后陈后废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朝政和年间升为镇江府。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位于江苏溧阳旁边,紧靠长江。
浔阳郡:西晋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置浔阳郡,治所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唐朝时期改九江郡为江洲,唐朝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河阳郡,至唐朝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又复为江洲。 堂号 济阳堂:以望立堂。
浔阳堂:以望立堂,亦称九江堂、江洲堂、河阳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润州堂、丹杨堂。 四言 百梅望重;五柳名高: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新昌人陶复亨,字仁叔,南宋咸淳年间试补国学,元初为兴国军教授,以诗文著名,有《梅花百咏》。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职,因社会动乱,政治腐败,辞官归隐。宅旁有五棵柳树,自号五柳先生,并作《五柳先生传》。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往往隐寓着对统治集团的憎恨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对太平社会的向往;艺术上,兼有平谈与爽朗,语言质朴自然,具有独特风格。有《陶渊明集》。
山中宰相;耐久道人:
上联典指南朝梁国的陶弘景,武帝时,礼聘不出,朝廷有大事必咨询,故时有“山中宰相”之称。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陶凯,工诗,自号“耐久道人”。
门垂碧柳;手运乌甓:
上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宅前植柳五株,自号“五柳先生”,作《五柳先生传》。下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任广州刺史时,曾朝夕搬运百甓(砖)于斋内外,以励志勤力。
浔阳世泽;正字家声:
全联殿指晋朝时期的陶渊明,为浔阳柴桑人。
截发易酒;运甓习劳:上联典指陶侃母截发易酒以待客,客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下联典指陶侃运甓励志。 五言 寸阴珍惜日;一刻爱春宵:全联典指晋朝时期的陶侃事典。
诗画文俱妙;教学做合一: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画家陶窳,湘潭人,晚居金陵。字若予,号甄夫,工诗文,精书法及篆刻,尤长画花卉,淮阳颇重之。下联典指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公元1891~1946年),安徽歙县人。曾留学美国,回国后,很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提出教学做合一及小先生制,要求教育与实际相结合,为人民大众服务。著有《中国教育改造》等。
惜通万里外;人为三才中:全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礼、刑、户三部尚书陶谷,有“命掬雪水烹茶”事典。
墨缘千里远;书道万年长:此联为陶行知诗句联。
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六言 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作宗师:此联为陶渊明撰题联。 七言 位显九州犹运甓;门栽五柳乐归耕:上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大臣陶侃,在广州,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曾任荆、交等八州军事,为政慎密,常勉人惜寸阴。下联典指东晋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华阳洞中谘国事;桃花源里可耕田:上联典指南朝齐梁医学家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号华阳真人。秣陵人(今江苏南京)。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谘询,时人称为“山中宰相”。下联典指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任彭泽令,不为五斗折腰,去职为田。
两江总督济百姓;八州军事惜寸阴:上联典指清朝时期嘉庆年间进士陶澍(公元1779~1839年),字子霖,号云汀。道光时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兼管盐政。他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筹划安徽荒政,疏浚吴淞江、浏河以宣泄太湖诸水。
望重百梅称韵士;名高五柳傲羲皇:上联典指宋末元初诗人陶复亨,字仁叔,新昌人。宋咸淳中试补国学,元初充兴国军教授。以文行名,有《梅花百咏》。下联殿指东晋文学家、诗人陶潜(公元365~427年),字渊明,寻阳紫桑人(今江西九江)。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像中认为伏羲氏以前的人无忧无虑,生活闲适,所以陶隐士自称为“羲皇上人”。有《陶渊明集》。
正义终能除大敌;丹心永照著鸿章:此联为中共八届政治局常务委员陶铸(公元1908~1969年)《过汤坑》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 鹄寡兴悲,自甘独宿;鸾胶待续,聊写相思:上联典指周朝鲁国陶婴。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陶谷。
一代儒臣,开奠安之伟业;八州良牧,建恢复之奇勋:上联典指明朝当涂人陶安,字主敬,元朝至正年间参加乡试,任明道书院山长,后避战乱住在家中。明初历官左司员外郎、知制诰兼修国史、江西行省参知政事。学业上长于《易》,当时的礼仪制度,多由他裁定。有《陶学士集》。下联典指东晋庐江浔阳人陶侃,字士行,由县吏升至郡守。永嘉年间任武昌太守,建兴初年官荆州刺史、广州刺史,太宁年间以荆州刺史加征西大将军,苏峻、祖约作乱,他协助庾亮、温峤收复建康,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勤于职事,不饮酒、不赌博,常劝勉别人珍惜时间,为人称道。
不忘先祖之风,门栽五柳;应勉后昆以学,诗咏百梅:此联为安徽省长丰县陶楼陶氏宗祠联。
母贤截发延宾,令子得八州都督;腰直弃官归隐,吾家有五柳高风: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老鹳嘴陶氏宗祠联。 陶渊明嫡系后裔字辈:“聪文之国金元宗天玉成其余思正大”。
安徽淮南陶氏字辈:“肇祖渊源深徒寿著簪缨绩善贻辉久存仁有余馨训庭崇礼义宪法在纶经守政维敦益谦祥永致宁育才铸国栋依闾奉双亲圣贤高德尚诗书丹桂尊同宗拾万户支派百亿名耕读居皖北文风泽士林公忠传世远五柳震家声香火乾坤大绵延荫子孙”。
安徽宛陵、当涂陶氏字辈:“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知仁圣义中和孝友睦姻任恤礼乐射御大振家声秉承世德肇锡荣光佑启允茂”。
安微合肥陶氏字辈:“崇(丛)象(贤)诗(词)歌(赋)”。
安徽宣城陶氏字辈:“贤良庭……”
安徽全椒陶氏字辈:“永昌万……”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大定绍宗……”
安徽芜湖陶氏宗谱:“可生宜善训修宗……”
安徽芜湖陶氏一支字辈:“万事承大有运守好时光”。
安徽马鞍山陶氏字辈: “本立道深徳厚以广…………”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长光裕……”
安徽无为陶氏一支字辈:“章成茂盛宜兴昌发”。
安徽长丰下塘集、陶家湖、埠里陶氏字辈:“荣华孟应兆冯泰中贤良吉德传有庆存新理志强”。
安徽巢湖陶氏字辈:“宗明德……”
安徽淮北陶氏字辈:“甲云建吉广延嗣绪”。
安徽陶氏一支字辈:“芳怀福电……”
安徽阜阳陶氏字辈:“之夫(玉以)龙(丙)真祥”。
安徽定远、湖南靖州陶氏字辈:“成宗辉祖先德永芳秉礼守义世毓贤良”。
安徽凤阳、山东威海陶氏字辈:“嘉传遵俊泽伦宪启家升恩义纬思广范章智宝成”。
安徽六安陶氏字辈:“国家世继怀宏忠厚”。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墉桥区(大营二中)陶氏字辈:“兆廷洪(兴)广言四绪”。
安徽宿州陶氏一支字辈:“兆廷洪(或兴)广言四绪”。
安徽当涂陶氏字辈:“朝明良家……”
安徽芜湖陶氏字辈:“大德启宏基善述宗”。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吉德传有庆存兴理国强”。
安徽长丰陶氏一支字辈:“存仁有余馨旭”。
安徽寿县陶氏字辈:“元宏学如善应良克师昌”。
安徽庐江陶氏字辈:“德自龙方善”
贵州沿河县陶氏字辈:德义万仕仁 再正通光达 远立佐朝廷 本治国中心
浙江宁波、定海洞岙万荣陶氏字辈:“嘉靖祖宗德忠孝允朝廷性学冠”。
浙江宁波、定海盐仓共裕陶氏字辈:“文武义禄忠良正邦安宁嗣世存道德积善有余庆希言耕儒业教子传名芳”。
浙江宁波、定海紫微陶氏字辈:“志全兴……”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孔颜曾闵雍孟程朱长传道统永为聪敏”。
浙江瑞安陶氏字辈:“乔崇酉佑仁贺经福绍百文千万世文昭忠邦(旻显)洪宗(秉)得(璋)志(俊)存(杰)永(贤)惟(良)一启士正九应茂芳大兆文学家道常光”。
浙江泰顺陶氏字辈:“永文良□友金圣朝廷振家”。
浙江新昌、会稽鉴湖陶氏字辈:“幸昌纯粹经聪明睿智祖述章奏”。
浙江绍兴、会稽三都陶氏字辈:“建业传家基德可绵世泽贻谋垂训继述勇振宏声”。
浙江婺州、通化陶氏字辈:“会定荣仁智风尙阜俊伟明贤恺悌敦崇礼义忠良显达清廉懿范雍熙和睦宪堂常发福田”。
浙江东阳、义乌陶氏字辈:“元敏隆锡维敦厚微典昭垂孝廉整肃纲常家永保绍承训彦恒绵”。
浙江丽水、宣平陶氏字辈:“资质英俊杰仁义礼智信福禄寿泰荣华富贵卿天道大仲得明时海日元有德清邦祥国家庆兴隆”。
浙江黄岩陶氏字辈:“大朝叔九天光嗣宗毓秀”。
浙江临海陶氏字辈:“原思仕廷伯仲荣昌华国朝光叔季文芳西都毓秀东岳开基和宗康乐甫世雍熙”。
浙江缙云云滩村陶氏字辈:“宗祖彝伦叙昭穆棠棣嗣兴孝友敦英才道德恒康泰仁义清廉敬让温良惠和善崇谟烈诗书礼乐文明盛俊杰贤豪世泽昌”。
浙江缙云筠川村陶氏字辈:“歳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岗剑号巨阙珠称豪光果珍李柰采重介将”。
浙江缙云湶塘村陶氏字辈:“睦族百仟万亿进修正忠文武高崇善淳厚富盛昌荣星晋康泰隆德敬慈祥恺悌端家道声名永远长温良恭俭让倡礼尙杨”。
浙江浦江陶氏字辈:“鸿开兴创基泽美思贵重佳章应元嘉成绍启维道彦圣登云守经达权通义继承永世”。
浙江会稽、湖南祁阳支陶氏字辈:
谔房支派:“士学大正明廷世登承其祖德永望贤能”;
谏房支派:“士学观光家际荣昌宏基绍启忠孝传香”;
详房支派:“世裔源远宗泽孔长宜绳先志可步前芳”;
三房合派:“承先怀祖德步武望贤良厚泽同沾荫宏基冀显扬修齐崇孝友敦睦重伦常奕代书香继千秋冶续芳”;
合族改派:“承先怀祖德望贤能仁兴义盛祥发贤恒宏基肇启武敏扬芬泽隆积厚修齐治平”。
浙江金华、四川苍溪陶氏字辈:“士裔履德泽传家启诗书丕继思中正积善德庆余祥瑞钟时彦经伦裕邦昌宗耀光辉远富延世代长”。
湖北黄岗、大冶金牛陶氏字辈:“元勋克俭有德至高上舜隆庆文士开邦诗书世泽堂构家声鸿图永定俊业维新大启先哲裕后光前贻谋志远望圣希贤仁义礼信详瑞其恒顺守法纪万代昌全”。
湖北黄冈、大冶铁山陶氏字辈:“兴富守清龙舜中君世辅易远尔天文光安茂永福济陵传德业克绍应丰隆道学承先绪义方教子崇正心宜达用立志自成功相继贤才懋荣华万代同”。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立孝宜敦饬尊亲必性生本原经笃厚作述尚贤能瑞定慈和颂祥多福寿赓会逢昌运晋凤诏庆恩荣甫卿汝添日以玉世人一克文思应之启鸣懋守德惟崇嘉正志光良友继士如承宗可延万年永邦兆”。
湖北麻城陶氏一支字辈:“玉宗万正启一世永之荣尔崇兴隆盛月照大光明吉祥长浩俊才智建国昌贤德仁和义伟业定宏辉”。
湖北麻城沙河、重庆万州陶氏字辈:“有(友)唐(朝)开基业(泽)继续发其(奇)强天地人和永远于斯(世)”。
湖北天门陶氏字辈:“英敏单方齐家治国文学武梁”。
湖北黄冈陶氏字辈:“耳从兴农顺月照大光明”。
湖北黄冈武穴陶氏字辈:“大启金纯秀光生玉太荣”
湖北汉川陶氏字辈:“忠正传家远修齐永世昌守成崇绍述作德启贤良”。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正先德安守”。
湖北襄樊陶氏一支字辈:“讲克明典……”
湖北襄阳陶氏字辈:“春永作化长继舒云传香”。
湖北南漳陶氏字辈:“伦常典礼茂德增容”。
湖北武汉陶氏字辈:“启明茂守德维宏家正治”。
湖北孝昌陶氏字辈:“仁义道德守之则正”。
江西迁湖北陶氏字辈:“英敏端芳齐家治国文学武梁一朝朝廷百代永康”。
江苏南京陶氏字辈:“大德文昌盛世正本君心定家承庆尚伟祖永延长”。
江苏新沂陶氏字辈:“计红永昌……”
江苏高邮陶氏字辈:“长广殿凤正忠厚永久远传家万世昌”。
江苏江宁陶氏字辈:“德翟延鸿绪敬盛照文渊”。
江苏苏州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溧阳、常州陶氏字辈:“仁元应武德师映克懋鼎祖”。
江苏徐州陶氏字辈:“宝计宏永昌”。
江苏沭阳陶氏字辈:“殿庭文明士习恩应鸿昌学成安帮贵福寿正延长”。
江苏连云港陶氏字辈:“洪文明志……”
江苏灌云陶氏字辈:“步贵立学维”。
江苏宿迁、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正德(玉)殿(长佃)继(同友)士守”。
江苏吴江陶氏字辈:“言忠思祖……”。
江苏泗洪陶氏字辈:“锡家景振德殿(佃长)继(友)士守成”。
广西平乐县陶氏字辈:“济世良才光祖烈……”
宁夏固原市陶氏字辈:“宗正文俊万……” 1、陶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早在两汉时期,陶姓已有人渡过长江并繁衍发展。
2、陶姓多品性高洁之人。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率众起义的陶峙岳,不同流合污的陶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