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
第一,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突出农村基层这个重点,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文化领域新增加的财政投入应主要用于农村。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用好彩票分成,更好地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第二,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通过国家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或国家机关对宣传文化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纳税人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时,在一定比例以内的部分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扣除。
第三,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文化内容创意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实行税收优惠。继续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对电影发行单位实行营业税优惠。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文化企业发行企业债和上市融资。通过财政贷款贴息或利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方式,对文化企业国际市场开拓活动给予支持。
第四,用好和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对中央已经要求设立的,如国家文化发展基金、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等,要抓紧设立;对目前运转良好、支持文化改革发展作用明显的,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和各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要扩大规模;根据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设立专项艺术基金,支持收藏和推介优秀文化作品。同时,借鉴成熟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发起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多渠道的社会投入机制,更好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贰』 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
1、服务主体的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以内公益性容为基础。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守夜人”,政府的最基本功能和职责,就是提供公共性的制度供给和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不同于市场文化服务,其服务主体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公共性决定了提供的文化服务的公共性。
2、服务对象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即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惠及全体公民,为全体公民所普遍享有。文化生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不应有任何地域、城乡等的差别和种族、身份等的歧视。
(2)财政确保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占比扩展阅读:
公共文化服务虽然与文化事业在内涵上相关联,但它更多地体现了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制度供给以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群众文化权利的新途径。
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为确保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而进行的制度设计、产品供给和体系建设,其目的在于丰富精神生活,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叁』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正确答案是 D
这道题是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政府投入保障政策”中明确指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同国力相匹配、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政府投入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和经费保障投入。以农村和基层、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为重点,优先安排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重点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正常运转和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所需经费,扶持公共文化机构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依法保障公共文化设施用地。中央、省、市三级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转变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设立国家文化发展基金,扩大有关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比重。增加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支持政府间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支持战略性、先导性、带动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持文化科技研发应用和提高文化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关于时事政治的题目,华图老师建议大家特别关注当年重大时政内容,以及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政策。《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肆』 财政文化的财政文化发展政策
《通知》主要包括五项内容:
一是加大财政文化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明确各级财政要切实增加文化投入,保证全年预算执行结果实现公共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同时,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税收入用于文化的投入,逐步增加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支出。
二是优化财政文化支出结构,加强重点文化领域经费保障。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创新财政投入和管理方式,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通过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捐赠配比等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兴办文化事业。创新财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保费补贴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创新财政投入管理方式,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激励约束和绩效管理机制,把向社会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财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据。
四是落实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在资产和土地使用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等方面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给予有力保障,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按照中央要求将相关扶持政策执行期再延长五年。
五是建立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壮大文化企业整体实力。制定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加强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研究制定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薪酬管理办法等。加强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推动国有文化资产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
『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包括( )多选题
abcd
『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什么为目的 以什么为主导 以什么为支撑 以什么为骨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