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宜昌市网格员考试题及答案
网格管理员招聘考试试题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宜昌市社会服务管理七大工程体系社会矛盾的化解
2.一个地方群众上访的主要原因群众利益受到侵犯,工作不到位,作风不扎实
3.老年人是指60岁以上的人群
4.居家养老服务主要面向特困人员
5.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帮助的老年人是自理老人
6.每年的重阳节为我国的敬老日
7.人民群众是平安创建活动的主体,也是平安创建的收益者
8.小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是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技防措施
9.化解矛盾的5个词腿勤 快捷 公正 灵活 廉洁
10.做好服刑受教育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的工作是首要环节
11.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的主观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称。
12.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反应。它包括人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部分。
13.我省现行生育政策提倡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经批准,可以在生育一个子女,严禁违法生育。在婚的夫妻,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再婚夫妻一方已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子女的,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14.常住流动对象五个类型⑴婚嫁迁入⑵在当地经营企业⑶有半年以上工作合同⑷在当地就读⑸购房居住。
1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有效期为3年。
16.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2009年10月1日实施。
17.社会网格员的职责是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管理。
18.探索服务综合化机制是运用数字网格来履行。
19.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3个趋势:人文管理、法治管理、科技管理
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20.岗位补贴的标准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0%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男女之间通话应由男士先挂电话×
2. 初次见面握手时间3秒为佳 √
3. 参保职工和居民申报二次补助只需自付超50%可申报 ×
4. 退休人员社会化发放养老金移交到街道社区 √
5. 流动人口会依法免费获得避孕药具 √
6.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对象为15—45岁 ×
7. 综合治理根据公共事件发生的过程主要分为事故------×
8. 发现刑事案件应保持镇定拨打110 √
9. 火灾发生后要不顾一切冲进火场抢救财物 ×
10. 应对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网络管理员的工作职责
答:1.信息采集,综合治理,劳动保障,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城市场管理
2、平安小区建设的标准有那些?
答:1有组织领导机构,人员,责任,措施,经费落实。2 各项工作制度健全。3 治安防控体系完备。4 社
会稳定,居名安全感增强。5 社区文化健康,向上。
3、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应坚持什么原则?
答: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激化”的原则
4、对违反生育的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是什么?
答:1.城镇居民违反本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2.农村居民违反本条例规定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所在县(市,区)上一年度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3倍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
5、城市事件的各大类?
答:按建设部标准分为5类: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
6、我市工伤保险三类行业基准费率是多少?
答:一类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二类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1%三类行业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
7、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是什么?
答: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二是个人缴费至少满15年(过渡期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男职工60周岁,女职工从事管理和科研工作的55周岁,从事生产和工勤辅助工作的女职工50周岁;灵活就业女性人员要年满55周岁
8、公共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四个基本要素?
答:概念:促进就业为目的,由政府出资向劳动者提供的公益性就业服务;
要素: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提供公益服务来定性,以政府服务公众的职能为定位,公共政策和公共财政给予保障和支持;
9、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人员?
答: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饱满的热情,热爱本职工作,懂政策,乐于吃苦,乐于为人,
掌握排查矛盾和纠纷的基本方法,把群众视为父母与民同心,掌握群众动向,做好群众工作
10、社区网络管理员在城市管理中发何发挥作用:
答:1.熟悉城市部件和城市事件,2.清楚城市部件和事件立案的标准,3.抓住重点,合理分配时间及时处理4.注意信息采集的有关事项
四、论述题(20分)
如果你是社区网格管理员如何做好本职工作?
答:我作为一名社区网格管理员,首先要热爱社区网格管理员这项工作,按照社区网格管理员的职能去认真做好六项工作。
(1)信息采集。积极主动掌握、上报、核查、更新网格中人口变动、房屋出租、重点人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信息。
(2)综合治理。做好各类隐患的信息通报、调解处理和稳控等前期工作。协助公安派出所执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落实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措施。
(3)劳动保障。做好劳动就业保障法规、政策的宣传、咨询和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落实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求,协助开展社会保险服务工作。
(4)民政服务。协助做好社会化养老服务管理工作。
(5)计划生育。负责入户宣传,协助计生干部发放避孕药具、组织居民参加有关活动。
(6)城市管理。协助城管部门及时化解因城市管理工作引发的各类矛盾。
② 宜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吗
有人说是,有人说不是,到底算不算自己读完了再定吧!
宜昌历史悠久,远在四、五千年前先人已在宜昌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春秋战国为楚西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西汉初年(约公元前二百年)为县治,东汉建安年间(约公元二百年)又为郡治。此后各代,称郡或称州或称府。宜昌是鄂西政治、军事的中心。近代以来,进出口四川、重庆的物资都要在这里换载,成为重要转口码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为通商口岸。宜昌古名较多,使用时间较长的是夷陵和峡州。古称峡州,因位于长江西陵峡口而得名。称夷陵,缘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 1648年改“夷陵”为“彝陵”, 1735年撤州升府置县,名府“宜昌”,名县“东湖”。民国时期,废府留县,定名宜昌。 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分出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4年11月改隶宜昌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79年7月,又恢复为省辖市。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下辖5个县、3个县级市、5个城区。总人口415万人,其中城区人口133.8万人。全市共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 89.63%,土家族、回族、满族、壮族等19个少数民族占10.37 %。
宜昌市位于长江中游和上游的结合部、湖北省的西部,地处秦巴山脉和武陵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底,地貌复杂多样,境内有山区、平原、丘陵,大致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国土面积2.13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为东经110°15′~112°04′,北纬29°56′~31°34′。
宜昌的水能资源独特。市域内除长江、清江外,还有99条小河流,水能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目前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水电总装机达2300万千瓦。矿产资源富集。市域内已探明矿种84种,其中磷矿、石墨、铁矿、石灰石、锰、重金石等矿藏都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旅游资源丰富。宜昌集历史文化与现代工程、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长江三峡、葛洲坝分别被评为全国旅游景点40佳。境内还有清江风光、三国遗迹等自然、人文景观。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和清代名人杨守敬都出生在这里。生物资源多样。宜昌的柑桔、茶叶、香菇、蚕茧等土特产品享誉海内外。
宜昌地处我国中西部接合部,长江黄金水道、焦柳铁路、318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等国家重点交通线在此交会,水陆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日益突显。
宜昌市交通局昨日介绍,铁道部已将宜昌列为全国47个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之一。总投资5亿多元的宜昌东站已开工建设,宜昌南站正在规划之中。交通部首批建设项目、总投资1.1亿元的宜昌主城区2个一级高速客运站和4个货运站即将开工建设;宜昌至华容一级公路、远安至当阳一级公路、三峡机场专用公路、三峡物流中心主体工程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今年也将陆续建成和开工。同时,香溪河航道二期工程、云池港综合码头等7个水运港航建设新项目,将使宜昌的港航年货运吞吐量提高720万吨。
随着宜昌交通发展“十一五”规划近日经市政府批准正式发布,一幅未来五年宜昌立体交通格局的蓝图已清晰地呈现在市民面前。
■公路:构建“四线三环”
根据这一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内,宜昌将加快沪渝、沪蓉国道主干线以及三峡翻坝快速通道建设,基本实现宜昌至周边省会城市高速连接,三峡库区与沪渝高速联网贯通,各县市区经一级公路与全国高速公路网全面对接。
宜昌将重点构架“四线三环”的公路主骨架,即:国家“7918”高速公路网规划的沪渝高速(原称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全面通车,沪蓉高速(原称杭兰高速公路)宜昌西段基本建成。
纳入全省“651”骨干公路网规划的老河口至宜昌段公路初步启动。
加快江南翻坝公路建设,启动江北翻坝公路前期工作,打造贯穿三峡工程和宜昌主城区、连通沪渝、沪蓉高速公路的快速环线。
5年间,宜昌将建成高速公路296公里,其中:沪渝高速公路85公里,荆宜高速公路70公里,沪蓉高速公路84公里,三峡江南翻坝公路57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32公里。
除高速公路网外,在5年内,宜昌还将全面建成高等级干线网。依托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江南翻坝公路打造绕城快速通道,拓宽城市骨架。所有县市区基本实现一级公路上高速公路网,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
全市22条国省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建设省际断头路、县际主要经济断头路、国防公路和过江通道。建设一级公路192公里,改造二级公路413公里,使全市一、二级公路总里程达到2262公里,国省干线高等级公路比重达100%。
■水运:开发“一干二支四库”
未年5年,宜昌建设水运主通道,将主要依托一干(长江)、二支(清江、香溪河)、四库(三峡库区、葛洲坝库区、隔河岩库区和高坝洲库区)进行。
据分析,随着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以及国家重点对长江中上游航段进行整治,长江干线重庆至城陵矶段将由Ⅱ级提高到Ⅰ级航道标准,通航条件大为改善,万吨级船队鄂渝直达的年保证率不低于50%。
宜昌将加快香溪河等三峡库区支流航道建设,加快与清江航运梯级开发相配套的过坝锚地建设,完善通航标志,实施尾水段航道治理,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678公里,其中五级以上航道达到511公里。
加快外贸集装箱港区、三峡库区旅游码头和水陆中转码头建设,启动港口物流中心建设,基本建成集装箱外贸口岸、三峡库区水上旅游客运中心和长江沿线的矿建材料输出中心。
在“十一五”期间,宜昌将重点建设三峡坝区翻坝码头、云池综合码头、三峡库区及两坝一峡旅游码头、田家河港区、枝城港配煤中心等港口基础设施。
■站场:打造两个枢纽站
规划提出,加快东山高速客运站、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等枢纽场站建设,改善客运衔接条件,充分发挥城市公交的疏运功能,逐步实现长途客运与市内公共交通在城区周边同台换乘。
整合城市公共交通资源,建成中心城区80%以上区域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交站点、高峰时段候车时间不超过2分钟、公交换乘距离不超过200米,郊区至市区1小时内抵达的快速公交服务体系。
新建40个公交候车廊,改造100个公交标准站牌,主要站点增设盲人站牌。人性化设计并深化公交IC卡功能,推行城市消费一卡通。
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宜的公交停车、工作停车、居住地停车和城郊换乘停车设施,优先建设公共交通城郊停车场和城区立体停车场,使城市公交场站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
■铁路:建成两大动脉
加快宜万铁路宜昌段、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建设,形成南北畅连、东西贯通的铁路枢纽格局。新建宜昌东站和点军火车南站,“十一五”期间宜万铁路宜昌段投资约28亿元。建成武宜客运铁路专线宜昌段65公里,投资约40亿元。
加强云池深水港、国道主干线等交通设施的有效衔接,适时启动云池至紫荆岭地方铁路,开辟铁水联运新通道。
在主城区火车站东迁后,适时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轨道设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2020年之前,适时建设中心城区东西向高架轨道工程。
■航空:开通国际航班
全面提高三峡机场的服务功能,重点实施航站楼改造、停机坪扩建、跑道延长和进场路建设工程,使停机位由6个增至12个,跑道由2600米延长至3200米,满足B747等大型客机起降,进场路实施四车道扩建,行车时速由40公里/小时提高到80公里/小时。
配套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口岸功能,提高保障能力,达到一类航空口岸标准,尽早开通国际航班。
■重点交通项目,投资计划安排
规划提出,根据全市公路路网、主枢纽场站及港口航道规划布局,确定宜昌“十一五”时期交通发展主要建设目标是:建设4条高速公路,3条一级公路,3大客货站场,建设两大枢纽港口,密织两个层次路网。具体为:
——建设江南三峡翻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宜昌西段、沪渝高速宜昌西段、荆宜高速公路,构建高速公路主骨架。
——加快宜华一级公路、远当一级公路、陆渔一级公路建设,形成市域一小时经济圈。
——建设三峡物流中心、东山高速客运站和伍家岗客运枢纽中心。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云池集装箱综合港区和田家河综合港区。
——密织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内畅外连、四通八达的国省道干线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
根据测算,“十一五”期间全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需投资28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 150.3亿元,一级公路23.6亿元,二级公路6.9亿元,农村公路19.4亿元,港口及航道建设7.6亿元,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1.8亿元,铁路69.8亿元,三峡机场1.7亿元
宜昌城市的区位优势越来越明显,区域中心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随着沪蓉高速公路和宜万铁路的修建,三峡航运中心的打造,以及其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宜昌将形成公路主骨架、铁路大动脉、水运大通道、空中大走廊、港站大联运的交通新格局,宜昌将成为中西部结合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
荆州是湖北唯一的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被学者誉为"东方雅典"
③ 宜昌的城市精神是什么
一是开放包容的精神。刚才讲到宜昌是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在这里集聚、沉淀、融合,便形成了宜昌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宜昌才能进一步发展。二是团结求实的精神。宜昌的团结求实精神在过去一直有表现,在现在更有一些表现。刚才提到三峡工程的建设,包括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重大项目的建设,市委市政府层面对团结求实强调得非常多,也得到了全市400万人民的认可。三是求索创新的精神,也就是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 屈原的这种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更是我们宜昌人自己非常推崇的精神。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是我们宜昌发展的动力,不断的求索创新使宜昌成为创新型城市,是宜昌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远的支撑。这方面要不断的发扬光大。
④ 宜昌市哪里有收购古董的地方
⑤ 宜昌近十年有哪些变化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宜昌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历史曾经记载,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准设川汉铁路总公司于成都,川汉铁路拟从汉口经宜昌而达成都。1909 年(宣统元年)川汉总公司在宜昌设立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詹天佑、副总工程师颜德庆到宜昌任职。并于当年召集3 万多工人破土动工,开工建设宜昌至万县段。1911 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宣布,改商办、借外债归国有,激起护路风潮,川汉铁路工程停工。1913 年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撤销。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衰退、战争的困扰,川汉铁路大动脉只能是黄梁美梦一场空。1969 年至1970 年,靠人民战争修建的焦(作)柳(州)铁路及其支线鸦(鹊岭)官(庄)段,纵贯我市东部当阳、夷陵、枝江、宜都4 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县(市)和宜昌城区。铁路大动脉使宜昌与全国联系起来,成为沟通中南、西南、鄂西、川东的交通要道,又是宜昌外贸进口和中外游客往来的重要线路。众所周知,位于东山的宜昌火车站改建后,站前广场和具有现代特色的站房分外夺目,成为宜昌城区的新亮点,也是来宜昌的客人最先观赏宜昌城市的观景台。熙熙攘攘的人群显示出铁路大动脉的运输优势。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它从日均接受一趟列车的小站,己成为日均接发11对列车的二等大站,实现了年货物270 万吨、运输收入达2.06 亿元的历史性跨越.铁路运输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和重要物资运输方面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至万(州)铁路的建议被纳入决策者的视野,宜昌人跑(部)前进,提建议、拿方案、提供优惠政策,会商选址走向,功夫终不负有心人。宜万铁路在宜昌花艳站接轨,经伍家、跨长江、穿长阳、抵恩施、达万州,全程200 余公里。目前该项目重点工程之一的宜昌第5 座长江大桥(全长2572 米)己悄然开工。它的建成,对沟通宜昌同大西南、华南、华东的联系,改变宜昌铁路的盲肠状态、确立宜昌交通的枢纽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四、银燕遨游蓝天建国前宜昌的机场,可谓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37年-1938 年间,国民党政府军队在铁路坝(今夷陵广场)修建作为飞行训练的军用机场。1940 年宜昌沦陷,机场变成一片废墟。1941 年,日军强征万名民夫,先后在宜昌县土门垭和当阳县修建飞机场,用于起落飞机狂轰滥炸的中国人。1945 年8 月,日军投降,机场关闭。建国后根据战略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在宜昌土门修建机场,1953 年开工,次年通航。随后又在当阳修建军用机场,多年来让宜昌人民引以自豪。宜昌民航事业发生划时代巨变还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机遇。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宜昌的区位优势,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三峡机场应运而生。1994 年9 月,三峡机场正式开工,1996 年12 月,投资近7.5 亿元按4E 级标准规划,4D 级标准建设年吞吐量140 万人次的三峡机场竣工通航,可满足B737 、B757 、A32O 等主要机型起降。三峡机场的快速而顺利兴建,创造了我国机场建设的奇迹。机场通航后,先后开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西安等20 多个城市的航班,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包机,使宜昌飞往国内外的航线达到20 多条,年客运量在25 万余人次,同时每年都要为中央首长的专机提供优质服务。机场按综合考核在全国143 家民用机场中,排52 位。在湖北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天河机场。三峡机场的兴建,为三峡工程和三峡旅游和宜昌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宜昌架起了安全快捷的空中走廊。五、城市流动风景线城市客运的繁荣与否,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品位标志和象征!我们沿着记忆中的长廊;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洞悉宜昌城市客运的起步时,发现她重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宜昌在全国的地位提升是那么的合拍。时光上溯到1959 年4 月,市内公共汽车起步,配置客车3 辆,线路1 条,行驶北门至伍家岗往返。1971 年5 月开辟第二条线路,从九码头开往长江溪,以适应葛洲坝水电工程工区交通的需要。1972 年,那时的城市公汽只有2 条线路、26 台车、共43 个驾驶员,120 万元的资产。但毕竟有了艰难的起步。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发展,现有营运车480 辆,线路37 条,50 余座港湾式候车廊,资产总值达6936 万元,年总行程达3500 公里,年客运量9600 万人次,年总收入7500 万元。其中1 路公共汽车线路是全国规模最大、我省第一条“预备军人示范线路”,所有司机均着预备役服装上岗,女司机英姿飒爽,男司机威武雄壮,其行为规范受到广州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此外,宜昌所有公共汽安装了IC 卡收费服务,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不同风格的豪华低踏步观光公共汽车、别具特色的双层汽车穿行于城市繁华路段,成为我市闻名遐尔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宜昌的区位优势促使出租车客运迅速发展。从1986 年开始,宜昌的出租行业在政府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化运作而发展、而壮大,形成一个拥有1700 多辆的士、固定资产达1.65 亿元的新型产业,解决了4000 多的哥的姐的就业问题,年均客运收入1.27亿元的消费市场,也被称之为“湖北老二”。的哥、的姐最早迎来朝阳,最晚送走霞光,美丽的宜昌城区出租车的快速流动和公共汽车的来往穿梭,使这座古老城市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勃勃生机!尾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交通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交通事业才能如虎添翼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在交通科研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八五”时期以来,宜昌交通各单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建设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科研课题为契机,共研究开发科研课题26 个,其中16 项分获部省市优项目奖和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8 项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重视科技的结果是造就一批科研人才,科技兴交在宜昌得到较好的落实。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当阳公路段青年知识分子胡兆德刻苦钻研、使太阳能应用公路养护获得成功,他东渡日本登上国际学术讲坛,他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宜昌青年交通科技人才献身交通事业,以胡兆德为代表的交通科技人才迅速成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市科技兴交、实现交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市交通系统有高级职称的136 名,中级职称1018 人。周昌栋、胡兆德、朱世凯先后获得省政府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殊荣。同时有一批中青年专家获得省市优秀专家表彰。为了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前不久市交通局系统选拔了20 多名交通科技带头人,并给予津贴鼓励。此举为交通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宜昌交通人是令人称羡的!凡到过宜昌的人都这么认为。宜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们的足迹,2.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他们的丰碑。无论是中央首长来宜视察,还是海内外朋友慕名到宜昌观光,最先接触的是我们的交通职工,乘座的是属于我们宜昌的交通工具,宜昌交通人的双手多次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宜昌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交通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由于交通工作的性质根植于社会最基层,广泛接触社会方方面面,几十年来,曾先后孕育出工人诗人黄声笑、《长江三部曲》作家鄢国培等国内享有名气的作家艺术家群。业余文艺创作的广泛开展,极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交通人的综合素养,也提高了交通人的社会地位。绚丽
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文明之果。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几十年来,宜昌市交通系统共培养出市级以上劳模26 人,创建省部级文明单位22 个,市级文明单位72 个,市交通局连续5 年荣获文明机关称号,连续8 年、连续三届荣获交通部“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称号。追古观今,沧桑巨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宜昌己步入最佳发展机遇期,宜昌交通前景将更加辉煌烂灿。随着《宜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宜昌将以“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铁路大动脉、空中大走廊、港站主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化立体交通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畅达、安全、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要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新世纪前10 年交通发展是关键,随着“四大系统工程”的建成,必将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服务水平。其一为高速系统重点工程,即宜万铁路、沪蓉西、荆宜、杭兰高速公路和远当、宜华一级路的建设,以宣昌城区为放射源,形成放射状高速体系。其二为主骨干网工程,要建成国省道路网工程300 公里,实现干线公路连线成网,使多种运输方式经公路运输有效衔接,互为分工。其三为港站配套工程,要建成三峡物流中心。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建成云池深水港,改善香溪河44 公里航道,完善三峡库区中转港和宜昌集装箱外贸口岸,建成清江高坝洲、隔河岩300 吨级两级升船机。扩建4E 级国际航空港,开通一类航空口岸,形成以宜昌为轴心,国内2小时、亚太地区6小时的航空经济圈。其四为农村民心工程,3 年内要建成县通乡二级路918 公里,通村公路600 公里以上,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组户通公路,尽力提高通行能力,基本改善占全市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环境,走上油路、水泥路。 宜昌
位于 长江 北岸、 三峡 东口。古称 夷陵 ,有2400多年的历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国古战场, 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乡。清朝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改称为”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全市共辖五县三市五区,总人口415万人,国土面积2.1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42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61.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33.8万人。
宜昌西接 长江三峡 ,溯流直达巴蜀,东连两湖鱼米之乡,顺江畅达宁沪,自古便是鄂西川东的物资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素有“三峡门户”、“峡口明珠”之美誉。
宜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为县治,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
宜昌自然资源丰富,水力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土特产品柑桔、香菇、柿子等产量丰富。宜昌市风光集峡、山、水、洞于一域,发展旅游业有着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资源。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天然的“高峡平湖”,面积1084平方公里,巍巍大坝横跨峡江之上,犹如水上长城。
宜昌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 屈原 和汉代名妃 王昭君 的故乡,留有屈原祠、昭君村等名胜古迹。宜昌东北部的 当阳 、 枝江 、远安一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的魏蜀大战和吴蜀间的夷陵大战都发生在这里,留下了 长坂坡 、关陵、关公显圣处、麦城、回马坡等三国遗址。宜昌西南的 长阳 、 五峰 一带,以巴文化、土家族风情和山水风光见长。
宜昌这座美丽名城,风光旖旎,是素以三峡旅游为城市,享受沿江开放城市的各项政策。宜昌是全国11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内有 三游洞 、 白马洞 、桃花村、黄陵庙、金狮洞、白果树瀑布、晓峰悬棺、高岚风光、葛洲坝工程、三国古战场、 玉泉寺 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
宜昌主要气候特点
主要气候特点:一是冬冷现象明显,中断了自1986年以来的持续暖冬。冬季(1~2月)气温明显偏低,雨雪量偏多,2月上中旬出现明显雨雪、低温、冰冻灾害。与1964年、1969年、1974年、1984年冷冬相似,是1986年以来冬季气温最低的一年。二是春季气温变化剧烈。3月11~12日出现暴雪、寒潮天气过程,48小时日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15.4℃,其强度居历史同期第一。4月上旬气温突增,极端最高气温达31℃~33℃,为1949年以来同期最高记录。三是强对流天气来得早,局地突发性天气时有发生。2~9月,共出现20次暴雨,10次局地冰雹,12次局地大风、4次雷雨大风、3次冰雹大风。四是全市范围降水总量偏少。3~7月初全市大部分地方总雨量比历史同期偏少4~9成(仅五峰偏少2成)。五是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7月9~10日出现区域性暴雨到大暴雨的强降水天气过程,9日8时至11日8时过程降水70毫米~147毫米,秭归、三峡坝区、市城区、五峰、夷陵区、长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年平均气温:全年平均气温半高山五峰为14.8℃,其余各地区为16.5℃~17.4℃,一致偏高0.2℃~0.8℃。从时间分布看,全年有2月下旬到3月上旬、3月下旬到7月中旬、9月中旬到10月上旬、11月4个气温偏高时段。其中3月下旬到7月中旬连续11旬气温偏高,属历史罕见。全年有1月下旬到2月中旬、8月中下旬、12月上中旬3个气温偏低时段。
年降雨量及雨日:全年降雨量727毫米~1264毫米,普遍偏少2~4成。全年总雨日为111~149天,普遍偏少10~21天。暴雨日数1~4天,宜都暴雨日数最多,为4天,其他地区1~3天。2月中旬、7上旬、7月下旬到8月下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降水量明显偏多;4月中旬到6月下旬、9月下旬到10月上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11月下旬12月下旬降水明显偏少
年日照时数:全年日照时数为1261~1745小时,普遍偏少50~320小时。1月上旬到2月中旬、5月上旬到6上旬、7月下旬到9月上旬日照时数明显偏少。3月上旬、4月、9月中旬日照时数偏多。
年极端最高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高气温36.8℃~40.8℃,出现在7月初。
年极端最低气温:全市各地年极端最低气温-6.2℃~-3.1℃,出现在12月18日。
大风日数:枝江市出现2次大风,宜昌城区、当阳市、秭归、五峰、远安出现1次大风。
冰雹日数:4~9月,兴山、秭归、夷陵、远安、宜昌城区等地共出现冰雹10次左右,兴山、五峰、夷陵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区号:0717 邮编:443000
⑥ 宜昌市事业单位招聘综合岗位考试内容是什么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宜昌市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内容为《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两科,综合知识包括重要时事、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经济、管理、历史、科技、文学等,专业知识以岗位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综合知识》设计的内容比较广,类似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建议在看书的过程中,做一些习题,及时巩固,加强记忆。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⑦ 宜昌的变化
宜昌的变化?宜昌几十年来变化可大了: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宜昌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历史曾经记载,1904 年(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准设川汉铁路总公司于成都,川汉铁路拟从汉口经宜昌而达成都。1909 年(宣统元年)川汉总公司在宜昌设立工程总局。总工程师詹天佑、副总工程师颜德庆到宜昌任职。并于当年召集3 万多工人破土动工,开工建设宜昌至万县段。1911 年(宣统三年)清政府宣布,改商办、借外债归国有,激起护路风潮,川汉铁路工程停工。1913 年川汉铁路驻宜公司撤销。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衰退、战争的困扰,川汉铁路大动脉只能是黄梁美梦一场空。
1969 年至1970 年,靠人民战争修建的焦(作)柳(州)铁路及其支线鸦(鹊岭)官(庄)段,纵贯我市东部当阳、夷陵、枝江、宜都4 个重要的经济支柱县(市)和宜昌城区。铁路大动脉使宜昌与全国联系起来,成为沟通中南、西南、鄂西、川东的交通要道,又是宜昌外贸进口和中外游客往来的重要线路。
众所周知,位于东山的宜昌火车站改建后,站前广场和具有现代特色的站房分外夺目,成为宜昌城区的新亮点,也是来宜昌的客人最先观赏宜昌城市的观景台。熙熙攘攘的人群显示出铁路大动脉的运输优势。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它从日均接受一趟列车的小站,己成为日均接发11对列车的二等大站,实现了年货物270 万吨、运输收入达2.06 亿元的历史性跨越.
铁路运输在一年一度的春运和重要物资运输方面是其他方式无法取代的,仍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力军作用。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宜(昌)至万(州)铁路的建议被纳入决策者的视野,宜昌人跑(部)前进,提建议、拿方案、提供优惠政策,会商选址走向,功夫终不负有心人。宜万铁路在宜昌花艳站接轨,经伍家、跨长江、穿长阳、抵恩施、达万州,全程200 余公里。目前该项目重点工程之一的宜昌第5 座长江大桥(全长2572 米)己悄然开工。它的建成,对沟通宜昌同大西南、华南、华东的联系,改变宜昌铁路的盲肠状态、确立宜昌交通的枢纽地位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银燕遨游蓝天
建国前宜昌的机场,可谓是一部屈辱的历史。1937年-1938 年间,国民党政府军队在铁路坝(今夷陵广场)修建作为飞行训练的军用机场。1940 年宜昌沦陷,机场变成一片废墟。1941 年,日军强征万名民夫,先后在宜昌县土门垭和当阳县修建飞机场,用于起落飞机狂轰滥炸的中国人。1945 年8 月,日军投降,机场关闭。
建国后根据战略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在宜昌土门修建机场,1953 年开工,次年通航。随后又在当阳修建军用机场,多年来让宜昌人民引以自豪。宜昌民航事业发生划时代巨变还是因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机遇。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和宜昌的区位优势,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工具,三峡机场应运而生。1994 年9 月,三峡机场正式开工,1996 年12 月,投资近7.5 亿元按4E 级标准规划,4D 级标准建设年吞吐量140 万人次的三峡机场竣工通航,可满足B737 、B757 、A32O 等主要机型起降。三峡机场的快速而顺利兴建,创造了我国机场建设的奇迹。
机场通航后,先后开通了宜昌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重庆、西安等20 多个城市的航班,以及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包机,使宜昌飞往国内外的航线达到20 多条,年客运量在25 万余人次,同时每年都要为中央首长的专机提供优质服务。机场按综合考核在全国143 家民用机场中,排52 位。在湖北居第二位,仅次于武汉天河机场。三峡机场的兴建,为三峡工程和三峡旅游和宜昌走向世界、世界了解宜昌架起了安全快捷的空中走廊。
五、城市流动风景线
城市客运的繁荣与否,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品位标志和象征!我们沿着记忆中的长廊;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洞悉宜昌城市客运的起步时,发现她重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与宜昌在全国的地位提升是那么的合拍。
时光上溯到1959 年4 月,市内公共汽车起步,配置客车3 辆,线路1 条,行驶北门至伍家岗往返。1971 年5 月开辟第二条线路,从九码头开往长江溪,以适应葛洲坝水电工程工区交通的需要。1972 年,那时的城市公汽只有2 条线路、26 台车、共43 个驾驶员,120 万元的资产。但毕竟有了艰难的起步。经过30 多年的不断发展,现有营运车480 辆,线路37 条,50 余座港湾式候车廊,资产总值达6936 万元,年总行程达3500 公里,年客运量9600 万人次,年总收入7500 万元。其中1 路公共汽车线路是全国规模最大、我省第一条“预备军人示范线路”,所有司机均着预备役服装上岗,女司机英姿飒爽,男司机威武雄壮,其行为规范受到广州军区首长的高度评价。此外,宜昌所有公共汽安装了IC 卡收费服务,实现了管理的现代化,不同风格的豪华低踏步观光公共汽车、别具特色的双层汽车穿行于城市繁华路段,成为我市闻名遐尔的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线。
宜昌的区位优势促使出租车客运迅速发展。从1986 年开始,宜昌的出租行业在政府没有任何投入的情况下,完全由市场化运作而发展、而壮大,形成一个拥有1700 多辆的士、固定资产达1.65 亿元的新型产业,解决了4000 多的哥的姐的就业问题,年均客运收入1.27亿元的消费市场,也被称之为“湖北老二”。的哥、的姐最早迎来朝阳,最晚送走霞光,美丽的宜昌城区出租车的快速流动和公共汽车的来往穿梭,使这座古老城市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充满着勃勃生机!
尾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交通是社会文明和人类进步的标志,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交通事业才能如虎添翼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在交通科研和应用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八五”时期以来,宜昌交通各单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以建设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科研课题为契机,共研究开发科研课题26 个,其中16 项分获部省市优项目奖和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8 项研究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
重视科技的结果是造就一批科研人才,科技兴交在宜昌得到较好的落实。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当阳公路段青年知识分子胡兆德刻苦钻研、使太阳能应用公路养护获得成功,他东渡日本登上国际学术讲坛,他的成功,极大鼓舞了宜昌青年交通科技人才献身交通事业,以胡兆德为代表的交通科技人才迅速成长,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为我市科技兴交、实现交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全市交通系统有高级职称的136 名,中级职称1018 人。周昌栋、胡兆德、朱世凯先后获得省政府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殊荣。同时有一批中青年专家获得省市优秀专家表彰。为了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前不久市交通局系统选拔了20 多名交通科技带头人,并给予津贴鼓励。此举为交通新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宜昌交通人是令人称羡的!凡到过宜昌的人都这么认为。宜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他们的足迹,2.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他们的丰碑。无论是中央首长来宜视察,还是海内外朋友慕名到宜昌观光,最先接触的是我们的交通职工,乘座的是属于我们宜昌的交通工具,宜昌交通人的双手多次和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宜昌又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交通人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由于交通工作的性质根植于社会最基层,广泛接触社会方方面面,几十年来,曾先后孕育出工人诗人黄声笑、《长江三部曲》作家鄢国培等国内享有名气的作家艺术家群。业余文艺创作的广泛开展,极大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交通人的综合素养,也提高了交通人的社会地位。
绚丽的精神文明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文明之果。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几十年来,宜昌市交通系统共培养出市级以上劳模26 人,创建省部级文明单位22 个,市级文明单位72 个,市交通局连续5 年荣获文明机关称号,连续8 年、连续三届荣获交通部“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追古观今,沧桑巨变,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宜昌己步入最佳发展机遇期,宜昌交通前景将更加辉煌烂灿。随着《宜昌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纲要》的实施,宜昌将以“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铁路大动脉、空中大走廊、港站主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强现代化立体交通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畅达、安全、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要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新世纪前10 年交通发展是关键,随着“四大系统工程”的建成,必将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服务水平。
其一为高速系统重点工程,即宜万铁路、沪蓉西、荆宜、杭兰高速公路和远当、宜华一级路的建设,以宣昌城区为放射源,形成放射状高速体系。
其二为主骨干网工程,要建成国省道路网工程300 公里,实现干线公路连线成网,使多种运输方式经公路运输有效衔接,互为分工。
其三为港站配套工程,要建成三峡物流中心。开发长江黄金水道,建成云池深水港,改善香溪河44 公里航道,完善三峡库区中转港和宜昌集装箱外贸口岸,建成清江高坝洲、隔河岩300 吨级两级升船机。扩建4E 级国际航空港,开通一类航空口岸,形成以宜昌为轴心,国内2小时、亚太地区6小时的航空经济圈。
其四为农村民心工程,3 年内要建成县通乡二级路918 公里,通村公路600 公里以上,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部分组户通公路,尽力提高通行能力,基本改善占全市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村群众的出行环境,走上油路、水泥路。我的答案你满意吗?
⑧ 求湖北省宜昌市图书馆简介(最好具体点)
2005年4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发文市图书馆(新馆)选址夷陵大道225号,占地8549㎡。工程于2007年元月破土动工,2008年9月落成,建筑面积17700㎡,主体建筑7层。设计标准: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一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藏书150万册、阅览座位1500个、网络节点1000个;馆内分别设有总服务台、报纸期刊阅览室、儿童阅览室、普通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爱心阅览室(为残疾人服务)、特种文献阅览室、古籍阅览室、采编中心、网络中心机房、网络信息中心、多功能报告厅、多功能展览厅等;馆内千兆局域网全覆盖,全方位电子监测,并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智能图书馆集成系统;负一层配置发电机房、变配电室、排风机房、消防泵房、消防控制室等基础设施。 新馆造型现代、新颖、美观,布局合理,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功能配置,是宜昌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是一个集大众型、标研究型、数字型于一体的大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宜昌市又一座颇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如一艘知识的航母航行在信息网络时代的海洋中。新馆将在宜昌市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服务宜昌经济、构建和谐宜昌作出更大贡献,为宜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宜昌人民更好的服务。
宜昌市图书馆 地址:宜昌市夷陵大道225号(伍家区万寿桥) 服务热线:0717-628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