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东阳市马鞍山历史
东阳市隶属于浙江省地级市金华市,地处浙江省中部,属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已有1800多年历史,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东阳县设东阳市。
1800多年前,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就已建县制,名吴宁,属会稽郡。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建东阳县,素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春秋时(公元前770--前476年),吴越争霸,属越国;
战国时(公元前475--前222年),楚伐越,又属楚;
秦时(前221--前207年),推行郡县制,东阳地为诸暨、乌伤县之一部分,属会稽郡。
西汉,郡、国并行,先后属刘贾荆王国、刘濞吴王国、会稽郡、扬州刺史会稽郡。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制,取“吴地安宁”之意,名吴宁,属会稽郡。此为东阳建县之始。
三国时,以吴宁县属吴扬州会稽郡。
吴宝鼎元年(266年)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治所长山县(今金华)。吴宁县属东阳郡。取东阳名,是因郡“在金华山之阳,水之东”。
隋唐五代,唐武德四年(621年),罢郡治州,改会稽郡为越州,东阳郡为婺州。
唐垂拱二年(公元688年),析义乌(原乌伤县)东冲要地及吴宁县故地,袭旧郡名,建东阳县。时有“婺之望县”的美誉。
五代时,吴越王钱奏改东阳县为东场县。
宋,复东场县为东阳县,并行路治。
明,清承明制,东阳县仍属金华府。
朱元璋改婺州路为宁越路,又改为金华府。
民国时期,浙江省县之间设行政督察区,前后多次划属不同行政督察区。1949年,东阳解放。
解放后,东阳属金华地区(后为金华市)管辖,磐安县先后在1958年划入。
1983年磐安县又划出东阳,县治相应变化。
1988年5月25日,东阳撤县设市。
马鞍山是中国安徽省地级市,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总面积4049 平方公里。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马钢所在地。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 年8 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 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 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⑵ 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因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乌骓马的马鞍落地而得名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当涂。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自古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称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李白的衣冠冢和太白楼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三国朱然墓 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濮塘风景区里的500多年前发掘的玉乳泉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号称江南鱼米之乡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长江鲥鱼、刀鱼、金毛蟹等名贵水产品的主要产地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小九华山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马钢集团 曾是中国十大钢厂之一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现在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计划中,马鞍山站在排头兵的位置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以香樟树为市树,桂花为市花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黄池茶干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江东第一桥 叶家桥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澄心寺隐居而闻名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我国第一位获论文工程博士学位者 徐大懋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首位国家法学博士 周道济
⑶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是在国有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 (“原马钢”,现已更名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基础上改组设立的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9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安徽省马鞍山市注册成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企股皖总字第000970号。本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安徽省马鞍山市红旗中路8号。本公司所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及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 已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香港联交所”) 上市。 本公司原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455,300,000元,股本总数645,530万股,其中国有发起人持有383,056万股,境内法人持有8,781万股,社会公众持有人民币普通股A股80,400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173,293万股。公司股票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元。 2007年4月2日,境内法人持有的8,781万股限售期届满,转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 于2006年11月13日,本公司发行可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5,500万张,每张债券的认购人无偿获得本公司派发的23份认股权证,即认股权证总量为126,500万份。认股权证存续期限为自认股权证上市之日起24个月,每张权证可转换为人民币普通股A股一股。于2007年度,共计303,251,716份权证获行权,合计增加人民币普通股A股303,251,716股,行权价格为人民币3.33元。 截至2007年12月31日,本公司累计发行股本总数675,855万股,其中国有发起人持有383,056万股,社会公众持有人民币普通股A股119,506万股、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173,293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
⑷ 马鞍山抗日遗址的历史
马鞍山,位于淄川区淄河镇,主峰海拔616米,是一个由粗犷雄伟的山峦叠嶂,潺潺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水域,秀丽多姿的田园山庄及马鞍山革命抗日遗址组成的自然风景区。其山势峻峭,峰顶突兀,四周悬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条石凿的132级的石阶小道能通往峰顶,易守难攻,实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故为兵家必争之地。 山巅石峰高数十米,东西两顶相连,成凹形,远望状似马鞍,故名马鞍山。石峰四面悬崖峭壁,西南角有条石阶,狭而陡,似天梯,直达南天门,是通向峰顶的唯一险道。马鞍山周围峰峦起伏,山上林木苍苍,山下淄水蜿蜒,道路纵横交错,曾为历史上南北交通咽喉。抗日战争时期,它是扼沂蒙山区通往清河区的门户,战略位置重要。
1941年八路军占领此山,并控制周围地区。在日伪军对鲁中区进行“大扫荡”时,部队分散活动,马鞍山成了安置伤病员和家属的小后方。
1942年11月,日伪军扫荡沂蒙。1942年11月9日,千余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向马鞍山发动进攻。当时,山上只有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王凤麟、中共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和抗战军属冯旭臣老人等30余名伤病员和家属。经过两天一夜的激战,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伤敌军二百余人。王凤麟、谭克平等30余人壮烈牺牲。这就是淄博抗日战争史上有名的“马鞍山保卫战”。
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献身的英雄,1945年博山县政府在马鞍山建立了“马鞍山抗日烈士纪念碑”, 碑通高210厘米,呈六棱形,刻有介绍马鞍山战斗的碑文,鲁山区专员徐化鲁题写的“气壮山河”4字、博山县长毛梓材的《马鞍山抗日烈士赞》题词,以及27名烈士姓名。整个纪念园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000平方米,主要景点有纪念馆、战斗遗址、怪石林、钟鼓楼、华光寺等。
1977年12月,省革命委员会公布马鞍山抗日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政府为纪念碑加筑了水泥结构的护碑亭,整修了登上山峰的台阶、护拦及山峰的掩体、指挥所遗址。1985年,在主峰的多处悬崖石壁上镌刻了廖容标、冯毅之、钱钧、李伯秋、吴瑞林的题词和诗词。
改革开放后,淄河镇投资近百万元开通了攀山公路,恢复了山上原有的玉皇阁、华光寺等建筑,重修了烈士祠堂,塑造了“一门忠烈”烈士群雕,修建了凌云阁等景点,安装了风力发电机组,将其建成了融革命传统教育与人文自然景观为一体的马鞍山风景游览区。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已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奇迹盛世出。人们又在山上陆续发现了多处新的自然景观:2001年在马鞍山两侧的山梁上发现了100多间石屋和烽火台;在山东峰百米高的悬崖上有一个十余米高的八路军头像,浩然正气,形象逼真,象征了马鞍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的不屈灵魂,被称之为“英雄魂”;在马鞍山正南方的“三泰山”主峰上,恰似一个熟睡的大佛,庄重自然,活灵活现,被人们称之为“三泰卧佛”;马鞍山西南方的一座山峰,犹如一尊静坐修行的弥勒佛,神情专一,泰然自如,线条分明——真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⑸ 马鞍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马鞍山,简称“马”,中国安徽省地级市,安徽东部,苏皖交汇地区,1956年10月12日设立,现辖版3区3县,总面积权4049平方公里。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227.7万人,常住人口222.9万人。
所以目前是60年了
⑹ 马鞍山历史上“磁都”之称
马鞍山矿区地处长江下游宁芜—罗河成矿带,是中国七大铁矿区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矿区内铁矿山有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所属南山、姑山、桃冲铁矿及待开发的罗河铁矿,已探明的铁矿产地有31处,伴生矿产地10处,铁矿总储量16.35亿吨,占安徽全省铁矿总储量的57.32%,其中能满足工业开采的约10亿吨以上。
矿床规模以大中型为主,矿体较大,储量亿吨以上的有5处,矿石平均品位36.55%,多属易选的磁铁矿石,经过选别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53%~64%。
马鞍山郊区的高村、陶村、和尚桥,当涂县境内的白象山,庐江县境内的罗河是潜力很大的后备矿山。硫铁矿集中分布在马鞍山郊区的向山、马山地区,总储量约2.62亿吨。伴生的磷资源储量大,品位高,仅以南山铁矿凹山矿采场和尾矿坝中含磷计算,储量达1427万吨。
-------------------------------------------
磁性材料产业曾是我市工业的一大骄傲,在技术、质量、规模等诸多方面引领全国行业水平。但在上世纪90年代,却一度发展缓慢。进入新世纪,在市委、市政府发展重点工业企业及调整产品结构的一系列政策促进下,全市磁材行业技术、人员进行了重新“洗牌”,并迅速崛起了包括天源科技公司、高科磁材公司、鑫洋磁材公司、通力磁材公司等9家入选市“专、精、特、新”企业行列的磁性材料龙头示范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马鞍山特色的磁性材料产业集群,被列为安徽省“十一五”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集群。
安徽天源科技股份公司是由中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安徽恒信投资发展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充分依托马鞍山矿院雄厚的磁性材料、磁分离设备等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硬磁、软磁材料、磁器件、磁分离设备为主线的产业链,被列为安徽省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龙头示范性企业。2004年,仅有200余名员工的天源科技公司磁材产业链创出销售收入15648万元,利税1961万元的佳绩,以其13项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而成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享誉国内磁材行业。同样,由天源科技股份公司与市经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整合原向硫矿破产的磁材厂基础上组建的通力磁材公司,在盘活原企业存量资产的同时,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技术改造,短短的3年时间,就发展成为年产3000吨高档永磁铁氧体材料的专业厂家,并步入安徽省磁性材料生产基地龙头示范性企业行列。2004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0万元,实现利税124万元;今年1—7月,实现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51.8%,显示了良好的成长性。
而马鞍山高科磁性材料有限公司,则是一家集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生产、经营和研发为一体的马鞍山和香港合资企业。近年来,围绕磁材重点发展附加值较高的高档电机磁瓦和汽车用燃油泵电机定子产品等特形高档电机磁瓦,并且全部出口美国KANE公司。2004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203万元,出口创汇115万美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920万元,出口创汇105万美元,同比大幅度增长。作为一家异军突起的民营磁材专业生产企业,市鑫洋永磁公司的发展可以称作一个“奇迹”。通过引进技术和人才,这家民营企业仅用不到9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全国生产永磁铁氧体预烧料的大型企业,形成年产5万吨永磁铁氧体预烧料能力,跃居全国同行三甲之列,排名安徽省榜首。2004年,这家只有200名员工的民营磁材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019万元,实现利税301万元,今年上半年,鑫洋永磁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138万元,继续保持30%以上的速度向前发展。
据市发展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在制定我市“十一五”规划构想中,已经确立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省级磁材产业集群发展标准,建成以天源科技、鑫洋磁材、高科磁材等为龙头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实现磁材产业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构筑我市工业新的增长极。
⑺ 马鞍山的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 年8 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 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 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马鞍山历史沿革一览朝代 建置名称 建置时间 治所 西周 无 无 无 东周 无 无 无 秦朝 九江郡丹阳县 前221年 丹阳镇 西汉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前202年 丹阳镇 东汉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5年 丹阳镇 吴国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22年 丹阳镇 西晋 丹阳县 280年 丹阳镇 东晋 南豫州 345年 牛渚镇 南朝 南豫州南丹阳郡 502年 采石镇 隋朝 宣州当涂县 589年 姑孰镇 唐朝 江南道宣州当涂县 618年 姑孰镇 杨吴 宣州当涂县 902年 姑孰镇 南唐 宣州当涂县 937年 姑孰镇 北宋 江南东路太平州 977年 当涂县 南宋 江南东路太平州 1127年 当涂县 元朝 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 当涂县 明朝 南直隶太平府 1355年 当涂县 南明 南直隶太平府 1645年 当涂县 清朝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646年 当涂县 太平天国 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 当涂县 中华民国 安徽省当涂县 1912年 姑孰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南行署当涂县马鞍山镇
安徽省马鞍山矿区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金家庄区
⑻ 马鞍山市历史古镇
运漕镇位于含山县城南端约份公里处,形成于三国东吴,发展于东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代。 明代以来便是含山首镇,商业发达。运糟柯上码头相连、榄杆林立、商船绵延数里。如今镇上还保留了众多的古民居、深宅大院。如东问街的程家大屋, 上大街的陈家大院, 西大街黄家大屋、何氏民居等。
古镇保留下来的, 不仅仅是深宅大院、古民居,还有一些其他古建筑, 同样承载着古镇的记忆。镇上最有名的建筑当属明代嘉靖年间的三台阁,民国三年十二月,由运潜绅士曹靖夫、张韶等人捐资重修。此阁临拥而立,共有兰层六面, 高约12米,蔚为壮观。登阁远眺,运糟古镇的喧闹与 繁华,山水的静谧与秀丽尽收眼底。 自古以来, 文人墨客,社会贤达, 也常常流连于此, 品若饮酒、高谈阔论、吟诗唱和、泼墨丹青, 留下了一批诗词、槌联和书画作品
历阳镇, 为和县县治所在地, 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芸萃的历史文化名城。2000。多年前, 项羽封范增为历阳侯,始建历阳城, 又名亚父城, 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居县境中部,东靠南京, 与马鞍山市区一江之隔, 已有马鞍山跨江大桥相连, 境内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三条通江河流,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历阳镇有春秋时期伍子胥渡江的 “渔邱渡” 和 “浣纱祠”,三国时孙权为其母做寿而建的万寿塔,唐代刘禹锡的居所 “陋室” 及其千古名篇 “陋室铭” ,唐代诗人张籍读书的 “桃花坞” ,宋代建造、朱元璋登临赋诗的 “镇淮楼” ,明代建造的 “文昌塔” 、 和阳桥” 等诸多名胜古迹和遗址 位于其中,境内中部为一西向长墟,东北、南部均为平原和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