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是哪六校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于2004年成立,成员校包括合肥一中、安庆一中、芜湖一中、马鞍山二中、蚌埠二中、附中、铜陵一中、淮北一中、合肥六中和合肥一六八中学。
一、合肥一中
合肥市第一中学(Hefei No.1 Middle School)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重点中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俱乐部成员、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创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身是庐州中学堂;全国解放后更名为安徽省合肥一中,新中国成立后曾名皖北区合肥高级中学;1952年秋,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一中学;1955年,定为省重点中学,2000年,定为省级示范高中。
二、安庆一中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由近代思想家严复倡办,是省示范高中,省高中理科实验班和国家宏志班承办学校。
学校前身为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创办的安徽全省师范学堂,先后易名为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安徽省立第一中学等,至1956年始定名为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
三、芜湖一中
芜湖市第一中学是安徽省老牌重点中学、省首批示范高中。
学校前身系创建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的中江书院,清同治二年(1863年)更名为鸠江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更名为皖江中学堂,1912年更名为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后经历省立五中、省立七中、省立芜湖中学、省立芜湖高级中学、芜湖市立中学、皖南区芜湖市第一中学、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市东方红中学等阶段,1972年定名为芜湖市第一中学。
四、马鞍山二中
马鞍山市第二中学是全国文明单位、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获得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资质、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质、复旦大学“望道计划”推荐资质。
学校创建于1957年,1998年由初中部创办民办普通初级中学马鞍山成功学校。1998年成为安徽省首所示范高中,2004年搬入新校区。2014年马鞍山市第二中学郑蒲港分校正式创办并开学。
五、蚌埠二中
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创办于1928年,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南侧虎山东路西侧,是安徽省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性高中。
2017年11月,蚌埠市第二中学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
㈡ 在马鞍山二中博望分校可以转学去当涂一中吗
在马鞍山二中博望分校没办法转学去当涂一中。
你可以选择退学,重新中考,可能会更容易。
学校现有教师211人,其中高级职称77人,研究生学历16人,省、市级教坛新星、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36人次,市级以上先进41人次,35周岁以下教师占总数的40%。
㈢ 芜湖市一中与马鞍山中加双语学校哪个好如果考上一中还有必要上中加学校吗
如果论教育水平,我不能确定,但若论成绩,我个人认为修行在个人,关键看小孩子肯不肯干,马鞍山中加最好生在衡水绝对能排上号。
㈣ 马鞍山采石一中首任校长叫什么
1945年春天,南京中央大学附属中学教师曹冉功与家居采石镇的内弟鲁亚鹤经过一番精心筹划,用日寇遗留下来的木材,在翠螺山南麓杨公祠的地基上盖了十四间麦秸草房,并借用彭公祠、李公祠、杨公祠三公祠的房舍,创立了安徽省当涂县私立采石中学(简称采石中学)。学校成立董事会,鲁亚鹤任董事长兼校长,下设校务主任和教务主任负责处理行政和教学的日常事务。教师有十来人,主要聘请南京教育界有一定名望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任教,使用中央大学实验中学教材。该年9月4日学校开学,从初一到高三,为完全中学,共7个班,有学生180多人。设有公民、国文、小代数、范氏大代数、三S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三角、物理、化学、植物、动物、生理卫生、英语、历史、地理、美术、体育等课程。
日寇投降,抗战胜利。1945年12月,国民政府派邓吴明以皖南行署专员身份对采石中学进行接管。设在芜湖县的湖南同乡会认为日寇投降后,复兴工作应以教育为第一要义,并于1946年元月召开理鉴联席会议,决定继续在采石三公祠创办一所中学,以一千多亩祠田和其他收入为办学基金;会上选聘了校董,成立了校董会,以邓吴明为董事长,李培云任副董事长,鲁亚鹤等为董事;推举李君素女士为校长。由李校长建议经会议讨论通过,校名定为“安徽省当涂县私立刚直中学”。意为“培养学生有刚毅正直的品德,热爱祖国有作为的新青年”。学校以“刚毅正直”为校训;邓吴明作词,江某某作曲写了刚直中学校歌,其词如下:扬子江上,采石矶头,屹立着刚直中学,这里滋生亲爱精诚,且做且学。
学校设教务处、训育处、总务处,管理日常教学、思想、生活工作。学生成立学生会。1948年是刚直中学全盛时期,从初一到高三共8个班,有300多学生,学生来源除本县外,还有相当部分来自湖南、芜湖、南京、上海等地。
学校篮球队“鹰队”经常赴南京、芜湖、合肥比赛,甚至和当时的国家队也赛过球,球技名震宁芜,久盛不衰。
刚直中学时期,中共地下党员冯介然、赵寅明在校活动。当时南京《大刚报》记者陆平经常来校逗留,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跟踪。
1948年12月至1949年10月,谌汉初、马维玲、谢锦畴先后任校长、代理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为了阻止解放军渡江南下,沿江布防,在采石太白楼、观音阁、广济寺等处驻军,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教学。1948年底,学校迁往南京中山东路逸仙桥附近一栋楼房内继续办学。采石解放后,学校于1949年4月从南京迁回原址。
1949年10月至1950年3月,彭建文任校长。
解放后,校长柯育甫和周介仁同志认为“刚直”两字是前清官僚彭玉麟的谥号,不宜用于校名,因学校傍依长江,提议改名为“大江中学”,并于 1951年元月学校易名为“皖南当涂县私立大江中学”。撤销董事会和训育处。柯育甫为校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为推进办学的民主化,增设校务委员会,由学校各方面代表组成,大事由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1949年10月,解放后的第一届学生会成立;11月学校成立了团支部,王传舜为支部书记;成立首届工会。大江中学时期学生骤减,初高中6个班,学生人数最少时仅有80多人,最多时也只有140多人。1951年9月,高中停办,仅有3个初中班。这段时期,学校确立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为学生的学习目的,以为工农兵服务的观点教育学生,以拥护工人阶级领导为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根据人民政府的指示,把时政教育作为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成立读报小组,每天下午半小时读报,定期进行时事测验。
1951年9月,大江中学的高中各班并入当涂中学,学校易名为皖南区当涂县私立大江初级中学。由地方主管学校行政部门任命周介仁同志为校长。1952年有4个初中班,150名学生。地区团组织派徐瑞麟任学校专职团干。由于私立学校经费十分拮据,教学质量下降,多次报告要求改为公办。1953年11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芜湖专区专员公署发文通知学校改为公办,学校易名为安徽省当涂县第二初级中学。从此,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改为公办后,属芜湖专区专员公署教育行政部门管辖。顾非任校长。1954年成立团总支,徐瑞麟同志任第一任团总支书记,协助党支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学校有了初步发展,相继盖了六栋平房,增加了教室,改善了办公和住宿条件;建立了物理、化学实验室和动植物标本室。1955年有学生480多人,7个班,教职员工38人。
这其间,学校以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作为学校教育方针。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一代。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祖国前途教育和加强自觉纪律教育;教导处、共青团、少先队、班级通过班会、周会、报告会、故事会、座谈会等形式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重理轻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读初中就是为了上高中进大学”等思想展开批判。1953年下半年,根据全国中学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学生加强爱祖国、爱劳动教育,校长和上级团组织向学生作了“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报告,组织学生学习方志敏烈士的《可爱的中国》、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等文章,学习了毛主席的儿子上劳动大学,徐建春、吕根泽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等事迹。利用课余时间,开垦荒地种向日葵,进行公益劳动,给植物园、花圃浇水、除草,修理课桌板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1954年上半年,学校组织师生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宪法,组织师生参加抗议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台湾的活动。该年夏,长江发生罕见的洪水,给学校带来严重困难。下半年,学校开展抗洪救灾教育和遵守《学生守则》教育。全校师生员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战胜了灾荒,克服了困难,坚持了教学。
1955年,学校组织师生参加农业合作化活动,组织教职员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一时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组织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倡导直观教学法,教师人人动手自制教具,共制作教具204件。自然学科教研组自制的动物标本被选送到合肥参加安徽省教育展览。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持久的听课活动,教师一般每周听1节课,教研组长听2节课,分管教学的领导听3节课。通过听课、看教学笔记、查学生作业和试卷,开学生座谈会等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扎实、全面检查。这一阶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明显提高。1955年毕业生116人,各科平均成绩80分以上的有38人,占32.8%,70分到80到的有52人,占44.8%。1956年初三学生不仅全部毕业而且都考取高中。
1956年6月尤建国任校长。同年10月,马鞍山建市。1957年三月学校易名为马鞍山市第二初级中学。因无第一而“第二”不妥,7月份始定名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1964年5月16日,郭沫若同志游览采石公园,时任校长吴廉生请其为学校题校名,现有“安徽省马鞍山第一中学”校牌字体即郭沫若手迹。
㈤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好不好啊
普通吧,不过挺大的,但是位置离市中心有点远